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使用批处理建立一个垃圾清除器

    2009-02-15 15:05:28

     优化大师、超级兔子……清除系统垃圾文件的确方便,但是单单依靠第三方软件为我们服务,我想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电脑专家”。方法才是王道,如何实现系统垃圾文件的清理?毋庸置疑,批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1、批处理的常见命令。

     echo命令:打开回显或关闭回显请求功能,显示消息。

    @命令:表示不显示@后面的命令。

    /f:删除只读文件。

    /s:删除子目录中的文件。

    /q:安静模式,不询问。

    *.*等同于.:表示所有文件。

    pause:暂停。

    %systemdrive%:代表系统盘。如:c:\

    %systemroot%:系统文件夹。如:c:\windows

    %userprofile%:当前用户。

    (其他命令均可在windows的cmd下输入/?查看帮助)

    2、windows的垃圾文件扩展名。

    .tmp:临时文件。

    ._mp:临时文件。

    .log:日志文件。

    .gid:临时帮助文件。

    .old:备份的临时文件。

    .bak:安装时存在的临时文件。

    示例:

    @color 0A  //新窗口显示为黑底、绿字

    @echo 垃圾文件清除

    @pause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bak

    @echo 清除完毕!

    @pause

    2、回收站中的文件

         回收站文件夹为隐藏,目录为:c:\recycler

    删除命令为: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r\.

    3、prefetch文件夹

    此文件夹中的文件是windows自动创建的,加快系统启动速度,但是日久天长文件积累越来越多,反而导致系统启动速度变慢,所以建议删除。

    文件目录:c:\windows\prefetch\  (xp,2003)

                      c:\winnt\prefetch\  (2000)

    上述目录表示为:%systemroot%\prefetch\

    命令为:

    @del /f /s /q %systemroot%\prefetch\.

    4、用户临时文件

    目录如下:

    1、c:\windows\temp

    2、c:\documents and setting\administrator\cookies\

    3、c:\documents and setting\administrator\recent\    (最近打开的文挡中的文件)

    4、c:\documents and setting\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  (共有三文件夹:history , temp , 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命令:

    1、@del /f /s /q %systemdrive%\temp\.

    2、@del /f /s /q "%userprofile%\cookies\."

    3、@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4、@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history\."

    5、@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6、@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roary internet files\."

    现在将以上命令编写到txt文本文件中,然后保存为.bat格式的文件即可。设置如下:

    @color 0A

    @echo 正在清除系统垃圾文件,请稍等……

    @pause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bak

    @del /f /s /q %systemroot%\prefetch\.

    @del /f /s /q %systemdrive%\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cookies\."

    @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history\."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roary internet files\."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r\.

    @echo 系统垃圾清除完毕!

    @pause

     

  • 转贴——什么是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什么是GRUB

    2007-08-20 22:28:09

    机器重分硬盘后突然找不到系统了,今天搞半天,终于搞定,也弄明白了好多grub的东东。转贴一篇,大家共享。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什么是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什么是GRUB;

     

    1、什么是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及工作原理;


    系统启动引导管理器,是在计算机启动后运行的第一个程序,他是用来负责加载、传输控制到操作系统的内核,一旦把内核挂载

    ,系统引导管理器的任务就算完成退出,系统引导的其它部份,比如系统的初始化及启动过程则完全由内核来控制完成;

    Briefly, boot loader is the first software program that runs when a computer starts. It is responsible for

    loading and transferring control to the operating system kernel software (such as the Hurd or the Linux). The

    kernel, in turn, initializes the res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e.g. GNU).

    在X86 架构的机器中,Linux、BSD 或其它Unix类的操作系统中GRUB、LILO 是大家最为常用,应该说是主流;

    Windows也有类似的工具NTLOADER;比如我们在机器中安装了Windows 98后,我们再安装一个Windows XP ,在机器启动的会有一

    个菜单让我们选择进入是进入Windows 98 还是进入Windows XP。NTLOADER就是一个多系统启动引导管理器,NTLOADER 同样也能

    引导Linux,只是极为麻烦罢了;

    在Powerpc 架构的机器中,如果安装了Linux的Powerpc 版本,大多是用yaboot 多重引导管理器,比如Apple机目前用的是IBM

    Powerpc处理器,所以在如果想在Apple机上,安装Macos 和Linux Powerpc 版本,大多是用yaboot来引导多个操作系统;

    因为目前X86架构的机器仍是主流, 所以目前GRUB和LILO 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


    2、什么是GRUB;为什么我要选择GRUB;


    1)什么是GRUB;

    GNU GRUB 是一个多重操作系统启动管理器。GNU GRUB 是由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派生而来。GRUB 最初由Erich

    Stefan Boleyn 设计和应用;

    GNU GRUB is a Multiboot boot loader. It was derived from GRUB,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which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y Erich Stefan Boleyn.

     

    2)“GRUB太不好用”──对GRUB的认识的误区;

    GRUB真的不好用吗?不是的,通过LinuxSir.Org 社区近四年来的运行,我发现了大多新手弟兄还是不太了解GRUB;当然这也有中

    文Linux社区的责任,虽然也有GRUB的中文译本,初学Linux的弟兄可能有点看不懂;

    我们欣喜的看到LinuxSir.Org 社区的好多弟兄都曾经或正在写GRUB实践文档,也有的弟兄也总结了GRUB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

    probing兄弟的 《GRUB 学习笔记》;由于每个人的写文档时风格不同,可能同一份文档不同的人来写就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今天

    也抖胆也一篇入门级的教程,由于北南不会写高级教程,所以还得请高手弟兄指教,先谢过;


    3)为什么要选择GRUB;


    基于在X86架构的CPU而开发操作系统,系统引导管理器不仅仅有GRUB ,而且也有LILO,但对于多重系统引导管理器,你只能选择

    其一而用;不能两个同时使用;

    目前这两个多重系统引导管理器是大家最常用的,也是主流Linux发行版而采用的;有的弟兄喜欢GRUB,比如我个人,有的弟兄喜

    欢LILO ,比如etony兄(谁是etony,请参见 http://debian.linuxsir.org );

    主流发行版 Fedora、Redhat、Centos等基于RPM包的系统,在最新版本中都默认GRUB引导;Slackware 目前仍采用LILO;而

    Debian发行版目前最新的版本也是采用GRUB;

    从目前看来,GRUB有逐渐取代LILO之势,GRUB 2.0正在开发之中;所以我们有理由用GRUB,我也有理由写GRUB使用教程;


    二、GRUB软件包版本选择和安装;

     

    1、GRUB的版本选择,Linux版本的GRUB及Windows版本的GRUB的说明;


    GRUB不但有Linux版本,也有Windows版本;现我们一一介绍;

    如前面所说,目前在在Unix类的操作系统中,大多是都有GRUB;GRUB几乎能引导所有X86架构的操作系统;功能之强,使用简单是

    GRUB最大的卖点;由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先入为主的优势,使得大家对Windows的NTLOADER了解的比较多,而对开源社区的GRUB

    显得有点寞生,由此而带来使用上的“心理恐惧”;究其初学者对GRUB“恐惧”的主要原因还是对GRUB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深入;

    无论是WINGRUB还是Linux版本的GRUB,最方便的还是对GRUB命令行的操作;一谈到命令行(Command)的操作,可能初学者对此恐

    惧;其实没有什么难的,象北南这样低级的写手,还能操作得起来,您也应该能行;


    2、GRUB的Windows版本WINGRUB;


