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路上,温和的坚持着,并且微笑...... 测试路上,我正在为下一个目标努力着,已经有近两年测试工作经验的我,每每看到测试工程师的职场规划,让我深刻的感悟到,要想让自己热爱的测试道路越走越宽,需要实践与理论结合,用理论规范实践,使实践更专业化;信息化时代,更加需要资源共享,思想交流,而我所学也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前辈们,兄弟姐妹们. 所以在这个繁忙的工作学习里,在这个不断给自己充电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用博客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感谢在测试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也希望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尽点微薄之力......

发布新日志

  • 做好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工作的关键 (转)

    2008-10-17 13:37:50

    对于目前大部分公司存在的状况,很多测试计划文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所以我的理解是:怎样让测试计划对整个测试工作真正具有指导作用

      这里把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分开来讲(计划对应于管理层面的问题,方案对应于技术方面的问题)

      测试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 进度安排;人力、物力资源分配(包括组织结构等)、风险假设和规避措施。(其他像软件版本号之类的,只要是个人都会写,这里不列了)

      写好测试计划的关键在于:

      1 充分了解你的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特点

      2 充分理解为当前软件制订的整个研发活动过程

      带过项目的人都知道:在实际项目中,往往进度才是第一位的,但是对进度的把握和估算却是极其困难的。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对进度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对人员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否则所谓的进度,所谓的资源分配,都是拍脑袋得出的结果,风险假设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测试计划文档只能流于形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写好测试方案的关键在于:

      1 有一个合理的测试计划

      2 熟悉相关业务

      3 深入体会用户的实际需求

      这个不想多解释了,不难理解。

      至于测试用例,看到上面不少朋友认为关键在于理解用户需求。

      其实理解用户实际需求是一切的根本,并且对于有些测试(比如像单元测试)对应的测试用例通常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直接或是十分密切。

      当然,如果有一份好的需求和设计文档的话,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可是现实往往是不存在这样的文档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

      1 对业务理解的深入程度

      2 经验

      3 有自己的文档

      前两条不解释了。 自己的文档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常用的特殊测试数据,比如一些特殊字符,极限长度的输入等等。这个在项目时间紧迫的时候是非常有帮助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当成check list)。 另一个就是自己测试模块对应的相关需求和设计文档。服务器上的标准文档拖到本地来并且记得及时更新。然后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什么内容文档上没有,最直接的方法是和开发人员沟通。(其实我很反对这么做。你想,按开发人员自己说的标准去测他们自己开发的模块能测出因为需求或者设计错误导致的问题么……应该是和客户和designer去沟通,可惜一般没有这条件-_-)任何标准文档上缺少的内容,只要是和你有关的,一定要记得做记录。 当然你有时间有精力把整个系统的需求和设计文档都捣鼓出来最好,不过通常是没这可能性的。

      补充说明:lz最后提到的“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在执行测试活动”不如说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在执行测试活动。

      项目需要的用例详尽程度可以商量,但是必须要有。 如果进度很紧,可以用一部分用例加上check list进行测试活动(比如很多日本外包项目的UI测试,相当一部分可以用check list来代替具体的用例,效果并不差)

     

  • 加强对Bug描述的训练 (转)

    2008-10-17 13:22:27

    同一个bug,两种不同描述方法,哪个更清楚呢?

      1、女角色,进入『换脸』页面,load进一张照片,保存,发现头像、预览窗口、桌面形象三个地方的效果都不一样;按『恢复脸型』,图片调整窗口跟预览窗口的恢复有问题

      2、(1)女角色进入换脸tab,选择脸型后load一张照片,调整后保存:

          头像只保存了脸型;调整窗口是正常效果;预览窗口的照片恢复到没有缩放的比例

        (2)女角色换脸后,点击『恢复形象』按钮:调整窗口已load进的照片没有去掉

      bug描述的标准有以下三个:

      1、让程序员能根据描述找到这个bug

      2、让程序员能明确这个bug需要怎样修复

      3、明确验收标准

      加bug的时候要好好想一想,这三个标准是否达到了,reopen的bug过多,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提出验收标准。

