我的QQ:18324258 朋友们,如果需要交流,请直接联系我的QQ,并说明相互学习,不要留给我QQ号,我不会动不动就上来看的。希望多交流,谢谢!

发布新日志

  • 职业发展瞎谈--面试篇

    2008-07-21 13:12:16

    面试时如何列举你的经验,证明你的能力:

     

    一地风景10:41:07

    我有时 举例会举前前一家的一些例子 可能人家会觉得我在上家没做出什么成绩

    一地风景10:42:44

    你刚才不是说 他们主要看上家的一些经验嘛

    雪儿 10:42:56

    是啊,你在上家应该是做了事的吧

    一地风景10:43:21

    是啊 但是我觉得上上家 那个更又吸引里 所以

    雪儿 10:44:51

    上上家的,应该吸收成了经验,在你上家来用。上家的经历,说明你的经验运用成功,能力更上了一层。

    所以举例不要举上上家的。除非你上家时没有这方面的经历,说我原来做过。。。但那只能说明你做过,不能说明你在这方面一直都很好。

    一地风景10:45:46

    这一点 我平时没注意过 应该给我归纳下了

    雪儿 10:46:15

    像昨天说ERP的用例,我2000年时测试过,但现在说出来,没有人会认为我还会做的很好。

    尤其是工具之类的更是。因为更新的太快

    如果你很想强调。就把他写到你的技能里面吧。

    一地风景10:47:15

    但是如果做不同的业务 测总点不同时  你也不说上上家的经历嘛

    雪儿 10:47:35

    说明你已经做过了,并且有这样的能力。上家没有做不代表你没有能力

    不同的业务,测重点不同时可以说。但更应该强调你有这个能力。而不是强调你有这个经历

    雪儿 10:48:22

    能力是要从经历,经验中去提高升华的

    一地风景10:48:50

    呵呵   我怎么觉得弄来弄去 反倒倒退了

    俺在这家没学到啥

     

     

    总结一下:我觉得啊,面试时问到经验时,多要求你举例,你最好举一下在前一家单位做过的事,不过举上上家单位的例子,那些经验已经在上家公司提高,升华才对,已经是你能力的一部分了。 当然工具不同,有些工具,你原来用过,现在的公司没有在用,但你提出时,可以这样说,我2006年用过TD,不过现在公司用TESTLINK。如果面试官允许你继续说,你可以说一下这两者相同的地方,以说明工具是通用的,即使你有一年多没有用了,再拿下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当然,如果你只是了解一些,就不会乱做什么比较了。

     

     

    关于面试单位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有能力,可以选择较多单位;但也不会是能力高到你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的情况下。

     

    雪儿 10:49:10

    还有,你可以选择多家企业,如果你很急着找工作的时候,你就工资不要要的太高。先定一家。

    如果不急,你可以先找一些你不想去的公司去面试。积累面试经验。顺便回忆一些,你会,但可能有点遗忘的东西

    一地风景10:50:07

    其实我现在想找工作 但是目前的两家OFFER 都不满意啊

    雪儿 10:50:14

    以便应聘下一家,找到你更喜欢的工作。

    一地风景10:50:55

    我今年面试的第一家 就是微软 直接没戏了 大击大啊

    一地风景10:55:46

    怎么觉得面试 也是一种缘分啊

    一地风景10:56:13

    不是 如果觉得在一家公司 工资没得升  也没得前景 那不跳又能怎样呢

    雪儿 10:56:24

    晕,怎么到处都有猴子粪

    雪儿 10:56:43

    面试就是谈判

     

    我从来不觉得面试是猿粪,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是猿粪;我觉得面试就是谈判,在谈判桌上你努力将自己的知识卖个好价钱,并且希望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而对方也在努力廉价收购你的知识,并且也希望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就给谈判成功准备了好的基础。

     

    如果你急着找工作,可能会在工资谈判、对自己前景判断,对公司前景,自己进去公司的位置等方面做出错误的主观的判断,所以可以考虑先拿下一家公司的OFFER,再心平气和地去面试,实在不行,到第一家上班吧。

     

    另外,由于你上一家公司的工作,可能和你原来的工作有些不同,导致你部分的知识被埋藏起来,或者是没有能够进行抽象、总结;那么在面试过程中,你会不断地改进自己,让自己表现的更好。尤其是你请完产假后。呵呵,那么,把你最想去、又觉得自己有能力进去的公司放到后面的位置的,可能你会得到更合理的判断,当然也会得到更合理的工资的。

     

     

  • 职业发展瞎谈--跳槽篇

    2008-07-21 12:23:01

    导演10:29:35

    我同事说,人的价值要在跳槽中上升的

    雪儿10:29:57

    我跳的单位比你多吧。

    导演10:30:08

    是啊,所以你的价值比我高多了啊

    雪儿10:30:48

    哈哈,那是我能力比你强啊

     

    哈哈,玩笑话,并不见得我比导演的能力强,或价值高,毕竟能力、价值是放在同等条件下才有得比较的,我们俩处地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价值和能力都无可比性。

     

    不过对于价值要是跳槽中上升,这句话有点不同意见吧。 可能大家都认为价值就是价格吧,价格就是给你的工资吧。 呵呵,资本论中不是提到过,价值和价格不是同一个概念吗?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在不同公司之间是如此,比如性能测试工程师,公司招不到,价格就高;同一公司内部也是如此,你在公司的位置是难以替代的,工资就高;如果性能测试工程师变的满大街都是了,我想价格也会相应地降低了。当然由于性能测试工程师本身需要掌握的知识、工具难度较大,价值也高些。这个我不讨论。我只想说说,价值相若的东西,如何价格才能高些。

     

    第一种方式:跳槽。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不完善。导致你的能力增加了,贡献大了,工资却一直不长。 这时候,你可能会考虑跳槽了。跳槽时,通过整理简历,面试,你和你的新东家对你的能力做了重新的评估,然后参照行业工资水平,给了你新的工资,应该比原来的高。 这里就引入了另外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吗?你了解过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吗?

