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转】31个工作习惯

    2007-06-21 19:25:34

     

    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个人工作习惯、团队力量、企业中有一套完整软件等,首先要明白,效率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工作习惯,而不是学会一两个方法,这决非一日之功.
    1.   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推迟15分钟下班
    提前15分钟上班,把今天的工作做个列表式的计划
    推迟15分钟下班,总结一下今天的不足,计划明天的工作
    2.    选择好自已办工的工具,了解好其性能——电脑、办公软件、电话等
    结合工作重心,发挥自已办公工具的最大作用
    记得在温州雪歌服饰时,我的好同事小郑,负责湖南片区30多个专卖店,他说整天忙的要死。
    我就问“那你每天最忙的事情是什么呢?”
    他想了想说“具体忙什么也说不上来,就是那些鸡毛蒜皮的事。。。。。”
    我为他泡了杯茶,在休息区坐了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你为什么觉得忙?
    首先分清你大多时间做些什么工作。
    他说“每家要上的订单、首期款与补货的出货,再次就是接客户打来的电话,而后就是了解各家店货品现状,及一些锁碎之事。
    我注意到他说的第一个“忙点” (往往人说的第一个观点也是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观点)发现他在货品分配上占了很多时间。
    我又问“可其他的同事每天花在分配货品上的时间也不只过十几分钟?怎么你花了这么多时间呢?………
    后来才发现,他不了解软件功能同时,也不与同事或其他人请教好的对应方法。只是用自已传统的方法,一款一款查寻数据,每家要花费10分钟,每天下来要花4个多小时,当做好配货单后,人都是晕的了,哪有心情做别事呢?
    顿挫的工具会使你事倍功半,锋利的工具会使你事半功倍。
    3.         让自已的办工桌面变清爽
    文件归类,常用的东西放一定的位置等
    公司桌面上最难找到的是什么?(笔+记事本)
    如:一客户打电话来,希望你记录些东西,但你一时半刻找不到笔或记事本。还让他“你稍等下,等下噢”接下来就是四处寻找……是不是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呢?如果让客户知道你对自已办公工具都遗失,那他又能指望你能帮到他什么呢?
    4.         永远坐在前排
    不管是开会还是培训我都在要坐在最前排
     20
    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玛格丽特自小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一个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之类的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月里证明是非常宝贵的。这种残酷”的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
     我们去游乐园坐过山车也是这样——“
    坐在前排是我们的梦想。因为,一旦我们没有坐在前排,就意味着我们可能被遗忘得不到重视、就意味着不能很好展现自我。难道我们不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追求坐在前排”吗?
        ——玛格丽特
    40年后,她连续四年当选英国保守党领袖,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英国政坛11年之久,被世界誉为铁娘子,她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5.         随时记录
    随时记录下自已的工作想法,对事的观念,把它贴在自已最易看到的地方,时常提醒自已
    6.         克制抱怨
    克制抱怨是把造成自己处境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心理压力的一种倾向。
    为什么我们那么顽固地坚持这样一种习惯,总是寻找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优点呢?看一件事情为什么只看到负面的东西呢?儿童时代我们还不太会想到抱怨和批评别人,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认为父母大人不可能有错; 可是到了成人阶段,我们知识进步的结果就学会了发现别人有错,而自己不可能有错了。人们之所以喜欢抱怨,因为这样做可以潜在给我们带来道德上的优越感,我们通过抱怨别人可以比通过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快更直接地带来心理上优越感的满足。
    如果我们想更积极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训练自己克制从抱怨别人行为中寻找满足的冲动。从这样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只能是虚幻的满足,而且由于容易得罪人,对我们个人的发展会带来更大的障碍。训练自己做到停止抱怨并不容易,需要克服人性弱点。人们喜欢快乐积极的人并愿意花时间与之相处。如果你让人害怕,别人不愿意见到你,你也会很郁闷。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积极状态,从所遇到的人和事上寻找好的一面,发现优点,发现机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你寻找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吸引它们到你自己身上。虽然思想上知道抱怨的行为不健康,但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是需要下决心花时间克服的。当我们一旦觉察到抱怨别人的行为就要并立即停止。当我们养成了自我警惕的习惯,就可以有效地克制这种人性弱点。
    7.        克服人类的天敌——惰性
    “这件事我一定要做了,真的要做了,现在太累了,休息下,再等一会儿再做”
    “先听下音乐放松下,聊下QQ
    “唉!这件事还是明天再做吧”(人的一生只有今天,明天不会来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完成,而惰性往往占了上风。如何能克服惰性去完成任务:
    肯定辛苦的过程,更看重的是愉快的结果,如同我们喜欢吃到美食而不愿去洗碗筷一样。渴望成果却不愿意忍受痛苦的过程。
    提高对辛苦的承受能力,如举重锻炼一样,开始是举起自已能承受的重量,之后每天加一点,每月增至几公斤,久而久之, 被举的重量就上来了.
    大事化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大的事情最小化,找到事情的突破口,
    (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
    8.         勇于承认错误不找借口
    当同事或领导指出你某件事做的不理想、不正确时,
    你总会说:
    “我认为….
    “我以为……
    “我想应该是这样…..
    其实回想起来,错就是错了。“认为、以为、我想应该是这样”,这些都是在找理由找辩解!
    错就是错了,勇于承认错误,负起自已责任。
    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借口与成功永远不会同住一屋檐下。
    9.         不要出口伤人(打击别人)
    打击他人其实也是个人心里不平衡的一种释放:在某种程度上,对方的想法(做法)超过或者是突破了你个人的思维方式,但为了体现自已的实力或重要性,人有一种“否认对方的同时,来肯定自我的价值的表现”。
    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即使你平常与同事相处很好,但一句打击的话,通常可产生两种效果:
    一、他会对你产生反感,因为你不尊重他个人的思路或成果,无条件地否定了他。
    二、如果你一直是他工作中的偶像,那你可能会使他尚失信心。
    我们换种方式:你的方案确实不错,尤其第5条非常切合实际。。。。。(让他接受你的同时)如果把第2条改成***样,这样即人性化,又能很好地体现我们工作热情度。你觉得这样效果怎么样呢?
    学会肯定的同时再指出不足
    10.      换位思考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
    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11.       懂得谦虚
    谦虚是一切伟大灵魂共有的品质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拜访一位前辈,当他从小门进入时,由于门框低矮,他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笑着对他说:“很疼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地活在世上,你就必须时时记住学会低头。”什么时候应该低头?那就是犯错误时、有求于人时,有成绩时。)
    古人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当你傲视同事或上级时,你已经被某些人孤立了,得不到同事的欢迎?
    海之所以大,在于它是所有河流的最低处
    12.      善于倾听
    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注意静听的人,要使人对你感兴趣:那就先使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论自已及他所取得的成就.
    不要忘记在与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已、他的需要、他的问题,比对你及你的问题要感兴趣100倍。他注意他颈上的小痣比注意非洲的40次地震还要多!
    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紊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13.      好的工作方法一定要懂得用方法与同事分享
    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体会都可融洽人际关系
