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linux目录结构

    2007-07-02 12:39:09

    linux目录结构


    Windows下一样,在Linux中也是通过目录来组织文件的。但不同的是,在Linux下只有一个根目录,而不象Windows那样一个分区一个根目录。如果有多个分区的话,就需要将其它分区mount到根目录上来用。
    大家回忆一下当时为Linux分区时,有一个选项要填,那就是Mount Point,我们将其中一个写成了“/”,也就是根目录(这点与Windows相反,一个是“\”,一个是“/”,真是天生冤家)。其它的则可能是/home/usr
    安装完系统后,你会发现/home/usr就是根目录下面的homeusr目录!对了,整个分区就用于该目录了。
    安装完Linux后,有许许多多的目录,下面我们就说明一些重要的目录:
    /bin
    :存放着一百多个Linux下常用的命令、工具
    /dev
    :存放着Linux下所有的设备文件!
    /home
    :用户主目录,每建一个用户,就会在这里新建一个与用户同名的目录,给该用户一个自己的空间
    /lost+found
    :顾名思义,一些丢失的文件可能可以在这里找到
    /mnt
    :外部设备的挂接点,通常用cdromfloppy两个子目录!它的存在简化了光盘与软盘的使用。你只需在塞入光盘后,运行:mount /mnt/cdrom,就可以将光盘上的内容Mount/mnt/cdrom上,你就可以访问了。不过你使用完成后,应该离开该目录,并执行umount /mnt/cdrom。同样的,软盘就是mount /mnt/floppyumount /mnt/floppy了。
    /proc
    :这其实是一个假的目录,通过这里你可以访问到内存里的内容。
    /sbin
    :这里存放着系统级的命令与工具
    /usr
    :通常用来安装各种软件的地方
    /usr/X11R6 X Window
    目录
    /usr/bin
    /usr/sbin 一些后安装的命令与工具
    /usr/include
    /usr/lib/usr/share 则是存放一些共享链接库
    /usr/local
    常用来安装新软件
    /usr/src Linux
    源程序
    /boot
    Linux就是从这里启动的
    /etc
    :这里存放在Linux大部分的配置文件
    /lib
    :静态链接库
    /root
    root用户的主目录,这就是特权之一!

    /var:通常用来存放一些变化中的东西!
    /var/log
    :存放系统日志
    /var/spool
    :存放一些邮件、新闻、打印队列等
    另外,要说明的是,在Linux当前目录路径等概念与Windows下是一样的。

     

    目录树可以分为小的部分,每个部分可以在自己的磁盘或分区上。主要部分是根、/usr /var /home 文件系统。每个部分有不同的目的。

    每台机器都有根文件系统,它包含系统引导和使其他文件系统得以mount所必要的文件,根文件系统应该有单用户状态所必须的足够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修复损坏系统、恢复备份等的工具。

    /usr 文件系统包含所有命令、库、man页和其他一般操作中所需的不改变的文件。 /usr 不应该有一般使用中要修改的文件。这样允许此文件系统中的文件通过网络共享,这样可以更有效,因为这样节省了磁盘空间(/usr 很容易是数百兆),且易于管理(当升级应用时,只有主/usr 需要改变,而无须改变每台机器) 即使此文件系统在本地盘上,也可以只读mount,以减少系统崩溃时文件系统的损坏。

    /var 文件系统包含会改变的文件,比如spool目录(mailnews、打印机等用的) log文件、formatted manual pages和暂存文件。传统上 /var 的所有东西曾在 /usr 下的某个地方,但这样/usr 就不可能只读安装了。

    /home 文件系统包含用户家目录,即系统上的所有实际数据。一个大的/home 可能要分为若干文件系统,需要在/home 下加一级名字,如/home/students /home/staff 等。

    虽然上面将不同的部分称为文件系统,但它们不必是真的分离的文件系统。如果系统是小的单用户系统,而用户希望简单化,可以很容易地放在一个文件系统中。根据磁盘容量和不同目的所需分配的空间,目录树也可以分到不同的文件系统中。重要的是使用标准的名字,即使/var /usr 在同一分区上,名字 /usr/lib/libc.a /var/adm/messages 必须能工作,例如将/var 下的文件移动到/usr/var ,并将 /var 作为/usr/var 的符号连接。

    Unix
    文件结构根据目的来分组文件,即所有的命令在一个地方,所有的数据在另一个地方,所有的文档又在一个地方,等等。另一个方法是根据属于的程序分组文件,即所有Emacs文件在一个目录中,所有TeX文件在另一个中,等等。后一种方法的问题是文件难于共享(程序目录经常同时包含静态可共享的和动态不可共享的文件),有时难于查找 (例如man页在极大数量的地方,使man程序查找它们极其困难)

    根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一般应该比较小,因为包括严格的文件和一个小的不经常改变的文件系统不容易损坏。损坏的根文件系统一般意味着除非用特定的方法(例如从软盘)系统无法引导。

    根目录一般不含任何文件,除了可能的标准的系统引导映象,通常叫/vmlinuz 。所有其他文件在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中。

    /bin :引导启动所需的命令或普通用户可能用的命令(可能在引导启动后)

    /sbin :类似/bin ,但不给普通用户使用,虽然如果必要且允许时可以使用。

    /etc :特定机器的配置文件。

    /root:root用户的家目录。

    /lib :根文件系统上的程序所需的共享库。

    /lib/modules :核心可加载模块,特别是那些恢复损坏系统时引导所需的(例如网络和文件系统驱动)

    /dev :设备文件。

    /tmp :临时文件。引导启动后运行的程序应该使用/var/tmp ,而不是/tmp ,因为前者可能在一个拥有更多空间的磁盘上。

    /boot :引导加载器(bootstrap loader)使用的文件,如LILO。核心映象也经常在这里,而不是在根目录。如果有许多核心映象,这个目录可能变得很大,这时可能使用单独的文件系统更好。另一个理由是要确保核心映象必须在IDE硬盘的前1024柱面内。

    /mnt :系统管理员临时mount的安装点。程序并不自动支持安装到/mnt /mnt 可以分为子目录(例如/mnt/dosa 可能是使用MSDOS文件系统的软驱,而/mnt/exta 可能是使用ext2文件系统的软驱)

    /proc , /usr , /var , /home :其他文件系统的安装点。

    /etc
    目录

    /etc 目录包含很多文件。许多网络配置文件也在/etc 中。

    /etc/rc or /etc/rc.d or /etc/rc*.d :
    启动、或改变运行级时运行的scrīptsscrīpts的目录。

    /etc/passwd :
    用户数据库,其中的域给出了用户名、真实姓名、家目录、加密的口令和用户的其他信息。

    /etc/fdprm :
    软盘参数表。说明不同的软盘格式。用setfdprm 设置。

    /etc/fstab :
    启动时mount -a命令(/etc/rc 或等效的启动文件中)自动mount的文件系统列表。 Linux下,也包括用swapon -a启用的swap区的信息。

    /etc/group :
    类似/etc/passwd ,但说明的不是用户而是组。

    /etc/inittab :init
    的配置文件。

    /etc/issue :getty
    在登录提示符前的输出信息。通常包括系统的一段短说明或欢迎信息。内容由系统管理员确定。

    /etc/magic :file
    的配置文件。包含不同文件格式的说明,file 基于它猜测文件类型。

    /etc/motd :Message Of The Day
    ,成功登录后自动输出。内容由系统管理员确定。经常用于通告信息,如计划关机时间的警告。

    /etc/mtab :
    当前安装的文件系统列表。由scrīpts初始化,并由mount 命令自动更新。需要一个当前安装的文件系统的列表时使用,例如df 命令。

    /etc/shadow :
    在安装了影子口令软件的系统上的影子口令文件。影子口令文件将/etc/passwd 文件中的加密口令移动到/etc/shadow 中,而后者只对root可读。这使破译口令更困难。

    /etc/login.defs :login
    命令的配置文件。

    /etc/printcap :
    类似/etc/termcap ,但针对打印机。语法不同。

    /etc/profile , /etc/csh.login , /etc/csh.cshrc :
    登录或启动时BourneC shells执行的文件。这允许系统管理员为所有用户建立全局缺省环境。

    /etc/securetty :
    确认安全终端,即哪个终端允许root登录。一般只列出虚拟控制台,这样就不可能(至少很困难)通过modem或网络闯入系统并得到超级用户特权。

    /etc/shells :
    列出可信任的shellchsh 命令允许用户在本文件指定范围内改变登录shell。提供一台机器FTP服务的服务进程ftpd 检查用户shell是否列在 /etc/shells 文件中,如果不是将不允许该用户登录。