    如果答案是是,那你有没有去提过加薪呢? 如果答案是否,那就现在去提吧。

     

    第二种方式:加薪申请。 先把跳槽的事情放一放。当然,你可以先去面试,看看下家给你多少钱,然后做为加薪谈判的筹码。

     

    你可以比较一下,那种方式更好。如果加薪和跳槽后的工资是一样的,无疑加薪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没有得到理想的薪水,你可以对比一下。我记得原来有同事做过这样的比较,列一个表格。

    影响因素

    旧公司

    新公司

    分数

    备注

    工资

    5000(加后)

    6000

    +10

     

    公司性质

    私企

    私企

    0

     

    公司业务

    互联网

    化工

    7

    不熟悉的业务领域

    测试部

    有测试部(10人)

    有测试小组(2人)

    5

    测试可能不受重视

    发展

    1年内无管理、专业方向发展

    测试组长

    +15

    可能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出差。加班

    有,不长期

    3

    看个人了,有人喜欢加班、出差

    上班时间

    30分钟

    1小时

    2

    离家远了点

    朋友

    有好朋友

    重新去适应

    5

    也看个人是否喜欢了

     

     

    最好,计算一下,可以比较客观地反应自己是否应该跳槽。呵呵,这是自己随便列的一个表格,举个例子,实际上项目管理中有更加专业的方法的。这里就不列了。

     

    考虑跳槽要注意的几点:1、不要因为某一时刻不开心,就意气用事,走人了。这样往往会后悔,并且由于对旧东家全是牢骚,导致随便找个新东家。跳槽的理由一定要考虑了再考虑,尤其要和生活相结合。 就会婚姻一样,吵吵总是有的,但不能一吵就离吧。

     

     2、跳槽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随意找了一家,与职业规划背离,你就要重新规划职业,可能会导致你原来的经历作用大打折扣;也可能做了一、两年后又回到了起点,浪费了一、两年的时间。

     

     还要考虑跳槽太频繁的问题,看下面的对话:

     

    雪儿

    10年,不算我分配的单位(不是IT的)

    6家吧

    一地风景

    基本上 1.5

    雪儿

    其中一家做了不到3个月。

    一地风景

    那么你去面试时 面试人员对你频频跳曹 怎么讲呢

    雪儿

    三年---三年---3个月---一年---1.5年---现在

    一地风景

    呵呵 那这个你肯定没写到简历中了

    雪儿

    我没有频频跳啊

    一地风景

    这么算的啊

    雪儿

    最少的都呆了1年啊

    一地风景

    那是 也不算 频频条例 

    雪儿

    3个月的没有写到简历里啊,浪费3个月了。

    一地风景

    我现在如果工作少于一年 我都不知道怎么给面试管讲

    呵呵 那你当时怎么说

    对于这种短期的

    雪儿

    把再上家的离职期延长一点就行了。

    一地风景

    可是有离职证明的啊

    那上边不是又时间的嘛

    雪儿

    如果你是刚刚从上家出来,又不满一年,就直接说了,总是有原因的嘛。

    雪儿

    如果是以前的事情,简历上就不写了

     

    从上面的对话中,可以看到,我在一家公司做了未满3个月,还有一家公司做了1年,就走了,这是由于个人的原因,导致职业规划在这里有了停顿。也就是浪费了一些时间,结果在以后找工作的时候,还要花时间去解释为什么呆了这一年;至于3个月的经历,写都没法写。

     

    我自己是不喜欢频频跳槽的人员的,因为无论你呆在哪个公司,都有23个月的实习期,业务熟悉了。你要学习和贡献自己了,你差不多却走了。所以较短的时间是很难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 而还没有来得及贡献就说无用武之地的人更是说的早了些吧。

     

    个人意见,欢迎板砖

     

     

  • 刘姥姥游性能测试园之一-------TOMCAT调优

    2008-07-16 12:54:05

    话说刘姥姥虽然听说过很多次性能测试,但一直没有机会到性能测试园子里转转,结识一下性能测试园的哥儿们,姐儿们。 今天好不容易有机会,就想着来开开眼见,长长进识。想自己活了这么大年纪了,终于有机会认识一下那含玉而生的公子哥儿,更是眼口鼻都快凑一块儿了。

      哇,园子这么大,哥儿们姐儿们这么多,刘姥姥有点心慌,把自己念叨了一路的问题怯生生地说了出来,生怕哪们哥儿姐儿一嗤鼻儿,把自己给踢出园去。

     

    刘姥姥09:19:15

    请把tomcat的优化设置逐项列出来,形成正规文档。

    开发让列TOMCAT优化内容

      宝玉09:19:17

    强啊

      刘姥姥09:19:49

    什么强?? 我都不参加测试,怎么知道如何优化呢?

      宝玉09:20:22

    可以的

      宝玉09:20:30

    我还巴不得我们这边的开发提这样的需求

      刘姥姥09:20:52

    这也算需求? 你测试的时候自己调就行了

      宝玉09:21:41

    那不行

      刘姥姥09:21:50

    除了JVM,和连接数,还要调整什么啊? 我不太清楚

      宝玉09:21:53

    测试就是测试,我可以告诉你怎么调,但我不能直接调

      刘姥姥09:22:27

    这是第三方验证要求开发提供的.开发不会,直接让我去调.  

      刘姥姥09:22:53

    而我认为这个东西不是死的,一定调到多少就是最优化的,那我怎么给个确定的值呢?