  • 软件测试的常识

    2008-08-27 17:27:50


        生产软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我们以客户需求作为评判软件质量的标准,认为软件缺陷( Software Bug )的具体含义包括下面几个因素:

      • 软件未达到客户需求的功能和性能;

      • 软件超出客户需求的范围;

      • 软件出现客户需求不能容忍的错误;

      • 软件的使用未能符合客户的习惯和工作环境。

      考虑到设计等方面的因素,我们还可以认为软件缺陷还可以包括软件设计不符合规范,未能在特定的条件(资金、范围等)达到最佳等。可惜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更倾向于把软件缺陷看成运行时出现问题上来,认为软件测试仅限于程序提交之后。

      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我们几乎看不到完整准确的客户需求说明书,加以客户的需求时时在变,追求完美的测试变得不太可能。因此作为一个优异的测试人员,追求软件质量的完美固然是我们的宗旨,但是明确软件测试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软件测试中学会取舍和让步,对软件测试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

      下面是一些软件测试的常识,对这些常识的理解和运用将有助于我们在进行软件测试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软件测试的尺度。

      • 测试是不完全的(测试不完全)

      很显然,由于软件需求的不完整性、软件逻辑路径的组合性、输入数据的大量性及结果多样性等因素,哪怕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程序,要想穷尽所有逻辑路径,所有输入数据和验证所有结果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其输入信息为两个正整数。但是如果我们将整个正整数域的数字进行一番测试的话,从其数目的无限性我们便可证明是这样的测试在实际生活中是行不通的,即便某一天我们能够穷尽该程序,只怕我们乃至我们的子孙都早已作古了。为此作为软件测试,我们一般采用等价类和边界值分析等措施来进行实际的软件测试,寻找最小用例集合成为我们精简测试复杂性的一条必经之道。

      • 测试具有免疫性(软件缺陷免疫性)

      软件缺陷与病毒一样具有可怕的 “ 免疫性 ” ,测试人员对其采用的测试越多,其免疫能力就越强,寻找更多软件缺陷就更加困难。由数学上的概率论我们可以推出这一结论。假设一个 50000 行的程序中有 500 个软件缺陷并且这些软件错误分布是均匀的,则每 100 行可以找到一个软件缺陷。我们假设测试人员用某种方法花在查找软件缺陷的精力为 X 小时 /100 行。照此推算,软件存在 500 个缺陷时,我们查找一个软件缺陷需要 X 小时,当软件只存在 5 个错误时,我们每查找一个软件缺陷需要 100X 小时。实践证明,实际的测试过程比上面的假设更为苛刻,为此我们必须更换不同的测试方式和测试数据。该例子还说明了在软件测试中采用单一的方法不能高效和完全的针对所有软件缺陷,因此软件测试应该尽可能的多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测试。

      • 测试是 “ 泛型概念 ” (全程测试)

      我一直反对软件测试仅存在于程序完成之后。如果单纯的只将程序设计阶段后的阶段称之为软件测试的话,需求阶段和设计阶段的缺陷产生的放大效应会加大。这非常不利于保证软件质量。需求缺陷、设计缺陷也是软件缺陷,记住 “ 软件缺陷具有生育能力 ” 。软件测试应该跨越整个软件开发流程。需求验证(自检)和设计验证(自检)也可以算作软件测试(建议称为:需求测试和设计测试)的一种。软件测试应该是一个泛型概念,涵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这样才能确保周期的每个阶段禁得起考验。同时测试本身也需要有第三者进行评估(信息系统审计和软件工程监理),即测试本身也应当被测试,从而确保测试自身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否则自身不正,难以服人。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软件测试是提高产品质量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段,但决不是一个根本手段。

      • 80-20 原则

      80% 的软件缺陷常常生存在软件 20% 的空间里。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如果你想使软件测试有效地话,记住常常光临其高危多发 “ 地段 ” 。在那里发现软件缺陷的可能性会大的多。这一原则对于软件测试人员提高测试效率及缺陷发现率有着重大的意义。聪明的测试人员会根据这个原则很快找出较多的缺陷而愚蠢的测试人员却仍在漫无目的地到处搜寻。