    /etc/termcap :
    终端性能数据库。说明不同的终端用什么"转义序列"控制。写程序时不直接输出转义序列(这样只能工作于特定品牌的终端),而是从/etc/termcap 中查找要做的工作的正确序列。这样,多数的程序可以在多数终端上运行。

    /dev
    目录

    /dev 目录包括所有设备的设备文件。设备文件用特定的约定命名。

    /usr
    文件系统

    /usr 文件系统经常很大,因为所有程序安装在这里。 /usr 里的所有文件一般来自Linux distribution;本地安装的程序和其他东西在/usr/local 下。这样可能在升级新版系统或新distribution时无须重新安装全部程序。

    /usr/X11R6 :X Window
    系统的所有文件。为简化X的开发和安装,X的文件没有集成到系统中。 X自己在/usr/X11R6 下类似/usr

    /usr/X386 :
    类似/usr/X11R6 ,但是给X11 Release 5的。

    /usr/bin :
    几乎所有用户命令。有些命令在/bin /usr/local/bin 中。

    /usr/sbin :
    根文件系统不必要的系统管理命令,例如多数服务程序。

    /usr/man , /usr/info , /usr/doc :
    手册页、GNU信息文档和各种其他文档文件。

    /usr/include :C
    编程语言的头文件。为了一致性这实际上应该在/usr/lib 下,但传统上支持这个名字。

    /usr/lib :
    程序或子系统的不变的数据文件,包括一些site-wide配置文件。名字lib来源于库(library); 编程的原始库存在/usr/lib 里。

    /usr/local :
    本地安装的软件和其他文件放在这里。

    /var
    文件系统

    /var 包括系统一般运行时要改变的数据。每个系统是特定的,即不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共享。

    /var/catman :
    当要求格式化时的man页的cacheman页的源文件一般存在/usr/man/man* 中;有些man页可能有预格式化的版本,存在 /usr/man/cat* 中。而其他的man页在第一次看时需要格式化,格式化完的版本存在/var/man 中,这样其他人再看相同的页时就无须等待格式化了。 (/var/catman 经常被清除,就象清除临时目录一样。)

    /var/lib :
    系统正常运行时要改变的文件。

    /var/local

    /usr/local
    中安装的程序的可变数据(即系统管理员安装的程序)。注意,如果必要,即使本地安装的程序也会使用其他/var 目录,例如/var/lock

    /var/lock :
    锁定文件。许多程序遵循在/var/lock 中产生一个锁定文件的约定,以支持他们正在使用某个特定的设备或文件。其他程序注意到这个锁定文件,将不试图使用这个设备或文件。

    /var/log :
    各种程序的Log文件,特别是login (/var/log/wtmp log所有到系统的登录和注销) syslog (/var/log/messages 里存储所有核心和系统程序信息。 /var/log 里的文件经常不确定地增长,应该定期清除。

    /var/run :
    保存到下次引导前有效的关于系统的信息文件。例如, /var/run/utmp 包含当前登录的用户的信息。

    /var/spool :mail, news,
    打印队列和其他队列工作的目录。每个不同的spool/var/spool 下有自己的子目录,例如,用户的邮箱在/var/spool/mail 中。

    /var/tmp ;
    /tmp 允许的大或需要存在较长时间的临时文件。 (

  • NIC

    2007-06-29 15:45:47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NIC),也称网络适配器,是电脑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设备。无论是普通电脑还是高端服务器,只要连接到局域网,就都需要安装一块网卡。如果有必要,一台电脑也可以同时安装两块或多块网卡。

     

    电脑之间在进行相互通讯时,数据不是以流而是以帧的方式进行传输的。我们可以把帧看做是一种数据包,在数据包中不仅包含有数据信息,而且还包含有数据的发送地、接收地信息和数据的校验信息。一块网卡包括OSI模型的两个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将电脑的数据封装为帧,并通过网线(对无线网络来说就是电磁波)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去二是接收网络上其它设备传过来的帧,并将帧重新组合成数据,发送到所在的电脑中。网卡能接收所有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但正常情况下只接受发送到该电脑的帧和广播帧,将其余的帧丢弃。然后,传送到系统CPU做进一步处理。当电脑发送数据时,网卡等待合适的时间将分组插入到数据流中。接收系统通知电脑消息是否完整地到达,如果出现问题,将要求对方重新发送。

     

  • ARP,RARP,TCP/IP,ICMP

    2007-06-29 15:11:55

    什么是ARP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是在仅知道主机的IP地址时确定其物理地址的一种协议。因IPv4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其主要用作将IP地址翻译为以太网的MAC地址,但其也能在ATMFDDIIP网络中使用。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有两种方式:表格方式和非表格方式。ARP具体说来就是将网络层(IP层,也就是相当于OSI的第三层)地址解析为数据连接层(MAC层,也就是相当于OSI的第二层)的MAC地址。
    假设:
    计算机AIP192.168.1.1,MAC地址为00-11-22-33-44-01;
    计算机BIP192.168.1.2,MAC地址为00-11-22-33-44-02;

    [编辑]

    工作原理

    ARP工作原理如下:

    TCP/IP协议中,AB发送IP,在包头中需要填写BIP为目标地址,但这个IP包在以太网上传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次以太包的封装,在这个以太包中,目标地址就是BMAC地址.

    计算机A是如何得知BMAC地址的呢?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ARP协议。

    A不知道BMAC地址的情况下,A就广播一个ARP请求包,请求包中填有BIP(192.168.1.2),以太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接收这个请求,而正常的情况下只有B会给出ARP应答包,包中就填充上了BMAC地址,并回复给A

    A得到ARP应答后,BMAC地址放入本机缓存,便于下次使用。

    本机MAC缓存是有生存期的,生存期结束后,将再次重复上面的过程。

    ARP协议并不只在发送了ARP请求才接收ARP应答。当计算机接收到ARP应答数据包的时候,就会对本地的ARP缓存进行更新,将应答中的IPMAC地址存储在ARP缓存中。因此,当局域网中的某台机器BA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应答,而如果这个应答是B冒充C伪造来的,即IP地址为CIP,而MAC地址是伪造的,则当A接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后,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这样在A看来CIP地址没有变,而它的MAC地址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了。由于局域网的网络流通不是根据IP地址进行,而是按照MAC地址进行传输。所以,那个伪造出来的MAC地址在A上被改变成一个不存在的MAC地址,这样就会造成网络不通,导致A不能PingC!这就是一个简单的ARP欺骗。

    [编辑]

    应用

    在网络执法官中,要想限制某台机器上网,只要点击"网卡"菜单中的"权限",选择指定的网卡号或在用户列表中点击该网卡所在行,从右键菜单中选择"权限",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即可限制该用户的权限。对于未登记网卡,可以这样限定其上线:只要设定好所有已知用户(登记)后,将网卡的默认权限改为禁止上线即可阻止所有未知的网卡上线。使用这两个功能就可限制用户上网。其原理是通过ARP欺骗发给被攻击的电脑一个假的网关IP地址对应的MAC,使其找不到网关真正的MAC地址,这样就可以禁止其上网。

    [编辑]

    防御

    ARP欺骗可以导致目标计算机与网关通信失败

    更可怕的是会导致通信重定向,所有的数据都会通过攻击者的机器,因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基与PCPCIP-MAC双向绑定可以解决ARP欺骗

    但是对于不支持IP-MAC双向绑定的设备

    就需要用可以绑定端口-MAC的交换来预防ARP欺骗

    另外,Windows 2KSP4 XPSP1 Arp-S绑定是无效的

    需要升级到 2KSP5 XPSP2

    取自"http://wiki.ccw.com.cn/%E5%9C%B0%E5%9D%80%E8%A7%A3%E6%9E%90%E5%8D%8F%E8%AE%AE"

     

     

    英文原义:A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903)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注解:就是将局域网中某个主机的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比如局域网中有一台主机只知道物理地址而不知道IP地址,那么可以通过RARP协议发出征求自身IP地址的广播请求,然后由RARP服务器负责回答。
    应用:RARP协议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
    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各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Internet的中文意义是"网际网",它实际上就是将全球各地的局域网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网之间的网(即网际网)"。然而,在连接之前的各式各样的局域网却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将这些小网连接起来后各网之间要通过什么样的规则来传输数据呢?这就象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人说各自的语言,世界上任意两个人要怎样才能互相沟通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说同一种语言(即世界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TCP/IP协议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语"TCP/IP协议的开发工作始于70年代,是用于互联网的第一套协议。

    TCP/IP
    Internet使用的一组协议(Protocol).Internet上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是配合进行工作的。网际协议(IP)负责将消息从一个主机传送到另一个主机。为了安全消息在传送的过程中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包。 传输控制协议(TCP)负责收集这些信息包,并将其按适当的次序放好传送,在接收端收到后再将其正确地还原。传输协议保证了数据包在传送中准确无误。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的缩写。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RARP(A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用于MAC地址到IP的解析,此协议多用于无盘工作站. 比如局域网中有一台主机只知道物理地址而不知道IP地址,那么可以通过RARP协议发出征求自身IP地址的广播请求,然后由RARP服务器负责回答。

  • Linux基础命令

    2007-06-29 15:02:34

    1.man 对你熟悉或不熟悉的命令提供帮助解释
      eg:man ls 就可以查看ls相关的用法
      注:q键或者ctrl+c退出,linux下可以使用ctrl+c终止当前程序运行

      2.ls 查看目录或者文件的属*,列举出任一目录下面的文件
      eg: ls /usr/man
      
    ls -l
      a.   d表示目录(directory),如果是一个"-"表示是文件,如果是l则表示是一个连接文件
    (link)
      b.   表示文件或者目录许可权限.分别用可读(r),可写(w),可运行(x).