      宝玉09:22:59

    测试啊

      宝玉09:23:04

    通过测试来确定

      宝玉09:23:10

    这个东西肯定不是死的

      刘姥姥09:23:18

    我给了值,人家第三方做完性能测试,就定论了

      宝玉09:23:26

    性能最优就是各个部分达到平衡

      刘姥姥09:23:28

    那有我再调整的机会呢

      宝玉09:23:39

    那就得你测试呀

      宝玉09:23:54

    通过测试定出个最优的值来,然后再交给第三方验收啊

      刘姥姥09:23:55

    不是我测试啊,是第三方机构测试啊

      宝玉09:24:03

    晕了

      宝玉09:24:07

    不知道你们是个什么关系

      宝玉09:24:17

    第三方是个验收吧

      刘姥姥09:24:24

    第三方测试

      宝玉09:24:29

    但你们给出去的东西要保证是最好的是吧

      刘姥姥09:24:50

    我们给出的东西,2月份测试过,有问题,但还是给出去了,

      刘姥姥09:25:39

    JVM,我都不知道服务器有多少内存,怎么知道要给JVM多少呢?   开发就一句话.我就空写吗?

      宝玉09:26:12

    那怎么测试的

      刘姥姥09:26:13

    我自己内部测试过,但环境相差太远,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刘姥姥09:28:02

    现在就是,第三方测试,结果不好.开发就说TOMCAT没有调优.第三方就说,那你说吧,改成什么?我们再测

      刘姥姥09:45:55

    给个参考吧.不要说一定调成多少.就说哪些能调,大致的范围是怎么样

      秦钟09:47:00

    你写个很学术的东西

    比如说影响JAVA程序性能的原因,以及各参数影响到哪些

      刘姥姥09:49:18

    我就写TOMCAT的就行了吧.其它不理它

      秦钟09:49:27

    然后就说,JAVA性能调优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软件在具体硬件上的具体表现来调整

      宝玉09:49:34

    是的

      秦钟09:49:35

    调整可能需要进行多次

      宝玉09:49:45

    不可能给一个确定的值的

      宝玉09:50:04

    这个要跟你的硬件,其它的组件相关的

      刘姥姥09:50:04

    真是高难度啊

      宝玉09:50:07

    很明显是这样的

      秦钟09:50:48

    本来就跟硬件和你的软件架构(主要是调用关系,以及内存申请、释放……)有关

    所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嘛

     

      刘姥姥11:01:50

    TOMCAT的参数调整:

    首先TOMCAT的调整的前提是程序没有问题。

     

    一、       调整JVM

    SunJVM应该是多数情况下的第一选择。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选用版本较高的JVM版本,一般来说高版本产品在速度和效率上比低版本会有改进。

    Jvm系统垃圾收集机制的存在,在高负载情况下如果能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有效的调整最优化堆的大小,也可以起到一定优化作用。

    JVM有两个参数:

    参数       描述      

    -Xms<size>    JVM初始化堆的大小  

    -Xmx<size>    JVM堆的最大值  

     

    如果堆设置较大,则GC 数变少,但每次花费较长时间,从而导致系统处理能力抖动较大;如果堆设置较小,则GC变得频繁,虽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但频繁的GC也会耗费系统资源。

    而堆的最大值受限于系统使用的物理内存。一般使用数据量较大的应用程序会使用持久对象,内存使用有可能迅速地增长。当应用程序需要的内存超出堆的最大值时虚拟机就会提示内存溢出,并且导致应用服务崩溃。因此一般建议堆的最大值设置为可用内存的最大值的80%

     

    二、       调整线程数:

    属性名    描述      

    maxThreads    Tomcat使用线程来处理接收的每个请求。这个值表示Tomcat可创建的最大的线程数。

    acceptCount   指定当所有可以使用的处理请求的线程数都被使用时,可以放到处理队列中的请求数,超过这个数的请求将不予处理。   

    connnectionTimeout     网络连接超时,单位:毫秒。设置为0表示永不超时,这样设置有隐患的。通常可设置为30000毫秒。      

    minSpareThreads   Tomcat初始化时创建的线程数。     

    maxSpareThreads 一旦创建的线程超过这个值,Tomcat就会关闭不再需要的socket线程。 

     

    线程数可以大致上用 “同时在线人数*每秒用户操作次数*系统平均操作时间” 来计算。

    最好的方式是多设置几次并且进行测试,观察响应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在不同的机器、操作系统或虚拟机组合的情况下可能会不同,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的web站点的流量都是一样的,因此没有一刀切的方案来确定线程数的值。

     

      刘姥姥11:02:24

    线程数可以大致上用 “同时在线人数*每秒用户操作次数*系统平均操作时间” 来计算。

    这个怎么算的?

      宝玉11:04:40

    就这样算啊,有问题吗

      刘姥姥11:04:53

    系统平均操作时间是什么意思?

      宝玉11:06:25

    就是处理的平均时间吧,不可能给得很准确,只是大致的估算

      宝玉11:06:32

    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测试来确定

      刘姥姥11:07:15

    每秒用户操作次数是什么?