    如果你直接把自已好的工作方法与他人分享,在一定程度你就变为重要的人物了,他人不一定能完全接受你,因为人天性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别人重视自已,所以分享的前提,我们要找对办法。
    巧妙地把重要人物设为第三方
    如:发现她花了很长的时间从一张表格中提取数据,但你有个更好的公式时。你可礼貌对他说“朋友教给我一个不错的数据提取公式,不防你也试试”相信他巴不得马上学会,因为他现在这种工作方式累的够呛了,出自人的惰性,当然要找个更简单的办法,重要的是你把重要人物设为第三方,而不是你们之间的对比!
    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平果,一个经验交换一个经验,就成了两个经验!
    14.      保持工作焦点和热情
    每天早晨先确立今天的目标,让工作焦点清晰,然后以最大的热情地去做。
    学会调整工作状态,用积极的意识去激发热情;
    想办法避免干扰。各种兴趣爱好很影响工作状态,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孤立的时间段,例如午餐之后午休之前,或者重要工作完成之后,不要放在重要时间段之前
    15.      工作前要建立框架意识
    工作前要在脑海中建立“框架”意识,凡事问题要简单化
    每项工作前有3件事要做:沟通、预案、检查是否有遗漏
    一、工作前你将要做好哪些沟通事项?
    二、从不同层面来考虑某一个具体问题,提前做出预案。如:哪些会给他人带来不便?
    三、再次回想,有什么事情还没有想到,但必需要去做?
    16.      建立工作列表
    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所有事情一目了然。注意:
    区分轻重缓急,先做重要的事情,注重效率更注重效果。
    设置并重视完成期限,就像对自己的承诺。
    具体明确,如果太大就分解成简单的工作。
    这一方法比较容易,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
    既减少记忆,又避免遗忘。
    能快速着手工作。
    有效利用琐碎时间。
    17.      利用日程安排
    当工作列表上的工作很多,让你感到烦乱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日程安排了。
    日程安排与工作列表的不同在于,工作列表只是说明要做什么,而日程还确定了按什么顺序去做,什么时间去做。养成制定日程的习惯有些难度。我们可以:
    先从时间已确定的事务开始,例如会议、会面等。
    逐渐培养日程安排能力,根据个人习惯,将事务安排在合适的时间。
    不要安排得太满,留下必要的缓冲时间。
    相似的工作在一起,尽量减少角色的变化。
    特别要养成习惯,随时利用琐碎时间做一些琐碎的小事。
    18.      怎样做好与客户的沟通:(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客户心里,他想要的是什么?)
    答应客户的事情及时做到,即使不能完成,也要提前通知顾客,不能保证完成的不要轻易答应。
    每天上班前适当时间给客户一个电话,对今天的工作提示如:要补些什么货品等?
    下班前给客户一个电话,问是否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的等
    此外还要对你所服务的客户做些了解;比如生日,家里老人、孩子等情况,当生日时给予祝福,过节时给老人一声问候(学会关心他人,他人才会来关心你)
    切记,不要忘记说些客套话,肯定与赞美他人,不要吝啬自已的微笑
    负起自已的责任,建立好在客户心中的诚信感
    19.       不要害怕浪费时间
    工作中有个难题,想去花时间搞清楚吧?又怕浪费时间!
    切记,只要开始做就不可能是完全的浪费,哪怕失败多次也是有价值的,每次从失败中我们都可以获得很多经验。最为重要的是:在尝试中,我们除了获得失败,还能获得很多经验。
    20.      勤于观察
    理清楚哪些是自已工作重点
    重心工作自已能否胜任,为什么不能胜任?是自已方法不对,还是工作的“工具”本身存在欠缺。如果方法不对,你可借鉴同事的方法,因为他生活在你的身边,他的方法你当然易学会,学会观察优秀的同事,他一天中所做的事情,比如:行动,与客户对话中的言语,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等,对一个突发事情的处理…..如果这些你都作到了,你不仅是学会了“观察他人”更为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处理事情的另一种方法-----借鉴。
    21.      改良自已的工作方式
    不要把自已搞的太忙一样,如果自已是个大忙人,可见你要更新自已的工作方法了----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大忙人,连与别人说句话的时间都好像没有,想必工作上会让你非常烦恼
    首先我们来找下原因:
    是你所管辖的客户太多而烦忙?
    还是相比之下客户太难搞定呢?
    还是自已的工具不实用?
    可能你会说“我的客户确实太难搞定”如果有这样观念,就是分别的客户给你,也会是这样的
    鄙人曾在雪歌做销售主管时,浙江区的客户没有一个人愿去管,都说浙江区的刻薄,要求多难说话,而当时的我就没有这么样过,我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懂得有要求的人,他们就是在改良自已经营方法而做出的反映!生活中我从没有遇到一大群这样的人,如果在这里遇见,那我岂不是太幸运了,又给我锻炼成长的一次机会!
    当时我就用了三点法则:万事提前一个电话,
    承诺对方的事,及时办到,负起自已的责任
    事后电话中问是否还可以帮助对方的。。。
    半年后,浙江省区的销售业绩一直排行全国第一,单店排名前十位中七层都是浙江区的
    犹如“汽车”的发展史一样,如果人类不去大胆多次尝试改进,可能还是坐着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
    对工作方法,要改进、改进、再改进
    22.       独立思考,学会自已想办法解决
    学会与同事之间的相处时刻要记得:助人是一种美德!同时才能得取他的信任感
    配合好同事的工作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3.     怎样减轻自已的压力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
      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
      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
      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凉。”
      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压力的反应在于我们自己的意识,而责怪环境或公司肯定无济于事。所以,面对压力最好暗示自己,激发积极兴奋的心态。如果公司采用了任务管理制度,使工作更透明,责任更明确,完成期限也作了明确规定,这会给人一种压力。应该适当利用这种压力,而不是消极抵制。养成高效的工作习惯于己于人都有利。
      启示:工作中的压力同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压力的容积的大小决定压力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压力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只有窗户打开的半密闭的房间里,将
    6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把瓶子放平在桌上,瓶底朝着窗户。
     然后,观察蜜蜂和苍蝇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科学家们发现,蜜蜂们会不紧不慢地在瓶底徘徊,认为能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们则会不停地在瓶中“
    横冲直撞”,在瓶中的飞行速度明显高于蜜蜂,不到两分钟之内,他们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蜜蜂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一定会找到出口。于是,它们不紧不慢地行动着,等待它们的结果是死亡。而苍蝇们却成功地逃离了,这并不在于它们有什么特长,也不在于它们懂得快速行动、求得生存。
    不要花太多时间整理和规划,不要觉得没把所有事情安排好就无法开始一样。只着眼于整体会让你看到做这件事多难多辛苦,你应该找出可以付诸行动的小的突破点,马上开始行动
    25.      脑海计划
    史蒂芬柯维曾提到:所有的事情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性的创造。
    一提到工作计划,大家一定想到的是纸上写某某时间要以什么方法做什么事情将达到什么样效果……
    我们的工作计划首先可尝试不用写在纸上,我们要把它印在脑海中,这样会时刻明确工作方向与方法,多次酝酿,当主管问起你的工作计划时,可回答道:我的工作计划是……如果他自已记不下来,就让他用笔去记去吧…….
    计划:明确自已计划的核心所在,用多长时间完成什么项目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计划开始不易过多,比如本第一次2条,下一次3…..这样锻炼下去,你做什么事情前,脑海中会自动产生一个计划(将计划的细节与你的领导做个汇报,让他提出几点意见,毕竟,人家比你经历的多,同时能让上级了解你的工作状况)
    26.      纸张计划:
    工作计划是为提高工作效益减轻自已工作量而做,并不是为了应付他人拿来写写
    常见的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等
            我们采取最简洁明了的方法,列下计划框架,当然可以用口途的方法与领导叙述一翻。
    翻翻你的以前所做的计划,看看达成没有,为什么没有达成,在笔记中分析原因没有。
    没完成计划:在笔记中再写出上周工作计划,列出当初的方案,回故失败的地方
    找出三个以上别的可行方法,把每个方案再明细化,你可把每天想到的,遇到的与方案相关的写在“明细表”中,不久,发现明细不少时,你再回顾,期初在错误在哪了吧?
    虽然方案一样,但执行的细节不一样,结果当然也是不一样。
    细节决定成败
    27.      每天下班前用5分钟做一天的整理工作
    把今天未完成的工作、完成的工作、明天将要做的工作做整理,
    把今天的单据、表格、数据等做个归类存放,舍去不要的。
    方法:先实行淘汰再归类整理
    比如:先淘汰对工作不起作用的东西:(学会舍弃)
      1.桌面上很久没用过的表格等,简直快忘了它的存在。
      