      80-20 原则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阶段的复审,测试工作中能够发现和避免 80% 的软件缺陷,此后的系统测试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剩余缺陷中的 80% ,最后的 5% 的软件缺陷可能只有在系统交付使用后用户经过大范围、长时间使用后才会曝露出来。因为软件测试只能够保证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缺陷,却无法保证能够发现所有的软件缺陷。

      80-20 原则还能反映到软件测试的自动化方面上来,实践证明 80% 的软件缺陷可以借助人工测试而发现, 20% 的软件缺陷可以借助自动化测试能够得以发现。由于这二者间具有交叉的部分,因此尚有 5% 左右的软件缺陷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发现和修正。

      • 为效益而测试

      为什么我们要实施软件测试,是为了提高项目的质量效益最终以提高项目的总体效益。为此我们不难得出我们在实施软件测试应该掌握的度。软件测试应该在软件测试成本和软件质量效益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在实施软件测试时应该遵守的度。单方面的追求都必然损害软件测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般说来,在软件测试中我们应该尽量地保持软件测试简单性,切勿将软件测试过度复杂化,拿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 Keep it simple but not too simple 。

      • 缺陷的必然性

      软件测试中,由于错误的关联性,并不是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能够得以修复。某些软件缺陷虽然能够得以修复但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会难免引入新的软件缺陷。很多软件缺陷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一个矛盾的消失必然会引发另外一个矛盾的产生。比如我们在解决通用性的缺陷后往往会带来执行效率上的缺陷。更何况在缺陷的修复过程中,我们常常还会受时间、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无法有效、完整地修复所有的软件缺陷。因此评估软件缺陷的重要度、影响范围,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或是从非软件的因素(比如提升硬件性能)考虑软件缺陷成为我们在面对软件缺陷时一个必须直面的事实。

      • 软件测试必须有预期结果

      没有预期结果的测试是不可理喻的。软件缺陷是经过对比而得出来的。这正如没有标准无法进行度量一样。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或是无法肯定预期的结果,我们必然无法了解测试正确性。这很容易然人感觉如盲人摸象一般,不少测试人员常常凭借自身的感觉去评判软件缺陷的发生,其结果往往是把似是而非的东西作为正确的结果来判断,因此常常出现误测的现象。

      • 软件测试的意义 - 事后分析

      的目的单单是发现缺陷这么简单吗?如果是 “ 是 ” 的话,我敢保证,类似的软件缺陷在下一次新项目的软件测试中还会发生。古语说得好, “ 不知道历史的人必然会重蹈覆辙 ” 。没有对软件测试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我们就无法了解缺陷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结果是我们不得不耗费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再次查找软件缺陷。很可惜,目前大多测试团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测试报告中缺乏测试结果分析这一环节。

         写得不错,推荐给大家。。。。。。

     

  • 浅谈软件测试流程

    2008-08-12 11:01:03

    一、概述
       一般而言,软件测试从项目确立时就开始了,前后要经过以下一些主要环节:
       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环境搭建→测试执行→测试记录→缺陷管理→软件评估→RTM.

       在进行有关问题阐述前,我们先明确下分工,一般而言,需求分析、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环境搭建、测试执行等属于测试开发人员工作范畴,而测试执行以及缺陷提交等属于普通测试人员的工作范畴,测试负责人负责整个测试各个环节的跟踪、实施、管理等。

    说明:

    1.以上流程各环节并未包含软件测试过程的全部,如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实施一些测试计划评审、用例评审,测试培训等。在软件正式发行后,当遇到一些严重问题时,还需要进行一些后续维护测试等。

    2.以上各环节并不是独立没联系的,实际工作千变万化,各环节一些交织、重叠在所难免,比如编写测试用例的同时就可以进行测试环境的搭建工作,当然也可能由于一些需求不清楚而重新进行需求分析等。这就和我们国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只所以有中国特色,那是因为国情不一样。所以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二、测试流程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Requirment Analyzing)应该说是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测试开发人员对这一环节的理解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有关测试工作的开展。可能有些人认为测试需求分析无关紧要,这种想法是很不对的。需求分析不但重要,而且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需求分析包括软件功能需求分析、测试环境需求分析、测试资源需求分析等。其中最基本的是软件功能需求分析,测一款软件首先要知道软件能实现哪些功能以及是怎样实现的。比如一款Smartphone包括VoIP、Wi-Fi以及Bluetooth等功能。那我们就应该知道软件是怎样来实现这些功能的,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哪些测试设备以及如何搭建相应测试环境等,否则测试就无从谈起!