      宝玉11:07:40

    就是每秒的连接吧

    操作tomcat主要就体现在连接数上

      刘姥姥11:08:30

    那不直接看看测试结果,连接数有多少不就行了

      宝玉11:09:15

    你不是想确定这个线程数设多少好吗

      刘姥姥11:09:22

    是啊,

      宝玉11:09:26

    我就说了,通过测试的方式来确定是最好了

      刘姥姥11:09:34

    ,

    我就这样写

     

    OH,有点醒悟了。

     原来啊!TOMCAT调优是要达到平衡,不能只往一处死劲调。

             JAVA性能调优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软件在具体硬件上的具体表现来调整。不能乱给确定值的,刘姥姥一直以为象种南瓜一样呢?到那里种都差不多。

             还要通过测试的方式确定连接数,不断地进行调整。真是和种南瓜有点不一样呢。

     

    尤其是那个秦钟,不但教我怎么调,还教我怎么写文档,主子才会喜欢。是啊,想想,这次带的南瓜只是用麻袋装着,是有点难看了。下次得在麻袋上绣几朵花。

     

    刘姥姥觉得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难题,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心里想:到底是性能测试园,就是不一样,不过今天那些姐儿们都没有搭理自己,是问题不够专业?还是自己家种的南瓜不好吃? 看来下次要带点别的来。

  • 关于新员工导师制--听微软培训心得

    2008-07-07 15:33:02

    看同行发了个新员工导师制的文章,想起了原来听过的微软培训,一直比较懒,没有写心得,现在聊天聊得起劲,就归纳了几条,放上来吧,要不可能过几天自己就忘记了。

    1、首先不是指定导师,也不是导师选学生,而是学生选择导师。
    强调一点,牛人才能成为导师。 某个系统会把导师的特长列出来,以及原来被选择为导师的次数,可能还有学生的评价吧,这点不清楚了。

    如果是新员工的话,基础的流程常识之类的有培训,具体到某一方面的技术的话,可以由你的上级指导你选择。

    2、不是新人才能选择导师,当你换岗,换项目,反正对某个领域是新的时候,都可以选择导师

    3、导师不会天天指导你,帮助你制定培训计划。因为导师的时间比你的时间宝贵的多

    方法是:

       1)学习、提高等等的计划由你自己来完成。

       2)导师可以在邮件上花几分钟给你指导一下。

       3)导师可以在某个有空地时间找你谈谈(或你约导师),但多是你请导师吃饭的时候。 这样饭也吃了,导师也当了。

    4、(注意是大点)导师指导你,对他是有好处地。。。

       1)提高影响力(微软最注意的一点) 

       2)有了影响为,才有绩效吧。

       3)有了影响力,以后的新人才会选择你吧,以后的新人选择你的越多,多到你的档期安排不过来,这才更牛吧

    呵呵,这点是我自己想的

     

    5、这对企业文化也有好处。

      1)文化影响共享,比强制,指派更有效些。 

      2)对新人、旧人都好,不会出现你有难,十方都会,但都不支援你的情况

      3)不会出现研究成果,只保存在某个人的头脑里的情况。节省资源

    特别说明:这种考核对导师不考核。 因为是他导的作用,不是师的作用。 师的考核是看他被选择的次数,学生对他的评价。这更客观,真实。

  • 将windows perfmon监控到的资源导入到LR

    2008-06-06 10:42:03

    贴不上图,上传到个人空间吧

     

     

    我们windows perfmon监控到系统的资源,由于和LR测试的其它图形不能结合来分析,也无法进行标注,生成报告。所以LR提供了导入的功能来增强。要注意,要perfmon生成日志文件时,必须是CSV文件,不要保存成二进制文件。

     

    在导入前应该注意,必须先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分析文件,否则“Import Data”是灰色的,不可以使用。

     

     第一步:选择toolsàexternal monitorsàimport data,如下图:

     

     

     弹出导入提示窗口,点击“add file”,选择要导入的文件,注意,只能选择CSV文件。

     

    然后选择文件的格式,文件的格式包括很多种,最好能确认导入的文件的格式,如果不能,可以尝试多种文件格式。但如果文件格式不正确,可能会有以下结果:1NEXT为灰色,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2、会导致分析器死掉,停留在 Importing Data界面,要杀掉进程,重新来过。

     注意尽量不要修改data format ,time zone,如果默认选项导入时,报日期格式错误时,才考虑要修改data format,但注意,如果选择错误,下次你选择正确了,可能还是导入不成功,同样报日期格式错误的提示,所以需要重新分析器再进行导入操作,就比较麻烦了。

     

     

     下一步,选择monitor type,这里就选择window resource,如下图:

     

    点击finish,弹出Importing data窗口,等待导入完成,关闭即可。

     

     

    然后在分析器里,新增图表,选择windows resource,打开导入的图表,如下图:

     

    这个图表显示的有些问题,导入1个小时的图形,但显示的却是26个小时的,这样我们需要修改图表的显示范围。在图形上右击,选择“set filter/group by ,如图:

     

     

    修改scenaria elapsed time,如图:

     

    完成后,显示的图表如下,这样就得到了我们想要的图形。

     

     

  • 学习PMP练习--供方选择工具,加权和筛选

    2008-05-29 16:39:51

    供方选择的工具和技术,提到了加权系统和筛选系统,呵呵,突发其想,用此方法来给求职的时候做一个参考吧。所有的数据都是假设的。以下是一个例子,表格完全照搬。假设是工作找你吧。

    多数加权系统包括:1)对每项评估标准赋予一个数字加权值,2)为期望卖方评定每项评估标准的得分;3)把得分乘以加权值,再4)把所有乘积相加,求出总的得分。  .2 筛选系统。筛选系统指为一项或多项评估标准建立最低的绩效要求。

    此例中,公司3 不满足五天工作制的最低要求,所以不继续进行评分。

          

                         Weight Scores

     

    Decision Statement:找一家好的单位,职位:系统测试工程师

    Evaluation Criteria:

    公司1

    公司2

    公司3

    Musts(Go/No-GO)

     

     

     

    工资不低于5000

    X

    X

    X

    必须有三金

    X

    X

    X

    五天工作制

    X

    X

    --

    Wants:

    Weights

    (W)

    Comments

    Score

    Comments

     

    Score

    Com

    ments

    Score

    Raw(R)

    R*W

    Raw(R)

    R*W

    (R)

    R*W

    工资

    福利

     

    加班

     

    出差

    发展

    10

    6

     

    8

     

    4

    8

    工资5500

    过节费(年2000

    加班多,有加班费

    无出差

    1年内无

    10

    4

     