    2.有些表格与数据根本不合理,用起来费时没效率。
      
    3.去除那些难以理解复杂的工式,寻找简单实用的。
      
    4.重复的东西,去除。  
    28.      时常总结分析
     “以心情变化为期段的非纸张总结
    在这,没有提到每天、每周等总结?
    “时常总结”并不是要写在纸上,哪天纸不见了,总结也随之不见,我所倡导的是“以心情变化为期段的非纸张总结”因为心情变化,那一定有与平常不一样的事情发生。
    方法:一杯咖啡或一杯茶+一个宁静的地方(比如自已的床上)+一个易思考的姿势
    这样让你学会放松自我的同时做分析,此环境中大脑才能清楚地回忆每一个已发生故事的片段。
         步骤:首先进行回忆工作中哪些问题出现?
               其次当时我采取了什么工作方法?(脑海中画个叉,因为是错误的)
               试用返推法,如果想不出来,可追忆曾经那时的成功:请回想当初同事或领导称赞你的情形,为什么称赞你,而不是别人,对!因为你某事做的很棒,得到大家的肯定与信任.你帮他们修好了电脑、打印机、你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公式运用上的问题等等,后来同事都很配合你的工作,发现那时候的问题很好地迎刃而解了。那么你就试用着以前对待事情的办法与态度,对待现在的事情。或者采取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其实就是换个立场去看待问题,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明白主管的辛酸与不易,让我们体会同事的关爱......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分抱怨.把方便留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打破现在的思维方式,找到曾经对待事的办法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29.      适当了解其它部门工作细节
    不仅了解本部门的细节,也要适当了解其它部门工作细节
    工作见过很多同事,时常会指着别的部门说“那些鬼,不知在忙些什么?………..”如果这样,你又怎能做好接口部门工作呢?
    往往这样,看特事情不全面,也会做出错误的评价
    30.    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与充分的自信一样,都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当工作一半遇到挫折就止步不前,怎么又会达到成功呢?
           有一个士兵,要经过一个大沙漠到另一边去。他带着食品朝他的方向走去,他在沙漠里走了七天七夜,眼看就只乘下一天的食品啦,他就想反正也走不出去了,倒不如干脆把乘下的最后一天的食品吃掉,也省得去累,于是他坐在那里把最后一天的食品吃完了。
      
    后来,他的战友经过此地找到了他的尸体,发现其实他只要再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他的目地地了,因为从他那到绿洲只有几十里路。
    如果你想与众不同,如果你想工作中取得成就,那么你要拥有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你能够比任何其他人坚持得更久的能力。这正如有人挖井找人,很多人挖了深浅不一的井,没有找到水就放弃了,只有一人坚持往下挖,挖的比别人都深,最后出水了。只要坚持才能见到效果,只有坚持才能走向成功。
    31.      懂得付出的人 你才是最大的赢家
    每当同事调休或因事请假,您是否做到主动要把他担当一天的工作呢?
    要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只有懂得帮助他人的人,别人才会同样帮助你!

  • [转]10个职场故事

    2007-06-05 15:41:31

     

    2007-06-03 21:26:50 / 个人分类:生活

    (1)

    有一次,一个老强盗带着徒弟去抢劫银行,被警方追捕。两人狂逃,差点儿连裤子都跑掉了。好不容易甩掉了警察,两人上气不接下气,瘫倒在地上。

    良久,惊魂稍定,徒弟说:"师父啊师父,要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警察,该有多么美好啊!"师父骂道:"放屁!要是没有警察,我们还有饭吃吗?!"徒弟大惑不解。师父"语重心长"地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你想想,如果没有了警察,是不是大家都敢去偷、去抢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警察,把那些能人挡住了,我们才有生存空间啊!和他们相比,我们算什么东西?有什么本事啊?我们不就是仅仅凭着一颗贼胆,敢干他们不敢干的事,才混得一口饭吃吗?有了警察,才有我们啊!没有警察,哪里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啊!"





    你看成功人士多么风光,但是,你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另外一面,你 "只看到贼吃肉,没有看到贼挨打",没有看到他们为成功所流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即使,你看到了"贼挨打",你也只愿意做"只吃肉不挨打的贼"。天下哪里有这样便宜的好事!上面那个老强盗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好好借用一下的。只要有一点点勇气、自信,就足够用来突破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出自《你就是百万精兵》)





    (2)

    两个食人族到某公司上班,老板说:"如果你们在公司吃人,立马开除! "三个月下来大家相安无事,突然一天老板把这两个人叫到办公室大骂一顿:"TMD,叫你们不要吃人你们还吃,明天你们不用来上班了!" 两食人族收拾东西离开,出门时一个忍不住骂另一个:"告诉过你多少遍,不要吃干活儿的人,三个月来我们每天吃一个部门经理,什么事都没有,昨天你吃了一个清洁工,今天就被他们发现了!"

    (3)

    小狗汤姆到处找工作,忙碌了好多天,却毫无所获。他垂头丧气地向妈妈诉苦说:"我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没有一家公司肯要我。"

    妈妈奇怪地问:"那么,蜜蜂、蜘蛛、百灵鸟和猫呢?"

    汤姆说:"蜜蜂当了空姐,蜘蛛在搞网络,百灵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所以当了歌星,猫是警官学校毕业的,所以当了保安。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和文凭。"

    妈妈继续问道:"还有马、绵羊、母牛和母鸡呢?"

    汤姆说:"马能拉车,绵羊的毛是纺织服装的原材料,母牛可以产奶,母鸡会下蛋。和他们不一样,我是什么能力也没有。"

    妈妈想了想,说:"你的确不是一匹拉着战车飞奔的马,也不是一只会下蛋的鸡,可你不是废物,你是一只忠诚的狗。虽然你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本领也不大,可是,一颗诚挚的心就足以弥补你所有的缺陷。记住我的话,儿子,无论经历多少磨难,都要珍惜你那颗金子般的心,让它发出光来。"





    汤姆听了***话,使劲地点点头。

    在历尽艰辛之后,汤姆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当上了行政部经理。鹦鹉不服气,去找老板理论,说:"汤姆既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不懂外语,凭什么给他那么高的职位呢?"

    老板冷静地回答说:"很简单,因为他是一只忠诚的狗。"

    (4)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5)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6)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7)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象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做)得非常非常高。





    (8)

    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发掘牛粪真是太温暖了。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了!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躲在牛粪中的小鸟,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1) 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敌人。

    2) 不是每个把你从屎堆中拉出来的都是你的朋友。

    3) 而且,当你陷入深深的屎堆当中(身陷困境)的时候,闭上你的鸟嘴!

    (9)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高尚的人也腐败了。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10)

    战国时期魏惠王因为齐威王违背了盟约,所以想要发兵攻打齐国。身为国相的惠施为了劝导魏王息兵,请来了国都的一位贤士戴晋人。戴晋人见了魏王问道:"关于蜗牛,君王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普人说:"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左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触氏;右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蛮氏。为了争夺领地,两国交兵开战,伏尸数万,胜者追了十又五天,才收兵回营。"魏王不以为然地笑说:"这不都是虚假之言吗?"戴晋人说:"不是虚假之言,不信的话,我来为你论证一下:以君王看来,四方上下有穷尽吗?"魏王说:"没有穷尽。"戴晋人又问:"人的心巡游过无穷无尽的宇宙之后,返回到人世,可不可以说人世渺小到了似有似无?"魏王说:"对。"戴晋人紧跟着又问:"人世既然渺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而魏国只是人世间的一个很小的地方,国都又是魏国之中很小的一块地方,君王又是国都中很小的一个形体,那么,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而言,跟蜗牛右角上蛮氏国的国王又有什么分别呢?"魏王说:"没有什么分别。"

    戴晋人离去了。魏王好似被引入了空旷无际的太空,看不到人世,更看不到魏国,体悟到人世和国土的渺小,感受到了征战和扩疆的无聊,认识到交兵争胜,所得不过蜗牛一角之地,实在没有多大意义。于是称赞戴晋人为"大人",认为他有如此眼光,远远超过了圣人。(出自《庄子》)

    故事告诉我们,职场的一切得失都是渺小的,没有人会在临死的时候,后悔自己没有多花点时间在办公室工作。追求快乐和平安幸福,才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转]面试,用30分钟决定你的职业

    2007-05-29 15:48:54

    面试,用30分钟决定你的职业




      为什么你想要这份工作?

