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种感情不会因为长久的分离而淡忘,是否就是一种执着;如果彼此的爱恋脱离了肉体,是否就是一种精神?

发布新日志

  • 寂静的书法 一

    2007-07-02 23:21:40

    中国的书法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留有名字的书法家是秦朝的李斯,泰山石刻就是他的代表作,是典型的秦篆体,整篇文字庄严肃穆,不愧为荀子的学生。另外一套更早的书法作品是周朝的石鼓文,石鼓是在唐朝发现,一共十个,据说当年每个石鼓上都有文字,后来几经颠沛流离,风雨侵蚀,其中一个鼓已经没有一个文字,成了无字鼓,另外两个只有少量的文字,其余七个鼓的文字保存比较完好。石鼓文被称作小篆之祖,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拓本是宋拓,和今拓居然一字不差,可见石鼓质地紧密,很适合长久的保存文字。

    上面说的都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也正是因为刻在石头上才得以流传之久。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写在纸上的有名书家的作品就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此帖被评为钟繇之后,右军之前的最可珍贵的书法作品。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书法流传至今,已有一些缺失的文字,但是整体章草书法的流动美感一直保存了下来。去年故宫博物院的书法作品在上海博物馆展览的时候,该帖也一起出现在了公众视线之内,可惜因为年岁已高,没有展览几天就被收藏起来了。我那次去看的时候已经被送回故宫去了,甚是可惜。

    之后出现的书家就是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他的故事可以说是尽人皆知,而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就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年曲水流觞并借着酒力写下了这传颂千古的序文。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大关心序文的内容,而是那优美动人的书法文字时刻牵动着爱好书法的人们。其实作为一种艺术,从创作的角度上来说,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是说,即使让王羲之再写一次兰亭序,也未必能再写的那么好。那天酒醒之后,王羲之想重新写一遍,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再现当时的神韵了。我喜欢王字的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笔锋,优美却不失力度的艺术张力。后人学习王字的人非常之多,如过江之鲫,虽然也有在某些方面超过王羲之的,但是就总体而言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一直以来都认为王羲之创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

    在王之后还有很多非常出名的书家,其中就有唐朝的颜正卿。他是孔子的弟子,被成为“贤哉回也”的颜回的后人。我们熟悉的颜体字,是正楷书法的一代楷模,给人有种“威威然不可范”之色,而“蚕头燕尾”正是颜字的生动写照。而我更喜欢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和“兰亭序”风格完全不同,这是在失去亲人而极度痛苦,和对叛乱者极度愤恨的情绪下写出的真实情感。全篇文字因为情绪的波动以至于大写不一,还有多处涂改之处,最后的“呜呼哀哉”四个字突然放大,好像是作者要向天呐喊讨会公道一般。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659
  • 日志数: 5
  • 建立时间: 2007-06-27
  • 更新时间: 2007-07-0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