    5

     

    4

    2

    100

    24

     

    40

     

    16

    16

    工资5000

    过节费(年2000

    加班少,无加班费

    有出差,补贴

    向管理方向

    9

    4

     

    5

     

    3

    6

    90

    24

     

    40

     

    12

    48

     

     

    0

    0

     

    0

     

    0

    0

    Max Score

    (10*w)

    420

     

     

     

     

     

     

     

     

     

    Total Score:

     

     

     

    220

     

     

    250

     

     

    0

     

     

  • 某公司测试环境规划方案

    2008-05-27 17:14:10

    某公司测试环境规划方案(全是瞎编的)

     

    假设1:目前测试部门共有20名测试人员,分为三个小组,其中功能测试小组15人、性能测试小组2人,兼容性/界面测试小组3人。

    假设2:未来3年,测试部门的扩大比例为50%,到30人。其中功能测试人员23人,性能测试人员3人,兼容性/界面测试人员4人。

    假设3:公司的项目有CS架构,也有BS架构。目前的项目有80%CS结构,有20%BS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全部转为BS结构。

    假设4:项目关注的测试有:功能、性能、兼容;其它类型的测试也要包含,但不考虑单独申购机器,可以在总预算上预留一部分进行。

    假设5:只考虑机器的数量,以最大程序地节约成本,但不考虑机器硬件配置导致的价格差异。

    假设6:兼容性只考虑WINDOWS平台,包括WIN2KWINXPWIN2003VISTA。浏览器:IE5.5IE 6.0 IE7.0、遨游、FIXFOX(不考虑版本)。其它如果项目临时需要考虑,可以借用其它机器完成。

     

    一、硬件需求:

     

    首先:功能测试,其使用的机器都在自己的测试机,为了保证测试环境的干净,每位测试人员都会有一台工作机和一台测试机(理想状况,如果没有机子可以使用虚拟机进行)。所需数15――23台。

     其次:兼容性测试,根据公司的产品性质,对兼容性的考虑,需要510台,如果5台机的话,每台机需要安装2个操作系统(估算的)。

    性能测试:(应该有专门的规划)。CS结构假设需要支持200个并发(多数项目如此),而每个客户端发起的请求数是100个,则需要2台服务器,1台控制机(服务器), 1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应用服务器,共4台。

    BS结构的并发是5000个,每个客户端(服务器)支持1000个并发,则需要5台服务器,1台控制器(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应用服务器,共8台。

      考虑如果两类项目不会同时进行测试的话,所需要的机器数量(满足BS就行): 8台服务器,如果项目有并发的情况,需要的机器为12台服务器。 基于成本考虑,可以购买10台服务器。如果有项目并行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以临时借用功能测试机来完成。(服务器配置下面再谈。)

    总结:20台台式机+7台服务器(最小配置)

          33台台式机+12台服务器(最大配置)

     

      推荐配置:30台台式机+10台服务器。

    其它需求(要问相关部门),:能放这么多台式机的空间最好是单独的房间,能承受重量、隔音、隔潮,安装2匹的空调,UPS电源。 机架(不知道需要多少)。。。 这些找别人考虑吧。

    二、台式机和硬件服务器配置

     

      台式机:2G内存。 CPU(2.3以上)200G空间

      服务器:8G内存。 8CPU2.3以上),200G空间

    具体配置是多少不知道,不过最好保持一致。

     

    三、软件(如果要正版的话)

      如:WIN2K+SP2   两套

          ORALCE10G   一套

          LR 8.1        一套

    。。。。。。。。。。。

    四、环境管理

      1)需要相应的文档,如环境管理办法

      2)如果可能,做一个软件来实现

      3)  可能还需要一个环境管理员

    五、预算

       做个表格,看看共有多少钱,就OK

     

  • 如何加快测试进度,提高测试质量--评审(其中的一个方法)

    2008-05-26 16:32:18

    首先,质量不可能由测试来提交,BUG也不是测试测试出来的。
    其次,测试已经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晚期,这个时候找出BUG,代价已经是很大了。

    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尽早、尽早、再尽早地发现BUG,预防BUG.

    如何操作呢?

    一个很好的方法:评审。

    简单有效。

    一份需求文档,可能需要10个人(假设项目所有成员为10人)2个小时,你找出了10个BUG. 如果不评审呢? 可以10个BUG遗留到提交到测试部,可能引起的BUG至少有100个了,并且可能还有20多个无法发现,而遗漏到用户那里。那这个时候,修正这些BUG的成本是多少呢?

    对于需求的不明确,设计的不正确而引起的BUG,其返工的费用就更无法估计了。

    那为什么? 我们还不做评审呢? 因为项目忙吗?宁愿把时间留下来返工?
  • 有点变态的某测试认证的考试试题

    2008-05-20 20:27:46

    报名参加了某测试认证的培训和考试,我觉得都不错,只是一点,觉得考试题目比较变态。

    我看了某测试认证的样例试题,是比较标准化的,岐义也少,问题在大纲中都能找到答案,但样例题目比较少,也没有办法看出整个试题的水平的,猜想一下,应该是不错的。

    而在中国的考试是中国人自己出的题目,不象PMP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可能是由于版权的问题吧。不管是因为什么,也不能说明出题老师的水平高低,只是我对试题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吧。

    看法1:题目全是单选题目,但实际上,我看到的80%都是多选,就是给出1、2、3、4、5.。。最后的试题选项是A:1\2\3  B:2、3、4之类的。 更多地象中国考试的多项选择题。 这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感觉不爽,呵呵

    看法2:给出的答案在大纲中找不到依据。象一题目,交付客户阶段的测试是什么?我觉得是确认测试或验收测试,但答案中没有这个选项,那么在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二者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答案是回归测试。 但回归测试是每个阶段都会做的,包括单元测试也会进行回归,你能认为它与答案更加相近吗? 如果是系统测试后的回归测试才比较可能吧。

        这个题目存在的问题是:1)大纲中没有答案,也就是大纲中明确的确认测试答案中没有。2)可能出题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回归测试就是系统测试后的回归。这与大纲相违背。

    看法3:一些答案是错误的。 如风险,答案是: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或隐藏的问题。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1)负面的影响,我们知道,风险会产生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不能单单是负面,当然,我们一般管控的是负面的风险,这个可以接受。那么第2点就不能接受了。 2)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还算是风险吗??

