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利用FTP,实现Linux与windows文件互传

    2010-04-15 09:20:36

    利用FTP,实现Linux与windows文件互传

    http://www.ieehoo.com/Tech/83/View_10209.html

  • FIFO 、LRU、LFU三种算法

    2010-04-01 09:10:50

  • P2P网络“自由”穿越NAT的“秘密”

    2010-03-03 10:38:35


     
     1. Full Cone:来自相同的内部地址的请求消息映射为相同的外部地址,与外部地址(目的地址)无关。映射关系为P:p↔A:b,任何外部主机可通过(A:b)发送到数据到(P:p)上。

      2. Restricted Cone:来自相同的内部地址的请求消息映射为相同的外部地址,返回的数据只接受该内部节点曾发数据的那个目的计算机地址X。映射关系为P:p↔A:b↔X,只有来自X的数据包才可通过(A:b)发送到数据到(P:p)上。

      3. Port Restricted Cone:来自相同的内部地址的请求消息映射为相同的外部地址,返回的数据只接受该内部节点曾发数据的那个目的地址X:x。映射关系为P:p↔A:b↔X:x,只有来自X:x的数据包才可通过(A:b)发送到数据到(P:p)上。

      4. Symmetric(对称) NAT:只有来自相同的内部地址(P:p),并且发送到同一个地址(X:x) 的请求消息,才被映射为相同的外部地址(A:b),返回的数据只接受该内部节点曾发数据的那个目的地址X:x。映射关系为P:p↔A:b↔X:x,当(P:p)访问(Y:y)时,映射为P:p↔B:c↔Y:y。


    http://www.ppcn.net/n4366c2.aspx

  • IETF

    2010-03-03 10:02:18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松散的、自律的、志愿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1985年底, 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
      IETF是一个由为互联网技术工程及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自发参与和管理的国际民间机构。它汇集了与互联网架构演化和互联网稳定运作等业务相关的网络设计者、运营者和研究人员,并向所有对该行业感兴趣的人士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参加IETF的会议。IETF大会每年举行三次,规模均在千人以上。
      IETF体系结构分为三类,一个是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第二个是互联网工程指导委员会(IESG),第三个是在八个领域里面的工作组(Working Group)。标准制定工作具体由工作组承担,工作组分成八个领域,分别是Internet路由、传输、应用领域等等。。IAB成员由IETF参会人员选出,主要是监管各个工作组的工作状况,它必须非常认真的考虑Internet是什么,它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以及我们需要它做些什么等问题。互联网工程指导委员会(IESG)主要的职责是接收各个工作组的报告,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审查,然后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标准、各种各样的建议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甚至从工作的方向上、质量上和程序上给予一定的指导。
      IETF基本上不太涉及应用领域,但仍设立了一个应用领域。另外凡是没有归到以上那些领域的研究课题,都把它归至此类。IETF实际上有上百个工作组,这里是真正完成工作的地方。
      IETF大量的技术性工作均由其内部的各类工作组协作完成。这些工作组按不同类别,如路由、传输、安全等专项课题而分别组建。IETF的交流工作主要是在各个工作组所设立的邮件组中进行,这也是IETF的主要工作方式。
      Internet Draft任何人都可以提交,没有任何特殊限制,而且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对它采取一个无所谓的态度,而IETF的一些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是从这个Draft开始。需要说明的是,仅仅为成为Internet Draft毫无意义。Internet Draft实际上有几个用途,有一些提交上来变成RFC,有些提出来讨论,有一些拿出来就想发表一些文章。
      RFC更为正式,而且它历史上都是存档的,它的存在一般来讲,被批准出台以后,它的内容不做改变。RFC也有好多种,第一个就是它是一种标准,第二个它是一种试验性的,RFC无非是说人们在一起想做这样一件事情,尝试一下,还一个就是文献历史性的,这个是记录了人们曾经做过一件事情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工作的。再有一种就是叫做介绍性信息。
      目前,IETF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界最具权威的大型技术研究组织。但是它有别于像国际电联(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制定组织。IETF的参与者都是志愿人员,他们大多是通过IETF每年召开的三次会议来完成该组织的如下使命:
      1.鉴定互联网的运行和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详细说明互联网协议的发展或用途,解决相应问题;
      3.向IESG提出针对互联网协议标准及用途的建议;
      4.促进互联网研究任务组(IRTF)的技术研究成果向互联网社区推广;
      5.为包括互联网用户、研究人员、行销商、制造商及管理者等提供信息交流的论坛。
  •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2010-02-25 11:39:19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cross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 sip & rtp 协议

    2010-02-09 16:21:46

  • 关于多播地址

    2009-12-25 16:41:41

     
    IP多播通信必须依赖于IP多播地址,在IPv4中它是一个D类IP地址,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并被划分为局部链接多播地址、预留多播地址和管理权限多播地址三类。其中,局部链接多播地址范围在224.0.0.0~224.0.0.255,这是为路由协议和其它用途保留的地址,路由器并不转发属于此范围的IP包;预留多播地址为224.0.1.0~238.255.255.255,可用于全球范围(如Internet)或网络协议;管理权限多播地址为239.0.0.0~239.255.255.255,可供组织内部使用,类似于私有IP地址,不能用于Internet,可限制多播范围。

    使用同一个IP多播地址接收多播数据包的所有主机构成了一个主机组,也称为多播组。一个多播组的成员是随时变动的,一台主机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多播组,多播组成员的数目和所在的地理位置也不受限制,一台主机也可以属于几个多播组。此外,不属于某一个多播组的主机也可以向该多播组发送数据包。

  • Python 有哪些技术上的优点

    2009-12-18 10:34:27

    1.6 Python 有哪些技术上的优点

     
    显然,这是开发者关心的问题。如果你目前还没有程序设计背景,接下来的这些章节可能会显得有些令人费解:别担心,在本书中我们将会对这些内容逐一做出详细解释。那么对于开发者来说,这将是对Python 一些最优的技术特性的快速介绍。

    面向对象

    从根本上讲,Python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它的类模块支持多态、操作符重载和多重继承等高级概念,并且以Python 特有的简洁的语法和类型,OOP 十分易于使用。事实上,即使你不懂这些术语,仍会发现学习Python 比学习其他OOP 语言要容易得多。

    除了作为一种强大的代码构建和重用手段以外,Python 的OOP 特性使它成为面向对象系统语言如C++ 和Java 的理想脚本工具。例如,通过适当的粘接代码,Python 程序可以对C++ 、Java 和C# 的类进行子类的定制。

    OOP 是Python 的一个选择而已,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必强迫自己立马成为一个面向对象高手,你同样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就像C++ 一样,Python 既支持面向对象编程也支持面向过程编程的模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其面向对象的工具即刻生效。这对处于预先设计阶段的策略开发模式十分有用。

    免费

    Python 的使用和分发是完全免费的。就像其他的开源软件一样,例如,Tcl 、Perl 、Linux 和Apache 。你可以从Internet 上免费获得Python 系统的源代码。复制Python ,将其嵌入你的系统或者随产品一起发布都没有任何限制。实际上,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销售它的源代码。

    但请别误会:"免费"并不代表"无支持"。恰恰相反,Python 的在线社区对用户需求的响应和商业软件一样快。而且,由于Python 完全开放源代码,提高了开发者的实力,并产生了一个很大的专家团队。尽管学习研究或改变一个程序语言的实现并不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那么有趣,但是当你知道还有源代码作为最终的帮助和无尽的文档资源是多么的令人欣慰。你不需要去依赖商业厂商。

    Python 的开发是由社区驱动的,是Internet 大范围的协同合作努力的结果。这个团体包括Python 的创始者Guido van Rossum:Python 社区内公认的"终身的慈善独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 (BDFL) ] 。Python 语言的改变必须遵循一套规范的有约束力的程序(称作PEP 流程),并需要经过规范的测试系统和BDFL 进行彻底检查。值得庆幸的是,正是这样使得Python 相对于其他语言可以保守地持续改进。

    可移植

    Python 的标准实现是由可移植的ANSI C 编写的,可以在目前所有的主流平台上编译和运行。例如,如今从PDA 到超级计算机,到处可以见到Python 在运行。Python 可以在下列平台上运行(这里只是部分列表):