      先来做一个成语填空。我发现,这个四字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许多人在找工作时的心态:东——西—— .东邪西毒?东成西就?东南西北?东方不亮西方亮?

      拜托,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想不出来吧?我来揭晓答案,这个成语是:东食西宿。

      这是一个生僻的成语,生僻到几乎所有的汉字输入法软件的词库中都没有这个成语。

      而且这个成语因为意思刻薄,也很少在生活中为人们使用。

      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的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东边邻居的儿子和西边邻居的儿子都来提亲。 东边的邻居家境殷实,但是儿子非常难看并且不解风情;西边的邻居家境清贫,但是儿子一表人才并且知书达理。父母做不了决定,就去问女儿的意见。女儿考虑了半天,终于羞答答地表态:我能不能在东家吃饭,然后晚上住在西家?

      本来,追求两全其美的心态也无可厚非。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也的确有收入又高又不辛苦的工作,然而,对于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或者是其他资历尚浅的年轻人来说,讨价还价的能力几乎为零。文凭的意义仅仅在于可能给了你一块敲门砖,但是,如果你以为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能够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可以等于甚至大于一个在实践中已经摸爬滚打了10年的老手,那么你已经在心态上犯了第一个不实用主义的错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没有东食西宿的好事,也说明了每一份工作总是会有它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工作在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年轻精英们,他们衣着光鲜,坐飞机出差几乎如同我们普通人打车;平时出入各大写字楼、五星级宾馆,偶尔神秘地提到自己正在做的项目,满嘴的专业术语让人立刻觉得高深莫测,更不要提他们的五位数的月薪,轻松入读名牌MBA的可能,以及未来看似无限的“钱途”。这一切难道不让人羡慕不已吗?

      然而,在我没有开始找工作之前,我参加了几次他们的聚会,惊奇地发现,每次的聚会都会有一个环节叫做“抱怨比赛”。来自不同公司的精英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抱怨自己的工作时间太长、没有个人生活的乐趣、熬夜导致健康下降、项目中自己的任务太过于无聊,等等。

      这听上去是不是颇有些令人惊奇呢?其实,著名的“二八原则”在任何一项工作中同样都是适用的——一份工作,其中令旁观者羡慕、在闪光灯下或者是给工作者带来真正的成就感的部分,大部分只占工作内容的20%而已。而另外的80%的工作内容,则可能充斥着艰苦的劳动、枯燥的重复、巨大的身心压力等等可能不为外人所知的辛苦的一面。

      我最欣赏的日本的行为心理学家、效率大师多湖辉就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生不过就是能够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工作,并且还能够从工作中获取到合理的报酬而已。不过,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多湖辉接着补充说,也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能够真正实现这种幸福。

      为什么一本讲面试的书要从讨论对工作的态度开始呢?难道高明的面试者不是可以通过面试获得这个世界上所有想要的工作吗?或者说,不论是什么工作,神奇的面试者都可以进入面试室,把自己推销出去,就好像传说中最伟大的推销员能够把梳子卖给僧侣、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把二胡卖给西洋管弦乐团一样?

      并不是这样的。假如你真的把面试看成一场推销,伟大的推销员,也是依靠自己对顾客需要的了解来赢得订单。更何况,一场好的面试,在我看来,远远不是一场推销,而更是一个坐在面试桌前的双方,互相发现对方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你对一份工作的态度是冷淡、热情、充满兴趣、无所谓还是势在必得……会直接影响着你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它们通过你的眼神、声调、动作、微笑弥散开来,透过空气,慢慢地感染到你的面试官。

      于是,你的面试官接收到了这种“感染因子”,他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告诉我,你为什么想做这一行/进这个公司?

      你一定会在面试中遇到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潜台词丰富得令人难以置信。结合你们对话的上下文和面试的气氛,这个问题可能包含着面试官各种各样的微妙的态度:热身的问题:“让我再看看他的简历,我完全忘了他的背景了。让他先随便说说废话,我好趁这个时间想想该问他些什么。”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面试刚一开始的时候。

      积极的信号:“这个小伙子不错。让我来看看他对我们这行究竟有什么了解,顺便再给他一些积极的鼓励。”

      消极的信号:“你说你讨厌加班、不喜欢数学,平时的爱好就是睡觉。你为什么跑来申请一所会计师事务所?!你是不是真的走错门了?如果是这样,这就是我最后一个问题了。”

      不安全感:“这家伙看上去实力很不错,为什么跑来申请我们这种工资低又辛苦的活儿?没准就是来拿我们练练手的。”或者,“GRE、TOFEL这孩子都考了这么高的分,看上去他只差一张美国签证了。是不是明年他就准备拍拍屁股出国了?我得不动声色地问个究竟。”

      ……

      不同的情况还可能有很多种。如果你能判断出面试官的情绪和意图,你也许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回答的内容。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你的回答也许永远都逃不过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你真的想做这份工作吗?为什么?而且,如同我后面还会强调的那样,按照你的真实想法回答问题,往往是回答面试问题的最正确的态度。

      更多的情况是,你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你所申请的工作,也许你申请它,不过是因为听别人说这是一份好的工作,而且人人都在申请。或者你对这个工作所知甚少,仅仅知道它的工资不错。可是,你难道真的可以说,你想做这一行是因为它的****水吗?

      是的,你可以这样说,如果这一点真的对你很重要。高报酬的薪水同样也意味着更高的责任和对职业奉献精神更高的要求,指出这一点来,说明你对这份工作的期待和认识没有什

      么不妥。如果你家境贫寒,你需要尽快****帮助你的弟弟妹妹继续完成教育,向你未来的老板指出这一点只会展现你的责任感并且赢得他们的尊重。事实上,喜欢一份报酬优厚的工作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错误,特别是考虑到你的面试官同样也在享受着这份工作的这个优点。

      当然,如同那句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口头禅的话所说:钱不是问题,或者,钱不是最重要的。可是你会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在去面试之前根本就没有好好想过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他们想了,但没有答案。

      我听说过的一个北邮的朋友,走进中国电信的面试室,面对“你为什么想来电信行业发展”的问题,想了半天,终于憋出来一句话:“我的手机是全球通,是中国电信的,所以我想来中国电信工作。”相信我,他不是故意想幽默。

      其实对这个“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的回答,也许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观点。

      《宪法》中规定了我们都有劳动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得自己负责去寻找到一个劳动的机会。因此,对于几乎所有的毕业生而言,“就业”,是迈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门槛。跨过去,才能够真正的开始从学校向职场的转变。就业之后,如果你幸运,或者你精心地挑选对了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发现你很喜欢也很适合,你愿意稳定地在你现有的位置上发展自我、展现你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应该说,你开始有了“职业”的认同,从人人都会有的对第一份工作不确定心态中稳定了下来。

      比起那些发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令自己满意的人来说,你可以有更长期的计划去建设你的职业,而不需要迅速地考虑跳槽甚至更改自己的行业。

      “事业”是比“职业”更高的一层状态。也许一个人对一份职业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和认同,使得这份职业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也许一个人开始了创业,从此成为了自己的老板。“职业”更多的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而“事业”已经开始带有人生追求的色彩。

      如果你觉得这种“就业——职业——事业”的三分法似乎还有些道理的话,那么什么是我们就业应该考虑的方向就变得很清楚了。

      假设同时毕业的三个好朋友,A选择了去一家广告公司,一年后跳槽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一年后又跳槽到一家网络公司;B选择去了一家大型外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两年后被提升为经理,同时在职继续攻读人力资源方向的MBA;C进入了政府部门,在基层锻炼了两年后回到部委工作。

      这三个年轻人当然都还很年轻,他们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可预期的变化。但是让我们仅仅从“就业——职业——事业”的三分法的角度来看,A一直在就业的状态中,而B正在建设自己的职业,C开始经营的是自己的事业。

      《基业长青》中对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那些成功的公司,最相同的地方是:长期地专注做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最后获得了成功。公司的发展如此,人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借鉴到一些道理?

