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中的迫在眉睫和得过且过

发表于:2010-10-21 10:52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peag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博客

  从软件行业来看,有部分软件,只要保证功能正确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什么太复杂的测试。我曾经特意的去问一些做功能、性能测试的人关于测试到什么样的程度就算是达到目标了之类的问题。

  要是说没有测试行不行,我还真觉得这不是个什么问题。我觉得没有测试完全可以。只是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的消耗和利润的降低而已,至于降多少,那就不太清楚了。也许一个项目做完了,运维的成本更高,经常出现功能问题,运行异常,安全得不到保证。

  可是,做了测试就有保证了吗?哪个项目的测试组敢说,做了测试之后就完全不会出现功能、性能、安全性问题?我估计谁也不敢做这样的承诺。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做了肯定是更好的,出现的错误更少了。

  大家也知道,为这种“更好”的边界需求投入大成本是不理智的。就像一个人本来有面条吃,如果他想吃鲍鱼,就得想想自己兜里有多少钱。如果让他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吃一顿鲍鱼,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会干(除了傻子)。

  所以,测试如果要做,就要分析当前的需求。这个需求并不是具体的测试需求点。而是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知道,测试是不可能做的非常非常完善的。

  公司产品或项目的迫在眉睫

  先说产品,如果公司的产品一团乱,并且没有一个成熟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意识去做这种体系的话,我觉得就有点不像话了。经常碰到一些做产品的公司,版本乱的一塌糊涂。需求没有控制,开发、测试等相关人员累的跟驴一样,产品却是越做越烂。这种的公司,我觉得大部分的都有一个共性:缺少一个有质量意识并且有能力推行的领导。

  质量并不是说有了测试之后就会好了,并且可以说,肯定不是这样的。质量要把握,就要从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过程去做。就像,我经常碰到一些人不喜欢写文档。不喜欢写文档,没什么关系,除非这个团队很少变化,并且,写了文档也没人看。那文档的价值就不大。我们也都知道,现在让谁在一家公司死心塌地的呆一辈子的可能性也不大。那就免不了一个团队中有新人,有旧人。新人就要熟悉。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只能靠资历老的人带。那万一一新一旧的两个人性格又不是那么和谐,那就不用说了,沟通的效果很差不说,估计积累的传承也就少了很多。再退一步说,就算是两个人沟通的非常好,也免不了有些部分或有些问题没有提及。这种情况下,一个公司不可能有非常好的积累。

  对做产品的企业来说,好的积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和一些公司的领导们聊起过关于积累的事情。从现状来看,国内的企业普遍没有外企积累做的好。我觉得这些是人力成本浪费的非常非常严重的因素之一。

  我觉得没有一个非常流畅的积累平台的公司,就有非常迫在眉睫的事情可做了。这个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得起来。我觉得做产品的公司花两年的时间去做铺垫的工作,都非常值得。

  再说做项目,可以说,做项目和做产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的区别在于面对的是具体的客户。而具体的客户就有具体的需求,这些需求会是产品的原始来源,当然这也是促进产品成熟的一种方式。做项目最忌讳的就是事到临头了才抱佛脚,这种的项目,大部分是失败的项目。为了不被逼着抱佛脚,就要提前想到有可能面临的问题。而这些东西是可以在以前做过的项目中得来的经验。所以做项目的公司,要积累这些经验上的东西。而这些经验上的东西呢,又非常难于总结。并不是每个人做完了一个项目都喜欢写点总结性的文档的。也不是每个项目经理做完一个项目之后就会把项目中所有的技术保留下来的。这样一来,有些公司,做过很多项目,只要一遇到关键的人离职或者其他原因的人员流失,就会导致项目重新做起,于是一堆人又累的像驴一样的再做一遍,苦不堪言。

  这样的做项目的公司,也有非常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做,至于要做什么,如果看了上面的还不能明白的话,我只能买块豆腐了。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精彩评论

  • YangMay
    2010-10-22 10:37:30

    赞一个,心有戚戚焉...
    改革是需要代价的.所以也就是为啥很多国企的领导求稳的原因....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