    请参考:《以WINGRUB 引导安装Fedora 4.0 为例,详述用WINGRUB来引导Linux的安装》


    3、GRUB的Linux版本软件包的安装;


    其实对于Linux的GRUB,几乎所有的Linux主流发行版都有打包,如果您安装了Linux,并且在开机后出现GRUB字样的,证明您已经

    安装了GRUB;而无需再次安装;Linux的GRUB软件包安装部份并不是本文的重点;

    如果您的Linux系统没有安装GRUB,或者采用的是LILO,而您想用GRUB,可以用系统安装盘自带GRUB软件包来安装,或者到相关发

    行版本的软件仓库下载后安装;

    GRUB 的Linux版本目前在各大发行版中都有打包;比如Fedora/Redhat/Centos/Mandrive/Mandriva/SuSE等以RPM包管理机制的系

    统,可以通过如下的命令来安装;

    请参考《Fedora / Redhat 软件包管理指南》


    [root@localhost ~]# rpm -ivh grub*.rpm

    如果是Slackware 您可以用如下的办法来安装;


    [root@localhost ~]# installpkg grub*.tgz

    其它的发行版本请用其自己特色的软件包管理工具来安装;

    当然您也可以通过源码包,在任何Linux的发行版上安装;至于源码包的安装方法;

    请参考:《如何编译安装源码包软件》


    [root@localhost ~]#tar zxvf grub*.tar.gz
    [root@localhost ~]#cd grub-xxx
    [root@localhost ~]#./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

    确认您是否成功安装了GRUB,您可以测试是否有如下两个命令;


    [root@localhost ~]# grub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如果您不能找到这两个命令,可能您的可执行程序的路径没有设置;

    请参考:《设置可执行程序路径》,当然您可以用绝对路径;比如下面的;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ub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ub-install

    如果您还是找不到GRUB软件包安装在哪了;您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解决和查找;


    [root@localhost ~]# updatedb 注:这个要花很长时间;是索引slocate 的库,然后再通过locate来查找;
    [root@localhost ~]# locate grub

    比如找到的是有类似如下的;

     

    [root@localhost ~]# locate grub
    /sbin/grub-md5-crypt
    /sbin/grub
    /sbin/grub-install
    /sbin/grub-terminfo

    在一般情况下,在路径中带有bin或sbin中字样的,这些路径下都是可执行程序;sbin 是超级权限用户才能使用的管理命令;要

    使用这些命令一般的情况下得切换到root用户下才能使用;比如


    [beinan@localhost ~]$ su - 注:切换到root用户,并且切换到其家目录;
    Password:
    [root@localhost ~]#/sbin/grub 注:用绝对路径来运行grub命令;


    三、在Linux中,GRUB的配置中的安装和写入硬盘的MBR;

     

    1、在Linux中,GRUB配置过程中的安装grub-install;


    grub-install 命令有何用呢?其实就是把我们前面已经安装的软件包中的一些文件复制到 /boot/grub中;对于新安装GRUB软件

    包后,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GRUB软件包的安装;而现在我们说的是GRUB配置的过程中的安装;虽然在洋文中都

    是install ,但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我们首先要运行 fdisk -l 来确认到底是硬盘的标识;

    这个过程主要是确认硬盘的标识是哪个调备,到底是/dev/hda还是/dev/hdb 还是其它的;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970 7791493+ 7 HPFS/NTFS
    /dev/hda2 971 9729 70356667+ 5 Extended
    /dev/hda5 971 2915 15623181 b W95 FAT32
    /dev/hda6 2916 4131 9767488+ 83 Linux
    /dev/hda7 4132 5590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8 5591 6806 9767488+ 83 Linux
    /dev/hda9 6807 9657 22900626 83 Linux
    /dev/hda10 9658 9729 578308+ 82 Linux swap / Solaris

    如果通过fdisk -l 出现有/dev/hda字样的,我们就要用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dev/hda
    Installation finished. No error reported.
    This is the contents of the device map /boot/grub/device.map.
    Check if this is correct or not. If any of the lines is incorrect,
    fix it and re-run the scrīpt `grub-install’.
    (fd0) /dev/fd0
    (hd0) /dev/hda

    如果是您fdisk -l 出现的有/dev/hdb呢,那就如下运行;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dev/hdb

    如果既有/dev/hda和/dev/hdb 就安装到/dev/hda中;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dev/hda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有一个/boot分区,应该用如下的办法来安装;


    [root@localhost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boot /dev/hda
    [root@localhost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boot /dev/hdb

    注解:具体是/dev/hda还是/dev/hdb,请以fdisk -l 为准;如果两个都有,就看您把/boot分区是放在第一块硬盘还是第二块硬

    盘上了,以实际情况为准;


    2、设定GRUB的/boot分区并写入MBR;;

    在Linux中,GRUB软件包的安装,及在配置过程中安装grub到 /boot中还是不够的, 还要把GRUB,写入MBR才行;有时我们重新安

    装了Windows,Windows会把MBR 重写,这样GRUB就消失了;如果您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进行这个过程;


    [root@localhost ~]# grub

    会出现grub>提示符,这是grub命令行模式 ,如果能在开机中出现提示符,没有引导不起来的系统,除非您的系统破坏的极为严

    重。如果仅仅是GRUB被破坏了,GRUB命令行是能让操作系统引导起来的;

    接着看例子,我们要找到 /boot/grub/stage1的,在grub>后面输入;


    grub> find /boot/grub/stage1
     (hd0,6)
     (fd0) 注:这个是软驱;现在很少用软驱了,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自己看GRUB的DOC吧;

    注解:

    (hd0,6) 这是/boot所在的分区;不要误解为是Linux 的/所在的分区,这是值得注意的;
    (fd0) 注:这个是软驱;现在很少用软驱了,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自己看GRUB的DOC吧;


    grub>root (hd0,6) 注:这是/boot所在的分区;
    grub>setup (hd0) 注:把GRUB写到MBR上;

    注解:

    上面这步骤是根据 find /boot/stage1而来的,仔细看一下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般安装很少会把/boot分区列为一个单独的分区

    ;不过有的弟兄可能也喜欢这么做;所以还是有必要说一下为好;


    四、GRUB的配置文件的menu.lst的写法;


    对于GRUB来说,如果没有配置menu.lst,无论是Linux版本的GRUB,还是WINGRUB,都会有命令行可用,通过命令行是一样能把操

    作系统引导起来的;有些弟兄总以为menu.lst 配置错了, 或者在机器启动后出现grub>命令行模式就要重新安装系统,其实根本

    没有这个必要;只要学会GRUB的命令行的用法,根本没有必要重装系统;

    menu.lst 位于/boot/grub目录中,也就是/boot/grub/menu.lst 文件;您可以用vi或您喜欢的编辑器来编辑他;如果您不会用vi

    ,还是去学习一下吧;简单的用法怎么也得会,对不对?毕竟这个文档不是讲vi的用法的;

    有的弟兄会说,我没有menu.lst怎么办?那就创建一个;用下面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touch /boot/grub/menu.lst
    然后我们再做一个/boot/grub/menu.lst 的链接 /boot/grub/grub.conf

     

    [root@localhost ~]# cd /boot/grub
    [root@localhost ~]# ln -s menu.lst grub.conf

    现在我们来写GRUB的menu.lst了,因为/boot/grub/grub.conf是 /boot/grub/menu.lst的链接文件,改哪个都行。链接文件相当

