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自动驾驶回归理性,激光雷达市场加速洗牌

发表于:2023-10-17 09:32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茉莉雨    来源:焉知

  一颗、两颗,甚至三、四颗激光雷达,能够给市面上的量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带来多大的提升?在2023年的当下,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1 激光雷达,车企不卷了
  对于L3以下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的定位有些尴尬。
  刚需肯定谈不上,那么多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方案照样玩的转。而4D成像雷达的涌现,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激光雷达的平替。
  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大多已经不会为看似没发挥多大作用的激光雷达而掏钱包。
  翻看每月的销量榜,带激光雷达的车型,就没销量过万的。理想L7卖那么好,80%多卖的都是取消了激光雷达的中低配,而搭载一颗禾赛科技AT128激光雷达的MAX顶配车型,少有人问津,真买也不是冲着激光雷达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车企不太卷激光雷达的个数了。
  华为交付极狐的ADS 2.0,从3颗速腾聚创代工的激光雷达,砍到只剩一颗,成本直接压缩为ADS 1.0的一半。看来不管华为之前宣称激光雷达成本有多低,总归无法与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相提并论。
  其实,在激光雷达上大砍一刀的ADS 2.0,整套系统的功能表现反而还大幅度提升了,靠的是其它感知传感器和算法,比如白名单障碍物监测,鸟瞰视角网络和异形障碍物的感知,这些功能基本和激光雷达的硬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小鹏对激光雷达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微妙,在喊出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同时,也表示将“不重度依赖激光雷达”。
  小鹏也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9月25日上市的小鹏P5,取消了激光雷达,取而代之的是全系搭载的环视摄像头+超声波雷达。
  2 辅助驾驶,还得追求降本
  激光雷达的3D点云,是对视觉感知的补充,弥补摄像头2D感知能力的不足。
  特斯拉所做的,是用2D算法强行生成3D场景,FSD已经证明了这种做法是行得通的。
  “傻子才用激光雷达。”马斯克曾经这么说。
  时间回到几年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想追上特斯拉,一靠特斯拉不用的高精地图,其次还真得靠特斯拉不用的激光雷达。
  但是激光雷达成本太高,就算从数万降到1万,再从1万卷到5000,还是车辆上成本较高的单一硬件。
  特斯拉的HW 4.0硬件架构,总的成本才1500~21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也就11000元到15000元左右。特斯拉采用了新的超高清毫米波雷达,成本只有激光雷达的10%。
  靠激光雷达生成3D点云视角好不好?当然比2D生成3D更精确,但特斯拉用更低的成本就能实现差不多的效果。显然,用翻倍甚至更多的成本去实现同样的效果,不符合长期主义。
  紧随特斯拉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开始研究BEV+Transformer。BEV,Bird's-eye-view,鸟瞰图视角,可以做到将传统的2D视角和距离测量的感知方式,转换为在鸟瞰视角下的3D感知。而Transformer,是一种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注意力机制,分析出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
  通过BEV,初始化特征,再在Transformer里对图像进行融合分析,这样依靠纯视觉,就能获取3D图像,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实现降低辅助驾驶系统成本。
  3 传统Tier 1,有放弃有坚守
  这两年,国内企业在激光雷达市场唱主角,禾赛科技连续两年蝉联了全球市场份额冠军,并且领先优势不小,速腾聚创、图打通、华为等的装机量也在提升。
  反观传统跨国Tier 1,除了法雷奥之外,参与感一直不高,Luminar和INNOVIZ是两家发展不错的国外激光雷达供应商。
  没有在激光雷达上取得成功的Tier 1,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赛道。
  9月初,博世宣布将不再投入任何资源来自研激光雷达,这家德国零部件巨头今后会将资源更多投入其它自动驾驶传感器。
  博世官方的说法是,激光雷达的技术太复杂,研发成本太高,上市时间也很难确定,因此,公司将不再自研激光雷达的传感器硬件。
  不过,这不意味着,博世未来的自动驾驶策略将转投纯视觉,在L3以上的系统中,博世会继续采购激光雷达,集成到自动驾驶系统中。
  采埃孚则更早在激光雷达上遇到瓶颈,虽然采埃孚早在2016年就收购了ibeo进军激光雷达赛道。2020年,ibeo获得长城定点,当时预计2022年长城的量产车型上将搭载固态激光雷达,但最终无疾而终。ibeo更是在2022年9月宣布破产。
  在激光雷达上没有掀起什么水花,采埃孚开始把精力投入研发4D成像毫米波雷达,已经在上汽飞凡车型上量产。
  总之,投入太大,看不见回报,并且有4D毫米波雷达这种替代者开始出现,不少传统Tier 1已经彻底放弃激光雷达赛道了。其它如大陆集团,和初创企业AEye合作开发的激光雷达量产时间要等到2024年底。电装则更晚,搭载AMD芯片的激光雷达预计2025年出货。
  相较之下,法雷奥,是激光雷达坚定的拥护者。法雷奥不仅是第一家为量产车型提供激光雷达的企业,该公司的CEO Christophe Périllat 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明确对外界表示:没有激光雷达就没有自动驾驶汽车,这是公司十三年来确信的事实,法雷奥也将通过行动说服市场接受激光雷达技术。
  本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51Testing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