    Linux 和UNIX 系统。

    微软Windows 和DOS (所有版本)。

    Mac OS (包括OS X 和Classic )。

    BeOS 、OS/2 、VMS 和QNX 。

    实时操作系统,例如,VxWorks 。

    Cray 超级计算机和IBM 大型机。

    运行Palm OS 、PocketPC 和Linux 的PDA 。

    运行Windows Mobile 和Symbian OS 的移动电话。

    游戏终端和iPod 。

    还有更多。

    除了语言解释器本身以外,Python 发行时自带的标准库和模块在实现上也都尽可能地考虑到了跨平台的移植性。此外,Python 程序自动编译成可移植的字节码,这些字节码在已安装兼容版本Python 的平台上运行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些意味着Python 程序的核心语言和标准库可以在Linux 、Windows 和其他带有Python 解释器的平台无差别的运行。大多数Python 外围接口都有平台相关的扩展(例如,COM 支持Windows ),但是核心语言和库在任何平台都一样。就像之前我们提到的那样,Python 还包含了一个叫做Tkinter 的Tk GUI 工具包,它可以使Python 程序实现功能完整的无需做任何修改即可在所有主流GUI 平台运行的用户图形界面。

    功能强大

    从特性的观点来看,Python 是一个混合体。它丰富的工具集使它介于传统的脚本语言(例如,Tcl 、Scheme 和Perl )和系统语言(例如,C、C++ 和Java) 之间。Python 提供了所有脚本语言的简单和易用性,并且具有在编译语言中才能找到的高级软件工程工具。不像其他脚本语言,这种结合使Python 在长期大型的开发项目中十分有用。下面是一些Python 工具箱中的工具简介。

    动态类型Python 在运行过程中随时跟踪对象的种类,不需要代码中关于复杂的类型和大小的声明。事实上,你将在第6章中看到,Python 中没有类型或变量声明这回事。因为Python 代码不是约束数据的类型,它往往自动地应用了一种广义上的对象。

    自动内存管理Python 自动进行对象分配,当对象不再使用时将自动撤销对象("垃圾回收"),当需要时自动扩展或收缩。Python 能够代替你进行底层的内存管理。

    大型程序支持为了能够建立更大规模的系统,Python 包含了模块、类和异常等工具。这些工具允许你组织系统为组件,使用OOP 重用并定制代码,并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处理事件和错误。

    内置对象类型Python 提供了常用的数据结构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列表(list )、字典(dictionary )、字符串(string )。我们将会看到,它们灵活并易于使用。例如,内置对象可以根据需求扩展或收缩,可以任意地组织复杂的信息等。

    内置工具为了对以上对象类型进行处理,Python 自带了许多强大的标准操作,包括合并(concatenation )、分片(slice )、排序(sort )和映射(mapping )等。

    库工具为了完成更多特定的任务,Python 预置了许多预编码的库工具,从正则表达式匹配到网络都支持。Python 的库工具在很多应用级的操作中发挥作用。

    第三方工具由于Python 是开放源代码的,它鼓励开发者提供Python 内置工具之外的预编码工具。从网络上,可以找到COM 、图像处理、CORBA ORB 、XML 、数据库等很多免费的支持工具。

    除了这一系列的Python 工具外,Python 保持了相当简洁的语法和设计。综合这一切得到的就是一个具有脚本语言所有可用性的强大编程工具。

    可混合

    Python 程序可以以多种方式轻易地与其他语言编写的组件"粘接"在一起。例如,Python 的C语言API 可以帮助Python 程序灵活地调用C程序。这意味着可以根据需要给Python 程序添加功能,或者在其他环境系统中使用Python 。例如,将Python 与C或者C++ 写成的库文件混合起来,使Python 成为一个前端语言和定制工具。就像之前我们所提到过的那样,这使Python 成为一个很好的快速原型工具;首先出于开发速度的考虑,系统可以先使用Python 实现,之后转移至C,根据不同时期性能的需要逐步实现系统。

    使用简单

    运行Python 程序,只需要简单地键入Python 程序并运行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语言(例如,C或C++ )所必须的编译和链接等中间步骤。Python 可立即执行程序,这形成了一种交互式编程体验和不同情况下快速调整的能力,往往在修改代码后能立即看到程序改变后的效果。

    当然,开发周期短仅仅是Python 易用性的一方面的体现。Python 提供了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内置工具。实际上,Python 曾有种说法叫做"可执行的伪代码"。由于它减少了其他工具常见的复杂性,当实现相同的功能时,用Python 程序比采用C、C++ 和Java 编写的程序更为简单、小巧,也更灵活。

    Python 是工程,不是艺术

    当Python 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出现在软件舞台上时,曾经引发其拥护者和另一个受欢迎脚本语言Perl 的拥护者之间的冲突,但现今已成为经典的争论。我们认为今天这种争论令人厌倦,也没有根据,开发人员都很聪明,可以找到他们自己的结论。然而,这是我在培训课程上时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所以在此对这个话题说几句话,似乎是合适的。

    故事是这样的:你可以用Python 做到一切用Perl 能做到的事,但是,做好之后,还可以阅读自己的程序代码。就是因为这样,两者的领域大部分重叠,但是,Python 更专注于产生可读性的代码。就大多数人而言,Python 强化了可读性,转换为了代码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使得Python 更适合用于不是写一次就丢掉的程序。Perl 程序代码很容易写,但是很难读。由于多数软件在最初的创建后都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所以很多人认为Python 是一种更有效的工具。

    这个故事反应出两个语言的设计者的背景,并体现出了人们选择使用Python 的一些主要原因。Python 的创立者所受的是数学家的训练,因此,他创造出来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其语法和工具集都相当一致。再者,就像数学一样,其设计也具有正交性(orthogonal ),也就是这门语言大多数组成部分都遵循一小组核心概念。例如,一旦掌握Python 的多态,剩下的就只是细节而已。

    与之相对比,Perl 语言的创立者是语言学家,而其设计反应了这种传统。Perl 中,相同任务有很多方式可以完成,并且语言材料的交互对背景环境敏感,有时还有相当微妙的方式,就像自然语言那样。就像著名的Perl 所说的格言:"完成的方法不止一种。"有了这种设计,Perl 语言及其用户社群在编写代码时,就一直在鼓励表达式的自由化。一个人的Perl 代码可能和另一个人的完全不同。事实上,编写独特、充满技巧性的代码,常常是Perl 用户之间的骄傲来源。

    但是,任何做过任何实质性的代码维护工作的人,应该都可以证实,表达式自由度是很棒的艺术,但是,对工程来说就令人厌恶了。在工程世界中,我们需要最小化功能集和可预测性。在工程世界中,表达式自由度会造成维护的噩梦。不止一位Perl 用户向我们透漏过,太过于自由的结果通常就是程序很容易重头写起,但修改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考虑一下:当人们在作画或雕塑时,他们是为自己做,为了纯粹美学考虑。其他人日后去修改图画或雕像的可能性很低。这是艺术和工程之间关键的差异。当人们在编写软件时,他们不是为自己写。事实上,他们甚至不是专门为计算机写的。而实际上,优秀的程序员知道,代码是为下一个会阅读它而进行维护或重用的人写的。如果那个人无法理解代码,在现实的开发场景中,就毫无用处了。

    这就是很多人认为Python 最有别于Perl 这类描述语言的地方。因为Python 的语法模型几乎会强迫用户编写可读的代码,所以Python 程序会引导他们往完整的软件开发循环流程前进。此外,因为Python 强调了诸如有限互动、统一性、规则性以及一致性这些概念,因此,会更进一步促进代码在首次编写后能够长期使用。

    长期以来,Python 本身专注于代码质量,提高了程序员的生产力,以及程序员的满意度。Python 程序员也变得富有创意,以后就知道,语言本身的确对某些任务提供了多种解决办法。不过,本质上,Python 鼓励优秀的工程的方式,是其他脚本语言通常所不具备的。

    至少,这是许多采用Python 的人之间所具有的共识。当然,你应该要自行判断这类说法,也就是通过了解Python 提供了什么给你。为了帮助你们入门,让我们进行下一章的学习吧。

    简单易学

    这一部分引出了本书的重点:相对于其他编程语言,Python 语言的核心是惊人的简单易学。实际上,你可以在几天内(如果你是有经验的程序员,或许只需要几个小时)写出不错的Python 代码。这对于那些想学习语言可以在工作中应用的专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同样对于那些使用Python 进行定制或控制系统的终端用户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如今,许多系统依赖于终端用户可以很快地学会Python 以便定制其代码的外围工具,从而提供较少的支持甚至不提供支持。尽管Python 还是有很多高级编程工具,但不论对初学者还是行家高手来说,Python 的核心语言仍是相当简单的。

    名字来源于Monty Python

    Python 名字的来源这不算是一项技术,但是,这似乎是令人很惊讶、保护得很好的秘密,而我们希望把它全盘托出。尽管Python 世界中都是蟒蛇的图标,但事实是,Python 创立者Guido van Rossum 是以BBC 喜剧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来命名的。他是Monty Python 的大影迷,而很多软件开发人员也是(事实上,这两个领域似乎有种对称)。