      3.cp 拷贝文件
      eg: cp filename1 filename2 //filename1拷贝成filename2
      cp 1.c netseek/2.c //1.c拷到netseek目录下命名为
    2.c

      4.rm 删除文件和目录

      eg: rm 1.c //1.c这个文件删除

      5.mv 移走目录或者改文件名
      eg: mv filename1 filename2 //filename1 改名为filename2
      mv qib.tgz ../qib.tgz //移到上一级目录


      6.cd 改变当前目录 pwd 查看当前所在目录完整路径
      eg: pwd //查看当前所在目录路径
      cd netseek //进入netseek这个目录
      cd //退出当前目录
      7.cat,more命令
      将某个文件的内容显示出来.两个命令所不同的是:cat把文件内容一直打印出来, more则分屏显示

      eg; cat>1.c //就可以把代码粘帖到1.c文件里,按ctrl+d 保存代码。
      cat 1.c more 1.c //都可以查看里面的内容。
      gcc -o 1 1.c //1.c编译成.exe文件,我们可以用此命编译出代码


      8.chmod 命令 权限修改 用法:chmod 一位8进制数 filename
      eg: chmod u+x filenmame //只想给自己运行,别人只能读

      //u表示文件主人, g 表示文件文件所在组. o 表示其他人 ;r 表可读,w 表可写,x 表可以运行
      chmod g+x filename //同组的人来执行

      9. clear,date命令 clear:清屏,相当与DOS下的cls;date:显示当前时间.

      10.mount 加载一个硬件设备

      用法:mount [参数] 要加载的设备 载入点
      eg: mount /dev/cdrom
      cd /mnt/cdrom //进入光盘目录


      11.su 在不退出登陆的情况下,切换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份
      用法: su -l 用户名(如果用户名缺省,则切换到root状态)
      eg:su -l netseek (切换到netseek这个用户,将提示输入密码
    )

      12.whoami,whereis,which,id

      //whoami:确认自己身份.
      //whereis:查询命令所在目录以及帮助文档所在目录.

      //which:查询该命令所在目录(类似whereis)

      //id:打印出自己的UID以及GID.(UID:用户身份唯一标识.GID:用户组身份唯一标识.每一个用户只能有一个唯一的UID
    GID.)
      eg: whoami //显示你自已登陆的用户名

      whereis bin 显示bin所在的目录, 将显示为:/usr/local/bin
      
    which bin

      13. grep,find grep:文本内容搜索;find:文件或者目录名以及权限属主等匹配搜索

      eg: grep success *   /*查找当前目录下面所有文件里面含有success字符的文件

      14.kill 可以杀死某个正在进行或者已经是dest状态的进程
      eg; ps ax

      15.passwd 可以设置口令


      16.history 用户用过的命令
      eg: history //可以显示用户过去使用的命令

      17.!! 执行最近一次的命令

      18.mkdir命令
      eg: mkdir netseek //创建netseek这个目录

      19.tar 解压命令
      eg: tar -zxvf nmap-3.45.tgz //将这个解压到nmap-3.45这个目录里

      20.finger 可以让使用者查询一些其他使用者的资料
      eg: finger //查看所用用户的使用资料
      finger root //查看root的资料

    du,df

    du命令可以显示目前的目录所占的磁盘空间,df命令可以显示目前磁盘剩余的磁盘空间。如果du命令不加任何参数,那么返回的是整个磁盘的使用情况,如果后面加了目录的话,就是这个目录在磁盘上的使用情况(这个功能可是dos没有的呦)。不过我一般不喜欢用du,因为它给出的信息是在是太多了,我看不过来,而df这个命令我是最常用的,因为磁盘上还剩多少空间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cat

    这个命令是linux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令,它的功能是显示或连结一般的ascii文本文件。cat是concatenate的简写,类似于dos下面的type命令。它的用法如下:

    cat text 显示text这个文件;

    cat file1 file2 依顺序显示file1,file2的内容;

    cat file1 file2>file3 把file1,file2的内容结合起来,再“重定向(>)”到file3文件中。

    “〉”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符号,是往右重定向的意思,就是把左边的结果当成是输入,然后输入到file3这个文件中。这里要注意一点是file3是在重定向以前还未存在的文件,如果file3是已经存在的文件,那么它本身的内容被覆盖,而变成file1+file2的内容。如果〉左边没有文件的名称,而右边有文件名,例如:

    cat >file1:结果是会“空出一行空白行”,等待你输入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Ctrl]+[c]或[Ctrl]+[d],就会结束编辑,并产生file1这个文件,而file1的内容就是你刚刚输入的内容。这个过程和dos里面的copy con file1的结果是一样的。

    另外,如果你使用如下的指令:

    cat file1>>file2:这将变成将file1的文件内容“附加”到file2的文件后面,而file2的内容依然存在,这种重定向符〉〉比〉常用,可以多多利用。

    ln

    这是linux中又一个非常重要命令,请大家一定要熟悉。它的功能是为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不的链接,这个命令最常用的参数是-s,具体用法是: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目录,用到相同的文件时,我们不需要在每一个需要的目录下都放一个必须相同的文件,我们只要在某个固定的目录,放上该文件,然后在其它的目录下用ln命令链接(link)它就可以,不必重复的占用磁盘空间。例如:ln –s /bin/less /usr/local/bin/less

    -s 是代号(symbolic)的意思。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ln命令会保持每一处链接文件的同步性,也就是说,不论你改动了哪一处,其它的文件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第二,ln的链接又软链接和硬链接两种,软链接就是ln –s ** **,它只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文件的镜像,不会占用磁盘空间,硬链接ln ** **,没有参数-s, 它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和源文件大小相同的文件,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文件都保持同步变化。

    如果你用ls察看一个目录时,发现有的文件后面有一个@的符号,那就是一个用ln命令生成的文件,用ls –l命令去察看,就可以看到显示的link的路径了。


     

  • AGP

    2007-06-21 13:11:20

    AGP技术的两个核心内容是:一、使用PC的主内存作为显存的扩展延伸,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显存的潜在容量;二、使用更高的总线频率66MHz133HZ甚至266MHz,极大地提高数据传输率。AGP总线是一种专用的显示总线,并且将显示卡从PCI上独立出去,使得PCI声卡、SCSI设备、网络设备、IS设备等的工作效率随之得到提高。从AGP中受益最大的是以3D游戏为主的一些3D程序。

    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形接口。随着显示芯片的发展,PCI总线日益无法满足其需求。英特尔于19967月正式推出了AGP接口,它是一种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严格的说,AGP不能称为总线,它与PCI总线不同,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但在习惯上我们依然称其为AGP总线。AGP接口是基于PCI 2.1 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

      AGP总线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通过该接口让显示芯片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了窄带宽的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

      由于采用了数据读写的流水线操作减少了内存等待时间,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具有133MHz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频率;地址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可提高随机内存访问的速度;采用并行操作允许在CPU访问系统RAM的同时AGP显示卡访问AGP内存;显示带宽也不与其它设备共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

      AGP标准在使用32位总线时,有66MHz133MHz两种工作频率,最高数据传输率为266Mbps533Mbps,而PCI总线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仅为133Mbps。目前最高规格的AGP 8X模式下,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2.1GB/s

      AG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AGP2X)AGP2.0(AGP ProAGP4X)AGP3.0(AGP8X)等阶段,其传输速度也从最早的AGP1X266MB/S的带宽发展到了AGP8X2.1GB/S