    看法4:有岐义的问题。如引入自动化工具次要考虑的。  1)我们认为,引入自动化工具前期测试的时候,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判断哪些是主要考虑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而答案在两个有疑问的地方:1、工具使用的二次开发代码;2、工具后期提供的售后支持。

     是所有的公司都必须这样吗?我有超强的C语言开发人员,为什么不会先考虑工具支持的语言呢?并且工具后期提供的售后支持如果是昂贵的,可能直接就不考虑了。

       2) 什么是次要的考虑因素呢? 你在引入自动化工具是要这样选择吗?三个主要,一个次要。 我个人认为只有二个是主要,二个是次要也可以啊!!

      并且大纲中介绍引入工具,也只是建议列出考虑因素,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吧。

     

     所以整个试题的感觉,比较怪,觉得不合情理,用一句不好听的话来说:比较变态。

      当然,不是对培训机构或考试机构或出题老师不满意,只是感觉如此。呵呵,所以发泄一下

     

  • 探索性测试(Exploratory Testing)译的

    2008-05-05 17:32:23

    1、起源

    探索性测试被认为最先由 Cem Kaner et. al. Testing Computer Software [KAN99] 中定义,此后其他人(包括 James Bach)的工作使它得以普及。

     为什么叫探索性测试,因为是一边测试一边探索。

    2、定义:探索性测试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自由形式的测试过程,与人们说的游击式测试,直觉性测试有些相类似的地方。但探索性测试包含指定的任务、目标、交付物,所以与游击式测试又不同,而是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3、包含的五元素:

    产品探索Product Exploration)。探索和记录产品的目的和功能,数据类型,潜在的不稳定域。执行探索的能力依赖于你对技术的理解,你对产品信息和它潜在的用户的掌握,以及你花费了多少时间做这项工作。

    测试设计Test Design.)。决定操作、观察和评估产品的战略。

    测试执行Test Execution)。操作产品,观察产品的行为,使用这些信息构建产品如何运作的假定。

    启发Heuristics)。是帮助你决定要测试什么,如何测试的一系列指引或规则。

    可检查的结果Reviewable Results)。探索式测试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过程。一旦你产生的交付物满足了特定的需求,测试就结束。对于测试测试结果是可以检查的、并能够与标准对比,这点尤为重要。

      作为测试人员,你必须准备从任何角度向测试经理解释你的工作,并且展示它是怎么样满足已文档化的需求的。

     

    4、优点:

     1)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效率比脚本测试高出很多个数量级。

     2)节省很多工作。尤其是前期的文档工作。

    5、缺点(我认为)

     1)效率高,测试质量不一定好。要看性价比了。

     2)可能适用于某些项目,如项目工期紧张,需求不明白、变更太频繁等。。

     3)主要依赖于测试员的技能和知识来指导测试。人是最不可靠的。

     

     

     

  • 关于测试人力

    2008-05-05 11:34:18

     

     

    第一点: 想要知道测试需要多少人力,那首先要理解一下测试的过程。其实测试的过程与开发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 也有测试需求--》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测试报告。

     不同的是,开发有代码做为成果,最后程序可以运行,有界面,有功能;而测试呢?这些都没有,成果只有BUG或者是测试报告。 最后运行的功能上看不到测试的痕迹。

     那测试是不是花费的精力就少呢? 一些也不少。甚至相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要多很多。

     原因呢:1. 开发只熟悉自己的那一点点,而测试要熟悉整个业务。想一下,项目经理熟悉整个业务是需要多长时间的呢?
         2、同样,开发只设计、编码自己的那一个模块。而测试人员测试需求、用例的设计是针对于整个项目的。
         3、一个项目中很多开发人员去参与;而一个测试人员要测试很多项目。
         4、开发的的工作,代码完成就OK. 代码质量关注不关注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责任感(目前阶段)。而测试呢? 要关注需求是否实现、是否正确;除了这些外,可能还要关注一下开发是否有错别字,,开发是否忘记了某个错误限制。甚于某个提示框是否合理、界面是否漂亮等。。。。。
         5、开发提交到测试时,文档少的可怜。而测试提交实施时,除了用例、报告,还需要有操作手册,甚至操作录像。。。。
         6、有些还需要自动化,那就是完整的一个二次开发过程了。

     第二点,参考一下别的公司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比例吧。不说微软的1:1,因为它们测试的太细。说说一般的项目组吧。 6:1已经是不太合理的比例了。但就这6:1来说,目前我们也远远不够。比例不能说明什么,但有的时候,可以说明对测试的重视程度。

    第三点,说一下测试的规范吧。 测试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影响测试的质量。测试的规范、测试的准备程度直接影响到测试的质量,尤其是在前期的评审和自测试不完善的情况下。 而实际上呢?测试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测试需求、用例。 救火式的测试,以及前期无法很好的参与,直接导致测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这样的情况下,要求不单是测试做的好。还要求测试的产品也好,有点艰难。

    第四点,说一下测试的投入。 不知道怎么说,不说啦。
  • 积累测试经验---测试构想目录

    2008-05-05 11:06:08

     

    1、什么是测试构想目录? 
     测试构想目录列出了最有可能发现大多数可能存在的软件故障的测试构想。而测试构想,就是你用它来找出BUG的测试要点,是你编写测试用例的基础,或者就是测试用例的一种升华或抽象。

    2、一个测试构想目录的例子

      如一个查询功能,你的测试构想是什么?假设有以下几点:1)、无条件。2)、一个查询条件。。。3)、是否支持模糊查询 4)、是否可用OR ,ADN等连接 还有5)、结果是否导出;6)、结果是否支持排序。。。。。。。。。。。。。。

      那么,这个构想,你记录了吗?抽象了吗?在以后的测试编写中使用了吗?完善了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测试构想积累的多了,形成了目录了,那么你的经验也就是慢慢积累了。


    3、如何能做成一本好的目录呢?