    这给Python 代码的例子加入一种幽默的特质。比如,一般来说,传统常规的变量名为"foo "和"bar ",在Python 的世界中变成了"spam "和"eggs "。而有时出现的"Brian "、"ni "、"shrubbery "等也是这样来的。这种方式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ython 社区:Python 会议上的演讲往往叫做"The Spanish Inquisition "。

    当然,如果你熟悉这个幽默剧的话,所有这些你都会觉得很有趣,否则就没那么有意思了。你没有必要为了理解引自Monty Python (也许本书中你就会找到)的例子而刻意去熟悉这一串剧情,但是至少你现在应该知道它们的来源。

    http://book.51cto.com/art/200907/137348.htm


  • 诺基亚 E71的参数

    2009-12-16 16:29:21

  • 转:浅谈WAPI和Wifi的区别

    2009-12-15 11:34:52


     

    浅谈WAPI和Wifi的区别


      众所周知,电信已经确定了其C+W的部署战略。此前我们了解到Wi-Fi这项无线局域网标准迟迟不能获得工信部的通过是因为业界普遍认为Wi-Fi作为一项WLAN技术,也就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其安全性太低,故不适合做我国运营商级别的网络,但为什么最近肯松口了呢?原因就是WAPI被摆上台面了。

       据动讯网称,电总已于3月份开始了Wi-Fi设备的测试, 此次电总Wi-Fi测试中思科、Aruba、西门子、Ruckus等等均没参与,传统意义上被认为具备提供企业级和运营商级的设备提供商中,仅仅只有摩托 罗拉、阿德利亚和H3C等三家企业,在21家参与测试的设备提供商名单中,北京傲天、广州杰赛等WAPI联盟成员榜上有名。

       看到这里,对WLAN这一行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会非常讶异:连思科这种Top1都进不了电总的名单,WAPI是啥玩意儿?

       因为我以前对这个名词也只是停留在听说的阶段,于是特地去网上查了查资料。众所周知,平时我们的路由器、网卡都有很多加密方式,WEP、WAP、 WPA2-PSK等等,再下去还有AES、TKIP一堆生涩的名词。其实这些我们都可以不管,因为除WEP外,其余加密标准都是由IEEE 802.11i规定的,该协议的制定就是为了增强wifi网络的安全性能,引入安全性能更高的WPA加密方式,辅以业界流行的AES等加密算法。我们每次连接路由器时,如果路由器采用了WPA加密,客户端和AP都有一系列的认证过程。

       那么什么是WAPI呢?这其实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套wifi认证协议,采用了更加高级的算法,安全性“据说”高于WPA。为什么是据说呢?因为国家 推行WAPI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数据不被其他国家窃取。WPA是美国IEEE制定的,从某种角度说,如果IEEE“留了一手”,到头来满中国的wifi对 他们来讲都是良好的收集情报的工具。工信部会这么想我觉得很正常,毕竟前阵子华为的设备在欧洲还被某国家怀疑,涉嫌窃取该国机密啥的。

    项目 WAPI IEEE 802.11i
    鉴别 鉴别机制 双向鉴别(AP和MT通过AS实现相互的身份鉴别) 单向和双向鉴别(MT和Radius之间),MT不能够鉴别AP的合法性
    鉴别方法 鉴别过程简单易行;身份凭证为公钥数字证书;无线用户与无线接入点地位对等,不仅实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控制,而且保证无线用户接入的安全性;客户端支持多证书,方便用户多处使用,充分保证其漫游功能 鉴别过程较为复杂;用户身份通常为用户名和口令;AP后端的Radius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认证;
    鉴别对象 用户 用户
    密钥管理 全集中(局域网内统一由AS管理) AP和Radius服务器之间需手工设置共享密钥;AP和MT之间只定义了认证体系结构,不同厂商的具体设计可能不兼容;实现兼容性的成本较高
    算法 192位椭圆曲线算法(ECC192) 与具体的协议有关
    安全漏洞 未查明 用户身份凭证简单,易被盗取,且被盗取后可任意使用;:共享密钥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加密 密钥 动态(基于用户、基于鉴别、通信过程中动态更新) 动态
    算法 国密办批准的分组加密算法(SMS4) 128 bit AES和128 bit RC4

       上面这个表格是WAPI和802.11i认证方式的一个对比,其实差别真的不大,核心算法不同而已。而且

       由于WAPI和另一种WLAN技术WiFi的物理层是一样的,只是协议和 MAC层不一样,因此很容易在同一WLAN芯片上支持两种标准。

       所以,在现有的wifi设备上,做到电信所谓的WAPI和wifi兼容是一件不难的事。通信产业报有称,WAPI已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大型 示范项目中进行部署,并赢得了零故障率的成绩。据了解,最新的WAPI手机专用无线模块可同时支持WAPI/WAPI+WiFi/WAPI+WiFi+蓝 牙等功能。

       可以预期的是今后的终端,尤其是电信旗下的EVDO终端手机、上网卡等设备,会逐渐从WAPI与Wifi兼容逐渐过渡到WAPI上。这种策略是明智 的,因为现有的wifi网络已经大规模铺开,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已在08年底完成了2.5万个wifi热点的覆盖,而且用户也是在用正常的wifi设 备上网。所以至少目前来看,兼容这条路很正确。

       到后期,基于WAPI的终端开始深入人心的时候,搞不好国家会来个一刀切,所有的迅驰、黑莓、iPhone那时候都完蛋,回家刷上了WAPI再来中国卖!所以接下来有两条路

       1、在国外,普及WAPI,去国外推广这项加密技术,让Intel、Cisco等厂商认可这项加密,在现有的wifi技术中加入WAPI支持;

       2、在国内大量普及WAPI终端,趁着3G终端热卖的时候把这项技术深入到每一个3G用户,切换802.11i至WAPI就水到渠成了。

  • 诺基亚中国发布首款支持WAPI/WiFi手机(5530XpressMusic)

    2009-12-15 11:11:05

    诺基亚中国发布首款支持WAPI/WiFi手机
    2009年6月26日 07:41  新浪科技  

        6月25日,诺基亚在中国发布了首款支持WAPI/WiFi的手机5530XpressMusic。而其广受追捧的E71的“升级版”与“精简版”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中国上市。

        6月15日,诺基亚在新加坡面向全球推出了E72、5530 XpressMusic以及3710。在6月25日诺基亚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公司年度产品与服务展示会议上,诺基亚将该三款手机面向中国市场推出。

        诺基亚5530XpressMusic是其在中国内地推出的首款支持无线局域网的产品,在支持中国WAPI标准的情况下,该手机得以获准加装WiFi功能。诺基亚预计其将于2009年第三季度上市。

        作为E71升级版的E72将支持WCDMA制式的3G网络。在保留E71必备功能的同时在多个领域有提升,导航键选用了光学触摸板,摄像头升级至500万像素,耳机接口也改进为3.5毫米。

        诺基亚预计E72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上市。该产品此前在全球公布的税前售价为350欧元(约人民币3322元)。

        而作为E71精简版的E63此前也已经在海外市场推出,此次诺基亚也将其引入了中国市场。相比E71,E63摄像头为200万像素,并去掉了GPS功能。诺基亚预计该手机将于第三季度上市,且会支持WCDMA制式的3G网络。

  • 关于WAPI

    2009-12-15 11:03:40

    一、什么是WAPI?  WAPI 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安全协议,同时也是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强制性标准。它像红外线、蓝牙、GPRS、CDMA1X等协议一样,是无线传输协议的一种,只不过跟它们不同的是它是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一种传输协议而已,它与现行的802.11B传输协议比较相近。2009年6月15日,从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获悉,在近期的国际标准组织ISO/IECJTC1/SC6会议上,宽带无线局域网WLAN的国家标准WAPI首次获得包括美、英、法等10余个与会国家成员体一致同意,将以独立文本形式推进其为国际标准。 WAPI是我国首个在计算机宽带无线网络通信领域自主创新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安全接入技术标准。作为全球在此领域的两个标准之一,相比另一个由美国IEEE主导完成(实际为Intel主导)的公认存在严重安全缺陷的802.11i标准,WAPI具有明显的安全和技术优势,迄今未被发现有安全技术漏洞。
      对于WAPI推进国际标准进程中的这一重大突破,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黄振海认为,这意味着WAPI技术优势再次获与会各成员国的充分肯定,再次说明了全球范围内对无线网络安全的强烈关注和紧迫需要。此外,WAPI的执行意味着那些为了Wi-Fi功能而选择水货手机的消费者很可能因此转向购买质量和售后都有保障的行货手机。


    二、WAPI与现行的WiFi标准有什么不同?

