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测试实践——软件测试的尽早介入

发表于:2012-10-30 11:10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郑文强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测试的尽早介入,是ISTQB中提倡的一个基本原则。测试过程中实践测试的尽早介入原则,其主要的优点表现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快进度和过程改进等。但是,测试的尽早介入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测试活动:测试用例设计的尽早介入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测试实践:

  1)测试用例设计的越早,测试人员对测试对象的背景知识、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知识等了解的越少。

  2)测试用例设计的越早,测试人员对测试对象功能与功能之间的交互了解越少,对它们交互分析越困难,而这是测试用例设计的重要输入。

  3)测试用例设计的越早,测试人员对测试对象的业务知识、用户使用场景等方面了解的越少。因此早期从用户的角度设计测试用例也会困难一些。

  4)测试用例设计的越早,对测试对象的风险了解的越少,即测试对象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失效?失效的根源是什么等;而这些又是测试用例设计的一个重要输入。

  5)测试用例设计的越早,对测试对象的一些全局因素了解的越少,例如:主备倒换、数据备份/恢复、软件升级、内存使用等。

  6)穷尽测试是不可能的,而测试用例设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如何从无穷的测试中选择合理测试输入、测试组合、测试数据等,以相对有限的测试用例数目,达到更好的测试覆盖率。而测试用例设计越早,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越少。

  好的测试用例设计应该是不断选择不同的测试数据、测试组合、测试输入,不断分析和验证各个功能的交互等,因此设计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早期的详细测试用例设计不是一个好的测试实践,我更加提倡轻量级的测试用例设计。

相关链接:

好的测试实践——软件测试的尽早介入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精彩评论

  • daodaoforward
    2012-10-31 09:52:13

    测试设计的迟早介入应该跟测试设计迭代不冲突...
    个人认为测试介入还是应该尽早介入,但需要不断的迭代更新直至系统测试开始执行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