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如果有任何想法与我沟通, 请用: lifr_nj 在 msn.com

发布新日志

  • 再见锐柯:别了,金桥的船

    2007-09-29 11:33:46

    湖光荡漾,绿树匆匆,柿子红了,杨柳飘飘。引三五朋党,闲庭信步,看水鸟剪影于小岛building之间,轮卵石跳跃于湖面波光之上。斜坐木椅之上,高谈阔论,微风扑面,鸟语花香。各位,这不是公园,这是我们中午午餐后游湖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有了水,风景才有了灵性。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金桥软件园竟然在园区中间有一个人工湖。怎一个NB了得。

    回头想想以前吃了午饭在电脑前发呆的场景,恍如隔世啊。

    一直就观测到湖边停了一艘小船,但从没有看到有人使用,此船何用?是不是软件园免费提供给大家游湖用的呢?那怎么没有人上去划船呢?终于有一天,咱们再也按耐不住,登得船来。

    在水上和在水边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静止的看,一个是悠闲的划。粼粼水波,是那么的近啊。旁人羡慕的目光,让我们更是得意,湖面的空气,更清新,湖面的风,更轻柔,湖面的太阳,。。。。更晒人啊。还好,可以划到湖心小岛的后面,森森凉意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里是水鸟的家,和它们问个好吧。

    突然,吆喝四起,狼奔豕突。原来是保安杀到了。没办法,弃船走人吧。以后在也没有机会划船了吧?

    别了,金桥的船。

  • 再见锐柯:土法炼钢

    2007-09-29 10:50:43


    大公司做什么都是有板有眼,讲究流程。甚至锐柯专门有个Team就是搞流程相关的东西。佩服一下先。不过对我这样从小,中型的IT公司出来的人来说,有点不以为然:繁文缛节何其多也?!

    来公司一个月后,终于有活干了。做一个性能测试项目,而且还只有我一个人做,但后期需要别得team合作。兵马未动,plan先行。Manager说你搞个schedule吧。行,怎么做我心里也基本有数了,excel里填了几行把大概的阶段写在里面,发过去了。

    “你这个就是土法炼钢!“,一句话把我的schedule打回来了。然后乖乖的装上Project,细细谋划起来。几经折腾,最后发现原来一个schedule里面包括这么多内容啊。

    写代码,写文档,培训,试运行,准备环境,安装环境。。。。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全得写上。即使开发阶段也要写明那段时间实现那些功能。我抱怨“这些进度根本就是未来的事,未来的事怎么说得准呢?“, “也许现在定的时间并不准确,但这是一个基础,项目进行中可以调整。但没有这份文档,怎么调整?“。说得有道理哈,不愧是Manager。

    终于project schedule写好了,然后纠集几个人review一下,存档。前后花了几天时间,值得吗?
    虽然自己是散漫得人,对这种详细计划的东西比较天然的抵触;但做了第一个schedule后,对“计划“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做schedule的过程中,真的也能想到一些漏掉的事情。比如有些事要和别的team配合的,那么早点写出来,通知他们,比自己事情做好了,再去通知他们,等他们准备好了,再进行下一个步骤效率要高。提高效率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这一招以后也要用下去。

    再来说做得很好看得schedule是给manager或boss看得。我们engineer是干活的,所以任务下来,脑筋一下子就跳到怎么做,用什么技术…,但怎么干Manager是根本不感兴趣的,能不能按时完成,多个项目间配置资源等才是他感兴趣的。所以详细的schedule能帮助他了解,掌握项目的进度。

    当然,我也觉得,有些东西还是不能安排太细。太细的安排往往都是要改动的,而且实行起来也繁琐,比如做一点点事,就要去修改或填充schedule,最终只会做了很多工作然后一次行填完了事。这样的schedule就是形式主义了。“形式主义害死人啊“,要不得。Schedule的粒度要适中,特别是多人,多team的事务安排是它的长处,可以充分利用。

    当然,以前一个人做什么事也有个大致计划,但这个计划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不必写出来。别人就看你一天忙来忙去。突然有一天,“嘭“,盖子掀开,所有的东西都做好了,任务完成,变魔法一样。这样的风格在锐柯这样的大公司是行不通的。

  • 再见锐柯:离开Kodak,难舍叶莺

    2007-09-29 10:03:48


    昨天下午在HR那里领到了退工单,正式结束了在锐柯短暂的3个月。下个月长假结束就要去另外一个公司报道了。

    离开总是有点伤感的。想想7,8,9这一年中最火热的三个月,真是非常丰富,充实,Happy的3个月。锐柯,金桥软件园,Kodak,新金桥21楼,午餐后的游湖,乒乓球赛。。。当然还有新结识的朋友们。
    锐柯是Carestream Medical Group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我所在的R&D Center承担了Carestream多个项目,看的出来他的重要性还在不断提高,象所有别的跨国企业一样,越来越多的研发工作都转移到了中国。如果你并不熟悉“锐柯“这个名字的话,并不奇怪,因为他在2007年的5月才刚刚成立,而在之前他的名字是Kodak Medical Group.

    提到Kodak,这个胶片时代的巨人在数码相机席卷全球的潮流中似乎没有发出它应有的强大的声音。确实,Kodak现在正处于一个数码转型期,它的未来方向是数码出版业。转型力度之大,不要说越来越利润微薄的相机业务,甚至连利润巨大的Kodak Medical Group都转卖给Onex,一家加拿大的企业集团。

    有100年历史的Kodak,在之前,我的印象里只是红黄色的胶卷和遍布城乡的快印店。进了锐柯,我才慢慢体会到强大的Kodak企业文化,对于这样一家有深厚底蕴,强大文化的公司,或许在市场上它有了起落,但我相信所有的低迷都是暂时的,它肯定能不断获得发展。我很遗憾我不是一个Kodak员工,但锐柯,一个Kodak已经出售的公司,公司里弥漫的Kodak气氛还是令我向往。Kodak,毫无疑问是我经历过的最令我尊敬的公司。希望锐柯能吧Kodak的文化继承下去。

    有一个插曲,刚进锐柯2周,第一财经做了一个叶莺女士的专访。叶莺谈了Kodak的转型之路。充满个人魅力得叶莺被人称做“柯达女神”,谈到Medical Group和Kodak正式分离,员工们送它的礼物上写到“离开柯达,难舍叶莺”时,潸然泪下。在那一刻,我也深深感动了。如果一个公司员工和老板有这么真挚得感情。公司怎么不会一条心做好每一件事情。一个公司人人一条心,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在那一刻,我也在心里默默说:Kodak,一路走好!

    说起来,Kodak是我经历过的第一个世界500强。一个公司要做到这么大,还能保持健康的运转,我体会到一定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强大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人。凝聚人不仅仅是钱。中国企业加油吧。

    Kodak, building 8




    Carestream Building4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