      无线接入技术区别于有线接入的特点之一是标准(传输协议)不统一,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应用。无线局域网(WLAN)的传输协议有很多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有IEEE 802.11(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IEEE 802.15(蓝牙Bluetooth)、IEEE 802.16(WiMax,全称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以及HomeRF(家庭网络)标准。其中以802.11B(WiFi)最为普及和流行,目前包括迅驰和联想最新的关联电脑在内的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所采用的都是802.11B的传输协议,它是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组织制定并由ISO/IEC审查认可。而WAPI则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组织制定,并由ISO/IEC审查认可。其最大的区别是安全加密的技术不同:WAPI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架构(WAPI)”的安全协议,而802.11i则采用“有线加强等效保密(WEP)”安全协议。(IEEE 802.11i作为安全补充标准被整个IEEE 802.11族所共用)。


    三、我国为什么要制定WAPI标准?

      1、出于安全性考虑。我们知道,对于无线局域网来说,在安全性方面非常脆弱,因为现行的无线网络产品大多数都采用802.11B作为无线传输协议,这种协议的优点是传输速率能达到11M,而且覆盖范围达100米。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其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才使它在安全方面非常脆弱。因为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都曝露在空中,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截取数据包,虽然,3COM、安奈特等国外厂商都针对802.11B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解决方案,但总得来说并不尽人意,而且其核心技术掌握在别国人手中,他们既然能制定得出来就一定有办法破解,所以在安全方面成了政府和商业用户使用WLAN的一大隐患。WAPI由于由我国有关部门掌握着加密的核心技术,所以就不怕有人利用WLAN来盗取机密信息了,而且它的加密技术比802.11B更为先进,WAPI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公开密钥体制的椭圆曲线密码算法和秘密密钥体制的分组密码算法,实现了设备的身份鉴别、链路验证、访问控制和用户信息在无线传输状态下的加密保护。此外,WAPI从应用模式上分为单点式和集中式两种,可以彻底扭转目前WLAN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并存且互不兼容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和兼容性问题。所以我国强制性地要求相关商业机构执行WAPI标准能更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
      2、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我国是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许多产品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在以前,我国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丧失了很多的机会,由于极少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自己业界标准的产品,造成了颇为被动的局面:DVD要被外国人收取大量的专利费,GPRS、CDMA1X等等的标准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们只能乖乖地将大把的钞票送给人家去买人家的标准,而自己则像个替人“打工”的工人,只能去搞OEM、去帮人组装产品。所以,有人说“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


    四、WAPI对于个人用户而言的利益?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WAPI的出现最大的受益就是让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从此更加安全,因为WLAN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是完全暴露在半空中的,而且信号覆盖范围广,如果安全性不好,合法用户的数据就很容易被非法用户截获和破解。同时,非法用户还可以伪装成合法用户,和合法用户共同使用网络资源,使合法用户的利益蒙受损失。就拿北美来说,他们那里非常流行基于802.11B的WLAN,许多电脑高手就试图用易拉罐来截获和破解合法用户的无线信号,从而达到免费共享合法用户网络资源的目的。而更为可怕的是,非法的用户还可以利用WLAN将合法用户笔记本电脑里的数据盗取过来,从而使他们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如果是帐号、密码之类的信息被盗取后果就更严重了)。
      另外,设备间互联是运营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前,虽然许多厂商的产品都宣称通过了wi-fi兼容性测试,但由于各厂商所提出和采用的安全解决方案不同。例如,安奈特(AT-WR2411无线网卡)提供的是多级的安全体系,包括扩频编码和加密技术,安全的信息通过40和128位的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WEP) 加密方法;而3Com的无线网卡如果和3Com 11 Mbps无线局域网Access Point 6000配合使用,则可以使用高级的动态安全链路技术,该技术与共享密钥的方案不同,它会自动为每一个会话生成一个128位的加密密钥。这样,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解决方案标准,导致了不同的WLAN设备在启用安全功能时无法互通,会造成运营商的设备管理极其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的安全方案开发不同用户管理功能,导致运营和维护成本大大增加,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而用户因为无法在不同的安全AP(Access Point)间漫游,而降低客户满意度,同时也会常常会令用户的设备兼容性出现问题。


    五、WAPI的历史

      1992年,中国开始无线局域网研究
      1994年,中国第一台WLAN样机,诞生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通过部级鉴定。
      2000年底,西电捷通成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发起成立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的起草者。
      2001年6月,由于IEEE 802.11标准存在的严重安全技术漏洞,信息产业部开始下达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起草任务。
      2001年8月,西电捷通发起成立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开发中国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同年11月完成标准草案。
      2003年5月,国家强制标准GB 15629.11/1102-2003批准即WAPI发布,并宣布将于2003年底实施。英特尔等跨国公司以准备时间不足为由,要求推迟实施。
      2003年11月,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从2004年6月1日起,境内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必须采用WAPI标准。但英特尔、博通等美国公司强烈抵制,并威胁将停止在中国开展无线业务,声称WAPI标准将迫使自己与中国公司共享敏感信息.
      2004年3月,美国务卿鲍威尔、商务部长埃文斯、贸易代表佐立克联名致信,要求中国放弃WAPI标准。称这一标准是国际贸易的壁垒。
      2004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公告:2004年6月1日将延期强制实施WAPI标准。
      2004年7月,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交了WAPI提案,试图推进其成为国际标准,但遭到美国方面的强烈阻挠.
      2005年11月,发改委等八部委连续召开WAPI部际联席会议
      2005年12月,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 “关于印发无线局域网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6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无线局域网修改单GB 15629.11-2003/XG1-2006及其扩展子项国家标准GB 15629.1101-2006《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5.8GHz频段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GB15629.1104-2006《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4GHz频段更高数据速率扩展规范》、GB/T 15629.1103-2006《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附加管理域操作规范》等三项补篇国家标准,形成了全面采用WAPI技术的WLAN国家标准体系。
      2006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投票中,WAPI以悬殊的得票率负于美国标准802.11i.
      2006年6月,质检总局、国标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布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的公告》
      2008年4月,在ISO/IECJTC1/SC6日内瓦会议上,中国第二次启动WAPI提案。在这次会议上,国际标准组织认为802.11i仍无法满足无线网络的安全需求,故专门设立一个研究阶段,研究将WAPI以何种方式推进为国际标准.
      2008年7月,在包括ISO/IEC总部官员、中方代表、IEEE代表等参加的WAPI特别会议上,IEEE代表和美国代表改变原本坚决反对WAPI提案的立场,达成了WAPI可作为独立标准推进的共识.
      2009年4月,中国工信部召集手机厂商开会,宣布今后国内所有2G和3G手机都可以使用WAPI技术
      2009年6月1日至5日召开的东京会议上,包括美国代表在内的参会成员一致同意,将WAPI作为无线局域网络接入安全机制独立标准形式推进为国际标准。(其中美国代表杰西·沃克既是英特尔的安全架构师,也是802.11i标准的编辑者),从而获得打破IEEE垄断的希望。
      支持WAPI的手机:
      诺基亚包括:N97i、N97 mini、X6 5530xm
      索尼爱立信包括:Satio(U_1)、X2i
      摩托罗拉包括:A3300c、A3100(已上市)
      三星包括:i7500U、i8910U、i8180c
      联想:O1
      多普达:A6188、A6288、A3288、T5399
      华为包括:U8230、C8100、E5
      中兴包括:X60
      魅族包括:M8 SE
      酷派包括:N900+、F800 
  • GSM是什么

    2009-11-27 12:17:49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众所周知的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GSM标准的无处不在性使通过"漫游协定"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自由漫游变得很平常。 GSM 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 第二代 (2G)移动电话系统. 这说明数字通讯从很早就已经构建到系统中。GSM是一个当前由3GPP开发的开放标准。

    从用户观点出发, GSM的主要优势在于更高的数字语音质量和低成本呼叫(比如短信)的新选择。网络运营商的优势是能够部署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因为GSM作为开放标准提供了更容易的互操作性。而且,标准就允许网络运营商提供漫游服务,用户就可以在全球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了。

    GSM在继续开发(例如包数据能力在Release '97版本的标准中通过GPRS被加入进来)时,保持向后兼容原始的GSM电话。更高速度的数据传输是用EDGE在Release '99版标准中引入的。

    历史

    尽管当前GSM相当普及,但是移动电话的历史在GSM构思之前很长时间就开始了。GSM小组 ("Groupe Spécial Mobile" (法语) 1, 2, 3 和 4)创立于1982年。GSM的名字也是源于这个小组的名字,但是后来决定保留首字母,但改变它所代表的含义。最开始这个小组由CEPT负责管理。GSM系统的原始技术在1987年定义。1989年, ETSI从CEPT接手。1990年第一个GSM规范说明完成,这个规范的文本长达超过6000页。 商业运营开始于1991年,运营商是芬兰的Radiolinja。

    1998年,3G合作项目(3GPP)启动。最初,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制定详细的下一代移动通讯网(3G)规范。 然而,3GPP也接受了维护和开发GSM规范的工作。ETSI是 3GPP的一个成员。.


