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转)价值观的7个等级

    2010-11-16 11:10:35

    价值观的7个等级

    1、反应型:照着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

    2、部落型: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3、自我中心型: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力。

    4、坚持已见型: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

    5、玩弄权术型: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实。

    6、社交中心型: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已见者的排斥。

    7、存在主义型: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

     

     

    在杂志上看到了,觉得像那么回事,就贴过来。

  • 回忆录(4)

    2010-08-03 16:53:35

    四、萍萍的错误

    萍萍新学会了一个词---“袅袅婷婷”,不管看到谁走过来,都会眉飞色舞地赞叹一声:“真是袅袅婷婷啊。”硬件部的小晓穿了件短旗袍,萍萍照样来了这么一句。胖胖的小晓却并不受用,瞪了萍萍一眼,回到自己座位上了。小晓的白眼似乎并没有影响萍萍的心情,两人的座位挨在一块,算是同桌,等小晓坐回去时,萍萍仍然凑了过去,对她的旗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过了个周末,萍萍也弄了件旗袍穿了来,据说还是真丝面料的,在当时看来价格不菲。虽然穿着还算昂贵的真丝旗袍,萍萍的脸色却并不好看。一上午都没有听到她说什么话,也不打听什么事了。中午饭也只吃了一点点,就呆在座位上了,双眼没有一丝神采,完全不像她刚刚学会“袅袅婷婷”的时候。大家关心的围过去,萍萍有气无力的,说她生病了。不是什么大病,也就是点感冒,她去买了瓶药,看瓶上的说明写着:“一天12片”,就倒出12片来吃了,完了觉得不大对劲,什么药一次要吃12片这么多啊,就接着看说明,这时候看到说明还有一句话:“分三次服用”。但是看到这里时已经晚了,她已经一次把一天的药全吃了。吃多了药并不见得病能好的快,反倒是感冒药的副作用,让她很犯困,所以没什么精神。小吴哭笑不得,说:“这还是做测试工作的哪,怎么看说明书都不看完的,还好不是安眠药”。阿芬道:“这个也怪那写说明书的,直接写明一次多少,一天几次就好了嘛。”在大家的笑声中,萍萍终于撑不住,睡过去了。而这天小吴似乎心情不错,到了上班时间也没有叫醒她。

    萍萍的糊涂成了一个反面教案,小吴后来总是教育我们说,做测试工作要仔细,再仔细,要能考虑到产品的关的方方面面。不过话说回来,如果那说明书写得简单直接一些,把重要的东西交待在前面,估计也不会出这么个乌龙事件。

  • 回忆录(3)

    2010-07-28 14:46:58

    三、用例

    开始的一周,并没有太多的事情。无非是熟悉环境,知道怎么测试而已。周日的时候,老远跑到书城,在书架前找了一圈又一圈,才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本叫《软件测试指南》的书,刚刚在国内兴起的一个职业,理论匮乏如此。这本书后来捐献给公司的图书室了,在后来的几年里,关于测试的书籍层出不穷,而鱼龙混杂也越来越多。不是怕没有书看,而是不知道该看那本了。

    这本书虽然名字叫指南,前面大部分也就是讲什么测试的定义、测试的阶段等等纯理论的东西,对实际工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只是让我对测试这回事有了个系统的概念,后来跳槽在其他公司面试时,很多面试题的答案就是这本书上看来的。

    过了些时候,测试部出了点事,有一批样机总是莫名其妙的死机,但是我们根本找不到产生死机的原因在哪里。 因为每次死机前的操作都可能是不同的,结果却只有一个,机器黑屏了,或者按键不灵了。虽然这个故障后来是硬件部的工程师查出来是电池问题,但大辨子小吴却固执地认为我们的测试能力不够,于是新招了一个工程师进来,希望能给我们一些指导。工程师据说是在中国移动做过手机测试的,当她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我就非常反感她大拇指上那颗硕大的戒指,但是怀着对在大公司做过测试的人的景仰,我还是热心的凑了过去,希望能从她那里知道一点点新东西。

    工程师只呆了一天就走了,原因竟然是,和阿芬合不来,她在进移动之前曾经和阿芬是同事。但是她却给大辨子小吴灌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叫测试用例。在这之前我们做测试一直是信马由僵地点鼠标,点到哪里是哪里,发现问题了,就扔一份报告给开发的。小吴本身是做开发的,因为在公司有些成绩,升成了测试部经理,对测试并不在行。谁知道这次在面试工程师时,怎么能得到这么专业的回答,并且坚定的认为我们需要测试用例。因为“人家大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于是,小吴给每个人下达任务:开始写测试用例,用EXCEL表,一周后评审。我赶忙回去翻我的书,大概知道了写测试用例的几个方法,然后挑自己负责的模块写了几个交了过去。

    到了评审的时间,那时候公司还没有投影仪,五个人凑在办公室那台电脑之前,把每个人的用例都打开来看。仅仅是看而已,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对是错,也不知道别人写的是对是错,因为根本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连大辨子小吴也提不出什么意见来。看完了,小吴开了个总结会,结论是:“用例我们是一定要坚持写的。”至于写成什么样,天知道。

    我看到云霞在打瞌睡,估计又是熬夜打游戏了。

     

    为做某事而做某事,这样的行为估计不在少数。就像那个年代我们为写用例而写用例一样。现在测试用例已经产生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基本上规范起来。但是对那些起不到太大作用的用例,诸如“点击保存按钮,保存界面全部录入信息”之类的,我仍然不大爱写。可能就是初学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方法的缘故吧。

