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IT主管如何应对手机病毒威胁?

发表于:2008-9-04 14:13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面对手机病毒的威胁,IT主管应采取一些实际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危险来临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随着蠕虫和病毒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破坏力势必也会越来越强。据我们最近调查的一组数据表示,病毒的‘势力’范围甚至延伸到了无线电话、PDA以及其他手持设备中。尽管目前这些病毒还没有大规模地入侵消费者的手机,并盗取其中的数据,但这仅仅是时间问题。总有一天,手机病毒会像电脑病毒一样,存在于手机的每个角落。作为IT界的一员,如何采取措施来防止这些空降病毒的入侵,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赛门铁克公司某安全顾问这样表示。

  2004年3月份,防病毒软件商发现了首例通过手机信息服务繁殖的病毒CommWarrior,该手机病毒主要攻击的对象是智能手机,这些智能手机使用的是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Nokia的Series 60平台。

  2004年8月,空降病毒Cabir于菲律宾首次现身以来,蔓延了整个新加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这一过程也已在IT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法国和日本的用户也发现了他们的手机感染了Cabir病毒。

  虽说直至今天,手机病毒还未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危害,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忧这种危害随时的到来。最近,由RSA安全部门代理,独立信息安全咨询企业netSurity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伦敦商业区的手机局域网在2004年增长了62%,接入点由1078个增长到1751个。同时,无线网络的安全也变得更加糟糕,受到潜在攻击危险的公司由2003年的25%增长到2005年的36%。

  该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全球各城市的不安全无线网络的快速增张,将导致众多商业企业的信息极其容易被窃取、毁坏,甚至还将危及到整个企业网络安全。报告中还指出,许多企业连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都没有采用,43%的企业没有将大多数的无线产品切换到默认的有线等有效协议加密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一般的黑客就可轻而易举地进入到公司的数据库,并进行破坏。” NetSurity公司首席技术官Phil Cracknell说道。

  Jim Stickley是安全顾问软件公司TraceSecutiry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主管,他对这个报告的结果并不感到惊讶:“两年前,很多人对这些问题还不屑一顾,可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询问有关此类问题的电话,可见人们对此已经越来越关心。但即使是这样,IT界还是能采取实际的措施,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尽可能减少危害,或者用简单培训用户有关手机病毒的危险,特别是针对IT管理者这一特殊人群。”

  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Stickley给询问这类问题的IT主管们的建议是:提前作好准备、优先考虑和加密防护。“首先,要重视手机病毒这个问题,准备好应付最糟糕的情况。当你们在手机上设置无线系统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清楚这个系统将为那些人提供接入。”Stickley表示。

  Stickley还建议IT管理者要优先考虑其他危险因素。例如,他提出笔记本电脑比手机存在更多危险,带无线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就更不用说了。

  “当用户关掉手机上默认的无线安全,他们会常常忘记重新打开,因此,在手机上设置一定的提醒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Stickley说,“另外,周边安全并不是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觉得你的手机数据库特别容易被攻击,不妨考虑一下加密数据,这是个极好的建议。不仅如此,当你的营销人员利用其移动设备联接到你的数据库中,你也应该设防。”

  “如果你是一个IT管理人员,在寻找一款智能电话时,你应该考虑如果这些设备被偷了,安全问题怎么办?所以,应在手机或丢失之前,对其设置密码保护功能。如果你有一款加密产品,你应该用它来保护数据。”Bluefire的创始人兼CEO Mark Komisky表示,该公司主要的业务是为无线和移动设备提供安全软件。“如果用户经常使用手机,且使用手机的数据清理功能,这样极易造成病毒攻击。其实,我们不妨使用远程清除数据工具,使用后你会发现它们十分有帮助,可让攻击者远离你的网络。”

  另外,Komisky还对无线设备和智能手机用户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信息:“很多人将信用卡号码存在手机上,其实这样做是十分不明智的。我相信任何敏感的个人和商务信息都至少应该进行加密保护。”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