    市场状况

    到2005年全球有超过10亿人使用GSM电话,使GSM成为主导的移动电话系统,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 GSM的主要竞争CDMA2000(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尽管有好的前景,但是有限被全球采用的作为3G标准过渡的W-CDMA没有展现出全部的功能。还有, 因为W-CDMA网络建设的推迟,导致至少在高密度通话这块市场GSM的消亡速度还很慢,但是那是迟早的事情。

    在1998到2000年之间导致GSM用户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移动运营商推出预付费电话服务。它允许那些不能或者不想跟运营商签署合同的的人们拥有移动电话人们。这种服务在欧洲的移动运营商之间竞争也比较激烈,即使没有长期的签证,人们也可以从运营商那里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到一款手机。


    无线电接口

    GSM 是一个蜂窝网络,也就是说移动电话要连接到它能搜索到的最近的蜂窝单元区域。 GSM网络运行在多个不同的无线电频率上。

    GSM网络一共有4种不同的蜂窝单元尺寸:巨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和伞蜂窝。覆盖面积因不同的环境而不同。巨蜂窝可以被看作那种基站 天线安装在天线杆或者建筑物顶上那种。微蜂窝则是那些天线高度低于平均建筑高度的那些,一般用于市区内。微微蜂窝则是那种很小的蜂窝只覆盖几十米的范围,主要用于室内。伞蜂窝则是用于覆盖更小的蜂窝网的盲区,填补蜂窝之间的信号空白区域。

    蜂窝半径范围根据天线高度、增益和传播条件可以从百米以下到数十公里。实际使用的最长距离GSM规范支持到35公里。还有个扩展蜂窝的概念,蜂窝半径可以增加一倍甚至更多。

    GSM还支持室内覆盖,通过功率分配器可以把室外天线的功率分配到室内天线分布系统上。这是一种典型的配置方案,用于满足室内高密度通话要求,在购物中心和机场十分常见。然而这并不是必须的,因为室内覆盖也可以通过无限信号穿越建筑物来实现,只是这样可以提高信号质量减少干扰和回声。


    网络结构
    Image:Gsm netzwerk.png
    GSM网络结构

    GSM系统后面的网络被人们看作是极其庞大和复杂的,这样就可以提供所有的所需的服务。它被分成很多的部分,每一部分负责其中的一个功能。

    * 基站系统 (基站和相关控制器).
    * 网络和交换系统 (网络的每一部分都要与其他部分无缝衔接)。有时也被叫做核心网。
    * GPRS核心网 (可选部分,用于基于报文的互联网连接)。
    * 所有的系统元素组合出许多的象语音通话和短信这样的GSM服务。


    身份识别 Module

    GSM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用户身份模块 (SIM), 也叫 SIM卡。SIM卡是一个保存用户数据和电话本的可拆卸智能卡IC。用户就可以更换手机后还能保存自己的信息。换句话说用户也可以使用现在的手机而使用不同运营商的SIM卡。 有些运营商为了防止用户转换到别的网络在手机上做手脚,使得它只能用一个特定的SIM卡,或者同一个网络的SIM卡,这就是众所周知的 SIM卡封锁, 这在某些国家并不合法。

    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运营商锁定他们销售的移动电话,这样做是因为移动电话的价格一般因为签订长期合同大幅减少(例如在欧美市场很多手机可以通过签约以原价格几十分之一的价格购买),而运营商试图避免客户的流失。用户一般可以通过与运营商联系付一定费用来解除锁定,或者通过一个专门服务或者从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软件来解锁。 如果用户签署在一段时期有效地合同(合同帐户),某些美国运营商例如T-Mobile和Cingular,就会解除对电话的锁定。第三方的解锁方法比起运营商的来一般更快而且也更便宜。在大多数国家除去锁定是合法的。


    GSM安全

    GSM 被设计具有中等安全水平。系统设计使用共享密钥用户认证。用户与基站之间的通讯可以被加密。演进的 UMTS引入可选的USIM-使用更长鉴别密钥保证更好的安全以及网络和用户的双向验证。GSM只有网络到用户的验证 (而且还不是 vica versa).虽然安全模块提供了保密和鉴别功能,但是鉴别能力有限而且可以伪造。

    GSM为了安全使用多种加密算法。A5/1和A5/2两种串流密码用于保证在空中语音的保密性。 A5/1是在欧洲范围使用的强力算法,而A5/2则是在其他国家使用的弱强度算法。在两种算法中严重漏洞都已经被发现, 例如一个单一密文攻击可能实时的中断掉A5/2. 但是系统支持多个不同算法,这样运营商就可以换一个安全等级更强的。
     
    -------------------------------------------------------------------
     
    GSM:移动通信全球系统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首先回答:在中国,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各有一张GSM牌照,而CDMA的牌照只有中国联通才有。要同时使用GSM和CDMA,可以使用世界风手机,但是理论上可以用中国移动的GSM卡,但是实际上同时用中国联通的GSM和CDMA更好些。

    GSM数字网,它属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又称"全球通"。发展趋势相当有潜力,现在GSM数字网已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300多个地区和2000多个县市开通,更值得一谈的是能够在40多个国家实现漫游,可谓范围之广。

      GSM数字网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它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时分多址,简而言之,就是每个用户在某一时隙上选用载频之可以在特定时间内下收信息,这样做不仅话音十分清晰,而且保密性也很强,再就是提供了很多数据传输服务。

      其次是CDMA数字网,它发源于美国,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是数字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CDMA手机话音特别清晰,不低于有线电话,不易掉话,而且它的信号覆盖十分广,是用户理想选择。

      现在它的业内运营者为了在系统中增加用户数量,不断采取降低每位用户费用的方法,这样为加强市场渗透而增加了更大利润。它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之一的码分多址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国内采用CDMA技术的有"中国长城移动通信网",在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等地已经开通。

      它的优点很多,例如覆盖特性的提高、保密性的增强、网络规化越来越简化、通话质量的提高、用户通话时间的延长、软音量和"软"切换、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等。
    -------------------------------------------------------------------
     
    GSM译成中文就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它由欧洲开发的数字移动电话网络标准,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M1800,由于采用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前者发展的时间较早,使用的国家较多,后者发展的时间较晚,使用的国家也较少。物理特性方面,前者频谱较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差,但传送的距离较远,而手机发射功率较强,耗电量较大,因此待机时间较短;而后者的频谱较高,波长较短,穿透力佳,但传送的距离短,其手机的发射功率较小,待机时间则相应地较长。
    -------------------------------------------------------------------
     
    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蜂窝系统之一。GSM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同时进行8组通话。
  • 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

    2009-11-26 17:52:13

     
     

    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

        “无线”这个词经常见诸于报端媒体,其中,无线局域网更是随着Intel“迅驰”芯片的发布进一步走近了我们。但很多人并没有接触过无线局域网,那么它究竟是什么?能做什么?以下的问题,希望可以为你答疑解惑。

      什么是WLAN,现在最流行的无线组网技术是什么?

      WLAN为Wireless LAN的简称,即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技术实现快速接入以太网的技术。综观现在的市场,IEEE 802.11b技术在性能、价格各方面均超过了蓝牙、HomeRF等技术,逐渐成为无线接入以太网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由于IEEE 802.11b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无线局域网应用的高潮。

      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相较之下,有哪些优点?

      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目前它已经从传统的医疗保健、库存控制和管理服务等特殊行业向更多行业拓展开去,甚至开始进入家庭以及教育机构等领域。

      无线网络对人体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

      IEEE 802.11规定的发射功率不可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手机的发射功率约200毫瓦至1瓦间,手持式对讲机高达5瓦。而且无线网络使用方式并非像手机直接接触人体,因此应该是安全的。

      常见的无线网络协议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最常见的有IEEE 802.11,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其中:IEEE 802.11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1b又被称为Wi-Fi,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也可根据信号强弱把传输率调整为5.5Mbps、2 Mbps和1 Mbps带宽。无需直线传播传输范围为室外最大300米,室内有障碍的情况下最大100米,是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传输协议。

      WLAN能覆盖的范围有多广?