      因此,如果说单纯的就业仅仅解决了你依靠劳动自食其力的问题,一个更好的就业,应该是能够使你获得一份你可以持续建设的职业,甚至是一份你可以终身经营的事业(当然,不参加就业而直接创业的,也应该归到追求事业的一类中去)。以就业为目标,也许你看重的仅仅是一份经历、工资或者就是工作本身;而以寻找到一份职业为目标,你要考虑的就应该包括这份职业会如何给你带来成就感、如何帮助你继续学习、成长,它的中远期发展前景如何;如果你是在寻找一份事业,那么,你更加需要好好地和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对话: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希望向什么方向前进?

      好了,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现在是自信而沉稳地回答你的面试官关于“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的问题的时候了。答案就是告诉他你在寻找的是什么,而为什么这个行业/公司能够提供给你所寻找的东西。

      通常,一个热情、有事业心的年轻人会希望在工作中寻找到: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挑战感和成就感对某一个行业的特定知识和特殊技能潜在的作为终身事业追求的可能工作带来的自我实现感:报酬、社会认同、价值观有意义的工作内容、工作伙伴和工作环境……

      你可以继续在这个单子上面加上你真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内容补充进来。告诉你的面试官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诚实能够使你们双方产生一种开诚布公的交流氛围。更加重要的是,想清楚你真正想要什么,能够避免你自己为了得到工作本身而迷失了自己的追求,因为,当你一不小心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时,它看上去总会变得更加顺眼一些。而如果它其实真的不是你想要的,这种额外的获得只会成为你继续寻找的阻力。但是你也必须脚踏实地地总结出你对于工作的理想和期望,不要太理想主义,走向了唱高调般的反面。一个对于咨询行业的合理的理想表述可以是:“我喜欢发现和解决困难的问题,通过努力找出答案。特别是当这个答案可以帮助到其他人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时,我会更加觉得愉快与有成就感。”然而我在麦肯锡的面试现场却听说过这样的回答:“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增加中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积累经验,将来使自己开办的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还有另一个有些异曲同工的例子,说明任何远大的理想都应该和脚踏实地的工作联系起来。我的一位好朋友告诉我,他在面试一家投资银行时,解释他为什么被投资银行业所吸引时说:“我觉得做这一行可以直接和很多企业的高层直接会面,通过我们的工作影响他们的决策,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市场。”——他突然发现面试官的嘴角开始慢慢地往下撇,于是他紧接着说,“当然,这是在我能够成为像您这个级别的资深银行家之后。我非常清楚作为一个初级的分析员每天所面对的都是大量的基本案头工作。”

      谢天谢地,他看到面试官嘴角的曲线终于又向上弯了回去。

      第二章:世界上最漫长与最短暂的30分钟咬文嚼字有时往往能够给人带来许多有趣的启发,比方说让我们来琢磨琢磨“面试”

      这个词。从科举应试,到金銮殿试,尽管我们伟大的中华考试文化源远流长,“面试”这个词看上去却像是个舶来品——面试,顾名思义,当面的考试。似乎在引进这个词的语言学家那里,面试就已经被定性为了一种测试,因此不是面聊、面看、面笑。而测试,我们知道,它好像总是会让人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的……

      世界上最漫长与最短暂的30分钟

      咬文嚼字有时往往能够给人带来许多有趣的启发,比方说让我们来琢磨琢磨“面试”

      这个词。从科举应试,到金銮殿试,尽管我们伟大的中华考试文化源远流长,“面试”这个词看上去却像是个舶来品——面试,顾名思义,当面的考试。似乎在引进这个词的语言学家那里,面试就已经被定性为了一种测试,因此不是面聊、面看、面笑。而测试,我们知道,它好像总是会让人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的……

      反过头来看英语中的“面试”——interview,却似乎没有沾上任何和“考试”相关联的味道。除了面试之外,interview包括的意思还有:会见、采访。其令人紧张的程度怎么看也比不上考试。如果我们把interview这个词拆开,也不过是inter和 view,直接翻译成中文最多是“大家互相瞅瞅”的意思。

      也许词语的意思会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就好像今天有人说请你“吃饭”,但通常你可能根本不会吃到一粒米饭,但是还是没人肯说是去请你“吃菜”。那么,“面试”发展到了今天,除了“考试”的意思,还可以被理解成什么呢?

      有人说面试就是一场推销:你向面试官花言巧语地推销自己,试图从他那儿拿到作为订单的工作合同。

      有人说面试就是一场谈判:大家坐在桌子两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谈判的目的就是要说服面试官,不雇佣你,将会是他们最大的损失。

      也有人说面试更像是一场戏:平时只穿牛仔裤的你必须换上西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外交辞令地扮演一个你根本不熟悉的角色。演得好你就有资格继续演下去,演得不好你就别想有人捧你让你红。

      还有人说面试就是一场审判:面试官就是审判官,他的决定掌握着你命运的转折。你只能为自己作出无力的辩护,其他的都只能交给你上辈子积的德和你上星期在卧佛寺捐的香火(卧佛寺,因为“卧佛”谐音offer,据说求offer必应,于是成为北京地区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

      还有人说……

      众说纷纭,不由让我想起了一桩著名的禅门公案。两僧打坐,甲僧对乙僧说,我看你像狗粪。乙僧对甲僧说,我看你像尊佛。禅师说,乙僧心中是佛,看别人也是佛;甲僧心中是狗粪,看别人也是狗粪。

      在我看来,你怎么看面试,恐怕也决定了你在面试中的感受如何。如果你进入面试屋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是进入考场、谈判场、戏场或者审判室,你的心情想必也难以愉快而轻松,你脸上的微笑也不免会生硬与干涩。

      所以,为什么不把面试看成是一场难得的对话?试着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前来学习人生和工作经验的学生,而面试官作为一个愿意与你分享关于工作、职业发展和人生经验的前辈。你会发现,抱着这种心态,面试压抑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从一问一答,而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双向的交流。事实上,甚至应该这么说,能够和杰出的职场人士如此平等、轻易地交流(特别是想到这些人将来可能会是你好几个级别以上的老板时),面试真是再理想不过的一个机会了。

      反过来,对于那些平日忙于在商业世界里打拼的面试官们来说,回到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菁菁校园面试,见到一张张写满渴望、勇气和单纯的年轻的脸庞,为什么不和眼前的这个看上去聪明、可爱和善解人意的孩子聊聊自己的过去,指点一下他未来的发展,多获得一些崇敬的目光呢?他们当然会这样做,只要你给他们机会。

      对于任何一个富有远见的组织来说,招揽到出色的人才,无论对于公司还是其他机构,都是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基础。面试对于公司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认识候选人的机会,从而在此基础上判断,谁是更加适合公司需要的人才。尽管,每家公司的面试组织程序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还是有基本相同的先后顺序。了解这些基本的程序,能够帮助面试者减少对面试的神秘感,增加信心,更好地设计自己的面试策略。

      通常面试程序可以被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确定所需要招聘的职位的工作描述、薪酬范围和应聘者所需要的资格。

      (2)通过招聘会、海报、广告等形式,把招聘信息传达给潜在的应聘者。

      (3)收集应聘者的简历,筛选简历得到可以进一步面试的合适数量的应聘者。

      (4)电话面试。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或者投资银行与咨询公司中资历比较浅的分析员或者咨询员打来,在面试中进一步确认应聘者的背景、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筛选得到可以进一步面试的合适数量的应聘者。

      (5)第一轮面试。

      (6)第二轮面试。

      (7)确定入选的候选人,人力资源部门和他们保持联系,推销公司,确保他们接受合同。同时,公司也可能继续和几个作为万一“正选”拒绝接受要约后的“后备”候选人保持“暧昧”的关系。