       总得说来,做测试需求分析的依据有软件需求文档、软件规格书以及开发人员的设计文档等,相信管理一些规范的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都有这些文档。

       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Test Plan)一般由测试负责人来编写。测试计划的依据主要是项目开发计划和测试需求分析结果而制定。测试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  测试背景

      a. 软件项目介绍;

      b. 项目涉及人员(如软硬件项目负责人等)介绍以及相应联系方式等。

    2.  测试依据

      a.  软件需求文档;

      b.  软件规格书;

      c.  软件设计文档;

      d.  其他,如参考产品等。

    3.  测试资源

      a.  测试设备需求;
     
      b.  测试人员需求;

      c.  测试环境需求;

      d.  其他。

    4. 测试策略

      a. 采取测试方法;

      b.  搭建哪些测试环境;

      c.  采取哪些测试工具以测试管理工具;

      d.  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等。

    5. 测试日程

      a.  测试需求分析;

      b.  测试用例编写;

      c.  测试实施,根据项目计划,测试分成哪些测试阶段(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阶段,α、β测试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投入资源等。

    6.  其他。

     
      测试计划还要包括测试计划编写的日期、作者等信息,计划越详细越好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份计划做的再好,当实际实施的时候就会发现往往很难按照原有计划开展。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资源匮乏、人员流动等都会对测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些就要求测试负责人能够从宏观上来调控了。在变化面前能够做到应对自如、处乱不惊那是最好不过了。

       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主要包括测试用例编写和测试场景设计两方面。

      一份好的测试用例对测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够发现很多软件问题。关于测试用例编写,请参见前面写的《也谈测试用例》一文,里面有详细阐述。

       测试场景设计主要也就是测试环境问题了.不同软件产品对测试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如C/S及B/S架构相关的软件产品,那么对不同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unix、linux甚至苹果OS等,这些测试环境都是必须的。而对于一些嵌入式软件,如手机软件,如果我们想测试一下有关功能模块的耗电情况,手机待机时间等,那么我们可能就需要搭建相应的电流测试环境了。当然测试中对于如手机网络等环境都有所要求。

      测试环境很重要,符合要求的测试环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测出软件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测试一款软件,我们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点要使用很多不同的测试环境。有些测试环境我们是可以搭建的,有些环境我们无法搭建或者搭建成本很高。不管如何,我们的目标是测试软件问题,保证软件质量。测试环境问题,还是根据具体产品以及开发者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最经济的方式吧。

       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过程又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出厂测试,其中每个阶段还有回归测试等。

      从测试的角度而言,测试执行包括一个量和度的问题。也就是测试范围和测试程度的问题。 比如一个版本需要测试哪些方面?每个方面要测试到什么程度?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人员有限甚至短缺的情况下,要考虑如何分工,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来开展测试。当然还要考虑以下问题:

    1.当测试人员测试的执行不到位、敷衍了事时该如何解决?

    2.测试效率问题,怎样提高测试效率?

    3.根据版本的不同特点是只做验证测试还是采取冒烟测试亦或是系统全面测试?

    4.当测试过程中遇到一些偶然性随机问题该怎样处理?

    5.当版本中出现很多新问题时该怎样对待?测试停止标准?