      一般WLAN能覆盖的范围应视环境的开放与否而定。若不加外接天线,在视野所及之处约250米;若属半开放性空间,有间隔的区域,则约35~50米左右。当然若加上外接天线,则距离可达更远,这关系到天线本身的增益值,因此需视用户需求而定。

      如果要组建WLAN,其最基本的配置需要哪些?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
      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节点”,或“桥接器” 。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 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
     
      什么是漫游(Roaming)功能?

      如同手机可漫游在不同的基站之间一样,WLAN工作站亦可漫游在不同的AP之间,只要AP群的ESSID定义一样,则可漫游于无线电波所能覆盖的区域。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一些公共场合如机场、会展中心、咖啡屋等。

      什么是WI-FI认证?

      因为IEEE并不负责测试IEEE 802.11b无线产品的兼容性,所以这项工作就由厂商组成的Wi-Fi联盟——无线以太网协会WECA担任。凡是通过其兼容性的测试产品,都被准予打上“Wi-Fi CERTIFIED”标记。我们在选购IEEE 802.11b无线产品时,最好选购有Wi-Fi标记的产品,以保证产品之间的兼容性。

      请问无线局域网的工作模式有哪几种?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模式一般分为两种,Infrastructure和Ad-hoc。Infrastructure是指通过AP互连的工作模式,也就是可以把AP看做是传统局域网中的Hub(集线器)。Ad-hoc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作模式,它通过把一组需要互相通讯的无线网卡的ESSID设为同值来组网,这样就可以不必使用AP,构成一种特殊的无线网络应用模式。几台计算机装上无线网卡,即可达到相互连接,资源共享的目的。

      为何某些兼容IEEE 802.11b的产品宣称传输率可达22Mbps?

      虽然IEEE802.11b规定其传输速率最高为11Mbps,但很多符合IEEE 802.11b的产品都宣称其产品最高可支持22Mbps。而在IEEE 802.11任何一个协议中并没有提及22Mbps这一速率的标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TI(美国德洲仪器)公司推出的所谓增强型IEEE 802.11b标准。其理论速度是原来的2倍,达22Mbps。这一自家的标准已被很多名牌的厂商采用。因为这是自家的标准,所以必须AP和网卡都必须支持。如果有一方不支持,则速率自动降为11Mbps。

      为何我购买的AP和无线网卡实际值连接速率只有5.5Mbps呢?

      符合IEEE 802.11b规范的设备都具有根据信号强弱自动调整速率的功能。虽然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但也可根据信号强弱把传输率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要想达到其最高速率,可以考虑调整AP的安装位置以及天线方向,如果有必要还可增加一个外接天线。

      怎样组建家庭无线宽带呢?

      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一般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如果得到授权,则无需增加端口,也可以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相关名词解释

    Ad-Hoc(点对点)模式:该模式就和以前的直连双绞线概念一样,是P2P的连接,所以也就无法与其它网络沟通了。一般无线终端设备像PMPPSPDMA等用的就是ad-hoc模式。Ad-Hoc结构是一种省去了无线AP而搭建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其原理是网络中的一台电脑主机建立点对点连接相当于虚拟AP,而其它电脑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点对点连接进行网络互联与共享。

    Infrastructure模式:所谓infrastructure是在一种整合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架构的应用模式,与ad- hoc不同的是配备无线网卡的电脑必须通过APAccess Pointer)来进行无线通讯,设置后,无线网络设备就必须有APAccess Pointer)来沟通。通过这种架构模式,即可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WPA是一种基于标准的可互操作的WLAN安全性增强解决方案,可大大增强现有以及未来无线局域网系统的数据保护和访问控制水平。WPA源于正在制定中的IEEE802.11i标准并将与之保持前向兼容。部署适当的话,WPA可保证WLAN用户的数据受到保护,并且只有授权的网络用户才可以访问WLAN网络。 

    IEEE802.11b: IEEE 802.11b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9999月推出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采取2.4GHz频段,传输速率最高11Mbps

    IEEE802.11g: IEEE 802.11b标准的继承者,它提供高达54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工作在2.4GHz频率下,能兼容IEEE 802.11b标准。 

    Wi-Fi:  Wireless-Fidelity的缩写,无线相容性认证。成立于1999 年的 Wi-Fi 联盟是一个非牟利国际协会,旨在认证根据 IEEE 802.11 规格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互操作性。

    AP:    Access Point,无线接入器(又叫接入点),常常缩写为AP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缩写,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它将数据经编码后调制为射频信号。主要应用于数字视频广播系统、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多信道多点分布服务和WLAN服务以及下一代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 Ad-hoc和Infrastructure模式

    2009-11-26 17:47:39

    根据网络的传输介质来划分,网络可以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它们除所使用的传输的介质不同外所应对应使用的网络设备,网络技术也不同。那么究竟那种组网方式更适合家庭组网呢?我们下面通过对比有线与无线网络的组建方法,网络性能以及所需的组建及维护的成本等一系列指标值,来帮助大家选择更适合家庭使用的更适合自己使用的组网方式。

    一、组建方法

        1、有线网络:有线网络通过使用网络电缆以及网络设备作为介质来实现网络(只使用一根线缆实现的双机互联不在讨论的范围内)。家用有线网络一般选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其特点是经济实惠且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较高。选用有线网络方式组建网络前需要精心设计网络拓扑与实际的走线位置,因为照顾到美观因素,有线网一般选用暗埋方式布线,但此法容易受到家居环境的限制而且对日后更改网络结构也带来了麻烦,所以在组建前最好能够将现实的环境与日后需要调整的因素加以考虑。常见的网络节点设备有路由器,宽带MODEM,交换机,以及集线器,组建家庭网络一般会用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2、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技术现在主要有三种通信标准,它们分别是:802.11b--早期的且应用最广的通讯标准,是三者中带宽最低、传输距离最短的标准,因此依据这个标准制造的产品价格相对便宜。802.11a--较802.11b有更大的吞吐量,但不能与802.11b以及802.11g兼容,因此是目前使用量相对较少的一个无线通讯标准。802.11g--传输速度高于802.11b,且可与802.11b兼容,抗干扰性比802.11a要低。此类产品售价较高。

      无线网络有两种建网模式,Ad-hoc和Infrastructure模式:Infrastructure--无线网与有线网通过一接入点来进行通讯。Ad-hoc模式--带有无线设备的计算机之间直接进行通讯(类似有线网络的双机互联)。如果无线网络中的计算机需要使用有线网络中的资源,则需要设置无线网络为Infrastructure模式(Infrastructure模式的核心设备为无线接入点,一般为无线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传送到配备有无线网卡的电脑上,这些装有无线适配器且以与路由器联通的电脑可在路由器工作半径内漫游,您可以安装多个这样的无线路由器来扩大漫游的范围)。若只需要与无线网络中其它的电脑共享资源,则可以用Ad-hoc(点对点)模式。(Ad-hoc模式使配有无线网卡的数据发送的电脑与数据接收的电脑直接进行通讯,而无需使用无线路由器或接入点设备)。

    二、网络性能

      有线网性能十分优越,以太网连接可提供10Mbps 至 100Mbps甚至千兆速率,且相关的硬件(路由器、以太网和交换机等)是非常可靠且相关技术也十分成熟的,倘若出问题,一般也就是电缆连接松动导致的网络故障。

      无线网在性能方面远比不上有线网。802.11a g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家电产品、微波炉、无绳电话,以及其它运行在2.4GHz频段上的无线设备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另外传输速率方面, 802.11b标准的传输速率为11mbps、802.11g和802.11a为54mbps(实际环境中传输速率一般只有理论值的一半)。另外,只要在无线接入点(AP)覆盖的范 围内的终端都可以接收到该无线网无线信号,这样的机制也使得无线网在网络安全性方面没有有线网那么优秀。

    三、成本

        网线、交换机乃至路由器的价格都非常便宜,而无线网络设备普遍都比有线设备售价要高一些,一般是有线设备的1.5到2倍多。下面咱们来核算下使用有线布网和无线布网方式组建一个包含3台电脑的家庭网络的花销分别有多大: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无线与有线网络各自的优缺点。有线网络组建成本低廉,且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非常令人满意,但相对无线网络其扩展性表现一般,组建初期需要对网络日后可能的扩展和故障的排除问题做周密的计划。另外,其安装方法较复杂,一般需要专业的工程人员安装操作,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组建和维护成本。便捷和灵活性是无线网络特点也是其最大的卖点,只要在网络接入点所覆盖的范围内都可以随意移动接入设备,而且它也为以后网络的扩容做了良好的前期准备。但其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却不及有线网络,容易产生无线信号被截获或是由于与其他共处2.4GHz 频段的产品发生冲突而带来的稳定性问题。无线设备的价格普遍较贵,但安装起来却非常容易,简单几步便完成了网络环境最初的搭建。无线网可顺利完成文件共享,网络打印等一般性工作,但若需要经常使用像局域网游戏等非常耗费网络资源的应用则最好选择有线网。
  • 什么是Ad hoc

