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2009年4月23日 我的第一个独立项目是这样进行的

    2009-04-23 10:20:49

    测试下一个星期进入第二个阶段,现在把第一个阶段总结一下。

        项目写了测试计划和测试大纲。测试用例写了一点点,后来就没有写了,嫌麻烦。BUG的跟踪和管理开始很认真的执行,后来也就。。。。

        我自己写测试计划的目的:1、对软件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能好好的把握一下整个软件的状态;2、锻炼一下自己(这是我自己第一个独立的项目)。实际上,做项目时有很多无法预测的问题,使得项目不能按照进度走的。虽然进度安排上有风险预测,但是很多时候是预测不到的,特别是我这个项目,如果技术支持把板子拿走,有时一出差就是一个星期。而且每个板子都有自己的特性。自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也是无法预测的,本来认为自己掌握了,其实操作起来,却很费时间。心得,如果能从需求分析开始跟项目,就从需求开始接触项目。这样对软件理解度要高,而且对项目的亲合力比较好,说白了就是对软件的感觉比较好。我的项目是卖了一年以后我才接触的。

        写测试大纲的目的:怕自己漏测功能或测试点,而且看测试大纲写测试用例,思路是很清晰的。建议写测试大纲。我写了测试大纲,作用的有的,但是由于没有组织好,后来的测试用例也就是乱乱的,在改进中。

        测试用例:如果写的话感觉很费时间,而且很烦。但是等到项目进行一大半时,发现没有测试用例也是比较累的。特别是项目的路径比较多。当回归测试时,比较累。对软件进行缺陷分析或是其他的都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有测试用例是最好的。

        回归测试:如果软件功能比较简单,路径比较少,回归测试时,不要用测试工具,自己手工把软件测试一次,就像第一次测试接触这个软件一样,最好是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BUG的跟踪和管理,是这次项目第一个阶段的收获。

        开始测试,也就是和大家一样,对话框的测试,功能是否正常运行(这个是肯定能正常运行的,因为卖了1年),就是当用户使用非法数据时能引导用户输入正确的数据。然后是界面的测试。这些都好记录缺陷的,而且也是很好写测试用例的。

        接下来是针对每个功能进行测试,也是界面,但不是纯粹的界面测试。当修改代码,配置数据,看看功能的界面是否发生异常的情况。这个 测试用例想的出来,但是描述起来很麻烦,对缺陷的描述也是一样的。没有使用缺陷管理工具,即没有对缺陷进行管理

        优点:项目进度快。测试者状态会比较好。因为没有很多麻烦的事情。只要把一天的缺陷记录在纸上,找个时间给开发演示一边,就行了,基本上开发当天就能解决。描述一个缺陷要5分钟还不一定描述得清楚,牵扯的前提条件(运行环境)比较复杂,我演示5个也就8分钟左右。

        缺点:1、当验证这些错误时,很不情愿去验证(人是有惰性的,如果使用了缺陷管理工具,因为要去关闭缺陷的,所以会好好的验证。自己记录在纸上是没有人管的,就靠自己的敬业精神了)。2、如果版本与版本之间的间隔比较长,很多时候就忘记了当时的环境。而且找相同类型的缺陷,很难找。再者也不好。3、验证缺陷困难,滋长开发的惰性。开发也有惰性的时候,如果没有使用管理工具,他不一会及时改,他改了那些缺陷,测试者是不知道的,所以验证的时候很困难的,要把所有的缺陷验证一次。

        总结:从现在的版本开始我很好的使用缺陷管理工具,虽然描述缺陷很麻烦,但是比起以后的麻烦,那描述缺陷就不是麻烦了。测试用例和测试大纲用休息的时间好好修改修改。测试的书籍还是要多看看。编程还是要会的。英语也是要的。数据库也是要学的,计算机相关的体系知识必需是要调节的。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 漏测一个很容易发现的缺陷

    2009-03-19 13:25:06

        刚经理来电话了说**功能有错误。一个星期前,经理问我,“软件错误多吗?”我很自信的回答:“没有”。

        这个错误只要把A数据除以B数据,然后乘以100%就能发现问题,这也是最基本的功能,而我却忽略。

        分析原因:

