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需求的一生

发表于:2012-6-27 11:48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何谓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基本我们平常说的需求都可以在马斯洛需求中找到对应的分类。

  今天主要是想讲需求从产生到实现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一、发现用户需求

  它包含了收集用户需求(被动),发现用户需求属于主动一类。通过客服或一线员工收集到的情报(建议/意见)整理成表格,我们称之为”用户需求管理表”。一般内容包含需求编号、需求来源、功能模组、会员ID、会员身份、会员原话、收集人、是否采纳、处理状态、预计完成时间、回访会员结果等。

  二、用户需求分析

  这里用到了”用户需求分析表”,在上篇文章中有贴需求分析表的样表,这里不再多讲。这份表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收集需求的相关资料,为需求评审做铺垫。分析一般尊重以下几个原则:

  1、利我原则(对我们网站有什么好处)

  2、利他原则(对用户有什么好处,解决了用户什么困难)

  需求分析中要明确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此阶段一般是由一名产品负责完成。然后将分析后的需求放到”产品需求管理表”中。”产品需求管理表”一般分为以下几项:用户需求编号、提交时间、需求来源、需求类型、用户身份、产品需求内容、商业价值、开发时间、优先级别、处理人、开始处理时间、处理完成时间等。

  需求分析中比较忌讳的一点就是不能将我们要达到的XX需求与达到这个需求的方式放在一起分析,这样很容易当你选择的方式被fire掉的时候,连同要完成的需求也一起fire掉。

  一般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两份文档:一份PRD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也就是“产品需求说明文档”,一份是“产品需求交互说明文档”,交互文档简单来讲就是说明每个需求“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两个文档一般是用于重要的需求,文档的书写的好坏决定了工程开发是否明确了需求的功能,且需求说明文档也可以当作后续需求完成之后的测试模版。

  三、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的是“产品需求说明文档”和“产品需求交互说明文档”,需求评审一般会成立需求评审小组,一般参与人有:产品、工程、上级领导(部门主管)。工程存在的目的是评估产品需求开发时间。假如需求涉及营运相关,必要时也需要有营运的加入。评审主要是评估:

  1、需求描述是否清晰、简洁、无二义,其中无二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让大家对需求描述的理解是否达成了一致

  2、需求与需求之间是否有冲突和重复

  3、描述的每个需求是否都在项目范围内

  4、现有的资源是否能在预计时间内实现所有需求

  5、交互说明文档中主要是三部分:滑鼠、链接、提醒讯息之间的状态描述

  认真评审可避免后续需求的返工。

  四、需求设计

  这个视情况而定,有些是在”产品需求文档”中就已经通过Axure实现高保真原型设计,直接交付工程开发,有些则需要重新设计高保真的设计稿。像我们这样的团队,一般是直接在书写文档的时候就直接将UI一起设计了。

  五、需求开发

  这个阶段一般是由工程师负责,按照之前列出的需求优先级开发即可。其实条件允许的话,根据经验,最好是前端和后端一起合作开发,能节省不少时间。我觉得需求在开发的时候,做完一个需求就上线一个需求是比较好的方式,除非是新项目需要一起上线。假如是完善旧功能,或者是旧功能改版什么的,快速迭代是最好不过了。在整个过程也能增强大家的信心。

  六、需求测试

  这个可以按照”产品需求说明文档”与”产品需求交互说明文档”对照测试即可,可以减少遗漏。不过在测试方面,我觉得比较蛋疼的就是IE6。不过一般情况下是直接放弃了。从google文档那边来看,我们的用户使用IE6的只占到了6%?(明天查下数据确认下)且修复一个BUG却产生了另外一个BUG也是很纠结蛋疼的事。唉..测试就不提了..

  七、需求上线

  当测试人员测试完,将测试文档交给工程修复好所有BUG后,需求就可以上线了!此刻,一个孩子终于诞生!需求的一生也结束了,算是破茧成蝶了吧…至此,孩子的爸妈也可松口气了!呼……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