    6.  ……

    总之,测试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本文不做过多阐述。

       测试记录

     
      缺陷记录总的说来包括两方面:由谁提交和缺陷描述。

      一般而言,缺陷都是谁测试谁提交,当然有些公司可能为了保证所提交缺陷的质量,还会在提交前进行缺陷评估,以确保所提交的缺陷的准确性。

      在缺陷的描述上,至少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内容:

     序号
     标题
     预置条件
     操作步骤
     预期结果
     实际结果
     注释
     严重程度
     概率
     版本
     测试者
     测试日期
     
    另外,一个版本软件测试完毕,还要根据测试情况出份测试报告,这也是所要经过的一个环节。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方面,很多公司都采取缺陷管理工具来进行管理,常见缺陷管理工具有Test Director、Bugfree等。

       软件评估

      这里评估指软件经过一轮又一轮测试后,确认软件无重大问题或者问题很少的情况下,对准备发给客户的软件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能够发行给客户或投放市场。

       软件评估小组一般由项目负责人、营销人员、部门经理等组成,也可能是由客户指定的第三方人员组成。

       测试总结

       每个版本有每个版本的测试总结,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测试总结,当项目完成RTM后,一般要对整个项目做个回顾总结,看有哪些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哪些经验可以对今后的测试工作做借鉴使用,等等。测试总结无严格格式、字数限制。应该说,测试总结还是很总要的。

      测试维护

      由于测试的不完全性,当软件正式release后,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严重性的问题,这就需要修改有关问题,修改后需要再次对软件进行测试、评估、发行。

  • 黑白盒的测试原理以及内容介绍

    2008-08-12 09:45:59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地,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很明显,如果外部特性本身有问题或规格说明的规定有误,用墨盒测试方法是发现不了的。

      黑盒测试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主要试图发现下列几类错误。

      功能不正确或遗漏;

      界面错误;

      数据库访问错误;

      性能错误;

      初始化和终止错误等。

      从理论上讲,黑盒测试只有采用穷举输入测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考虑,才能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佥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这样看来,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通过制定测试案例指导测试的实施,保证软件测试有组织、按步骤,以及有计划地进行。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软件质量,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

      边界值分析是通过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边界值分析法不仅重视输入条件边界,而且也必须考虑输出域边界。

      错误推测设计方法就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因果图方法是从用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正交试验设计法,就是使用已经造好了的正交表格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目的是用最少的测试用例达到最高的测试覆盖率。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术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而软件的动态测试是通过输入一组预先按照一定的测试准则构造的实例数据来动态运行程序,而达到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 黑白盒的测试原理以及内容介绍

    2008-08-12 09:41:49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地,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很明显,如果外部特性本身有问题或规格说明的规定有误,用墨盒测试方法是发现不了的。

      黑盒测试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主要试图发现下列几类错误。

      功能不正确或遗漏;

      界面错误;

      数据库访问错误;

      性能错误;

      初始化和终止错误等。

      从理论上讲,黑盒测试只有采用穷举输入测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考虑,才能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佥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这样看来,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通过制定测试案例指导测试的实施,保证软件测试有组织、按步骤,以及有计划地进行。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软件质量,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

      边界值分析是通过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边界值分析法不仅重视输入条件边界,而且也必须考虑输出域边界。

      错误推测设计方法就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因果图方法是从用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正交试验设计法,就是使用已经造好了的正交表格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目的是用最少的测试用例达到最高的测试覆盖率。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术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而软件的动态测试是通过输入一组预先按照一定的测试准则构造的实例数据来动态运行程序,而达到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 AM 定义

    2008-06-16 10:20:20

    n       AM是一种最近才出现的软件思想

    n       AM是一种轻方法论

    n       XP(极限编程)就是一种AM的具体实现

     

    Agile Modeling (AM) is a practice-based methodology for effective modeling and documentation of software-based systems.   Simply put, Agile Modeling (AM) is a collection of value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modeling software that can be applied on a soxi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 in an effective and light-weight manner.  As you see in Figure 1 AM is meant to be tailored into other, full-fledged methodologies such as XP or RUP, enabling you to develop a software process which truly meets your needs.

  • UML的定义

    2008-06-16 10:17:08

      UML(unified model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

      UML是一门用于软件产品的建模语言

      UML是重量级的软件过程(大而全)

      UML给软件产业带来了工程化的设计理念

      UML不是方法、不是过程、不是思想。它只是一种交流工具 .