      (8)人力资源部最后检查应聘者的背景、提供的材料无误。

      你在申请公司的时候不一定会经历所有的程序。比方说,电话面试往往只是那些非常强调英语口语能力的外企才有的步骤,他们希望借此道程序排除一部分口语能力不强的应聘者,国企、私营企业或者政府机关,基本上不会有这道门槛。

      对于外企而言,面试程序也各不相同,投资银行一般在电话面试后只会安排一轮面试,但这轮面试中会有4到6个级别不同的银行家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展开“车轮大战”式的面试。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家时间紧张,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如果不固定一个时间集中面试,整个面试可能会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安排不同而拖得很长;另外,这种车轮大战式的面试在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很好地测试出应聘者是否能在这种长时间压力的工作环境下有良好的表现和发挥。说实话,一个人30分钟,连续3个小时的面试下来,真是有筋疲力尽、大脑缺氧的感觉。

      咨询公司的风格又不一样,他们往往在电话面试后安排两轮面试,并且面试的内容与大部分投资银行的传统面试也不相同。咨询行业的面试几乎都是案例面试,应聘者遇到最大的挑战来自解决现实中的咨询员遇到的真实问题。面试官往往仅仅告诉应聘者一些最基本的事实,应聘者必须通过与面试官的讨论,发掘、掌握更多的有用信息,决定采取某一种方法,有逻辑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案例面试的最终的答案有可能是一个估计出来的数字,也有可能是一套商业战略,还有可能是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比方说,我自己曾经碰到的最让我

      摸不着头脑的一个估计数字的题目是:北京市大概有多少下水道的井盖?

      如果说投资银行的面试方式是把应聘者放在压力之下,看他的举止反应;咨询公司是把应聘者放在问题之中,看他的分析能力和聪明程度,那么,对于一般的工业性的跨国公司(P&G、Unilever、GE等等)来说,他们会更小心地详细考察应聘者过去的背景,会愿意和应聘者在一起花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和判断应聘者是否具有他们公司文化所欣赏的品质和特点,是否能够和这个庞大的公司机器上的所有人相处和谐。其中最典型的也最有名的面试风格应该是宝洁公司严格的“笔试——职业英语能力测试——性格特征测试——HR面试——广州总部部门面试”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对年轻学生解释过相对论: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个小时,你会感到好像坐了1分钟;但要是在炽热的火炉边,哪怕只坐上1分钟,你却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

      同样,面试可能是世界上最漫长的30分钟,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短暂的30分钟。当你和你的面试官都有一种频频想看表的冲动时,抱歉,你的这场面试看起来是失败了。而当你走出面试间,一低头看表,发现不知不觉地已经超出了30分钟时,这往往是证明你刚才的面试进行得很顺利。

      一个面试官就曾经告诉我,当他在面试开始5分钟后,就决定不可能给这个应聘者任何机会的时候,他恨不得立刻就结束这场面试。但是,他不能,因此,他只好盯着手表,等到刚过25分钟的时候,立刻开始问应聘者: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30分钟的面试时间里可以发生很多的事情,但是也可能没有发生太多的事情。毕竟,即便是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按照1分钟300个字的速度说话,30分钟滔滔不绝地一直在说,也说不到1万个字。通过不到1万个字的信息量,你是否能够获得这个可能是命运转折的机会就这样被决定了。所以你要明白,可能真的需要字字珠玑,字字千金,你才能打动命运女神的垂青。

      一个常规面试的30分钟里可能出现的事件和顺序大致上是这样的——但是,同样,法无定法,任何变数都会发生,掌握常规和随机应变并不矛盾——敲门,你满面笑容地进去,握手,请坐。然后面试官会给你一个很短的自我介绍,时间已经过去了3分钟,面试算是正式开始了。最理想的状态,你的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吧。正中下怀,于是你开始背你写好的稿子,啪啦啪啦啪啦,你最好最多别超过5分钟,否则面试官十有八九会打断你,他觉得你背得太熟了。于是,面试开始10分钟后,真正的较量开始了。在接下来的15分钟之内,才是你真正抓住面试官,给他留下决定性印象的时候。15分钟之内,一问一答,能够有几个回合呢?完全取决于你回答问题的长度。你可以一个问题用10分钟来回答,另一个问题用5分钟,这样你就让刁钻的面试官没有机会问你别的问题了;你也可以每个问题都用一句话来回答,这样你很快就可以让面试官弹尽粮绝,没有那么多准备好的问题来问你了——我希望你能看出来我是在开玩笑。

      对你而言,控制时间和节奏成为了和给出好的答案同样重要的任务,如果前者不是更重要的话。有几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记住:

      (1)你必须努力掌握对节奏的控制权,而不要把它交给你的面试官。

      如果你回答问题总是拖沓冗长、毫无逻辑也看不出什么时候能结束,面试官会不得不总是打断你的回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这种被打断回答的情况往往会带来紧张,出现几次,你就会发现清晰的思维和顺畅的表达就这样被打断了。

      所以,千万不要给面试官这种机会。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把握得当,他们也并不会主动地抢。

      然而也有这样的面试,面试官无意或者故意地不断打断你的回答,试图获得面试节奏的控制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保持冷静,努力地把节奏感再抢回来。你可以在面试官突然打断你的回答,插入一个问题时,有意识地保持10秒钟的沉默,装作在思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冷静,找回自信和节奏,然后用一种和刚才回答问题不同的语速重新开始。还有的时候,当你觉得你是在回答到关键时刻被打断的话,不要就此罢休,你应该在回答被打断之后的新问题前,有礼貌地说:“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我应该对刚才那个问题的回答补充一点……”然后尽快完成你刚才没有机会完成的观点。

      (2)永远不要在一个问题上纠缠太久。

      这15分钟,或者说整个面试,就是一张你无法先看到整张试卷的试题,有点像GRE的机考,更糟糕的是,你实际上连每道题的分值都不知道。在面试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在努力地向面试官说清楚的那个复杂的问题究竟能给你增加多少分,而你花了七八分钟在这个问题上,也可能下一个问题对你来说既简单、分数又多。所以,当一个问题开始出现你很难说清的情况时,不要纠缠太久,简单地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现在只能说出这么多了。”让面试向你的下个机会走去。

      (3)在15分钟内取得尽量多的共识。

      在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不是来寻找一个永远的“持异议者”的。当你在回答一些关于观点、价值、方法方面的问题时,你会发现,也许经常会出现面试官频频点头,或者他面无表情,甚至摇头的情况。点头很大程度上说明你们的共识,而通常,共识比异议更容易给你的表现加分。

      熬过了这15分钟后,接下来是你最后的机会了。面试官通常会问你有没有任何问题问他。永远别说没有,除非他之前告诉你他已经决定录用你了。最后的问题可能毁了你之前的所有的努力,也可能把你从一场失败的面试中挽救回来。

      然而想出一个好的、最后的问题往往比准备一个好的自我介绍还要难。有的时候,你希望通过一个好的问题,让人对你刮目相看。但是通常你会发现,更容易的是问一个面试官有话可回答的问题,然后你加上几句评价,把这个面试画上句号。

      如果你之前的面试进行得都很顺利的话,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应该保守一些,只要不犯错误就行。所以你可以问问面试官怎么走进这一行的,怎么看待这一行等等。如果你之前的面试感觉不佳,你希望通过最后一个问题来绝地反击的话,你不妨问面试官一个让他给你出主意的问题,顺带着你可以说出一个你没有来得及在面试中提起的卖点,加深面试官对你正面的评价。

      比方说,我知道的一个聪明的问题,我的一个好朋友明白自己在面试中的英语口语能力令面试官一直表现得对她缺乏兴趣,于是她最后问道:“您知道,我在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俄语的,进入大学后我才从ABC开始学英语,现在刚刚学了3年。虽然我已经可以在托福考试中取得630分的成绩,但我知道我的英语口语还需要很大的提高,您能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好的指点吗?”

