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为什么总是五:各种成熟度的哲学思考

    2007-12-27 15:30:41

        大凡有点中国古文化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老子《道德经》里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于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类的古语。可见中国人向来以三作为标榜,讲求的是三点论,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正、反、和的观点。革命史亦充斥着“左倾”、“右倾”之说。这即是所谓的“大中至正”,讲求不偏不倚,综合地看待事物(我们称之为:东方人见森),这是东方人优点,不过正是因为这个优点是我们在发现自然规律时拘泥于环境影响,最终为西方所超过(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西方技术强势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西方人的思维,则是运用分析之技术,抛开环境,参透万物自身(我们称之为:西方人见木),发现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规律,遂提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这一论断。但凡过程必有“发生、发展、鼎盛、衰退、灭亡”这样的五阶段,此外通过类比和对比,西方人还发现(其实东方人也发现了):任何事物都有这样的过程规律。哲学上称之为“五能演化”。


        五能演化有很多的具体实例,下面给出一些例子:

    项目

    1

    2

    3

    4

    5

    事物

    发生

    发展

    鼎盛

    衰退

    结束

    关系

    分治态

    对峙态

    单极态

    多极态

    共存态

    正反能量

    能基态

    能殊态

    能梯态

    能近态

    能洽态

    认知

    无知

    有知

    定性

    定量

    应用

       于是乎我们的IT先哲们,基于自身的思维习惯和五能认知,遂将与成熟度有关的东西,均予以“五能化”,所以你看到了CMM有五个级别而不是四个或六个级别、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TMM),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HRMM)无一不是五级别制。 换做在座的各位,我相信你们亦能根据“五能演化”这样一个观点而推导出恋爱成熟度模型、认知成熟度模型、企业管理成熟度模型等等。

       有的人也许会问,我把它分成十个级别行不行,当然行。制度经济学上讲过:制度划分的颗粒度取决于组织的容量。此外,所谓的能态之间是连续的,不是离散的,只不过我们基于认知规律将其人为划分为五个阶段,因为这比较贴合于大家的认知,而不是划分为五个阶段就一定千真万确。此外,如果是划分为五个阶段是为了纯数字化,我问个问题,多少根头发的人才不算秃头?

       总结:五能演化是西方人和东方人认知中的一个常见的思维定势,在社会人文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科学技术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