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多年互联网和银行系统性能测试开发经验,对性能瓶颈诊断定位和优化领域有较多研究。 重回互联网行业,性能测试开发、自动化测试开发、Java开发

白盒测试持续改进关键在执行力强一些的经理或QA(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30 16:06:06 / 个人分类:质量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三种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一:

刚实施或从未实施白盒测试的发展阶段,一个企业内只有零星的单元测试或集成测试实践,缺少成功案例。重要特点,公司成员普遍对白盒测试缺少概念,大致知道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该怎么去做,但一涉及具体场景,对某模块实施单元测试或跨模块、跨子系统实施集成测试时,通常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

发展阶段二:
白盒测试过程也逐渐融入研发流程,典型的例子:将白盒测试发现的问题纳入统计,研发过程中会以缺陷密度(每千行代码发现多少BUG)作为衡量白盒测试是否充分的指标,另外还会以覆盖率指标作为检查个人是否充分测试的依据。个体行为难以转化为组织行为。

开始认识到单元测试该由开发人员去做
多数尚处于混沌境界的企业会认为,单元测试应由测试人去做,可能会觉得开发人员自己编码又自己测试会陷入惯性思维,测试效果不佳。但让测试人员现实操作几次,又会冒出几个难以逾越的问题,首先是测试效率,测试人员不熟悉代码,他上手把源码读懂然后想办法做测试,要知道,单元测试面对众多琐碎的函数,随意一个开发人员一天就能写一堆新函数,所以,测试人员若把单元测试做好,通常要比开发人员自测多付10倍的精力,这一情况很致命,单元测试必然难以为继。其次,测试人员做单元测试,经常不能断定某种现象是不是问题,还得找相应开发人员去定位,问题定位了,修正问题又是个麻烦,测试人员不拥有给产品编码的权限,大量时间又浪费在反复沟通上。

会发现只拿覆盖率评估测试是否充分是不够的
不同员工做白盒测试,效果差别巨大
这种现象是每个公司都会遇到的,在白盒测试推行初期表现尤为明显。能力强的就是很少漏测,很少遗漏问题到后续阶段,能力差的,尽管他很努力的想把每件事做好,漏测总还很多。

会有白盒测试无用论产生
产生白盒测试无用论,多半不是从理论上反对白盒测试,而是实践走不通,做了不少单元测试,效果不佳,发现问题留于表面,深层次逻辑问题或接口问题发现不了,所以就认定白盒测试没多大用处。

白盒测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牛人经理或牛人QA
白盒测试推行初期经常,执行力强一些的经理或QA,白盒测试可以推行成功,执行力弱一些的就不成功。不少企业因为尝试几次单元测试都失败了,就全盘放弃白盒,只做黑盒测试了。

有一些企业坚持下来,在一两个项目组取得成功,然后针对性的优化组织机构,比如设置专门工作推动组,建设白盒测试专家资源池,为各个项目提供测试引导人员,进一步优化流程,把白盒测试的监控点纳入流程来控制。当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与流程逐步完善,白盒测试能否成功就较少依赖于个别牛人了。

阶段化实施白盒测试,测试用例无法维护
集中一段时间编码,编码完了再集中一段时间做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完了开始集成,这时又集中时间做一次集成测试,这是多数企业实施白盒测试的模式。这一模式下,单元测试或集成测试只是特定时间段内(比如一个版本周期内的一两星期中)才实施的活动,但产品修改代码却是时时刻都在进行的,毫无疑问的会带来一个深刻问题:用例维护与产品代码维护不同步!所以,大家就经常会看到,某个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可以把单元测试完整实施一遍,而此后时不时为解决问题改代码,或为追加功能改代码,单元测试很难继续,常导致单元测试只在V1版本做一遍,其后V2、V3等版本无法再做。

或许有人会觉得,为让白盒测试在版本周期内坚持做下去,不见非得引入持续集成吧?试想一下,从编码到版本进入维护,开发人员独立无干扰的编码时间有多少?而从两两开始集成之后,又占去多少时间?无疑后者占去大部分时间。如果开始集成后的每次版本修改都有测试跟进,大家岂非天天写测试用例,这不是持续集成是什么?如果不想天天补充用例,隔周、隔月,或隔一个版本补充用例,怎知你增补的用例会覆盖全部变动过的代码?

嵌入式产品的单元测试该不该上单板?这个问题更多的可归结为实践上可不可行,从理论上讲没人规定单元测试就不能上单板。但现实操作中,通信产品上单板做单元测试大部分都失败。依据实践的推论,通信软件的单元测试应在仿真环境下按纯软件的方式去做,集成测试倒是可以上单板,在真实环境下去做。

成熟阶段三:
设计用例的效率提高了,做测试不再是沉重负担。开发人员自测也上升到个人意愿,即使领导不强制,流程也不限定白盒测试必须要做,开发人员仍自愿去做测试。白盒测试已成员工的普遍行为与自发行为。

一批白盒测试专家,他们很清楚哪些被测对象是可以做白盒测试的,哪些不大容易做。即使处于白盒测试最高境界,也并非所有系统都适合完整的做测试,尤其那些严重依赖特定硬件环境的软件层,当白盒专家识别出哪些模块不宜做单元测试或集成测试后,他会考虑替代方案,比如加强代码审查、加强同行评审、为特定接口追加模拟器设计等。

总结
核心焦点是要解决测试效率的问题,只要效率提高了,接着通过组织结构与流程措施的优化,巩固已有成果,然后着重解决持续测试与深入测试的问题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