      那位香港长大、哈佛毕业的面试官立刻有些羞涩地说:“不、不,你的英语已经很让人满意了。我是中国人,我的中文说得还没有你的英文好。你只学了3年就已经这么好了,应该是你给我一些指点。”

      结果,这个只学了3年英语的女孩子击败了其他学了十几年英文、口语比她好得多的竞争者——我觉得她就只用了这最后一个问题即确定胜势。
  • [转]谈谈软件测试面试问题

    2007-05-27 17:06:30

    前段时间公司招聘软件测试人员,虽然基本上都是招的应届毕业生,但我还是从现实以及网络上找到了一些应聘软件测试/QA的面试问题集,当然这个也都不会有标准答案的,现在只是以偶的一点理解加上网上的一些内容列举出来供有需要的XDJM们作一下参考:

       1. 首先一般都是比较老套点的问题:介绍一下你的经历。

       HOHO......这个问题我想谁都被问过吧,注意一下重点,不要紧张慢慢说就OK了。

       快速软件测试网为各位软件测试爱好者提供的一个免费的测试交流平台!2. 老套话说了就可以马上切入正题了。根据你的经验说说你对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的理解?
    这个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也基本上都是书上的东东,如果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那就最好啦,呵呵

       3. 理解完了那当然就要问一下是不是对软件测试了解啰。这就轮到问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你原先的公司又是怎么的流程了?
    前面个问题也还是书本上的东西,一般介绍软测的书上都有,实际上国内一般的中小公司根本就达不到书上所说的那些个测试规范,测试流程也是如此,没办法,这就是现在我们整个大的测试环境,这个问题照着书上说的办就行了,后面那个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尽量把原来公司的测试流程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

       4. 接着问题就可以有一大堆了,这些问题很多都是要看自己的测试经验以及对测试的理解来作答了,如:
       (1) 你对SQA的职责和工作活动(如软件度量)的理解:
    SQA就是独立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组,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监控,来保证软件的开发流程按照指定的CMM规程(如果有相应的CMM规程),对于不符合项及时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必要是可以要高层经理汇报以求问题的解决。通过这样的途径来预防缺陷的引入,从而减少后期软件的维护成本。SQA主要的工作活动包括制定SQA工作计划,参与阶段产物的评审,进行过程质量、功能配置及物理配置的审计等;

       (2) 说说你对软件配置管理的理解

       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要用相应的配置管理工具对配置项(包括各个阶段的产物)进行变更控制,配置管理的使用取决于项目规模和复杂性能及风险的水平。软件的规模越大,配置管理就显得越重要。还有在配置管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基线,是在一定阶段各个配置项的组合,一个基线就提供了一个正式的标准,随后的工作便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变更这个标准。配置管理工具主要有CC,VSS,CVS等,偶只用过CVS,对其它的不熟悉

       (3) 怎样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简单点,测试计划里应有详细的测试策略(测试方法等),合理详尽的资源安排等,至于测试用例,那是依赖于需求(包括功能与非功能需求)是否细化到功能点,是否可测试等。


       (4) 说说主流的软件工程思想(如CMM,CMMI,RUP,XP,PSP,TSP等)的大致情况以及你对它们的理解:
       CMM:SW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其作用是用于软件过程的改进、评估及软件能力的评鉴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MMI融入了大部分最新的软件管理实践,同时弥补了SW-CMM模型中的缺陷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是软件工程化过程。它提供了在开发机构中分派任务和责任的纪律化方法.它的目标是在可预见的日程和预算前提下确保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个人认为:它的核心观念是开发的迭代,每个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软件开发的流程和待开发项目的特点对RUP进行适当的剪裁,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软件开发流程。
       XP:extreme program,即极限编程的意思,适用于小型团队的软件开发,想上面第三个问题就可以结合原型法采用这样的开发流程。要明白测试对于xp开发的重要性,强调测试(重点是单元测试)先行的理念。编程可以明显提高代码的质量,持续集成对于快速定位问题很有好处。
    PSP ,TSP 分别是个体软件过程(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群组软件过程(Team Software Process)大家都知道,CMM只是告诉你怎么做但并没有告诉你如何做,所以PSP/TSP就是告诉你企业在实施CMM的过程中如何做,PSP强调建立个人技能(如何制定计划、控制质量及如何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等等)而TSP着重于生产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如何有效地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项目焖偃砑馐酝发任务等等)
       总之,单纯实施CMM,永远不能真正做到能力成熟度的升级,只有将实施CMM与实施PSP和TSP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因此,软件过程框架应该是CMM/PSP/TSP的有机集成。

       (5) 对项目管理、白盒测试、单元测试、自动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工具的了解程度和实际使用经验。(其实基本上也就是MI和Rational工具):这个就要看个人的了,没法说了


        5. 还有问一下你是怎样保证软件质量的,也就是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软件质量?
    测试并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软件的质量,软件的高质量是开发和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测试出来的,它不仅要通过对软件开发流程的监控,使得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按照指定的规程进行,通过对各个阶段产物的评审,QA对流程的监控,对功能及配置的审计来达到开发的最优化。当然测试也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软件质量保证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 然后紧接着就基于目前中国的国情,大多数公司的软件项目进度紧张、人员较少、需求文档根本没有或者很不规范,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证软件的质量?(大多数公司最想知道的就是在这种困难面前你该怎么保证软件的质量,因为这些公司一般就是这种情况-----既不想投入过多又想保证质量,faint )出现以上的情况,如果仅仅想通过测试来提高软件质量,那几乎是不可能,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测试,少而不规范的文档导致测试需求无法细化何谈足够且有针对性进行测试。所以,作为公司质量保证的你应该先后项目经理确定符合项目本身最适合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比如RUP的剪裁,原型法),明确项目的开发流程并督促项目组按照此流程开展工作,所有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更加重要)都要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加强代码的单元测试,在客户既定的产品交付日期范围之内,进行产品的持续集成等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配合客户进行必要的系统功能测试

        7. 差不多了就该问一些只和软件测试相关的问题了,如:
       (1) 你觉得怎样才能做一个(或者,怎样才能算一个)优秀的测试工程师?(faint,这个问题好像是必问的,答案也无非是什么要求全面的技术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出色的沟通能力、还要有怀疑精神、幽默感、洞察力等等。啥叫优秀啊?该有的能力都有,不该有的也有,而且个个能力还都是出色的,这就是优秀,呵呵,开玩笑的,反正这个问题差不多就这样,具体的什么要求网络上也到处都有。
        (2) 还有其它的如对自己优缺点的评价、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何离开上一家公司、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否出差和加班、能否承受压力和挑战、薪水要求、何时能到岗等等这些啥面试都要回答的问题,这个就只能自己斟琢着办了。


       (3)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语言能力啦,尤其是英语水平,这个的话每个具体的公司都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 [转]如何从测试员转型为测试管理人员

    2007-05-14 15:56:19

     

    如果你是测试员或是高级测试员,有志转向管理发展,那么需要加强以下内容,至少要做到几点:

    1. 测试计划的编写(要结合测试的项目,能以此来控制和确定测试所需人员,设备及时间来管理测试时间)

    2. 要熟悉BUG跟踪工具及软件测试流程.(如: TD, Bugzilla, CQ等)

    3. 要熟悉配置管理工具. (如: CVS, VSS等)

    4. 要熟悉自动化工具.(例如:WinRunner, QTP, Robot, RFT, Automation等,能结合录制完的脚本编写代

    码)

    5. 要熟悉压力及性能测试工具.(例如: LoadRunner, webload, silkperformance等,能结合相关数据,分

    析出性能瓶颈)

    6. 要熟悉或精通一门语言. (例如: Java, C++)

    7. 要熟悉数据库.(例如: Oracle, DB2, SQLServer, MySQL)

    8. 要熟悉主流操作系统. (例如: HP Unix, IBM AIX, Sun Solaris, Red Hat Linux, SuSE Linux,

    Windows)

    9. 能用英文流利的和老外交流以及往来Email.