    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这样可能能更好的理解;


    1、menu.lst的写法之一;


    首先我们看一下我的Fedora 4.0 中的/boot/grub/menu.lst 的内容;


    default=0
    timeout=5
    #splashimage=(hd0,6)/boot/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Fedora Core (2.6.11-1.1369_FC4)
            root (hd0,6)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title WinXp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注解:

     

    default=0
    default=0 是默认启动哪个系统,从0开始;每个操作系统的启动的定义都从title开始的,第一个title 在GRUB的启动菜单上显

    示为0,第二个启动为1,以此类推;

     

    timeout=5
    注:表示在开机后,GRUB画面出现几秒后开始以默认启动;如果在启动时,移动上下键,则解除这一规则;
    #splashimage=(hd0,6)/boot/grub/splash.xpm.gz 注:GRUB的背景画面,这个是可选项;我不喜欢GRUB的背景画面,所以加#号

    注掉,也可以删除;

     

    hiddenmenu

    注解:隐藏GRUB的启动菜单,这项也是可选的,也可以用#号注掉;

    一般的情况下对Linux操作系统的启动,一般要包括四行;title 行;root行;kernel 行;initrd 行;


    1)在menu.lst中 ,通过 root (hd[0-n],y)来指定/boot 所在的分区;


    title XXXXX 注:title 后面加一个空格,title 是小写的,后面可以自己定义;比如FC4,自己定义一个名字就行;
    root (hd[0-n],y) ,在本例中,我们看到的是root (hd0,6) ,root (hd[0-n],y)表示的是/boot所在的分区;有时我们安装Linux

    的时候,大多是不设置/boot的,这时/boot和/所在的同一个分区; 这个root (hd[0-n],y)很重要,因为/boot目录中虽然有grub

    目录,最为重要的是还有kernel 和initrd文件,这是Linux能启动起来最为重要东西;

    有的弟兄会问,root (hd[0-n],y)是怎么来的?

    请参考:《在Linux系统中存储设备的两种表示方法》

    2)在menu.lst中,kernel 命令行的写法;


    kernel 一行,是通指定内核及Linux的/分区所在位置;

    比如例子中是;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在这里以kernel 起始,指定Linux的内核的文件所处的绝对路径;因为内核是处在/boot目录中的, 如果/boot是独立的一个分区

    ,则需要把boot省略;如果/boot是独立的分区,这行要写成:

     

    kernel /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因为/boot所处的分区已经在title 下一行root (hd[0-n],y)中指定了,所以就无需要再指明内核处在哪个分区了;另外Linux系

    统的硬盘分区的挂载配置文件在/etc/fstab ,原理是通过 mount /dev/hd[a-z]X /boot 来进行的;您可以对照着来理解;

    ro 表示只读; root=LABEL=/ 来表示Linux的根所处的分区。LABEL=/ 这是硬盘分区格式化为相应文件系统后所加的标签;如果

    您不了解什么是标签,也可以直接以/dev/hd[a-z]X 或者/dev/sd[a-z]X来表示;就看您的Linux是根分区是在哪个分区了。比如

    我的是在/dev/hda7 , 那这里就可以写成root=/dev/hda7;

    如果查看系统运行所挂载的分区,请用 df -lh 来查看,就能明白是不是/boot是独立的分区,或者查看/etc/fstab也能知道;


    [root@localhost ~]#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11G 9.2G 1.2G 90%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 /boot并没有出现只有/dev/hda7,这表示/boot并不是独立的一个分区;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中;

    于是我们在/boot中查看内核版本;

     

    [root@localhost ~]# ls /boot/vmlinuz*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注:看到内核vmlinuz所处的目录;

    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kernel 这行了;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3)initrd 命令行的写法;


    如果是/boot独立一个分区,initrd 一行要把/boot中省略;如果/boot不是处于一个分区,而是和Linux的/分区处于同一分区,

    不应该省略;

    比如我们在2)中用的例子;现在拿到这里,我们应该首先查看 /boot中的initrd的文件名到底是什么;


    [root@localhost ~]# ls /boot/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如果是通过df -lh 得知或查看/etc/fstab 也行, 得知/boot是独立的分区;这时initrd 应该写成;


    initrd /initrd-2.6.11-1.1369_FC4.img

    如果是 /boot不是独处一个分区,而是在/同一处一个分区, 则要写成;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4)menu.lst第一种写法的总结和实践;


    在这里,我们只说重要的,不重要的就一带而过了;

    1]用fdisk -l ;df -lh ;more /etc/fstab来确认分区情况;

    我们过fdisk -l ;df -lh ; more /etc/fstab 来确认/boot所在的分区,及Linux的根分区所在位置;

    比如我们确认/boot和Linux的/分区同处一个分区;


    [root@localhost ~]#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11G 9.2G 1.2G 90%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然后我们/etc/fstab 中,查看/分所在的分区或分区标签是什么;

     

    [root@localhost ~]# more /etc/fstab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managed 0 0

    经过上面的df -lh 和more /etc/fstab 的对照中得知,/boot并是独处一个分区,而是和/在同一个分区;这个Linux系统安装

    在/dev/hda7上,文件系统(此分区)的标签为LABEL=/ ,/boot也是处于/dev/hda7 ,/dev/hda7也可以说是 root (hd0,6);

    2]查看内核vmlinuz的和initrd文件名的全称;

     

    [root@localhost ~]# ls -lh /boot/vmlinuz*
    -rw-r–r– 1 root root 1.6M 2005-06-03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ot@localhost ~]# ls -lh /boot/initrd*
    -rw-r–r– 1 root root 1.1M 11月 26 22:30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3]开始写menu.lst ;


    我们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可以写成如下的样子;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FC4
            root (hd0,6)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也可以写成;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FC4
            root (hd0,6)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解:上面两个不同之处在于一指定Linux的根/所在的分区时,一个是用了文件系统的标签,另一个没有用标签;

    2、menu.lst的写法之二,精简型;


    本写法主要是把指定/boot所位于的所分区直接写入kernel 指令行;这样就省略了通过root (hd[0-n],y)来指定/boot所位于的分

    区;


    1)第一种情况:/boot和Linux的/根分区在同一个分区;


    有前面的那么多的讲解,menu.lst写法之二就好理解多了;也得分两种情况,咱们先把/boot并不是独处一个分区,而是和Linux

    的根分区处于同一个分区;我们以 4)menu.lst第一种方法的写法总结 的实例为例子;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FC4x
            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initrd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解:

    title FC4x 注:自己为这个Linux 起个简单的名,以title开头,然后一个空格,后面就自己发挥吧,FC4或FC4x都行;

    kernel 空格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空格 ro 空格 root=/dev/hda7

    kernel 这行这样理解 kernel (boot所在的分区)/boot/内核文件件全称 ro root=Linux根所位于的分区或标签

    initrd 空格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initrd 这行可以这样理解 initrd (/boot所在的分区)/boot/内核文件名全称


    2)第二种情况:/boot独立一个分区,和Linux的根分区不是同一个分区;


    比如我们查看到df -lh 得到的是

     

    [root@localhost ~]#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6 200M 120M 80M 60% /boot
    /dev/hda7 11G 9.2G 1.2G 90% /

    我们再进一行查看/etc/fstab 得知;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所以我们应该写成如下的;


    title FC4x
            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因为Linux的根分区是/dev/hda7,通过/etc/fstab和df -h的内容得知标签为 LABEL=/的分区就是/dev/hda7 ,所以有;


    title FC4x
            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五、通过GRUB命令行来启动Linux操作系统;


    GRUB的命令行才是王道,如果知道怎么用命令行来启动操作系统,那理解menu.lst的写法也不难;也就是说在开机的时候,不用

    GRUB的菜单,通过GRUB的命令也是一样能把操作系统引导起来。

    因为menu.lst的内容就是GRUB的一个一个的指令集合;是不是Linux这玩意很神奇?