  • 回忆录(2)

    2010-07-26 14:58:52

    二、加班

        这个公司的测试部门是一个典型的娘子军队伍。直到现在,测试行业走过了十多个年头,队伍的构成仍然是以女性为主。这大概是因为女性在写程序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受先天条件所限有关。

        大辨子姓吴,也就是测试部的经理,下属除了我之外,另外还有三个,阿芬,算比较资深的,虽然那时候软件测试在国内出现也没多久。湘妹子云霞,一个很爱睡觉、爱打游戏的胖女孩,还有彝族的萍萍,据说是饱受感情创伤的人, 虽然年龄比我还小些。

        国内小型的软件公司,测试部门的工作职责大多比较繁杂,即使到现在,这点也并没有太大改观。公司做电子辞典的,用C语言写代码,然后在电脑上做一个仿真的环境来测软件,测完之后把代码写入芯片,做样机,然后测成品。而录语音,校对资料,写手册、对外解释问题等等,所有除了写代码之外的事情,全都是测试部门的事情。这时候还完全没有测试管理工具的概念,缺陷报告写在纸上,每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写一页,然后拿到开发那里去,开发改完了,再把报告送回来。所以测试部虽然不是行政部门,每个人的桌子上仍然有一堆文件夹。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我发现这家公司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六点多了,到了下班时间,但所有的人都不走,全部保持着在电脑前敲键盘的姿势。我四处张望着,看看有没有人走,我好跟着出去。然后就看到萍萍在对着我笑,接着凑过来,说:“新来的啊?”“嗯。”“下班了,不过走太早了小吴会不高兴的,我们一般都八点才走,反正回去也是一个人呆着,在这玩会儿吧。”我只好又回过神来,把仿真软件打开,漫无目的的胡乱点着鼠标。这时候我看到斜前方的云霞正在聚精会神地打游戏,游戏的女主人公有一身漂亮的连衣裙。我在后面偷偷看着云霞的游戏,终于熬到大家都离开的时间。

        加班文化是个由来已久的东西,一如某大企业常常被人诟病的“地垫文化”。直到现在,面试的时候常常会被问道:“你对加班有什么看法?”,但在那个时候,加班似乎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领导也爱把这个做为员工工作积极的一种表现。而员工对此也并没有很强的反抗意识,在那个上网费昂贵,电视节目也没多少的年代里,一群单身,孤单地回到环境简陋的出租屋,似乎并不比在写字楼里舒服多少。于是,在公司里做点工作,没事时打游戏或者学习新技术,成了大家普遍的兴趣。

  • 回忆录(1)

    2010-07-23 16:20:43

    不知道是不是人老了的缘故,最近有点喜欢回忆往事了,又有些许闲时间,于是梳理出一些记忆,也算是对自己测试人生的另一种诠释。

     

    一、入行

    回到十年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软件测试”这名词。我也没听过,从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出来,我曾经固执的认为,程序员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唯一路径。

    来到这座城市的第十六天,同学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说这家公司在招测试员,让我去试试。而此时的我,在人山人海的人才市场内艰难混迹了十五天,花掉了从家里带来的全部的钱。本来已经不想再在这个城市里流浪下去,同学给我这个号码的时候,我告诉她,我准备回去了,她答应第二天送我去车站。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约好的地方等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一直没来。南方的四月虽然不太热,但站在太阳下的站台等人的滋味仍然是难熬的,于是,我躲进了旁边一个公用电话亭里,遮遮太阳。这时候,我看到了包里那个写着公司电话的纸条,百无聊赖中,我试着拨通了这个电话。接电话的女生居然什么都没问,直接告诉我地址让我过去面试。

    在约定的时间里,我到达了这家做电子辞典的公司,一个有着一米多长大辨子的女生接待了我。或许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HR的理论,也没有笔试、复试这么复杂的流程,大辨子只是看了我带的简历,就说:“我们这个岗位急需人,你明天来吧。”没有任何面试过程,甚至连薪资都没有谈过,我晕晕乎乎就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测试员。而那时候,我连测试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后来,我知道了同学那天一直没来的原因:她的工厂在关外,那天在布吉关,遇到了大塞车,两个小时才进了来,而在那个手机尚不普及的年代,我们没办法立刻联系上。我似乎应该感谢布吉关的这次塞车,感谢同学的这次迟到,不然,我可能不会去拨通那个电话。我的职业生涯也会是另外一种轨迹。

        机会就在眼前,却会与你擦肩而过,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少拨了一个电话,少做了一点点事而已。

     

     

  • 中国式CMMI

    2010-07-20 11:42:42

            这家公司正在整CMMI三级。前天客户提了两个关于报表的问题,我不太确定是否属系统缺陷,想找个人问问清楚。于是发了个邮件给负责这个项目的开发人员,请他帮忙解答一下。于是我收到了一封官方回复:“你那里收集到的问题先做一个初步整理,后期我们会统一给予答复”。比较意外的是,这个回复邮件还CC给了研发部的头儿。哦,原来CMMI流程就是跨部门的事,都要找领导协调。于是我又把这两个问题的邮件发给了我的经理,经理又转发给研发部的头儿,研发部的头儿又转啊转,当我最终收到经理转过来的回复邮件时,彻底晕菜,邮件上只有一句话:“我没有发现系统存在这些问题,请提供客户数据。”

        原来,这就是中国式的CMMI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