  • CMM 的定义

    2008-06-16 10:13:53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国防部对软件承包商软件能力评估的一种模型,也是承包商改进其软件过程的一种途径

    n       其模型分为五个等级

    n       始级,软件生产过程的特征是随机的,有时甚至是杂乱的。很少过程被定义,成功依赖于个人的努力。

    n       可重复级,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以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设定必要的过程纪律以重复以往在相同应用的项目的成功。

    n       已定义级,管理和工程活动的软件过程已文档化、标准化、集成化到一个标准的组织的软件过程。组织内所有的项目使用的软件过程是集体同意、裁剪过的标准开发和维护软件的版本

    n       已管理级,详细的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特征已被收集。软件过程和产品已被定量管理和控制。

    n       优化级,能自觉利用各种经验和来自新技术、新思想的先导试验的定量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优化组织统一的标准软件过程。

    n       全世界已有近万家软件机构通过认证,绝大部分通过2级,16%的企业通过3级,14家通过4级,6家通过5级。通过2级评审即可向欧美国家接订单

  • Pareto原则

    2008-06-15 09:54:13

    Pareto原则(也叫80/20原则)
      某个功能出问题,其对用户的影响有多大?然后根据风险大小确定测试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测试,优先得到执行,一般来讲,针对用户最常用的20%功能(优先级高)的测试会得到完全执行,而低优先级的测试(另外用户不经常用的80%功能)就不是必要的,如果时间或经费不够,就暂时不做或少做。

      1879年,意大利人Villefredo Pareto提出:社会财富的80%是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余下的80%的人只占有20%的财富。渐渐地,这种关键的少数(vital few)和次要的多数(trivial many的理论,被广为应用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并被成之为Pareto原则(Pareto Principle)。

  • 软件测试理论知识1

    2008-06-13 11:25:38

     01.什么是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存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一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与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与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存期中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要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存期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即测试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

    02.白盒测试有哪几种方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

    03.Alpha和Beta测试的区别.

     大型通用软件,在正式发布前,通常需要执行Alpha和Beta测试,目的是从实际终端用户的使用角度,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以发现可能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错误。

    Alpha测试(α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Alpha测试发现的错误,可以在测试现场立刻反馈给开发人员,由开发人员及时分析和处理。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的功能、可使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尤其注重产品的界面和特色。Alpha测试可以从软件产品编码结束之后开始,或在模块(子系统)测试完成后开始,也可以在确认测试过程中产品达到一定的稳定和可靠程度之后再开始。有关的手册(草稿)等应该在Alpha测试前准备好。

    Beta测试(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因而,Beta测试是在开发者无法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软件现场应用。在Beta测试中,由用户记下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真实的以及主管认定的,定期向开发者报告,开发者在综合用户的报告后,做出修改,最后将软件产品交付给全体用户使用。Beta测试着重于产品的支持性,包括文档、客户培训和支持产品的生产能力。只有当Alpha测试达到一定的可靠程度后,才能开始Beta测试。由于Beta测试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可支持性,所以Beta测试应该尽可能由主持产品发行的人员来管理。

    由于Alpha和Beta测试的组织难度大,测试费用高,测试的随机性强、测试周期跨度较长,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难于保证,所以,很多专业软件可能不再进行Beta测试。随着测试技术的提高,以及专业测试服务机构的大量涌现,很多软件的Beta测试外包给这些专业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 软件测试理论知识2