    1、为什么需要学习GRUB的命令行;

    当我们把GRUB的menu.lst写错的时候,或者丢掉了menu.lst的时,比如在开机的时候,GRUB会出现grub>类似的命令提示符,这时

    需要我们用命令行启动系统;当然您可以不用定义GRUB的菜单 ,直接用命令行来启动系统,比如我现在就是,为了写GRUB的文档

    ,就把menu.lst 删除了,直接用命令来启动系统;

    2、用命令行来引导Linux操作系统的步骤;


    通过命令行来引导操作系统的流程,也没有什么难的;无非是把指令手工输入到grub>提示符的后面;在这个过程中,tab键的命

    令补齐功能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您不知道有哪些命令,可以输入help;


    1)进入GRUB的命令行模式 grub>

    如果开机时,GRUB出现的是grub>,说明你没有/etc/grub/menu.lst ,您需要自己写一个才会GRUB的菜单,让我们来选择进入哪

    个系统。如果有GRUB的菜单,您可以按Ctrl+c组合键进入GRUB的命令行模式,会出现grub> 提示符;

     

    grub>

    2)获取帮助GRUB的 help


    只要您在grub>提示符的后面输入help 就能得到GRUB所有的命令提示;


    grub> help
    blocklist FILE boot
    cat FILE chainloader [–force] FILE
    clear color NORMAL [HIGHLIGHT]
    configfile FILE device DRIVE DEVICE
    displayapm displaymem
    find FILENAME geometry DRIVE [CYLINDER HEAD SECTOR [
    halt [–no-apm] help [–all] [PATTERN …]
    hide PARTITION initrd FILE [ARG …]
    kernel [–no-mem-option] [–type=TYPE] makeactive
    map TO_DRIVE FROM_DRIVE md5crypt
    module FILE [ARG …] modulenounzip FILE [ARG …]
    pager [FLAG] partnew PART TYPE START LEN
    parttype PART TYPE quit
    reboot root [DEVICE [HDBIAS]]
    rootnoverify [DEVICE [HDBIAS]] serial [–unit=UNIT] [–port=PORT] [–
    setkey [TO_KEY FROM_KEY] setup [–prefix=DIR] [–stage2=STAGE2_
    terminal [–dumb] [–no-echo] [–no-ed terminfo [–name=NAME –cursor-address
    testvbe MODE unhide PARTITION
    uppermem KBYTES vbeprobe [MODE]

    如果需要得到某个指令的帮助,就在 help 后面空一格,然后输入指令,比如;


    grub>help kernel

    3)cat的用法;


    cat指令是用来查看文件内容的,有时我们不知道Linux的/boot分区,以及/根分区所在的位置,要查看/etc/fstab的内容来得知

    ,这时,我们就要用到cat (hd[0-n],y)/etc/fstab 来获得这些内容;注意要学会用tab键命令补齐的功能;

     

    grub> cat ( 按tab 键会出来hd0或hd1之类的;
    grub> cat (hd0, 注:输入hd0,然后再按tab键;会出来分区之类的;
    grub> cat (hd0,6)
     Possible partitions are:
       Partition num: 0,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7
       Partition num: 4, Filesystem type is fat, partition type 0xb
       Partition num: 5, Filesystem type is reiserfs,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6,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7,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8, Filesystem type is reiserfs,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9,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82
    grub> cat (hd0,6)/etc/fstab 注:比如我想查看一下 (hd0,6)/etc/fstab的内容就这样输入;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
    managed 0 0

    有的弟兄可能会说,我不知道Linux安装在了哪个分区。那根据文件系统来判断一个一个的尝试总可以吧我;只要能cat

    出/etc/fstab就能为以后引导带来方便;

    主要查看/etc/fstab中的内容,主要是Linux的/分区及/boot是否是独立的分区;如果没有/boot类似的行,证明/boot和Linux的/

    处于同一个硬盘分区;比如上面的例子中LABEL=/ 这行是极为重要的;说明Linux系统就安在标签为LABEL=/的分区中;

    如果您的Linux系统/boot和/没有位于同一个分区,可能cat (hd[a-n],y) 查到的是类似下面的;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4) root (hd[0-n,y) 指令来指定/boot所在的分区;


    其实这个root (hd[0,n],y)是可以省略的,如果省略了,我们要在kerenl 命令中指定;我们前面已经说过 (hd[0-n],y) 硬盘分

    区的表示方法的用途;主要是用来指定 /boot所在的分区;

    比如我们确认/boot和 (hd0,6),所以就可以这样来输入root (hd0,6)

     

    grub> root (hd0,6)

    如果发现不对,可以重新来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5) kernel 指令,用来指定Linux的内核,及/所在的分区;


    kernel 这个指令可能初学者有点怕,不知道内核在哪个分区,及内核文件名的全称是什么。不要忘记tab键的命令补齐的应用;

    如果我们已经通过root (hd[0-n],y) 指定了/boot所在的分区,语法有两个:

    如果/boot和Linux的/位于同一个分区,应该是下面的一种格式;

    kernel /boot/vmlinuz在这里按tab键来补齐,就看到内核全称了 ro root=/dev/hd[a-z]X

    如果/boot有自己独立的分区,应该是;

    kernel /vmlinuz在这里按tab键来补齐,就看到内核全称了 ro root=/dev/hd[a-z]X


    在这里 root=/dev/hd[a-z]X 是Linux 的/根所位于的分区,如果不知道是哪个分区,就用tab出来的来计算,一个一个的尝试;

    或用cat (hd[0-n],y)/etc/fstab 中得到Linux的/所在的分区或分区的标签;


    grub> kernel /boot/在这里按tab键;这样就列出/boot中的文件了;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
    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grubBAK memtest86+-1.55
    .1 xen-syms xen.gz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注解: root=LABEL=/ 是Linux的/所在的分区的文件系统的标签;如果您知道Linux的/在哪个具体的分区,用root=/dev/hd[a-

    z]X来指定也行。比如下面的一行也是可以的;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也可以把/boot所在的分区的指定 root (hd[0-n],y)这行省掉,直接在kernel 中指定/boot所在的分区;所以就在下面的语法;

    如果是/boot和Linux的根同处一个分区;

     

    kernel (hd[0-n],y)/boot/vmlinuz ro root=/dev/hd[a-z]X

    比如:

     

    grub>kernel

    如果是/boot和Linux所在的根不在一个分区;则是;

     

    kernel (hd[0-n],y)/vmlinuz ro root=/dev/hd[a-z]X


    grub> 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或下面的输入,以cat 出/etc/fstab内容为准;


    grub> 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6)initrd 命令行来指定initrd文件;

     

    grub> initrd /boot/initrd在这里tab 来补齐;
    grub>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如果/boot是独立的一个分区,应该是如下样子的语法;比如下面的;


    grub> initrd /initrd在这里tab 来补齐;
    grub> initrd /initrd-2.6.11-1.1369_FC4.img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7)boot 引导系统;

     

    grub>boot

    前面的几个步骤都弄好 。就进入引导;尝试一下就知道了。。

    8)引导Linux系统实例全程回放;