    10. 语言表达能力强,表达问题清晰明了.

    11. 沟通能力强,能和上级/开发经理很好的达成测试相关/BUG事宜.

    12. 学习技术的能力要强,能快速上手一个新的技术.

    13. 乐于与人交流.

  • 职场:你需要充电的5个信号(转贴)

    2007-03-06 09:49:29


    作者:梵音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一纸文凭的有效期是多久?当你必须向别人出示你尘封已久的证书时,是否会怯场,感到没有底气?也许你曾经以学历傲视群雄,可学历在飞速“贬值”的今天,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如果你想单靠原有的文凭在职场立足,几乎不可能。如何面对这变幻莫测的竞争世界?如何选择充实自己的确切方向?

      走在最后的鸭子怎么了

      先来看一看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们是怎样对下属进行“残酷”的绩效考核的吧,也许这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进则退的道理。美国奇异公司老板杰克*威尔逊先生是个管理奇才,他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A、B、C的人力末端淘汰制。也就是说,奖励前面有效率的20%A类的人,有目标地鼓舞中间70%B类的人向前迈进,淘汰后面10%C类效率不佳的员工或干部。

      这就如同在驱赶一群鸭子,如果走在后面驱赶,则整体的效率(进度)就是最后一只鸭子的速度。而如果不断地驱赶前面的几只鸭子,而把后面几只走不快的鸭子淘汰,则整体的效率就是前面走得快的效率了。

      如今,管理者就是这么做的,可不幸如果你正好就是那走在后面的几只鸭子的话,被淘汰的命运一定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没有人愿意接受被淘汰的厄运,无论是拿出专门时间去深造,还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作为职场女性,你都必须思索、行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良性循环的充电,使自己最终拥有纵横职场的能力。

      后学历时代:你需要充电的5个信号

      信号1 你是否感觉目前自己的职业没意思?

      莎莉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并不太热爱自己的金融专业,但毕业时没有改行的机会,还是进了一家外资银行。“我总是不太安心工作, 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没什么意思,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做记者、主持人或者律师,而不是整天面对着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几年间,我曾报名参加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函授,还复习了一段时间想考律师资格证。”

      其实,莎莉所在外资银行的环境很好,是很多人眼中高收入的理想职业。面对着很多硕士博士都在竞争一个外资银行的职位,现在莎莉才感到自己实在有必要充电了。“我正准备在职申请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对此,我的上司非常支持,毕竟是我的专业。既然决定在这一行走下去,就不能落伍。脚踏实地去做,应该不会有错。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生存环境中,很难“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尽量将谋生和人生达到和谐的统一,否则,眼高手低,会耽误了一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中继续下去,充电是惟一可行的方法,否则的话就意味着你会“贬值”。

      信号2 你是否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停滞”期?

      翠西是一个著名服装品牌的销售经理,主管北方区的业务已经有3年时间。这个在别人看来令人羡慕的职位,却让她在一夜之间就做出辞职的决定。“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停滞状态,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而且以我目前的职位,也很难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了。”

      把拳头收回来,以积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击。翠西这样解释她辞职的原因。研究生毕业的她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良好的事业基础,这一举动令周围许多人不解。而她却说,在职场上工作了几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拳手,现在是停下来调整自我的时候了。“我已经决定到法国继续读我的服装设计专业,对于今后的工作,我并不担心,选择辞职就是因为有这份自信。”

      人在其职业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所谓的“停滞”期,这种情况是一个信号,一旦出现说明你需要充电了。重要的是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和更新”观念,把职业过程变成一个记无止境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信号3你是否忽然发现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不明飞行物”?

      在IT行业工作近5年的小莫坦言:“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我一直都处在一种与最新科技知识赛跑的状态。信息时代的知道呈膨胀性扩展趋势,刚刚掌握的资讯,也许过两天就已经过时了,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这种经常出现在工作中的“不明飞行物”让小莫紧张,有时候不想让同事、上司看出自己的尴尬和茫然,她必须花很大的精力遮掩,但效果却很不理想。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不过是我的大惊小怪,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我逐渐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还跑去看过心理医生。最终一位学长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未来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我可不想成为后一种人。”

      小莫自己掏腰包参加了几期美国专家举办的IT行业培训,虽然花费很高,可学习下来,感觉心里踏实,而那些以前经常光临的“不明飞行物”也消失了。

      “在职充电”是防止“人才贬值”的一种好方法,要让自己“不贬值”,那就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会永远休息。

      信号4你的职场之路是否过于顺利?

      安菲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财务总监,主管着公司上下的所有会计核算工作,也算得上是一个握着全公司钱袋子的风云人物。从大学毕业到现在,8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没有那一纸“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可工作起来,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因为我感觉完全能够胜任工作,领导也比较器重我。说实话,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能‘站住脚’更难。我滑必要为了去考一个证书,而耽误我每天的工作,那样的话我的老板也会对我有看法的。我的很多同学上班后不断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学习班,希望能往更大的公司‘跳’,甚至请了假去学习,结果影响了工作业绩,得到的是与能力不相匹配的待遇。”

      也许安菲的话从目前的角度看的确是正确的,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大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中分析,就站不住脚了。“单一型人才”如何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实施技能储备,使价值“保鲜”是关键。“技多不压人”,“充电”和“敬业”不该有任何冲突,“充电”是为了更好地“敬业”,这该是职业女性警醒的一面。

      信号5 你是否为将来的“跳槽”准备好了?

      雪米从外语学院毕业后就在一家国际航运公司里给英国籍首席代表做秘书,一待就是两年,这期间她接触到一些国内和国际大的企业咨询机构,在他给们雪米所在的外国公司做中国市场整体战略规划的时候,雪米逐渐开始认识到咨询行业无限广阔的前景,这使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我的专业是英语,除了能像外国人那样正常地说英语之外,今天看来并没有任何特长可言。于是,在这家海运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我终于申请了美国哥伦比亚的MBA,我想学成之后可以到一家跨国咨询公司里去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们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是有代价的,从一个传统行业跳到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里,惟一能够达成目的做法就是充电。”

      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及国际企业的本土化,使那些具有“一专多能”、精通一门外语、通晓国际商务规则的外向型人才备受青睐。所以,及时充电借以增加事业打拼的资本,必须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紧密地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都市女领充电忙!

      谁不想使自己的职场生涯更为顺畅?OL们在朝九晚五工作之余,乐此不疲地充电忙!以我现在的英语水平来工作的话,完全够用,但我很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等,给自己的职业素质一个大的提高。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可以说是我工作以来的状态,对大多数的职业女性而言,这样最有利于自身职业素质和修养的提高,尤其是对那些想在职业生涯上有所收获的人,就更重要了。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英语,目前的工作是总经理助理,并没有太多的英语环境,工作中需要用到英语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我很怕时间一长就会忘掉,所以,就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给我的英语充电,让它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将来达到同期翻译的程度。

      其实,这种充电学习也是很辛苦的,我每天必须坚持要读两个小时的英语课文,这样才能保持有良好的语言感觉,还有平时给班上的同学打电话的时候也尽量用英语交流,我们戴尔国际英语班的老师就常说“英语是一块敲门砖”。在这个人人都在学习的职场里,你不进,那就一定是退。

      我们公司是一家文化公司,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我个人而言,以前很早的时候就想充电,可工作太忙没时间。最近我逐渐感觉不充电不行了,心里怕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我现在主要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充电。这对一个既要在工作上忙碌,又要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职业女性来说,很辛苦。时间对我来说很宝贵,总也不够用,因为太忙,就把孩子交给父母照看,有时候三岁多的孩子都不太找我、让我抱了。

      我觉得每个人的想法不太一样,有的人说我为什么不去做全职太太,这样又工作又学习的真不容易。我一直认为女性还是要自立,还是要在工作上有所发展。学习充电虽然一时辛苦点,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值得的。而且,充电和不充电也是有明显的差别的,比如,我现在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对事情考虑得更翔实,看问题也更远了。  



    出处:可锐职业顾问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