    2008-06-13 11:08:36

    01. 您所熟悉的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请试着分别比较这些不同
      测试类型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界面测试。
      功能测试在测试工作中占的比例最大,功能测试也叫黑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利用黑盒测试法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不需测试软件产品的内       部结构和处理过程。采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和综合策略。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都属于性能测试,两者可以结合进行。通过负载测     试,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     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界面测试,界面是软件与用户交互的最直接的层,界面的好坏决定用户对软件的第一印象。而且设计良好的界面能够引导用户自己完成相应的操作,起到向导的作用。同时界面如同     人的面孔,具有吸引用户的直接优势。设计合理的界面能给用户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和成功的感觉,相反由于界面设计的失败,让用户有挫败感,再实用强大的功能都可能在用户的     畏惧与放弃中付诸东流。
      区别在于,功能测试关注产品的所有功能上,要考虑到每个细节功能,每个可能存在的功能问题。性能测试主要关注于产品整体的多用户并发下的稳定性和健壮性。界面测试更关注    于用户体验上,用户使用该产品的时候是否易用,是否易懂,是否规范(快捷键之类的),是否美观(能否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是否安全(尽量在前台避免用户无意输入无效的数     据,当然考虑到体验性,不能太粗鲁的弹出警告)?做某个性能测试的时候,首先它可能是个功能点,首先要保证它的功能是没问题的,然后再考虑该功能点的性能测试.

    02.您认为做好测试用例设计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
     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不可能做到完全测试,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问题.

    03.请试着比较一下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黑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以经过检查。

       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的功能?
      2、在接口上,输入是否能正确的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
      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
      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软件的白盒测试是对软件的过程性细节做细致的检查。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白盒测试主要是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
      1、对程序模块的所有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遍。
      2、对所有的逻辑判定,取“真”与取“假”的两种情况都能至少测一遍。
      3、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的界限内执行循环体。
      4、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通常而言,一个单元测试是用于判断某个特定条件(或者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

      单元测试是由程序员自己来完成,最终受益的也是程序员自己。可以这么说,程序员有责任编写功能代码,同时也就有责任为自己的代码编写单元测试。执行单元测试,就是为了证明这段代码的行为和我们期望的一致。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它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合成一个组件,并且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组件是指多个单元的集成聚合。在现实方案中,许多单元组合成组件,而这些组件又聚合成程序的更大部分。方法是测试片段的组合,并最终扩展进程,将您的模块与其他组的模块一起测试。最后,将构成进程的所有模块一起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系统来测试。它是检验系统是否确实能提供系统方案说明书中指定功能的有效方法。(常见的联调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对最终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最终软件系统满足产品需求并且遵循系统设计。

      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并且可以让最终用户将其用于执行软件的既定功能和任务。
    验收测试是向未来的用户表明系统能够像预定要求那样工作。经集成测试后,已经按照设计把所有的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接口错误也已经基本排除了,接着就应该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这就是验收测试的任务,即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户所合理期待的那样。

     04. 测试计划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测试计划工作的内容都包括什么?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包含了产品概述、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测试交流、风险分析等内容。借助软件测试计划,参与测试的项目成员,尤其是测试管理人员,可以明确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保持测试实施过程的顺畅沟通,跟踪和控制测试进度,应对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变更。
    测试计划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所以其中最重要的是测试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最好是能先评审).

    05. 您认为做好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1. 明确测试的目标,增强测试计划的实用性
      编写软件测试计划得重要目的就是使测试过程能够发现更多的软件缺陷,因此软件测试计划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帮助管理测试项目,并且找出软件潜在的缺陷。因此,软件测试计划中的测试范围必须高度覆盖功能需求,测试方法必须切实可行,测试工具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便于使用,生成的测试结果直观、准确
      2.坚持“5W”规则,明确内容与过程
      “5W”规则指的是“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何时做)”、“Where(在哪里)”、“How(如何做)”。利用“5W”规则创建软件测试计划,可以帮助测试团队理解测试的目的(Why),明确测试的范围和内容(What),确定测试的开始和结束日期(When),指出测试的方法和工具(How),给出测试文档和软件的存放位置(Where)。
      3.采用评审和更新机制,保证测试计划满足实际需求
         测试计划写作完成后,如果没有经过评审,直接发送给测试团队,测试计划内容的可能不准确或遗漏测试内容,或者软件需求变更引起测试范围的增减,而测试计划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误导测试执行人员。
      4. 分别创建测试计划与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
      应把详细的测试技术指标包含到独立创建的测试详细规格文档,把用于指导测试小组执行测试过程的测试用例放到独立创建的测试用例文档或测试用例管理数据库中。测试计划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

    06. 您所熟悉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等价类划分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f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错误推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 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