  • PCI, PCI Express

    2007-06-21 13:09:41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PCI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PCI
    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它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

    最早提出的PCI 总线工作在33MHz 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 PCI 总线,后来又提出把PCI 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 PCI 总线,64bitPCI插槽更多是应用于服务器产品。

    由于PCI 总线只有133MB/s 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显得绰绰有余,但对性能日益强大的显卡则无法满足其需求。目前PCI接口的显卡已经不多见了,只有较老的PC上才有,厂商也很少推出此类接口的产品。

     

    PCI Express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而采用此类接口的显卡产品,2004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全面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多种芯片的内部连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 

    PCI Express
    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 Express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PCI Express
    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1X4X8X以及16X2X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较短的PCI Express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 Express插槽中使用。PCI Express接口能够支持热拔插,这也是个不小的飞跃。PCI Express卡支持的三种电压分别为+3.3V3.3Vaux以及+12V。用于取代AGP接口的PCI Express接口位宽为16X,能够提供上行、下行2 X 4GB/s的带宽,远远超过AGP 8X2.1GB/s的带宽。
     

    PCI Express
    推出之初,相应的图形芯片对其的支持分为原生(Native)和桥接(Bridge)两种。ATI是最先推出原生PCI Express图形芯片的公司,而NVIDIA公司首先提出了桥接的过渡方法,让针对AGP 8X开发的图形芯片也能够生产出PCI Express接口的显示卡。但是桥接的PCI Express显示卡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利用PCI Express 16X2 X 4GB/s的带宽。但也有观点认为ATI最初推出的原生PCI Express图形芯片并非真正的原生,但迄今这一说法并未被证实

  • KDE & GNOME

    2007-06-20 12:42:02

    Conquer your Desktop!

    KDE is a powerful Free Software graphical desktop environment for Linux and Unix workstations. It combines ease of use, contemporary functionality, and outstanding graphical design with the technological superiority of the Unix operating system.

    General Overview

    KDE or the K Desktop Environment, is a network transparent contemporary desktop environment for UNIX workstations. KDE seeks to fulfill the need for an easy to use desktop for UNIX workstations, similar to desktop environments found on Macintosh and Microsoft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The UNIX operating system is according to us the best available today. When it comes to stability, scalability and openness UNIX has no competition. In fact UNIX has been the undisputed cho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for many years. The lack of an easy to use contemporary desktop environment, however, has prevented UNIX from finding its way onto desktops of typical computer users in offices and homes. UNIX today dominates the server market and is the preferred computing platform for computing professionals and scientists alike. The Internet, a household name traces its heritage to UNIX. Inspite of such ubiquitous creations from the UNIX community, average computer users still expect it to be difficult to use and often stay away. This fact is particularly unfortunate since a number of implementations of UNIX, all of which are of exception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Debian GNU/Linux, FreeBSD, NetBSD etc.) are freely available of the Internet.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kde.org/

    What is GNOME?

    The GNOME project provides two things: The GNOME desktop environment, an intuitive and attractive desktop for users, and the GNOME development platform, an extensive framework for building applications that integrate into the rest of the desktop.

    http://www.gnome.org/

    1. 掌握至少50个以上的常用命令。
      
      2. 熟悉Gnome/KDEX-windows桌面环境操作 。
      
      3. 掌握.tgz.rpm等软件包的常用安装方法
      
      4. 学习添加外设,安装设备驱动程序(比如网卡)
      
      5. 熟悉Grub/Lilo引导器及简单的修复操作。
      
      6. 熟悉Linux文件系统 和目录结构。
      
      7. 掌握vi,gcc,gdb等常用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
      
      8. 理解shell别名、管道、I/O重定向、输入和输出以及shell脚本编程。
      
      9. 学习Linux环境下的组网。

  • IDE,SATA,SCSI

    2007-06-15 15:09:58

    Serial ATA即串行ATA,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是由APT Technologies、DELL、IBM、Intel、Maxtor、Quantum,Seagate等公司合作开发用于取代并行ATA接口技术。
    目前主流硬盘多采用IDE接口,即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所制定的标准,所以也称IDE/ATA接口,最初速度为33MB/s,现在已经发展到133MB/s。
    SATA以连续串行方式传送数据,使连接电缆数目减少,效率提高,同时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减小系统复杂性,S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ATA 1.0 数据传输率是150MB/s,SATA 2.0数据传输率是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传输率。
    ATA(或IDE接口)硬盘,采用的是40针或80针的扁平硬盘线作为传输数据的通道,而SATA硬盘是采用7芯的数据线,采用点对点传输协议,使用两根数据线进行信号传送,这样就不会受到机箱内各种频率的干扰,使盘缓存中的数据顺利传到内存中进行处理

    IDE是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意思是“集成驱动器电子”,这种接口在个人电脑的硬盘上应用比较普遍。

    SCSI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的缩写,意思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这种接口的硬盘在小型机设备和服务器上应用比较普遍,个人电脑一般不用这种接口。SCSI比IDE接口的硬盘速度更快,性能比较稳定,但是价格也较高。

    SCSI就是指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最早研制于1979年,原是为小型机的研制出的一种接口技术,但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现在它被完全移植到了普通微机上。SCSI广泛应用于如:硬盘、光驱、ZIPMO、扫描仪、磁带机、JAZ、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设备上,由于较其他标准接口的传输速率来得快,所以在较好的高端电脑、工作站、服务器上常用来作为硬盘及其他储存装置的接口。

    SCSI接口是向前兼容的,也就是说新的SCSI接口可以兼容老接口,而且如果一个SCSI系统中的两种SCSI设备不是位于同一规格,那么SCSI系统将取较低级规格作为工作标准。例如你有的SCSI控制卡是Ultra160 SCSI160MB/s)卡,而硬盘只支持Wide Ultra2 SCSI80MB/s),那么你的SCSI系统将工作于Wide Ultra2 SCSI。同样如果你的控制卡是Wide Ultra2 SCSI卡,而硬盘却支持Ultra160 SCSI,那么SCSI系统也只能工作于Wide Ultra2 SCSI。所以在选购SCSI系统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SCSI控制卡和SCSI硬盘要选择支持相同规格标准得。

    目前SCSI有以下几种延伸规格:SCSI-1SCSI-2Fast SCSIWide SCSIULTRA SCSIUltra Wide SCSIULTRA 2 SCSIWIDE ULTRA 2 SCSIUltra 160/m SCSIUltra320 SCSI

    SCSI接口优点:

    1.适应面广,在一块SCSI控制卡上就可以同时挂接15个设备

    2.高性能(具有很多任务、宽带宽及少CPU占用率等特点)

    3.具有外置和内置两种

    SCSI接口缺点: 价格昂贵、安装复杂

     

  • ACPI

    2007-06-13 16:33:22

    ACPI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1997年由INTELMICROSOFTTOSHIBA提出的新型电源管理规范,意图是让操作系统而不是BIOS来全面控制电源管理,使系统更加省电。 其特点主要有:。提供立刻开机功能,即开机后可立即恢复到上次关机时的状态,光驱、软驱和硬盘在未使用时会自动关掉电源,使用时再打开;支持在开电状态下既插即拔,随时更换功能。

     

     ACPI主要支持三种节电方式

    1(suspend即挂起)显示屏自动断电;只是主机通电。这时敲任意键即可恢复原来状态。2、(save to ram suspend to ram 即挂起到内存)系统把当前信息储存在内存中,只有内存等几个关键部件通电,这时计算机处在高度节电状态,按任意键后,计算机从内存中读取信息很快恢复到原来状态。

    3、(save to disksuspend to disk即挂起到硬盘)计算机自动关机,关机前将当前数据存储在硬盘上,用户下次按开关键开机时计算机将无须启动操作系统,直接从硬盘读取数据,恢复原来状态。

     

    ACPI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is an open industry specification co-developed by Hewlett-Packard, Intel, Microsoft, Phoenix, and Toshiba.

     

    ACPI establishes industry-standard interfaces enabling OS-directed configuration, power management, and thermal management of mobile, desktop, and server platforms.

     

    When first published in 1999, ACPI evolved an existing collection of power management BIOS code,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APM)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PIs), PNPBIOS APIs, and Multiprocessor Specification (MPS) tables into a well-defined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The specification enables new pow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to evolve independently in operating systems and hardware while ensuring that they continue to work together.

     

    you know S3 testing. like DS, choose one mode---->s3, restart.

