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谷歌云中开战:盖茨接班人重任在肩

发表于:2010-2-24 09:24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科技

  导读:美国IT网站InfoWorld今天发表署名尼尔麦卡利斯特(Neil McAllister)的文章称,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有着盖茨接班人之称的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兹(Ray Ozzie)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他将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战略思考与谷歌在云计算领域展开竞争,但在此过程中,仍然要面临不少的挑战。

  以下为文章全文:

  盖茨接班人重任在肩

  雷奥兹的工作可不轻松。作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亲手挑选的接班人,这位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刚刚上任18个月。但在不同人的眼中,对他的这一职位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的上任象征着微软大胆挺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还有人认为这标志着微软彻底衰落的开始。

  在微软的股东看来,前景显然很严酷。过去10年间,微软的股价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而截至2009年6月的财年内,该公司的净收入却出现有史以来首次下滑。该公司还宣布了历史上首次裁员,虽然最初宣布裁员5000人,但实际数字却超出了这一计划。但最坏的还在于,微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首次遇上了足以与之抗衡的强大对手。

  这个对手当然就是谷歌,而且这家搜索巨头还在无情地拓展业务范围,几乎在所有领域都与微软展开了竞争:谷歌希望将互联网打造成为一个应用平台,这一计划会对PC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地位构成挑战,而这两项业务正是微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谷歌大举进军移动设备领域,使得外界对桌面计算的理念产生了质疑;谷歌推出的网络服务和开源软件也对微软的核心商业模式构成了威胁。从哲学上讲,谷歌是反微软的(anti-Microsoft),而且可以凭借这种行为赚取大笔收入。

  相比而言,微软在改变市场格局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网络领域,IE支持的标准较少,而且经常出现漏洞,有的漏洞甚至长达数月无法修复。 Windows Mobile的销售业绩开始放缓,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该产品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7.9%。虽然微软新版搜索引擎必应 (Bing)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但由于与运营商Verizon签订协议,强迫黑莓用户使用必应搜索,仍然引发了不少用户的不满。总之,尽管微软仍是桌面软件领域的龙头老大,但除此之外,其业绩表现都令人大失所望。风险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甚至曾在2007年就曾宣称:微软已死。

  但奥兹却有他自己的计划。随着Windows 7的发布,微软Windows业务逐步回到正轨,而新版Office也将于今年发布。因此软件加服务(software plus services)便成了微软的新口号,它标志着微软的战略转型。这将影响到微软的方方面面,从软件的研发、推广和部署方式到微软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奥兹并不想在谷歌的主场击败谷歌,但他却希望让谷歌明白,软件市场以前是微软的地盘,以后仍将属于微软。但要取得成功,他必须要改变微软的发展战略。

  奥兹法则:软件加服务

  大约五年前,当时刚刚出任微软首席技术官的奥兹曾经发表过一篇备忘录,描述了他对微软今后发展的看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简单的服务和刚好够用而且能够提供服务的软件。企业逐渐开始考虑,基于服务的规模经济将会以何种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例如降低基础设施成本或者按照需求部署解决方案,并且以注册费的方式获取服务。

  换句话说,奥兹那时便认为,微软是时候在谷歌的主场与之展开竞争了。但在奥兹看来,微软应当以不同的方式推出网络服务。谷歌将浏览器视为各类软件的最终客户端用户界面,并将云视为所有数据的最终储存地;而奥兹则认为微软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推出相应的服务改进传统桌面软件。谷歌希望将简单的客户端与强大的应用服务相匹配,奥兹则希望将丰富的客户端应用与简单的服务相配合。

  这并不出人意料。在加盟微软前,奥兹便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力推这样一种概念:将PC与网络相整合要比单独的PC和单独的网络都更为强大。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奥兹创办的Iris Associates公司开发出了一款基于网络的群件(groupware)平台,也就是后来的Lotus Notes。在Lotus于1994年被IBM收购后,他又创办了Groove Networks,这是一家专门开发P2P协作软件的企业。当微软2005年收购Groove Networks时,奥兹随之一同加盟微软。

  如今,奥兹领导着3.6万名微软开发人员,通过多种努力重启微软的云计算战略。他计划为消费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并通过广告获取收入;为企业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业务;将服务与桌面软件紧密整合到一起;并推出一个平台,允许微软庞大的开发者社区自主创建网络应用和服务。

  这一计划开始的进展非常缓慢。在奥兹入职的早期阶段,微软的开发人员将主要精力都放在Office 2007、Vista和Windows 7上。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微软与此同时也组建一个专门的产品团队,帮助奥兹实现以服务为导向的战略。结果是,即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的Office 2010将成为一款里程碑式产品。原因有二:该产品将与Windows 7一同完成微软最新的旗舰产品升级;更重要的是,这将是奥兹以软件加服务为武器向谷歌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把Office搬到网上

  Office 2010最具创意的功能,同时也是对谷歌最为直接的挑战就是备受期待的Office Web Apps,也就是网络版Word、Excel、PowerPoint和OneNote的合集。借助这款产品,用户就可以使用任何标准化的浏览器查看和编辑 Office文档。表面看来,Office Web Apps是微软对谷歌Docs的直接回应,但这两款产品的战略却存在差异。

  谷歌Docs意在成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打破传统的软件模式。与多数桌面软件所采用的文件和文件夹模式不同,该产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存储文件的,具体模式类似于电子邮件的收件箱。与微软Office相比,该产品的文本格式和图片性能要低得多,而且在导入文档时会丢失大量格式。但Docs强调的是一种创新的协作方式,并且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模式发布内容。

  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微软的Office Web Apps比谷歌Docs具备更强的技术优势,但他们的野心却要小一些。微软网络存储服务SkyDrive将为Office Web Apps提供文档存储服务,从而模仿Windows的桌面。安装了Office 2010的用户只需点击一个按钮,便可通过桌面版软件打开存储在SkyDrive中的文档。通过该程序进行网络协作的流程将与谷歌Docs一样便利,但 Office Web Apps的主要目的是对桌面软件进行补充,而不是彻底取代桌面软件。

  Office Web Apps可以完整显示Office文件格式,这突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就连复杂的页面布局都被完整保留下来,这一点与谷歌Docs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做法有许多优点:对于用户而言,无论是用旧版还是新版Office创建的文档,都可以直接利用Office Web Apps来浏览和编辑,而且格式不会被破坏。对微软而言,不仅可以借此强调Office文档格式的重要性,还可以突出文件这一概念本身的重要性,进而可以突出桌面软件的重要性。

  微软此前就曾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网络应用。Exchange Server所附带的Outlook Web Access组件并非想要替代Outlook桌面客户端,与之相同,Office Web Apps也只是对桌面软件的一种补充,为用户提供便利的网络功能。但Office Web Apps还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提供三种不同的配置:一种是针对所有用户推出的免费版本,但需要通过广告获取收入;一种是面向企业推出的不包含广告的版本;还有一种则是由企业自己部署的版本。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