    实例:/boot和Linux的/处于同一个硬盘分区;

     

    grub> cat (hd0,6)/etc/fstab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managed 0 0
    grub> root (hd0,6)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83
    grub> kernel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全列出/boot所有的文件;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注:输入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grub> initrd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输入intrd文件名的全名;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grub> boot

    我们指定Linux的根时,可以用cat出来的fstab的内容中Linux的/分区文件系统标签来替代;也就是kernel 那行中

    root=/dev/hd[a-z]X;


    grub> cat (hd0,6)/etc/fstab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managed 0 0
    grub> root (hd0,6)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83
    grub> kernel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全列出/boot所有的文件;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grub> initrd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grubBAK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输入intrd文件名的全名;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grub> boot

    如果是/boot和Linux的根分区不在同一个分区,要把kernel和initrd 指令中的/boot去掉,也就是/vmlinuzMMMMMM 或

    /initrdNNNN

    也可以不用root (hd[0-n]来指定/boot所在分区,要在kernel 和initrd 中指定;比如Linux的/根所位于的分区和/boot所位于的

    分区都是(hd0,6),并且我们cat出来的/etc/fstab是Linux的/根分区的文件系统的标签为LABEL=/,引导操作系统的例子如下;

     

    grub>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grub>initrd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grub>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grub>initrd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如果/boot位于 /dev/hda6,也就是(hd0,5),Linux的根/位于分区/dev/hda7,并且我们cat 出来的/etc/fstab 中/分区的标签为

    LABEL=/。下面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引导;


    grub>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grub>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grub>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grub>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六、通过GRUB引导Windows操作系统;


    1、通过编辑 menu.lst 来引导Windows 系统;


    如果您的Windows所处于的分区在(hd0,0),可以在menu.lst 加如下的一段就能引导起来了;

     

    title WinXp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如果您的机器有两块硬盘,而Windows 位于第二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也就是(hd1,0)

    您可以用grub的map来指令来操作把两块硬盘的序列对调,这样就不用在BIOS中设置了;在menu.lst中加如下的内容,比如下面的


    title WinXp
            map (hd0) (hd1)
            map (hd1) (hd0)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如果Windows的分区不位于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怎么办呢?比如在(hd0,2);

    这个也好办吧,把rootnoverify 这行的(hd0,0)改为 (hd0,2)


    title WinXp
            rootnoverify (hd0,2)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如果Windows的在第二个硬盘的某个分区,比如说是位于(hd1,2),则要用到map指令;


    title WinXp
            map (hd0) (hd1)
            map (hd1) (hd0)
            rootnoverify (hd1,2)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如果有多个Windows 系统,怎么才能引导出来呢?应该用hide 和unhide指令操作;比如我们安装了两个Windows ,一个是位于

    (hd0,0)的windows 98 ,另一个是安装的是位于(hd0,1)的WindowsXP;这时我们就要用到hide指令了;


    title Win98
             unhide (hd0,0)
             hide (hd0,1)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title WinXP
            unhide (hd0,1)
            hide (hd0,0)
            rootnoverify (hd0,1)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2、通过GRUB指令来引导Windows ;


    其实我们会写menu.lst了,在menu.lst中的除了title外,都是一条条指令;如果我们启动Windows ,只是输入指令就行了;

    比如 Windows的分区在 (hd0,0),我们在开机后,按ctrl+c ,进入GRUB的命令模式;就可以用下面的


    grub> rootnoverify (hd0,0)
    grub> chainloader +1
    grub> boot

    其它同理… …

    七、GRUB丢失或损坏的应对策略;


    如果GRUB是Linux版本才出会这样的问题;WINGRUB可以不写在MBR上;所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WINGRUB用起来比较简单。

    menu.lst 和命令行的用法和Linux版本的GRUB是一样的;


    1、由于重新安装Windows或其它未知原因而导致GRUB的丢失;

    您可以通过系统安装盘、livecd进入修复模式;

    请参考:《Linux 系统的单用户模式、修复模式、跨控制台登录在系统修复中的运用》

    首先:您根据前面所说grub-install来安装GRUB到/boot所在的分区;要仔细看文档,/boot是不是处于一个独立的分区是重要的

    ,执行的命令也不同;

    其次:要执行grub ,然后通过 root (hd[0-n],y)来指定/boot所位于的分区,然后接着执行 setup (hd0),这样就写入MBR了,

    比如下面的例子;

     

    grub>root (hd0,6)
    grub>setup (hd0)
    grub>quit
    重新引导就会再次出现MBR的菜单了或命令行的提示符了;


    2、如果出现GRUB提示符,而不出现GRUB的菜单,如何引导系统;


    存在的问题可能是/boot/grub/menu.lst丢失,要自己写一个才行;您可以用命令行来启动系统,进入系统后写一写menu.lst就OK

    了。前面已经谈过了;

    写好后还要建一个grub.conf的链接,如下:


    [root@localhost ~]# cd /boot/grub
    [root@localhost grub]# ln -s menu.lst grub.conf


    八、关于GRUB的未尽事宜;


    GRUB有很多内容,比如对BSD的引导,还有一些其它指令的用法,我并没有在本文提到;主要我目前还未用到,如果您需要了解更

    多,请查看 《GNU GRUB 手册和FAQ》


    九、关于本文;


    本文前后写了三四天,中间发现并不能把Linux设备的两种表现形式说的清楚,于是被迫写了《在Linux系统中存储设备的两种表

    示方法》;由于没有BSD系统,所以没有写关于BSD的引导;如果正在用BSD的弟兄如果有时间不妨写一写;写的时候注意文档的结

    构,这样方便大家的阅读;

    GRUB有很多内容,需要大家慢慢的学习和研究;有的弟兄抑制GRUB,说不如NTLOADER,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您想学习和使用

    Linux就得学习和适应Linux的操作;习惯成自然,如果您抵制学习Linux,那可能您永远会说“Linux不如Windows”;


    十、参考文档;


    《GNU GRUB 手册和FAQ》

  • 安装linux小结

    2007-07-22 18:07:30

    安装linux小结

    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了个linux,花了我两天功夫。本来要装redhat9.0的,可刻的盘发现不能进入安装界面,一到usb driver那里就卡住了,死机。请了同事过来看了看,在bios里禁用了usb,进入到安装界面,但又提示说找不到安装文件系统的设备,hoho,不识别硬盘。挂了。在网上一找才知道,redhat9已经过时了,现在都装fc7了,呜……,无奈,从redhat官网下了fc7DVDiso文件。以为可以刻成DVD安装了,可才发现偶得光驱只能刻cd,又挂了。(nnd,偶tm真是个“人才!)