     

    高级电源管理 (APM) 规范定义以下电源状态: • 就绪 S1 • 待机 S2 • 挂起 S3 • 休眠 S4 • 关闭 S5

     

    其中的三个状态既可应用于单个计算机组件,又可应用于整个计算机。 挂起状态处于特殊的低能耗状态,它应用于整个计算机而非单个组件。

     

    就绪 S1 在就绪状态下,计算机或设备处于完全加电状态且随时可用。 “就绪”的 APM 定义只表示计算机或设备处于完全加电状态,但不区分活动和空闲情况。

     

    待机 S2 待机是指在节能的、依赖系统的中间状态。 在中央处理器单元 (CPU) 空闲且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无设备活动时进入待机状态。 计算机将在发生以下某个事件之后返回到就绪状态: • 某个设备引发了硬件中断 • 访问了任何受控设备 当计算机处于待机状态时,会保存所有数据和操作参数。

     

    挂起 S3 挂起状态被定义为这样一种计算机状态:它是可用的最低能耗级别,能够保存操作数据和参数。 挂起状态可由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 或 BIOS 之上的软件来启动。 如果系统 BIOS 检测到需要立即响应(如电池进入极低的能源状态)的情况,它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将计算机置为挂起状态。 如果计算机处于挂起状态,则在恢复正常活动之前不进行计算。 直到由外部事件(如按按钮、计时器警报等)给出信号后,才会恢复活动。

     

    休眠 S4 Windows XP 对休眠提供内置的支持(操作系统控制的 ACPI S4 休眠状态)。 休眠会保存计算机的完整状态并关闭电源。 计算机看上去处于关闭状态。 这是可用的最低电源休眠状态,而且可以安全地关闭电源。 在从休眠状态恢复后,BIOS 执行正常的开机自检,然后读取已创建的用于保存计算机状态的休眠文件。 计算机返回到进入休眠模式之前所处的最后状态。 休眠模式可减少启动时间。 请注意,在维护计算机时,确保已关闭计算机而非使用休眠模式。

     

    Windows XP 支持休眠功能(ACPI S4 休眠状态)。 Windows XP S4OS Hibernate(休眠)在新计算机上和满足正确的视频驱动程序的要求且没有 VXD 音频驱动程序的升级计算机上可用。

     

     S4 是休眠状态。 它与 APM 的“Suspend to Disk”(磁盘挂起)状态非常接近。 休眠要求 计算机必须支持 APM 1.2 或 ACPI。 支持 D3 的分页设备(备注 - 某些 SCSI 配置不支持 D3)。 WDM 音频。 未连接旧式捕获设备。 未安装 WebTV for Windows。 无 ICS 主机(客户端良好)。

     

     关闭 S5 处于关闭状态时,计算机或设备不通电且处于不活动状态。 在关闭状态下,可能保存数据和操作参数,也可能不保存。

  • C*PC

    2007-06-06 15:52:17

    http://www.classmatepc.com/

    it's a big project, i love it.

    M*tasy*= KDE + SUSE linux 10.1


    i have no idea about the furter market of this project, honestly, i did my best to find more bug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i hope that kids will like it, hope that they can enhance their learning abilities via this product and hope that all of them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i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is project anymore, it's a sad career memory for me, especially those people who cheat me.

    it's my first testing job as software tester, so many people give me deep impression,they are fill with passion and energy,they give me new concept and idea about work. the first time i know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big companies and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life,work and different teams, it's a great place but also very dangeous.

    a new window openning...


  • 厦门游行图片

    2007-06-01 17:15:36

    update:JUNE 5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lick

    2007年6月2日反对厦门(Xiamen)建设PX(P-Xylene)大型化工项目游行(军队开始赶人了)

    http://virtualreview.org/china/zoom/273637/200762xiamenpxp-xylene

    If pop up information tell you, you can't access this page, please try again.

  • green apple

    2007-04-29 09:43:23

    1. 转自51testing.com

    可编辑字段的检查和确认

    在所有可编辑字段中的有效、无效字符/字符串数据
    在字段中有效的最小/最大/中间范围的数据
    在必输字段中的空字符串(或没有数据)
    记录文本/备注字段的长度(字符数的限制)
    可能的情况下剪切/复制/粘贴从/到字段中

    不可编辑字段的检查

    检查所有的测试/警告和错误信息、对话框中的拼写
    调用/检查所有的菜单项和他们的选项

    应用程序的可用性

    一眼看上去的外观(屏幕上所有对象应该对齐)
    用户界面测试(打开所有的菜单,检查所有的项目)
    基本的功能检查(文件+打开+保存,等等)
    鼠标右键点击的灵敏性
    调整大小/最小化/最大化/恢复应用程序,窗口(检查最小化程序的大小)
    如果可以的话,测试滚动能力(滚动条,键盘,自动滚动)
    键盘和鼠标导航,突出显示,托拽,托/放
    用肖像方式水平打印
    检查F1键,“What’s This”和帮助菜单
    快捷键和加速键
    在所有对话框和菜单中Tab键的顺序和导航

    基本的兼容性

    16位操作系统(Win 3.x, Win95, OS/2, WinNT3.x)
    32位操作系统(Win95, Win98, Win200, WinNT4.x)UNIX
  • What Makes a Good Software Tester?

    2007-04-22 14:58:01

    What Makes a Good Software Tester?

    In the movie 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 Spock says, "As a matter of cosmic history, it has always been easier to destroy than to create." At first glance, it may appear that a software tester's job would be easier than a programmer's. Breaking code and finding bugs must surely be easier than writing the code in the first place. Surprisingly, it's not. The methodical and disciplined approach to software testing that you'll learn in this book requires the same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that programming does. It involves very similar skills, and although a software tester doesn't necessarily need to be a full-fledged programmer, having that knowledge is a great benefit.

    Today, most mature companies treat software testing as a 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 They recognize that having trained software testers on their project teams and allowing them to apply their trade earl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llows them to build better quality software.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still a few companies that don't appreciate the challenge of software testing and the value of well-done testing effort. In a free market society, these companies usually aren't around for long because the customers speak with their wallets and choose not to buy their buggy products. A good test organization (or the lack of one) can make or break a company.

    Here's a list of traits that most software testers should have:

    • They are explorers. Software testers aren't afraid to venture into unknown situations. They love to get a new piece of software, install it on their PC, and see what happens.

    • They are troubleshooters. Software testers are good at figuring out why something doesn't work. They love puzzles.

    • They are relentless. Software testers keep trying. They may see a bug that quickly vanishes or is difficult to re-create. Rather than dismiss it as a fluke, they will try every way possible to find it.

    • They are creative. Testing the obvious isn't sufficient for software testers. Their job is to think up creative and even off-the-wall approaches to find bugs.

    • They are (mellowed) perfectionists. They strive for perfection, but they know when it becomes unattainable and they're okay with getting as close as they can.

    • They exercise good judgment. Software testers need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what they will test, how long it will take, and if the problem they're looking at is really a bug.

    • They are tactful and diplomatic. Software testers are always the bearers of bad news. They have to tell the programmers that their baby is ugly. Good software testers know how to do so tactfully and professionally and know how to work with programmers who aren't always tactful and diplomatic.

    • They are persuasive. Bugs that testers find won't always be viewed as severe enough to be fixed. Testers need to be good at making their points clear, demonstrating why the bug does indeed need to be fixed, and following through on making it happen.

  • a rainy day

    2007-04-22 14:49:55

    April is going to be end.

    How time flies! But these days it's not easy for me, find job, interview. I got one, a big company but low salary.

    It seems that I only remembered write test case and find bug,  others like technology,process,review are not important here. YOU ,I mean myself,just a small part of the lab,even no one know you in a big lab,about 50 testers and formal employee,team leader work together.YOU CAN CHANGE NOTHING, FINISH YOUR WORK.

    To solve this problem, someone, a pretty girl,who will leave soon, told me more communication with team leader and integration engineer, don't wait for them, I first. She's right, a clever girl.

    Taday is a rainy day. Hope tommorow is sunshine, if no sunshine, I am your sunshine!

    Always keep walking...

     

  • 找房子的网址

    2007-04-12 17:17:46

  • 看图轻松学会硬盘安装方法

    2007-04-11 19:54:09

     From: http://hi.baidu.com/%c1%e8%cf%f6/blog/item/d4302c2af520f1385343c1b9.html

    当然不是我写的.

    不过这也什么,装个几次就很熟了,现在的问题是没装过,有点虚啊...