    2009-11-26 17:40:55

    sreight 发表于 2006-10-10 13:10
    无线Ad Hoc网络(wireless ad hoc networks)是一种不依赖于固定通信基础设施的新型无线网络,它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其中的每个节点既是终端又是路由器,能够转发来自网络中其它节点的数据包。

    dragonkiss 发表于 2006-10-10 13:20

    ad hoc问题以前有很多人问过的。

    简单说就是无线自组织网络。就是具有终端和终端直接通信的能力。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地震以后,移动公司都完蛋了。基站都没有了。整个世界都没有电视台,什么的。这个时候你要和周围的人联系,如果以后大家都有了Ad hoc手机,就可以开展救援和搜索通信了。

    目前比较研究多的无线网格网络(wireless mesh)和无线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有相通的地方。

    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相关的文献,中文的书不是太多。

    leolx1983 发表于 2006-10-12 10:32

    Ad Hoc Networks

    [b]Ad Hoc Networks[/b]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ables information transfer among a network of disconnected, and often mobile, users. Popular wireless networks such as mobile phone networks and wireless LANs are traditionally infrastructure-based, i.e. base stations, access points and servers are deployed before the network can be used. In contrast, ad hoc networks are dynamically formed amongst a group of wireless users and require no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or pre-configuration.

    The dynamic and self-organizing nature of ad hoc networks makes them particular useful in situations where rapid network deployments are required or it is prohibitively costly to deploy and manag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ome example applications include:

    1. Attendees in a conference room sharing documents and other information via their laptops and handheld computer;
    2. Armed forces creating a tactical network in unfamiliar territory for communic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formation;
    3. Small sensor devices located in animals and other strategic locations that collectively, monitor habitat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4. Emergency services communicating in a disaster area and sharing video updates of specific locations among workers in the field, and back to headquarters.

    As we can see below, one is the model of infrastructure-based network, the other is model of ad hoc network.

    [[i] 本帖最后由 leolx1983 于 2006-10-12 10:35 编辑 [/i]]

    swust 发表于 2007-1-23 22:18

    很直观,感谢一个啊!!!!!!!!!!

    东方太阳照大地 发表于 2008-5-13 12:26

    很直观 此图收藏 可以用到我的论文里

    wana06842 发表于 2008-7-5 09:48

    Ad Hoc源于拉丁语,意思是“for this”引申为“for this purpose only”,即“为某种目的设置的,特别的”意思,即Ad hoc网络是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网络。

    IEEE802.11标准委员会采用了“Ad hoc网络”一词来描述这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移动通信网络,Ad hoc网络就此诞生。

    duoduowlh 发表于 2008-7-7 11: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已经从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个小分支逐渐扩大到相对较独立的领域。目前,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区域上(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周期性的Ad Hoc网络学术会议日益增多。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Ad Hoc网络成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出新的路由协议。新协议一般以广播或多播方式建立网络路由,核心是减少广播风暴。目前,一般普遍得到认可的代表性成果有DSDV, WRP, AODV,DSR, TORA和ZRP等[9]。源头性的创新性研究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后续的成果多为这些协议的改进。目前,路由协议的研究仍然是Ad Hoc网络成果最集中的部分。不过,从实现的难度来看,这些协议离实用性还有一定的距离。
    (2) 提出基于Ad Hoc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主要是解决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影响比较大的有MACA协议,即RTS/CTS/ACK方案,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分裂的双信道方案和基于定向天线的MAC协议,以及一些改进类的MAC协议。有一些研究则是侧重于将IEEE 802.11的MAC协议移植到Ad Hoc网络中。基于定向天线的MAC协议在理论上性能较为优越,但在技术上实现的难度较大。
    (3) Ad Hoc网络与蜂窝网的互连互通。有研究者研究并提出了一种iCAR(internet Cellular and Ad Hoc Realy)系统,提供蜂窝小区内信号的补盲[10-12]。该方案给出了在加入补盲点之后系统性能改善的性能评价。从结果看,该系统只是针对目前的2G系统,尚无法联系到基于IP方式的分组网络。最近,一种在蜂窝网上覆盖一个无线多跳网络的方案被提出,其中用一些无线路由器来代替蜂窝网络中的一些结点。该结构与iCAR系统一致,但通过优化路由、信道规划和功率控制等使系统在发射功率受限的情况下达到系统吞吐量最大化,其他方面没有太多的贡献。
    (4) 基于Ad Hoc网络的多播/组播协议、TCP协议、地址分配、功率(节能)控制、安全性问题、分布式算法、QoS等方面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各部分的数量相对较少。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试图把移动IP扩展到Ad Hoc网络,基本方案是要用特定的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作为路由协议,但这种方案与Ad Hoc网络的其他路由协议不相容。
    (5) 在实验和应用网络的构建上,最近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正在研究用蓝牙节点组建Ad Hoc网络。目前己有一些文献针对基于蓝牙的Ad Hoc网络的形成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协议或方案。
    (6) 国际上活跃的研究机构有加州大学的三个分校,康奈尔大学,伊利偌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科研机构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从2001年起,国内学者所发表的移动自组网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可以说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kiwi0000 发表于 2008-7-14 17:01

    ad hoc在很多领域都能看到 比如BI里面会翻译成即席查询

    aster 发表于 2008-7-26 11:37

    Ad hoc 这里不要看成两个词,实际上是一个词,是从拉丁文中过来的舶来词汇

    taoismc 发表于 2008-7-26 12:26

    哈哈,通过那张图很明白得看出,这个网络就是通讯的P2P。果然各个领域在兼容吸收,并行前进。

    addingme 发表于 2008-8-30 20:11

    [quote]原帖由 [i]taoismc[/i] 于 2008-7-26 12:26 发表 [url=http://bbs.cnttr.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43546&ptid=70353][img]http://bbs.cnttr.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哈哈,通过那张图很明白得看出,这个网络就是通讯的P2P。果然各个领域在兼容吸收,并行前进。 [/quote]
                  
    不仅仅是P2P

    liu40226172 发表于 2008-9-23 00:32

    就是一个无线自组织网络.不过觉的研究的人多,用的不怎么多.到是WImax华为有人在搞
  • S60入门基础

    2009-11-18 13:22:00

    S60入门基础

    From Forum Nokia Wiki

      本文是一篇Symbian出版社/诺基亚论坛官方文档《Essential S60 - Developers' Guide》的非正式中文翻译版本。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中国的非移动开发者了解S60平台,加快入门速度带来帮助:) 

    S60平台介绍

      自从2001年发布以来,S60平台已经成为世界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开发平台。在2007年初,已经有6家授权手机制造商生产了超过一亿部基于S60平台的手机。第一部S60设备,Nokia 7650智能手机,体现了广泛的特性,包括个人信息管理(PIM)、浏览器、图片和音乐功能。随着技术不断地成熟,包含有高分辨率照相机、功能完整的Web浏览器、立体声音乐、地图和VoIP电话等的手机已经上市,并且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功能。S60手机的范围已经扩大,为消费者、企业及其它特定市场提供了各种不同样式的选择。

    S60平台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它能使用户通过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和内容的方式往其自有的手机内添加特性。首先,这个平台支持由Java语言和纯Symbian C++程序语言编写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随着平台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开发选择变得可用。应用程序开发者现在可以从Symbian C++,Open C,Java Micro Edition(Java ME), Python,Adobe的Flash Lite,Web运行时环境及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 Tiny,SVG-T)技术之间任意选择。同时,Web内容开发者已被标准Web技术比如HTML, 动态级联表(CSS), JavaScript, 异步JavaScript和XML(AJAX), Flash Lite及SVG-T,来使得S60手机可以浏览所有网页。该文档首先对S60系列精髓来说是一个选择开发S60应用程序的指南。它的目的是帮助开发者选择最合适的开发方式和特定的应用程序语言。该文档概括了各种开发技术的主要特性,描述了有助于开发的可用工具,并提供了何处能找到有用信息的向导。

