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驱动开发之一,推广篇

发表于:2011-10-10 11:45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jarodzz(cnblogs)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敏捷的历史

  上上个周四,我在组里做了个内部演讲,题目是“使用Cucumber实现行为驱动开发”。考虑到组内成员并不系统的敏捷背景,我是从历史开始的。

  扯软件开发的历史是我最喜欢的项目之一,大部分搞软件的读书读到历史基本都跳过去,我却很喜欢看看那些过往的小故事。所以每次跟人聊起来,我都尽量吹他个昏天黑地,反正也没人知道对错。

  我所介绍的软件开发的历史主线如下:

  ● 1956年,缺陷(Bug)这个概念产生,寻找缺陷的过程包括了测试和调试两部分。

  ● 1979年,测试与调试分离,Glenford J. Myers等推动了这个运动,GM同时也是“软件测试艺术”一书的作者。此运动的直接导致了测试与开发的分离,测试开始有自己的职位招聘与组织结构,研发与测试开始分支,背靠背工作,靠文档进行沟通。

  ● 1990年,轻量级软件测试发展,以减少传统软件测试的浪费为目的。

  ● 1995年,轻量级开发方法登上舞台,Scrum/XP/Lean Development。

  ● 2001年,轻量级开发方法的倡导者走到一起,敏捷宣言诞生。

  W瀑布模型

  介绍了历史,我们一起看了下传统软件开发的基石,W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下其中的浪费:

  ◆ 重复

    ● 需求文档(Requirement)与验收性测试用例(Acceptance Test)的重复

    ● 功能文档(Function Specification)与系统测试用例(System Test)的重复

    ● 设计文档(Design)-即每个模块的功能与模块测试/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用例重复

    ● 文档本身也包含着Bug

  ◆ 始终保持着一个组空闲

    ● 在W模型的左边,属于开发周期,研发人员忙碌

    ● 在W模型的右边,属于测试周期,测试人员忙碌

  ◆ 文档无用

    ● 高质量的代码,可以提供设计模式参考与复用,文档则不行

    ● 为了保持文档与代码的同步,需要花很大力气

    ● 如,测试用例的文档描述与自动化代码的同步,设计文档与实施代码的同步等

  ◆ 瀑布模型导致修改困难

    ● W模型越靠后,修改所带来的代价越高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