    装机图解

    http://www.pc77.net/bbs/redirect.php?tid=2492&goto=lastpost

  • Ghost初级使用教程

    2007-04-11 19:17:17

    Ghost初级使用教程

    Teach you how to use Ghost.有图的哦!~~~

    From: http://hi.baidu.com/yubaoclub/blog/item/8446b5012e20a1d7267fb563.html

  • 地铁路线 SUBWAY

    2007-04-11 16:33:20

  • Chipset and BIOS

    2007-03-28 18:21:11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
    http://publish.it168.com/cword/2944.shtml

    【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设定)
    在本菜单中,用户可以修改日期、时间、第一主IDE设备(硬盘)和IDE设备(硬盘或CD-ROM)、第二个主IDE设备(硬盘或CD-ROM)和从IDE设备(硬盘或CD-ROM)、软驱A与B、显示系统的类型、什么出错状态要导致系统启动暂停等。主要说明如下:

    (1) 用户可以在Type(类型)和Mode(模式)项设置为Auto,使BIOS自动检测硬盘。也可以在主菜单中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操作来设置。用户还可以使用User选项,手动设定硬盘的参数。您必须输入柱面数(Cyls),磁头数(Heads),写预补偿(Precomp),磁头着陆区(Landz),每柱面扇区数(Sectorxs),工作模式(Mode,内容见下)等几种参数。硬盘大小在上述参数设定后自动产生。

    硬盘工作模式(MODE)的三种选项:

    NORMAL模式:传统的标准模式,支持硬盘容量最高至528MB。
    LARGE模式:当硬盘容量超过528MB,而硬盘或操作系统不支持LBA模式时,可采用此选项。
    LBA 模式(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Mode):适用于硬盘容量超过528M且支持"逻辑区块地址"(LBA)功能(一般都使用此项)


    (2) 显示类型可选EGA/VGA(EGA、VGA、SEGA、SVGA、PGA显示适配卡选用)、CGA40(CGA显示卡,40列方式)、CGA80(CGA显示卡,80列方式)、MONO(单色显示方式,包括高分辨率单显卡)等四种,用户应根据情况正确选用。

    (3) 暂停的出错状态选项有:
    1. AllErrors:BIOS检测到任何错误,系统启动均暂停并且给出出错提示。
    2. NoErrors:BIOS检测到任何错误都不使系统启动暂停。
    3. All ,But Keyboard:除键盘错误外,BIOS检测到任何其它错误,均暂停系统启动并且给出出错提示。
    4. All ,But Disk/Key:除键盘、磁盘错误外,BIOS检测到任何其它错误,均暂停系统启动并且给出出错提示。

    【BIOS Features Setup】(功能设定)
    该项用来设置系统配置选项清单,其中有些选项由主板本身设计确定,有些选项用户可以进行修改设定,以改善系统的性能。主要说明如下:
    (1) VirusWarning:病毒防御警告(缺省值为Disable),此功能可防止硬盘的关键磁区及分区被更改,任何试图写入该区的操作将会导致系统死机并形式警告信息。
    注意:当安装新的操作系统(如Win95)时,请先取消(disable)此功能,以免因冲突而无法顺利安装。
    (2) CPU Internal Cache:缺省为Enable(开启),它允许系统使用CPU内部的第一级Cache。486、586档次的CPU内部一般都带有Cache,除非当该项设为开启时系统工作不正常,此项一般不要轻易改动。该项若置为Disable(关闭),将会降低系统的性能。
    (3) External Cache:缺省设为Enable,它用来控制主板上的第二级(L2)Cache。根据主板上是否带有Cache,选择该项的设置。
    (4)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缺省设置为Enable,该项主要功能为加速系统上电自测过程,它将跳过一些自测试。使引导过程加快。
    (5) IDE HDD Block Mode Sectors:IDE硬盘设定, 预设值为HDDMAX。新式IDE硬盘大多支持一次传输多个磁块的功能。启用(enable)本功能可加快硬盘存取速度。选项有HDDMAX、Disabled、2、4、8、16、及32。
    (6) HDD Sequence SCSI/IDE First:IDE/SCSI硬盘开机优先顺序设定,缺省值为IDE。当同时安装SCSI及IDE硬盘时,本选项功能可用来选择以SCSI或IDE硬盘作为开机硬盘。
    (7) BootSequence:选择驱动器启动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启动顺序:
    [A,CD-ROM,C]、[CD-ROM,C,A]、[D,A]、[E,A]、[F,A]、[C only]、[A,C]、[C,A]
    请注意,某些老式主板并不支持由CD-ROM启动,而现在的新主板增加了更多的启动顺序如LS120,ZIP等。
    (8) Swap Floppy Drive:(交换软盘驱动器)缺省设定为Disable。当它Disable时,BIOS把软驱连线扭接端子所接的软盘驱动器当作第一驱动器。当它开启时,BIOS将把软驱连线对接端子所接的软盘驱动器当作第一驱动器,即在DOS下A盘当作B盘用,B盘当作A盘用。
    (9) BootUp Floppy Seek:当Enable时,机器启动时BIOS将对软驱进行寻道操作。
    (10) Floppy Disk Access Contol:当该项选在R/W状态时,软驱可以读和写,其它状态只能读。
    (11) BootUp Numlock Strtus:该选项用来设置小键盘的缺省状态。当设置为ON时,系统启动后,小键盘的缺省为数字状态;设为OFF时,系统启动后,小键盘的状态为箭头状态。
    (12) BootUp System Speed:该选项用来确定系统启动时的速度为HIGH还是LOW。
    (13) Typematic Rate Setting:该项可选Enable和Disable。当置为Enable时,如果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不放,机器按您重复按下该键对待(重复按键速度可在下面的选项中设置);当置为Disable时,如果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不放,机器按键入该键一次对待。
    (14) Typematic Rate:如果上面的选项置为Enable,那么可以用此选项设定当您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一秒钟,那么相当于按该键6次。该项可选6、8、10、12、15、20、24、30。
    (15) Typematic Delay:如果(13)选项置为Enable,那么可以用此选项设定按下某一个键时,延迟多长时间后开始视为重复键入该键。该项可选250、500、750、1000,单位为毫秒。
    (16) Security Option:选择System时,每次开机启动时都会提示您输入密码,选择Setup时,仅在进入CMOS Setup时会提示您输入密码(该设置仅在设置了密码的情况下有效)。
    (17) PS/2Mouse Function Control:当该项设为Enable,机器提供对于PS/2类型鼠标的支持。否则,选Disable。
    (18) Assign PCI IRQ For VGA:选Enable时,机器将自动设定PCI显示卡的IRQ到系统的DRAM中,以提高显示速度和改善系统的性能。
    (19) PCI/VGA Palett Snoop:该项用来设置PCI/VGA卡能否与MPEGISA/VESAVGA卡一起用。当PCI/VGA卡与MPEGISA/VESAVGA卡一起用时,该项应设为Enable,否则,设为Disable。
    (20) OS/2 Select For DRAM>64MB:该项允许您在OS/2操作系统中,使用64M以上的内存。该项可选为NON-OS2,OS2。
    (21) System BIOS Shadow:该选项的缺省设置默认为Enable,当它开启时,系统BIOS将拷贝到系统Dram中,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改善系统的性能。
    (22) Video BIOS Shadow:缺省设定为开启(Enable),当它开启时,显示卡的BIOS将拷贝到系统DRAM中,以提高显示速度和改善系统的性能。
    (23) C8000-CBFFF Shadow/DFFFF Shadow:这些内存区域用来作为其他扩充卡的ROM映射区,一般都设定为禁止(Disable)。如果有某一扩充卡ROM需要映射,则用户应搞清楚该ROM将映射地址和范围,可以将上述的几个内存区域都置为Enable;但这样将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因为映射区的地址空间将占用系统的640K~1024K之间的某一段内存。



    【Chipset Features Setup】(芯片组功能设定)
    该项用来设置系统板上芯片的特性。它有以下选项:

    注意:此菜单下的选项会因不同主板而不同,如果你不太了解它们的功能,最好设置为缺省值。

    (1) ISA Bus Clockfrequency(PCICLK/4)ISA:传输速率率设定,设定值有:PCICLK/3;PCICLK/4。
    (2) Auto Configuration:自动状态设定,当设定为Enabled时BIOS依最佳状况状态设定,此时BIOS会自动设定DRAMTiming,所以会有无法修改DRAM的细项时序,我们强烈建议选用Enabled,因为任意改变DRAM的时序可能造成系统不稳或不开机。
    (3) Aggressive Mode:高级模式设定,当您想获得较好的效能时,而且系统在非常稳定状态下,可以尝试Enabled此项功能以增加系统效能,不过必须使用较快速DRAM(60ns以下)。
    (4) VIDEO BIOS Cacheable:(视频快取功能,缺省值为Disable),为Enable时,启用快取功能以加快显示速度;为Disable时,取消此功能。
    (5) Memory Holeat Address:(缺省值为None),一些ISA卡会要求使用14-16MB或15-16MB的内存地址空间,若选取14MB-16MB或15MB-16MB,则系统将无法使用这部份的内存空间。您可选取None来取消此功能。
    (6) OnboardFDC SwapA:B:(A,B盘互换,缺省值为NoSwap),当启用(enable)本项功能时则A,B盘互换 。亦即原先A盘被指定成B盘,B盘被指定为A盘。如此一来,您就不需打开机箱互换排线了。
    (7) OnboardSerialPort1:(缺省值为3F8H/IRQ4),设定主机板上串口1的位址及IRQ,选项有:3F8H/IRO4、2F8H/IRQ3、3E8H/IRQ4、2E8H/IRQ10、Disable。
    (8) OnboardSerialPort2:(缺省值为2F8H/IRQ3),设定主机板上串口2的位址及IRQ,选项有:3F8H/IRQ4、2F8H/IRQ8、3E8H/IRQ4、2E8H/IRQ10、Disable。
    (9) OnboardParallelPort:(缺省值为378H/IRQ7),设定主机板上并口的位址及IRQ。
    (10) Parallel PortMode:(并口模式,缺省值为ECP+EPP),并口的操作模式有下列选项:
    Normal:一般速度单向运行。
    EPP:最高速度双向运行。
    ECP:超高速双自运行。
    ECP+EPP:ECP与EPP二种模式并用。
    (11) ECP DMA Select:(ECP DMA通道选择,缺省值为3),若在ECP模式下操作时,则提供DMA通道选择,有1,3,Disable三种设定。
    (12) UART2 UseInfrared:(缺省值为Disable),本项功能用来支持红外线(IR)传输功能。为Enable时,则设定第二序列UART支持红外线传输功能。设为Disable时,则设定第二序列UART支持COM2。
    注意:如果没有红外线设备,不要Enable此项,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系统不识别MODEM。
    (13) Onboard PCI IDE Enable:(主机板IDE通道设置,缺省值为Both),用来启用内建IDE通道。选项有:
    Primary IDE Channel:仅启动主IDE通道(即第一IDE通道)。
    Secondary IDE Channel:仅启动辅IDE通道(即第二IDE通道)。
    Both:第一、二IDE通道均启用。
    Disable:禁用所有IDE通道。
    (14) IDE PIO Mode:这个设置取决于系统硬盘的速度,包括AUTO,0,1,2,3,4五个选项,Mode4硬盘传输速率大于是16.6MB/秒,其它模式的小于这个速率。请不要选择超过硬盘速率的模式,这样会丢失数据。
    (15) IDE UDMA(UltraDMA) Mode:Intel430TX以后的芯片提供了Ultra DMA Mode,它可以把传输速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16) IDE0Master/SlaveMode,IDE1Master/SlaveMode:(硬盘时序模式设定,缺省值为Auto),设为Auto时,系统会自动检查四个IDE 装置的时序模式以确保以最佳速度运行。也可以自行设定时序模式为(0,1,2,3,4)。

    【Power Management Setup】(节电功能设定)
    该项为电源管理设定,用来控制主板上的"绿色"功能。该功能定时关闭视频显示和硬盘驱动器以实现节能的效果。具体来说,实现节电的模式有四种:

    1、Doze模式:当设定时间一到,CPU时钟变慢,其他设备照常运作;
    2、Standby模式:当设定时间一到,硬盘和显示将停止工作,其他设备照常运作;
    3、Suspend模式:当设定时间一到,除CPU以外的所有设备都将停止工作;
    4、HDD Power Down模式:当设定时间一到,硬盘停止工作,其他设备照常运作。

    该菜单项下面的可供选择的内容有以下几种:

    (1) Power Management:节电模式的主控项,有四种设定:
    Max Saving:(最大节电)在一个较短的系统不活动的周期(Doze、Standby、Suspend、HDDPowerDown四种模式的缺省值均为1分钟)以后,使系统进入节电模式,这种模式节电最大。
    MIN Saving:(最小节电)在一段较长的系统不活动的周期在这种情况下,(Doze,Standby,Suspend三种模式的缺省值均为1小时,HDD Power Down模式的缺省值为15分钟)后,使系统进入节电模式。
    Disable:关闭节电功能,是缺省设置。
    User Defined:(用户定义)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节电的模式。

    (2) VideoOFFOption:(显示器关闭设定,缺省值为Susp, Stby->Off),本选项用来设定在何种模式下关闭显示器,选项如下:
    1. Susp,Stby->Off:只在待机(Standby)或暂停(Suspend)的省电模式下才关闭显示器。
    2. Suspend->Off:只在暂停(Suspend) 模式下才关闭显示器。
    3. Alwayson:在任何模式下均不关,显示器照常显示。
    4. Allmodes->Off:在任何省电模式下均关闭显示器。

    (3) Video Off Method:(视频关闭)该选项可设为V/HSync+Blank、Dpms、BlankScreen三种,具体如下:

    1. V/HSync+Blank:将关闭显示卡水平与垂直同步信号的输出端口,向视频缓冲区写入空白信号。
    2.DPMS(显示电源管理系统):设定允许BIOS在显示卡有节电功能时,对显示卡进行节能信息的初始化。只有显示卡支持绿色功能时,用户才能使用这些设定。如果没有绿色功能,则应将该行设定为Blank Screen(关掉屏幕)。
    3. Blank Screen(关掉屏幕):当管理关掉显示器屏幕时,缺省设定能通过关闭显示器的垂直和水平扫描以节约更多的电能。没有绿色功能的显示器,缺省设定只能关掉屏幕而不能终止CRT的扫描。
    (4) PM Timers(电源管理记时器):下面的几项分别表示对电源管理超时设置的控制。Doze,StandBy和Suspend Mode项设置分别为该种模式激活前的机器闲置时间,在MAX Saving模式,它每次在一分钟后激活。在MIN Saving模式,它在一小时后激活。
    (5) Power Down、Resume Events(进入节电模式和从节电状态中唤醒的事件):该项下面所列述的事件可以将硬盘设在最低耗电模式,工作、等待和悬挂系统等非活动模式中若有事件发生,如敲任何键或IRQ唤醒、鼠标动作、MODEM振铃时,系统自动从电源节电模式下恢复过来。
    (6) Soft-OffByPwr-Bttn:ATX机箱的设计不同于传统机箱,按下开关4秒以上才能关闭系统;选择instant-off方式将使ATX机器等同于传统机器,而若置为delay4sec方式,那么您按住开关的时间不足4秒时将使系统进入SuspendMode。

    【PNP/PCI Configuration Setup】(即插即用与PCI状态设定)
    该菜单项用来设置即插即用设备和PCI设备的有关属性。

    (1) PNP OS Installed:如果软件系统支持Plug-Play,如Win95,可以设置为YES。
    (2) Resources ControlledBy:AWARD BIOS支持"即插即用"功能,可以检测到全部支持"即插即用"的设备,这种功能是为类似Win95之类操作系统所设计,可以设置Auto(自动)或Manual(手动)。
    (3)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Data:缺省值是Disabled,如果选择Enabled,每次开机时,Exten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设置数据)都会重新设置。
    (4) IRQ 3/4/5/7/9/10/11/12/14/15,Assingned To:在缺省状态下,所有的资源除了IRQ3/4,都设计为被PCI设备占用,如果某些ISA卡要占用某资源可以手动设置。

    【Load BIOS Defaults】(载入BIOS缺省值)
    当系统安装后不太稳定,则可选用本功能。此时系统将会取消一些高效能的操作模式设定,而处在最保守状态下。因此使用它容易找到主机板的安全值和除去主板的错误。当选择本项时,主画面会出现下列信息:
    Load BIOS Defaults(Y/N)?
    键入Y并按Enter即可执行本项功能。
    注意:本项功能不会影响CMOS内存储的"标准设定"(即【Standard CMOS Setup】项的设置值)

    【Load Setup Defaults】(载入SETUP缺省值)
    此为BIOS出厂的设定值。此时系统会以最佳化的模式运行。选择此功能时,主画面会出现下列信息:
    Load SETUP Defaults(Y/N)?
    键入Y并按Enter即可执行本项功能。