    剩下唯一的最快的办法(如果再从网上下载cdiso话,又得多花一天时间)——从硬盘安装。

    好,闲话少说,进入正题。从硬盘安装fc7:偶得经历以及网上高人的文章,总结大致如下:

    首先:

                下载linux FC7,一定要放在FAT分区内否则linux认不出来.推荐下载.ISO格式的DVD镜像文件,记住,存放在某一个盘的根目录下面。

    第二下载grup for dos(下载地址:http://download.it168.com/14/1411/32500/32500_4.shtml 或者http://www.2ky.cn/d/1277.html )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         GRUB FOR DOS 官方网站:
    http://grub.linuxeden.com/.
    解压下载的grub for dos,并将其中的grldrgrub.exe copyC盘 根目录,将grub文件夹拷贝到c:\boot\

    再用记事本打开解压在C盘下的\boot\grub中的menu.lst文件:

    第一个title启动的是windows

    title FC7
                   root (hd0,6)
                   kernel /isolinux/vmlinuz
                   initrd /isolinux/initrd.img

    添加到第一个title和第二个title之间,并且注意:这里的(hd0,6)是可变的,根据自己下载保存的iso文件所在盘位置而定。我下的放在了E盘,这里选择了6在安装过程中找到了,刚开始改成7或者5,都找不到。对于linuxwindows下面的分区对应关系这里不详细介绍了。请自己在网上查找(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对应)。更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以上所有操作,都用英文格式输入,就是默认的英文键盘下输入,不启动中文输入法,这输入是/../..,而不是WIN下的\..\..

    然后在我的电脑->(右键)属性->高级->设置->编辑,在boot文件末尾添加:C:\GRLDR="GRUB"

    第三:

                  可以将iso文件解压,然后将linuxFC7的镜像文件中的vmlinuzinitrd.img 文件copy c盘 根目录.(我想也可以不解压通过虚拟光驱复制粘贴吧,没试过,如愿意,您可以试试。)

    第四:好了,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开始LINUX安装过程

    重启计算机后,进入grub,选择第二个FC7,回车,选择CDROM所在的盘,即上面所提到的第几个盘。确定后就可以进入安装界面了。(这里据说要运行两个命令的,可我没碰到,奇怪)

    剩下的就不详细讲述了。点击下一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分区的那个步骤中,要选择custom layout项。然后手动分区。要不然,弄不好会格式化掉镜像所在的盘(所以可见,按装linux前备份linux文件所在的盘的文件很重要)。

     

    第五:好了,已经装好了,然后再进行些扫尾工作:

    由于我装好的federa安装后启动界面一下子就进入到federa里面了,艾!找不到windows了?我靠,这可如何是好,嘿嘿,问题肯定在grub里,进入/boot/grub/,打开menu.list文件,呵呵,里面有一行,将default=0,改成值为1,呵呵,重启,结果,grub直接进入到windows了,唉?这可如何是好?再试试进入federa,重启,阿,在一个几秒钟瞬间的等待画面中回车,才进入到federaother的选择界面。只好又进入federa,打开menu.list文件,才发现里面有一行, hiddenmenu,嘿嘿,在前面加了个#号,将其屏蔽成注释,再启动,哈哈,终于自动出现了选择启动菜单了。呵呵,嗯,再让它显示时间长点吧,将timeout的值改大点,呵呵,10秒,30秒,60秒,由你咯!

     

    嗯,还没完呢,追求完美的我们怎么能就此结束呢?开机后还有grub菜单,哦,再进入boot.ini,删掉前面添加的最后一行,再删掉C盘下面多余的那些东东。Ho,一切oK!

     

    Heihi,偶们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练习shell了!^_^

     

  • 关于Redhat修改屏幕分辨率的一点经历

    2007-06-03 10:51:30

    关于Redhat修改屏幕分辨率的一点经历

    偶的显示器是液晶的,在X window里直接调,怎么调注销后总是还是原来的样子,占屏幕中心那么一个方块儿。后来从网上看到如下对配置文件的改法:

    这样改: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VendorName   "Monitor Vendor"
            ModelName    "
    未探测过的显示器"
            HorizSync    31.5 - 37.9
            VertRefresh  50.0 - 70.0
            Option            "dpms"
    EndSection

    改为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VendorName   "Monitor Vendor"
            ModelName    "
    未探测过的显示器"
            HorizSync    31.5 - 60.0
            VertRefresh  50.0 - 80.0
            Option            "dpms"
    EndSection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Videocard0"
            Monitor    "Monitor0"
            DefaultDepth     24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24
                    Modes    "800x600" "640x480"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改为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Videocard0"
            Monitor    "Monitor0"
            DefaultDepth     16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6
                    Modes    "1024x768"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然后保存、退出、重启。

    按照上面的方式改了/etc/X11/XF86config文件后,果然注销后屏幕变大了。不过倒不用删除section screen下面的Modes后面的 ”800x600”

      “640x480” ,只需要在前面添加”1280x1024”即可。另外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发现两个问题:

       一个是关于depth,即色深的问题,查了资料说depth指应该是色位是多少,是24位的,还是16位的。我先是按照如上的文章修改成了16位的,后来试了试再改成24位的,发现显示情况更好了。

          另外一个是关于 HorizSync VertRefresh即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的。按照文章中所述调了以后,屏幕宽度似乎不够,我再把水平分辨率的上限值调大了点,调成了64,保存,注销后,屏幕显示正常了。我想估计调节水平分辨率能调整屏幕宽度,而垂直分辨率能调节屏幕长度吧。

          嘿嘿,小试一把,感觉不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望高人指点迷津!

  • 摘抄一篇,以后能用得着——XF86Conifg文件详解

    2007-06-02 15:46:22

    摘抄一篇,以后能用得着——XF86Conifg文件详解

    XF86Conifg文件详解

       X-Window系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配置工具,但最终也是生成了一个配置文件:XF86Config,它存放在/etc/X11目录下。如果你能够直接读懂它,那么对其做一些小的调整,那将是十分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配置文件。
       它分成了许多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配置一部分。

    一、 File配置小节
       设置X Window系统所用的字体路径,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Files"
       RgbPath "/usr/X11R6/lib/X11/rgb"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TrueType"
       FontPath "unix/:-1"
    EndSection

       其中Section “Files”表示Files小节开始,EndSection表示这个小节结束。其间有几个配置项:
       1) RgbPath:设置RGB色彩数据库的路径。这个配置项的内容是在安装的时候就写好的,肯定没错,别改它。
       2) FontPath:用来设置字体的路径。而象Redhat Linux会采用X Font Server(字体服务器)来管理所有的字体,这时,你就会看到字体路径就象:"unix/:-1"

    二、 Server Flag配置小节
       设置X Server的各种选项,包括一些功能键的设置,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ServerFlags"
       # NoTrapSignals
       # DontZap
    # DontZoom
    # DisableVidModeExtension
    # AllowNonLocalXvidtune
    # DisableModInDev
    # AllowNonLocalModInDev
    EndSection

       Section "ServerFlags"表示Server Flags小节的开始,EndSection表示该小节的结束,其中有以下几个配置项:
       1) NoTrapSignals:不捕捉信号,在错误发生时直接dump产生Core文件。若启用这项设置将可能导致控制台不稳定,不过对于高手而言,dump产生的core文件有利于纠错。建议不启用。
       2) DontZap:取消使用Ctrl+Alt+Backspace组合热键退出X Window系统的功能。默认是注释掉它,也就是说可以使用Ctrl+Alt+Backspace组合热键退出X Window系统。建议不启用。
       3) DontZoom:取消使用Ctrl+Alt++和Ctrl+Alt+-组合键切换显示模式的功能。默认是注释掉它的,也就是说可以使用这两个组合键进行显示模式的切换。建议不启用。
       4) DisableVidModeExtension:禁示使用xvidtune程序调整画面。
       5) AllowNonLoaclXvidtune:允许使用非本地端的xvidtune程序
       6) DisableModInDev:关闭动态变更输入设备的设置
       7) AllowNonLocalModInDev:允许非本地端变更键盘和鼠标的设置
       注:xvidtune程序是X windows中提供的一个应用程序,它用来调整画面显示大小和位置的程序。