      首先:它包含好测试构想。针对于测试的深度和广度来说。
      其次:易于快速阅读(略读)。好查、好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你想到的,忽略你不要的。这就是目录!!
      最后:只包含你要的。 
         不同的领域做不同的构想。就象你编程时,不同的业务构建不同的模块一样。

       当然,通用的,可以创建通用的目录。

    4、总结
      这其实是用例复用的一个升华了。有点类似于用例构件。但用例构件基于程序模块的构件。其实呢,不单是相似项目,相似的构件;即使是不相似的项目,不相似的构件,都细化到一定的程度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

    制定属于你的测试构想目录,你开始了吗??
  • svn importer的使用说明

    2008-04-29 17:05:25

    呵呵,因为公司要使用SVN,要把原来的VSS项目导入到SVN中,所以研究了一下这个工具。

    唉,结果呢,不支持中文目录和文件。

    目前采取的方式是代码可能大部分不包括中文,或者中文目录,可以修改一下使用这个工具来导入。

    文档呢,只要GET最新版本,手工来导入吧。不过就没有办法保留历史版本信息了。

    CVS部分还没有写,过段时间吧。

     

    谁有更好的办法,救命啊!!

  • 测试培训之我见

    2007-08-13 11:30:58

     

       一个测试同行问起我对测试培训的理解,呵呵,聊了很久,自己介绍了一些自己的算法,也颇有些感触。

        测试培训是很晚才发展起来的,我在2000年的时候做测试,那会儿还看不到几本测试的书籍,也看不到几家测试的论坛。上海有

    51testing,北京的测试时代,广州的测试管理,那会都还不成气候,我记得我在测试管理当了一段时间的版主,后来朋友懒的更新程序,我也

    懒的去讲解问题,慢慢也就作罢了。

        这几年随着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外包测试越来越多,CMM/CMMI的引入,都为测试提供了大好的机会,所以,测试的书籍一下子多

    的让人眼花缭乱,测试培训也慢慢多了起来,测试的论坛更是一个又一个,尤其是51testing,渐渐成了气候。

        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同事加入到测试行业,更加带动了测试培训事业的发展,测试培训行业的前景如何呢?就我个人

    理解,是前途光明,但对做培训的企业或个人来说,不见的是路路畅通。

        1、培训的对象: 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其中,个人用户培训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加知识,也可能是就业的敲门砖,或者就是为了一纸证书,提高MONEY。在国内的教育不能

    满足市场的情况下,培训显的更加可口。
      
            而企业客户可能更多的专注于提高测试团队的能力,建立测试过程,或者是某一种专业技术/某一特定领域的测试培训,当然也有用来

    提高口碑和竞标时的实力的。

         2、培训的内容:  入门(职)培训,某一种技术培训,流程培训
      
            入门培训:多是针对新手或者是其它行业、希望从事测试行业的人。因为测试是一种较看重经验的职业,所以没有经验的人找工作很

    难,参加个培训,就是希望自己能迈进了这个门槛;
       
                     这一类的培训多是非常系统的,规范的。所以也有很多工作了一年半载的人去参加,但这种培训又多是不太适用的。因为现

    实与理论是相关甚远的。全部把书本上,微软、RUP等规范的流程搬进来,在中国没有几家公司能执行的。也就成了纸上谈兵了。

           技术培训:一般指强化或提高级的。 现在测试的分类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深入,所以针对于某种技术的培训也就越来越多,象性能

    测试、安全测试、或者某种工具在测试中的利用等等。
             
                     这一类的测试培训是比较深入的,但培训时间比较短,象性能测试,你没有很多实践的经验,只靠三五天的培训是没有什么

    效果的。但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在培训上也许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因为培训要兼顾很多人,而参加培训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

    水平的。 其实这种最好是买了工具,遇到问题后去问技术支持。效果可能更好些

           流程培训:一般针对企业用户。培训的方式可能是把自己的成功的经验介绍给你,也可能是根据你公司的具体情况定制流程。这种培训是比较有效的。 在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醍醐灌顶的功效吧。

         3、开办培训班的背景:成功企业,如微软。知名论坛,象51TESTING。还有专门的技术培训学校,如青鸟。还有一些评测中心,有一部分成功经验。  至于培训的好,坏,那只能留给学员评价了。

         我的观点:老师必须要有经验。还要知理论。

    至于我自己,是不去参加的了.因为我有理论,有经验,并且很自大.当然免费的除外. 学习多点当然是好的,不过要花很多钱就心疼了.

  • 使用参数获取服务器返回的动态值

    2007-08-08 10:23:00

    当然是使用web_reg_save_param函数了,具体的使用方法很多文章都介绍了.

    如果不会确定边界,或者不会写函数,可以让LR自动帮你生成.方法如下:

    1.调整到树形脚本.

    2.找到服务器返回动态值的节点.在右边栏中打开server response的标签

    3.找动服务器动态返回的内容,当然,你要先清楚哪些是需要参数化的.

    4.右键选择"Create parameter". 系统提示是否要用参数替换所有相同的值.