    【Supervisor Password And User Password Setup】(管理者与使用者密码设定)
    User Passowrd Setting功能为设定密码。如果要设定此密码,首先应输入当前密码,确定密码后按y,屏幕自动回到主画面。输入User Passowrd可以使用系统,但不能修改CMOS的内容。输入SupervisorPassword可以输入、修改CMOS BIOS的值,Supervisor Password是为了防止他人擅自修改CMOS的内容而设置的。用户如果使用IDE硬盘驱动器,该项功能可以自动读出硬盘参数,并将它们自动记入标准CMOS设定中,它最多可以读出四个IDE硬盘的参数。

    【Saveand Exit Setup】将设定值储存后,离开设置主画面。

    【Exit Without Saving】不储存设定值,直接离开设置主画面。
    以上介绍了Award BIOS Setup的常用选项的含义及设置办法。由于每种版本的BIOS具体设置都有所不同,所以上面列举的设置项目,可能少于或多于你系统内的项目,但一般情况下,各种设置都大同小异,触类旁通。另外,由于AMI BIOS的设置同AWARD BIOS基本相同,这里就一一介绍。

    免跳线CPU在BIOS中的设置

    --------------------------------------------------------------------------------

    目前有不少免跳线主板采用BIOS程序设置CPU工作状态,这无疑是超频族的福音,因为它免去了许多麻烦,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如升技BH6、微星6119 W(中文BIOS)等主板,只要将CPU插好,启动计算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就可对CPU参数进行设置,设置的内容包括CPU工作电压、CPU外频和CPU内频等。下面就介绍具体的设置:
    (1) CPU Operating Speed:CPU的内核工作速度设定。选项包括:User Define(用户定义)、233(66×3.5)、266(66×4)、300(66×4.5)、333(66×5)、350(100×3.5)、400(100×4)等选项。选择User Define后,CPU外频和倍频由用户在下面的(3)、(4)中自行设置。另外,最新的微星6119(W)的BIOS设置中的CPU Plug & Play选项,可自动检测CPU、设置其工作状态。
    (2) Turbo Frequency:CPU外频加速模式设定。当Enable时,CPU的频率被提升2.5%,此项目仅在External Clock(外频)支持Turbo模式时方出现(目前只对100MHz提供支持)。
    (3) External Clock:CPU外频设定,包括66、75、83、100、112、124、133MHz等选项。
    (4) Multiplier Factor:CPU倍频设定,有2.0、2.5、3.0、3.5、4.0、4.5、5.0、5.5倍等选项
    (5) SEL100/66# Signal:Signal 100/66信号设定,包括High"(高)和"Low"(低)两个选项。当设置为"High"时,CPU外频为100MHz,设置为"Low"时为66MHz。
    注意:有些PⅡ350和PⅡ400运行在100MHz外频时,倍频分别被锁定于3.5和4.0倍频,SEL100/66#信号设置为"Low",可解除对倍频的锁定。
    (6) AGPCLK/CPUCLK:AGP时钟设定。缺省值为2/3,此时AGP工作频率是CPU外频的2/3,如改设为1/1,则AGP工作频率等于CPU外频。
    (7) Speed Error Hold:速度错误处理设定。包括"Disable"和"Enable"选项。默认 为"Disable"。如设置为"Enable"则相当于禁止超频,由系统自动检测CPU,发现设置值与CPU标称值不符时系统拒绝工作。
    (8) CPU Power Supply:CPU电压设定。包括"CPU Default"(默认)和"User Define"(用户定义)选项。选择"User Define"时,需在(9)中设置CPU内核电压。
    (9) Core Voltage :CPU内核电压设定。包括1.30V至3.2V间的电压选项。选择项中对电压有一定限制,对2.8V 的 Pentium Ⅱ,电压最高可调至3.2V;对2.0V的Pentium Ⅱ,最高只可调至2.3V。 

    什么高兴的事情让你最难忘?

    什么悲伤的事情让你最难忘?

    你的优点/缺点?

    团队 和 沟通的重点?

    如何装机:http://blog.cfan.com.cn/index.php/252563/action_viewspace_itemid_37311

    测试人员具备的素质?http://www.51testing.com/?92425/action_viewspace_itemid_5111.html

    测试思路.

    自动化测试原理,TCL,CPPUNIT.

    51testing真的很NB!

    测试方法?

    BUG跟踪流程?

    HOW 2 INSTALL OS?

    HOW 2 USE GHOST TO BACKUP AND COPY?

    HOW 2 DELETE AN APPLICATION? WRITE USECASE.

    HOW 2 CALCULATE A CAR'S SPEED WHICH HAS NO SPEED CALCULATER?

    WHITCH KINDS OF ANTI-VIROS SOFTWARE YOU CHOOSE?

    WHY? MAYBE ABOUT BRAND,MAYBE FUNCTION.

     

  • SQA and testing frequently asked definitions

    2007-03-25 18:09:19

    Black box testing
    not based on any knowledge of internal design or code. Tests are based on 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ity.
    White box testing
    based on knowledge of the internal logic of an application’s code. Tests are based on coverage of code statements, branches, paths, conditions.
    Unit testing
    the most ‘micro’ scale of testing; to test particular functions or code modules. Typically done by the programmer and not by testers, as it requires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internal program design and code. Not always easily done unless the application has a well-designed architecture with tight code; may require developing test driver modules or test harnesses.
    Incremental integration testing
    continuous testing of an application as new functionality is added; requires that various aspects of an application’s functionality be independent enough to work separately before all parts of the program are completed, or that test drivers be developed as needed; done by programmers or by testers.
    Integration testing
    testing of combined parts of an application to determine if they function together correctly. The ‘parts’ can be code modules, individual applications, client and server applications on a network, etc. This type of testing is especially relevant to client/server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Functional testing
    black-box type testing geared to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an application; this type of testing should be done by testers. This doesn’t mean that the programmers shouldn’t check that their code works before releasing it (which of course applies to any stage of testing.)
    System testing
    black box type testing that is based on overall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 covers all combined parts of a system.
    End-to-end testing
    similar to system testing; the ‘macro’ end of the test scale; involves testing of a complet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in a situation that mimics real-world use, such as interacting with a database, u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or interacting with other hardware, applications, or systems if appropriate.
    Sanity testing
    typically an initial testing effort to determine if a new software version is performing well enough to accept it for a major testing effort. For example, if the new software is crashing systems every 5 minutes, bogging down systems to a crawl, or destroying databases, the software may not be in a ’sane’ enough condition to warrant further testing in its current state.
    Regression testing
    re-testing after fixes or modifications of the software or its environment. It can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how much re-testing is needed, especially near the end of the development cycle. Automated testing tools can be especially useful for this type of testing.
    Acceptance testing
    final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ations of the end-user or customer, or based on use by end-users/customers over some limited period of time.
    Load testing
    testing an application under heavy loads, such as testing of a web site under a range of loads to determine at what point the systems response time degrades or fails.
    Stress testing
    term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load’ and ‘performance’ testing. Also used to describe such tests as system functional testing while under unusually heavy loads, heavy repetition of certain actions or inputs, input of large numerical values, large complex queries to a database system, etc.
    Performance testing
    term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stress’ and ‘load’ testing. Ideally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any other ‘type’ of testing) is defined in requirements documentation or QA or Test Plans.
    Usability testing
    testing for ‘user-friendliness’. Clearly this is subjective, and will depend on the targeted end-user or customer. User interviews, surveys, video recording of user sessions, and other techniques can be used. Programmers and testers are usually not appropriate as usability testers.
    Install/uninstall testing
    testing of full, partial, or upgrade install/uninstall processes.
    Recovery testing
    testing how well a system recovers from crashes, hardware failures, or other catastrophic problems.
    Security testing
    testing how well the system protects against unauthorized internal or external access, willful damage, etc; may require sophisticated testing techniques.
    Compatibility testing
    testing how well software performs in a particular hardware/software/operating system/network/etc. environment.
    Exploratory testing
    often taken to mean a creative, informal software test that is not based on formal test plans or test cases; testers may be learning the software as they test it.
    Ad-hoc testing
    similar to exploratory testing, but often taken to mean that the testers have significa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oftware before testing it.
    User acceptance testing
    determining if software is satisfactory to an end-user or customer.
    Comparison testing
    comparing software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to competing products.
    Alpha testing
    testing of an application when development is nearing completion; minor design changes may still be made as a result of such testing. Typically done by end-users or others, not by programmers or testers.
    Beta testing
    testing when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are essentially completed and final bugs and problems need to be found before final release. Typically done by end-users or others, not by programmers or testers.
    Mutation testing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f a set of test data or test cases is useful, by deliberately introducing various code changes (’bugs’) and retesting with the original test data/cases to determine if the ‘bugs’ are detected. Proper implementation requires large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lick:http://www.techinterviews.com/?p=272

904/5<12345>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