    三、 键盘配置小节
       设置各式键盘,在此可以指定键盘的传输协议、语系、信号、字符对照表,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Keyboard"
       Protocol "Standard"
       AutoRepeat 500 5
     
    # ServerNumLock

       LeftAlt Meta
       RightAlt Meta
       ScrollLock Compose
       RightCtl Control

    # XkbDisable
    # XkbModel "pc102"
    # XkbModel "microsoft"
    #
    #
    # XkbOptions "ctrl:swapcaps"
       XkbRules "xfree86"
       XkbModel "pc101"
       XkbLayout "en_US"
    EndSection

       Section "Keyboard"表示Keyboard小节的开始,EndSection表示该小节的结束,其中有以下几个配置项:
       1) Protocol:用来配置键盘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可选值为:
         Standard:标准传输协议
         Xqueue:使用X队列传输协议
         默认值就是Standard,一般无需修改,大家的大都是标准的键盘。
       2) AutoRepeat:用来配置对按住某键不放的处理,格式为:
         AutoRepeat 毫秒数 次数
       如:AutoRepeat 500 5,表示当按住某键500毫秒(0.5秒)后,开始自动送出该按键信号,每秒5次。
       3) ServerNumLock:让X server处理NumLock信号,效果等于关闭键盘右方数字键的功能。
       4) 以下一组配置项是用来设置键盘上Alt、Ctrl、Shift、ScrollLock等键的 功能定义:
       LeftAlt Meta
       RightAlt Meta
       ScrollLock Compose
       RightCtl Control
       左边是键名,LeftAlt就是左边的ALT键,RightAlt就是右边的ALT键……,而右边则是功能定义,包括:
       Compose:等于一般Scroll Lock按键的功能;
       Control:等于一般Ctrl按键的功能;
       Meta:等于一般Alt按键的功能;
       ModeLock:等于一般Caps Lock按键的功能
       ModeShift:等于一般Shift按键的功能。

       接下来则是关于XKB的配置:
       5) XkbDisable:关闭键盘扩展属性,也即不指定其类型及对应的语言
       6) XkbCompat:设置键盘兼容性,缺省值是“default”,包含有“Basic”的设置,按串口的“mousekeys”、“accessx”、“misc”、“iso9995”与“japan”,相关文件配置放在/usr/X11R6/lib/X11/xkb/compat目录下。
       7) XkbGeometry:指定键盘结构,不同的键盘有不同的硬件结构,除非是使用Amiga、Atari、Macintosh等专用键盘,否则应使用缺省值“pc”,不设置也行。它的相关选项在/usr/X11R6/lib/X11/xkb/geometry目录下。
       8) XkbKeycodes:指定键盘按键送出的信息,缺省值为“xfree86”,其余的可用设置位于/usr/X11R6/lib/X11/xkb/keycodes目录下。
       9) XkbKeymap:指定键盘配置类型设置文件,可用的文件位于/usr/X11R6/lib/X11/xkb目录里的keymap子目录。如果设置了本选项相当于同时设置了XkbKeycodes、XkbTypes、XkbCompact、XkbSymbols以及XkbGeometry。
       10)XkbLayout:设置键盘输出语系,使用缺省值“us”即采用美式英文。可选值为:
       de:德文 fr:法文 it:意大利文 jp:日文 ru:俄文
       11)XkbModel:设置键盘的型号,常见的是 “pc101”、“pc102”。若采用具有微软标志的键盘的话,请改为“pc104”。
       12)XkbOptions:设置键盘选项,通常并不需要任何选项设置,除非您想要交换按键的定义。如“ctrl:swapcaps”就可以将Ctrl与Caps Lock键互换。
       13)XkbRules:指定X window采用的键盘规范文件,除非有特殊需要(使用SGI的键盘),否则应使用缺省值:“xfree86”,其它的可选值在/usr/X11R6/lib/X11/xkb/rules目录下。
       14)XkbSymbols:定义键盘各按键所对应的字码,各国键盘革些字码不尽相同。缺省使用“us”,即ASCII,字码表对照文件放在/usr/X11R6/lib/X11/xkb/symbol目录下,用户可以修改。
       15)XkbTypes:设置键盘的种类,缺省值为“default”,在/usr/X11R6/lib/X11/xkb/types目录下给出了所有的选项。
       16)XkbVariant:设置键盘变量,通常无须设置。

    四、 鼠标配置小节
       设置诸如鼠标、触摸屏等标准输入设备。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Pointer"
       Protocol "PS/2"
    Device "/dev/mouse"

    # Protocol "Xqueue"

    # BaudRate 9600
    # SampleRate 150

       Emulate3Buttons
       Emulate3Timeout 50

    # ChordMiddle

    EndSection

       与前面一样,Section "Pointer"代表该小节的开始,EndSection代表该小节结束。在该配置小节中,共有以下配置项:
       1) Protocol:设置鼠标使用的传输协议,可使用的协议有:
       Auto:让X window自已检测,但可能不准确
       BusMouse:总线型鼠标,早期的串口鼠标
       GlidePoint:使用ALPS串口版本的GlidePoint触摸屏及其兼容产品
       GlidePointPS/2:使用ALPS PS2版本的GlidePoint触摸屏及其兼容产品
       IMPS/2:使用微软PS/2版本的IntelliMouse及其兼容产品
       IntelliMouse:使用微软串口版本的IntelliMouse及其兼容产品
       Logitech:使用旧版Logitech串口鼠标,新版的已改为“Microsoft”协议
       Microsoft:在1992年起的5-8年间使用的串口鼠标
       MMHitTab:使用旧版Logitech串口的HitTablet手机板
       MMSeries:使用旧版Logitech串口的MouseMan鼠标
       MouseMan:使用中期的Logitech串口的MouseMan鼠标
       MouseManPlusPS/2:使用LogitechPS/2版本的天貂及其兼容产品
       MouseSystem:采用MouseSystem传输协议的串口鼠标可以使用该选项
       NetMosuePS/2:使用Genius PS/2版本的NetMouse网络鼠标及其兼容产品
       NetScrollPS/2:使用Genius PS/2版本的NetScroll滚轮鼠标及其兼容产品
       OSMouse:使用由操作系统控制的鼠标,而非让X Window控制鼠标
       PS/2:现在最广泛使用的PS/2接口的鼠标
       SysMouse:让FreeBSD能够使用外围设备代号为/dev/sysmouse的鼠标设备
       ThinkingMouse:使用Kensington串口版本的Thinking鼠标
       ThinkingMousePS/2:使用PS/2版本的Thinking鼠标及其兼容产品
       Xqueue:假如你在键盘设备段让键盘使用X队列传输协议,则这里也要
       2) Device:用来设置连接鼠标的外围设备代码,通常都是/dev/mouse
       3) BaudRate:用来设置波特率,只对某些Logitech鼠标有效,当使用AceCad绘图板时,需要将其设置为9600
       4) SampleRate:用来设置采样率,只对某些Logitech鼠标有效
       5) Emulate3Buttons:将双键鼠标模拟成为三键鼠标
       6) Emulate3Timeout:设置模拟三键超时时间
       7) ChordMiddle:如果是Logitech鼠标,那么得用这一配置项代替Emulate3Buttons