               1、当时感觉数据有点古怪,却没有深究(给自己的理由是都卖1年多了,如果有这种功能性错误,用户早

                  发现了),当时深究一下,也就能发现问题。

               2、好好写测试用例,不然也发现了。

               3、没有好好看用户手册,不然也测试出来了即使没有写用例。

    总结:测试之前按照用户手册好好写测试用例。遇到可疑处,不能给自己任何理由,也要把可疑处弄清楚。  

     懊悔中,希望大家也指点一二怎么避免漏测现象

  • 半年测试总结

    2008-12-19 15:54:48

        测“这个模块”的功能测试已经半年多了,开发那边开一个问题就出现另一个问题,缺陷数没有下降的趋势。我开始对缺陷进行分类(表现形式):比如,悬空线类、文本框类、画布设置类等。我开始追个攻击,比如一个时间段,我只测“悬空线类”。就这个半年过去了。线再也不悬空,画布设置也不再出现错误了等。我再也没有像开始“测这个模块”那样的激情,我开始讨厌测这个模板,因为每个版本总是有一个让程序崩溃的缺陷。11月我测试了两天没有发现错误(针对我那些分类),也没有崩溃的现象。我提出结束测试。因为“这个模块”的效率比较低。没有发布出去。

        这是我来新公司测的第一个模块,就这样结束。我开始接受新的模块。

        又一个月过去了,快年底了已经是12月19号,软件要release,然后也包括我开始测的“这个模块”,这时它的效率也有所改进。于是我有开始测试“这个模块”,只是使用半个多小时就发现问题8个。当时差点晕倒。这个问题都是以前发现过的,然后改过的问题。而且大部分的缺陷我复现不了。

         这时大家都会在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也希望同行能给我一些建议

         我个人认为,1、我对缺陷没有很好的管理。只是告诉开发有那些错误,不是很严重的自己没有记载。导致一个月后去测试,不知道怎么去测?

                      2、当开发修复缺陷后,我应该再整体的测试一遍,不应该放置在哪里没有测。(在11月份最后的测试只发现两个不是很重要的缺陷。我口头传达,就没有再管顺序图了)

                      3、我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不应该对顺序图有厌烦的感觉。

  • 第一次写测试用例心得

    2008-05-21 16:52:45

        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写测试用例。这个项目没有需求分析说明书,也没有其它的资料,有的只是一个需要测试的软件,哪怎么来写测试用例呢?

        开始我的做法是:1、把功能点列出来。

                        2、把个个功能点的测试点列出来。

                        3、一边操作一边写测试用例。

         这样的弊端:会丢掉很多重要的东西,而且很容易把界面测试和功能测试混在一起。因为是一边操作软件一边写测试点,操作软件时,动不动就出现对话框,写着写着就全部是对话框的测试点,当然最后写测试用例的时候发现全部都是对话框的测试用例,而且用例都差不多。看着自己的测试用例发现把最重要的功能全部丢了。开始只知道不对,这样的测试用例是不行的而且通过率很高,但不知错在什么地方总是感觉不对。后来在和一个朋友的聊天下,发现自己把把界面测试和功能测试混在一起了。

        在没有需求分析说明书和其它的资料的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

        1、先把软件的功能列出来就象功能树那样,然后对于每个功能写出相应的结果。让项目经理过目,看看功能是否写全,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2、弄清楚项目开发方式和周期,对测试时间进行把握。

        3、查看项目成本和销售对象,对质量衡量标准进行确定。因为每个地区对软件的要求不同,(一般情况下,中国对软件的要求质量比较低,只要功能实现了、一般不出现严重的错误;而欧美那些国家对软件质量要求就比较高,不仅仅是实现功能而且要有很好的界面、稳定性,易用性等等)而且成本越低,对项目质量的要求就越低。不要增加项目不必要的成本。测试软件不仅仅要从项目本身质量考虑,也要从成本上考虑。

           4、编写测试用例,确定是测试软件那方面的内容,是功能还是UI还是数据等等,根据测试计划和功能树编写测试用例,不要一边操作一边写测试用例。写测试用例首先把最基本的功能写好,再考虑其它的异常。这样做一是保证所有功能用正常运行,二是防止遗漏功能。

    当这两者都很好时,不要忘记了打乱路径顺序再测试一遍

    最后祝自己在测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