    5.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替换,完成.   系统会自动生成web_reg_save_param函数,不过可能你要再加以补充吧.

    另:LR8.1和LR8.0中的部分参数是不同的.如果有错误,需要查询修改.

    注:生成脚本后,要检查,有时系统自动生成的有错误

  • 参加微软测试培训的收获

    2007-08-01 10:53:35

    参加微软测试培训的收获

    1。 高层领导必须查看BUG,以决定BUG的优先级和资源的调配

        前提:必须保证BUG的有效性

    2。流程中尽量减少任何的冗余环节。

    3。时间或资源不具备的时候,一定有其它的方法解决问题。 但在绕过问题后,一定要想法彻底解决问题。

    4。自动化测试难度的根源:IN-PROCESS。 不依赖于前一步,完成的抽象化。

    5。从BUG的发现转向BUG的预防。在发布代码前由开发人员先发现BUG并解决。 测试的角色转为测试程序的开发和支持。

    6。BUILD中DOA。 Dead on arrive.

    7. BUG Bash.

    8.自动化测试体系。  数据库+运行平台+管控。 TOP Builder从格式化硬盘开始。

    9。测试输入的抽象化--数据驱动(900多种输入)

    10。基于模块的测试(全部覆盖)和基于场景的测试(覆盖关键用例)

  • 谁来决定BUG的优先级

    2007-07-20 10:08:02

    一般发现了BUG,由谁来决定BUG的优先级呢? 熟悉BUG系统的人一般都知道BUG有“优先级”这个属性,并且在提交BUG的时候一般为必填内容,所以理所当然地,由记录BUG的人决定。而记录BUG的多是测试人员,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测试人员来决定BUG的优先级的。

    我也一直这么认为。有几个理由:1)测试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对待系统的,那么测试能比较客观地判断,用户是不是希望这个BUG最先被解决。2)测试比开发更加理解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那么也更加能分辨哪些BUG是应该优先解决的。

    原来工作过的一家公司, 一天,老板骂我:你有什么权利决定BUG的优先级,指挥开发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那是我们产品部的事(也就是老板和几个高层领导)。当时觉得有点不高兴。  测试代表了用户,我又是测试的头,眼光更开阔些,那更应该能代表用户了。哈哈。很幼稚! 过后想想,老板说的并没有错。

    一个产品,所面对的最终对象有客户,付钱的那个,也有最终用户,使用的那个。 测试可能只站在了最终用户的角度上。 并且测试毕竟不是用户,有其理解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而公司的高层领导,他们把握整个产品的方向。所以对产品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更有发言权。并且可能不单单是BUG的问题,也可能已经上升到了利益的高度,是我们技术人员所无法想到的。

    那天听了微软的培训,有点感受,你可能代表了中国的用户,但你怎么知道美国的、印度的、其它国家的用户是怎么想的呢?所以微软的高层从BUG抓起。

    当然,现实是高层领导可能没有更多精力关注BUG。也不是很矛盾了吗?

    所以,我想到折中的方法。由测试部初步确定,再将你认为优先级比较高的提交到高层审核。 这样降低了你的独断导致的损失,也能让高层了解到进度及系统存在的问题。当然,漏网之鱼肯定是有的,不过成本与收益比应该比较合理了吧。

     

  • 性能测试中的数据准备和恢复

    2007-07-18 19:59:04

    1.不同脚本涉及到的数据最好的区分开,以防数据间的干扰影响性能测试结果.

      此次测试涉及到固话和ADSL的新增,两者都要用到设备.但同一场景中要求一个是新开,一个是拆线.如果用同一组设备的话,又导致已占用的新增失败,已释放的无法拆除. 

      所以将涉及到的数据全部区分开.使得在测试过程中不会相互影响,并且在数据准备和恢复时,也容易处理.

    2.数据库中的数据对性能的影响必须考虑.

      一个用例,在预测试时,表中只有800W数据,响应时间在3秒左右.但当数据增加到2800W后,响应时间在10秒左右,并且长时间运行后,响应时间最高达到50秒.

    3.每次读取的参数是唯一的.

      由于用例要求使用过的设备无法再用.那么参数量要足够.有几种解决方法,1.将参数数据加载在内存在,使用文件锁,每读取一条,加锁.这样参数就确保不会重复. 2.我们LR提供的UNIQE的方式,但要参数量足够大,尤其是疲劳测试的时候,并要计算并发用户数以及每个用户可能迭代的次数.我们准备的参数最多的有40W. 3.从数据库中获取参数,利用数据库本身的锁功能处理.这个方法没有尝试.

    4.数据清理

      在每次完成测试后,要清理数据,删除数据库中增加的数据.释放所占用的资源.清理数据有几点要注意:

     1).尽量不要用LR脚本清理,因为你很难判断清理的是否彻底.另外,可能会很慢. 2).最好在是使用SQL语句在数据库中直接操作.加快数据恢复的速度.如果你进行多次测试的话,数据恢复占用太多的时间是应该避免的. 3)数据恢复应该反复验证,以保证恢复后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可能的话,找开发协助.

     

     

  • 调用全局DLL----未解决的问题

    2007-06-19 09:42:36

    在脚本中调用DLL,如果在每个脚本中都调用,就必须以进程方式施压.看到帮助说可以调用全局的DLL,只需要在DATA/MDRV.DAT 中添加要调用的DLL即可,脚本中不再需要调用.


    但多次尝试不成功,不知是哪里的问题???

    版本8.0和8.1都试过

  • LR COM/DCOM协议

    2007-06-14 10:50:40

    DCOM组件,三层结构,应用服务器启动在本机,无法录制到脚本,把应用服务器启动到其它机器上,才解决。

    但录制的脚本中,没有记录到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回放脚本时,报连接拒绝,解决方法:手机添加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

743/4<1234>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