    五、 显示器配置小节
       设置显示器的水平、垂直扫描频率,同时定义各个显示模式与扫描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X Server会根据显示器扫描频率的设置,配置用户指定的显示模式,自动在数十种的对应关系中,找到最恰当的显示刷新率。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Generic Monitor"
       VendorName "Unknown"
       ModelName "Unknown"
       HorizSync 31.5
       VertRefresh 60
       ModeLine "640x480" 25.175 640 664 760 800
                                     480 491 493 525
    EndSection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cpq1355"
       VendorName "Unknown"
       ModelName "Unknown"
       HorizSync 30 - 60

       VertRefresh 50 - 125

    # Mode "1024x768i"
    # DotClock 45
    # HTimings 1024 1048 1208 1264
    # VTimings 768 776 784 817
    # Flags "Interlace"
    # EndMode
    # --- 640x480 ---
    # 640x480 @ 60 Hz, 31.5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25.175 640 664 760 800
                                     480 491 493 525
    # 640x480 @ 72 Hz, 36.5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31.5 640 680 720 864
                                     480 488 491 521
    # 640x480 @ 75 Hz, 37.50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31.5 640 656 720 840
                                     480 481 484 500 -HSync -VSync
    # 640x480 @ 85 Hz, 43.27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36 640 696 752 832
                                     480 481 484 509 -HSync -VSync
    # 640x480 @ 100 Hz, 53.01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45.8 640 672 768 864
                                     480 488 494 530 -HSync -VSync

    # --- 800x600 ---
    # 800x600 @ 56 Hz, 35.15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36 800 824 896 1024
                                     600 601 603 625
    # 800x600 @ 60 Hz, 37.8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40 800 840 968 1056
                                     600 601 605 628 +hsync +vsync
    # 800x600 @ 72 Hz, 48.0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50 800 856 976 1040
                                     600 637 643 666 +hsync +vsync
    # 800x600 @ 85 Hz, 55.84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60.75 800 864 928 1088
                                     600 616 621 657 -HSync -VSync
    # 800x600 @ 100 Hz, 64.02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69.65 800 864 928 1088
                                     600 604 610 640 -HSync -VSync

    # --- 1024x768 ---
    # 1024x768 @ 60 Hz, 48.4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65 1024 1032 1176 1344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 1024x768 @ 87 Hz interlaced, 35.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44.9 1024 1048 1208 1264
                                    768 776 784 817 Interlace
    # 1024x768 @ 70 Hz, 56.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75 1024 1048 1184 1328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 1024x768 @ 76 Hz, 62.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85 1024 1032 1152 1360
                                    768 784 787 823
    # 1024x768 @ 85 Hz, 70.24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98.9 1024 1056 1216 1408
                                   768 782 788 822 -HSync -VSync
    # 1024x768 @ 100Hz, 80.21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115.5 1024 1056 1248 1440
                                    768 771 781 802 -HSync -VSync
    EndSection

       正如上面所示,在一个配置文件中可以有多个Monitor配置小节,用来配置多个显示器。以供后面选择使用。每个Monitor配置小节都应该使用Section “Monitor”开始,以EndSection结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配置选项:
       1) Identifier、VendorName、ModelName:这三个配置项用来标识不同的显示器,第一个名字任意写,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后面两个也可以随便新,不过写成“unkown”最好。
       2) HorizSync:设置水平扫描频率,它的缺省单位是kHz,它可以用逗号分隔开多个独立的数值,也可以使用形如“30-64”的方式来表示一个范围。具体的值应该根据显示器的使用说明上的数据来写。
       3) VerRefresh:设置垂直扫描频率,它的缺省单位是Hz,表示方式与HorizSync一致,建议根据显示器的使用说明上的数据来写。

    六、 显卡配置小节
       置显卡的型号、芯片组、晶振芯片、显存。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ATI Mach64"
       VendorName “Unknown”
       BoardName “Unknown”
    #Chipset “Generic”
       VideoRam 1024
    # Clocks 25.2 28.3
    EndSection

       其配置选项如下:
       1) Identifier:用来标识显卡
       2) Chipset:用来标识显卡芯片组
       3) VideoRam:用来标识显存
       4) Clocks:晶振芯片

    七、 屏幕配置小节
       设置将采用的X Server、显卡及显示器之外,还有显示模式、色彩深度、分辨率和虚拟桌面的设置。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Screen"
       Driver "accel"
       Device "ATI Mach64"
       Monitor "cpq1355"
       DefaultColorDepth 16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6
           Modes "800x600" "640x48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8
           Modes "1152x864" "1024x768" "800x600" "640x48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 BlankTime 3
    # StandbyTime 10
    # SuspendTime 30
    #Offtime 50

    EndSection

       1) Driver:选择X Server驱动,在本例中是accel
       2) Device:选择所使用的显卡,这里的名字应与显卡配置小节的Identifier 一致
       3) Monitor:选择所使用的显示器,这里的名字应与显示器配置小节的Identifier一致
       4) BlankTime:设置进入屏幕保护的时间,单位为分。
       5) StandbyTime:设置显示器进入待机状态的时间,单位为分
       6) SuspendTime:设置显示器进入挂起状态的时间,单位为分
       7) Offtime:设置显示器关闭的时间,单位为分在这个小节中,还有Display子小节,用Subsection “Display”做为开始,用EndSubsection表示结束。每一个子小节设置一种显示模式,在此例子中设置了两种显示模式(这些模式在X Window中,可以使用“Ctrl”+“+”、“Ctrl”+“-”来切换。
       每个Display子小节中可以有以下配置项:
       1) Depth:色深,如16代表16位色,8代表8位色
       2) Modes:可以使用的分辨率,如本配置中表示16位色可以使用"800x600" "640x480"两种分辨率
       3) ViewPort:使用虚拟桌面时,设置起始画面的左上角坐标
       4) Virtual:设置虚拟桌面,后面跟上分辨率即可,如Virtual 1600 1400就表示模拟成为1600x1400大小的桌面

  • Linux下查看版本号的命令

    2007-06-02 15:44:27

    Linux下查看版本号的命令

    1,查看内核版本命令:

    cat   /proc/version

    uname   -a

    uname   -rcat   /etc/issue

    man   uname

    2,查看linux版本:抄录如下:

    1) 登录到服务器执行 lsb_release -a ,即可列出所有版本信息,例如:

    [root@3.5.5Biz-46 ~]# lsb_release -a

    LSB Version: 1.3

    Distributor ID: RedHatEnterpriseAS

    Descrīption: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1)

    Release: 4

    Codename: NahantUpdate1

    [root@3.5.5Biz-46 ~]#

    这个命令适用于所有的linux,包括Redhat、SuSE、Debian等发行版。

    2) 登录到linux执行cat /etc/redhat-release ,例如如下:

    [root@3.5.5Biz-46 ~]# cat /etc/redhat-releas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1)

    [root@3.5.5Biz-46 ~]#

    这种方式下可以直接看到具体的版本号,比如 AS4 Update 1

    3)登录到linux执行rpm -q redhat-release ,例如如下

    [root@3.5.5Biz-46 ~]# rpm -q redhat-release

    redhat-release-4AS-2.4

    [root@3.5.5Biz-46 ~]#

    这种方式下可看到一个所谓的release号,比如上边的例子是2.4

    这个release号和实际的版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下:

    redhat-release-3AS-1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3

    redhat-release-3AS-7.4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3 Update 4

    redhat-release-4AS-2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redhat-release-4AS-2.4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1

    redhat-release-4AS-3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2

    redhat-release-4AS-4.1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3

    redhat-release-4AS-5.5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4

    注意:第(2)(3)两种方法只对Redhat Linux有效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