      当到随后开始手机应用程序开发时,编写代码和使之能够运行只是一部分工作。测试是很重要的步骤,它确保应用程序能可靠地完成程序自身本应具备的功能。该文档提供了来自诺基亚论坛(中文, 英文)的可用测试工具及应用程序测试领域(Symbian Signed和Java Verified)的介绍。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获取应用程序和安装内容并将其应用在S60手机上,该文档包括了展望如何将应用程序带入市场的过程。它也为可应用程序提供了指导来帮助开发者获取技术和商业支持以发展他们的手机软件业务。
    版本和功能包

      随着移动技术的进步,Symbian OS和S60平台正在不断与时俱进地发展、添加新的特性和功能。为了帮助开发者了解S60平台不同发布版本的特性,我们使用了术语“版本(Edition)”和“功能包(Feature Pack)”表达不同的概念。版本指发布版本之间更新时增加的东西,它们大都和Symbian OS上的版本改动相关。功能包指示出版本内更新时增加的东西,通常包括新的C++ API和其他一些功能附件、其它开发技术的改进及S60 UI的改进。表格1提供了S60版本和功能包的概述。 

    S60各个版本和功能包的信息详解
    S60平台 Symbian OS C++ Open C Java ME Python Flash Lite SVG-T Web 2.0 Web运行时环境 首款机型
    S60第一版 v6.1 MIDP 1.0 插件 Nokia 7650
    S60第二版 v7.0s MIDP 2.0 插件 Nokia 6600
    S60第二版,功能包1 v7.0s MIDP 2.0 插件 Nokia 6620
    S60第二版,功能包2 v8.0a MIDP 2.0 插件 Nokia 6630
    S60第二版,功能包3 v8.1a MIDP 2.0 插件 1.1(部分地) Nokia N90
    S60第三版 v9.1 插件 MIDP 2.0 插件 1.1 1.1 Nokia N91
    S60第三版,功能包1 v9.2 插件 MIDP 2.0 插件 2.0 1.1 Nokia N95
    S60第三版,功能包2 v9.3 内置 MIDP 2.1 插件 2.1 1.1 严重期待

      表1:S60各个版本和功能包支持的开发技术和Symbian版本熟悉S60版本和功能包是理解哪个手机可以运行已有应用程序的关键。

      一般说来,使用由特定版本和功能包提供的API编写的应用程序将可以在同样版本和功能包的S60平台手机上运行。例如,一个为Nokia N93多媒体手机开发的应用程序,它基于S60第三版,应该能够在所有基于第三版的手机上运行,比如同样为S60第三版FP1的Nokia N95多媒体手机。目前已发布不少于50款S60手机,所有的型号列表都列在S60网站。

      相关的详述和S60平台信息请查阅诺基亚论坛的设备规范部分。

    浏览器

      在引入S60第三版之前,S60平台仅仅使用了支持WML和XHTML标记语言开发的网页,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对大部分互联网网站的浏览。随着S60第三版的引入,该平台获得了一个与桌面浏览器全面兼容的Web浏览器,即S60 Web浏览器。在WebKit 开源项目的基础上,该S60 Web浏览器使用了来自WebCore组件的KHTML渲染引擎和KWQ适配层,来自JavaScriptCore组件的KJS JavaScript引擎。此外S60 Web浏览器还包括一个来自Netscape公司的的Netscape插件API。

    Web网站

      S60 Web浏览器简化了为手机可浏览的网站的创建,因为它支持和普通PC上浏览的网站一样的技术。它支持HTML, CSS, JavaScript和AJAX。Web页面里内嵌的Flash Lite和SVGT 1.1内容也是由S60 Web浏览器所支持的。

      尽管S60 Web浏览器能够渲染标准的Web页面,但S60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要比桌面浏览器小得多。为了能够使S60手机上的Web页面达到流畅的效果,提高可用性,S60 Web浏览器提供了大量页面导航和利于小屏幕浏览的技术以优化手机Web浏览体验。这些技术包括:在浏览多个网页的时候生成所有页面的缩略图,并显示微缩的导航示意图供用户在页面间切换; 将网页文本内容自动折行显示,以适应手机屏幕宽度,以此提高网页的可读性。 

      由于移动手机的Web浏览已变得十分普遍,为用户提供最优化页面正变得日趋重要。这些优化包括简单的技术,比如确保网页导航键是在页面的左上角开始的,以及把页面移到更小屏幕的优化。Forum Nokia提供了一些资源以帮助Web开发者为其移动浏览优化网页;在Forum Nokia网站的Browser and Widgets部分能找到这些内容。 

    Web运行时环境

      对于S60第三版功能包2,Web开发者可以有一个额外的选择来开发Web内容——Web widget。

      Web widget是使用标准Web技术创建的小型应用程序,比如HTML, CSS, JavaScript和AJAX——它们被用来创建Web页面。在S60第三版功能包2手机上,Web widget运行的时候使用的是S60 Web Run-Time(WRT),即Web运行时环境。WRT基于WebKit开源Web浏览器引擎——和创建S60 Web浏览器使用相同的技术。 
      Web widget被打包为ZIP文件来发布,使用*.wgz扩展。S60手机用户下载并安装Web widget后,就象使用其他S60应用程序一样使用Web widget了。通过安装widget,S60手机用户可将其Web内容个性化定制,并简化访问Web内容和服务的过程。

      更多有关widget和WRT的内容可查阅Forum Nokia网站的Browser和Widgets部分。

    测试

      这篇文档所讨论的许多工具都有助于应用程序测试:例如,S60 SDK提供的模拟器支持C++, Open C, Java, Python应用程序测试,你还可以在PC上进行Web网页测试。尽管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大量S60测试机型的需求,但开发者经常会希望能够在更广泛的手机上测试他们的应用程序。对这些开发者来说,Forum Nokia提供了远程设备接入(RDA)服务。RDA能够使开发者在互联网上使用S60手机进行测试工作。通过Forum Nokia的远程设备接入会话进程,注册使用手机设备,而且能使用最长达3小时的测试过程。登录RDA后,开发者可以向(远程)测试手机上传测试程序,附加的资源文件或者数据文件。因为RDA使开发者与真实手机连接,被运行在测试手机上的任何软件的多数特性都能被测试,我们也能看到Symbian panic详细内容和记录了debug信息的debug log文件。RDA同时也具有一些局限性:不能语音呼叫,只有基于WLAN的互联网连接,应用程序没有UI元素,比如没有声音或手机震动。更多有关RDA的信息可查阅Forum Nokia网站的RDA部分。 

    图8 在RDA中连接一个E90真实手机进行远程测试

      除了内部测试,还有两个为应用程序提供更高级的业内认证计划:Symbian Signed和Java Verified.

      任何能发布、安装的SIS文件的应用程序或内容项模块都适用于Symbian Signed项目。它包括Symbian C++, Open C, Python以及Flash Lite应用程序,甚至包括诸如UI主题的内容包。Symbian Signed在某些情环下是发布S60第三版应用程序的必备条件,比如那些需要使用手机特殊能力的应用程序。然而,即使应用程序并不需要它,基于一些因素,Symbian Signed也是应该考虑的。用户更愿意安装获得了Symbian Signed的应用程序,因为它不会弹出一个消息框,上面写着应用程序不被信任。经过签名的应用程序也能被更好的保护,减低了非法访问发生的可能性。此外,Symbian Signed应用程序比其它应用程序被更多的销售渠道所接收:大多数服务和销售渠道要求S60应用程序在进入销售环节之前进行Symbian Signed。对Java ME应用程序来说,开发者可使用Java Verified项目。和Symbian Signed相似,Java Verified项目会对应用程序进行一系列业内核定的质量测试,并进行认证,以此以给消费者、服务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更多一些安全保证。一些销售渠道也会把Java Verified作为一个提交应用程序的前提。

      更多有关S60应用程序、内容和服务测试的内容请访问Forum Nokia网站的Application Testing部分。

    进入市场

      大多数开发项目的目标是把最终的应用程序分配给尽可能多的用户。幸运的是,S60应用程序有很多对开发者来说很好的分配渠道。最简单的进入渠道的应用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程序。比如Handango给开发者提供了自助服务机制:开发者创建帐户之后,就可将应用程序直接放在网站目录里。服务商和制造商渠道也为应用程序提供好的销路,但这些渠道都趋于在严格的审核进行以后才发布应用程序。

      对内容项和应用程序分配来说一个新的有趣的选择是Mosh。Mosh是一个用于发布移动用户内容的社区性质的渠道,它允许任何内容类型的开发者,将其分配到全球市场。因为Mosh是一个社区网络,它允许开发者很容易地使用更大规模市场和世界范围内的更好的用户社区。更多信息请访问MOSH网站.

      更多有关进入市场渠道的信息可从Forum Nokia网站的Go to Market部分找到。

    获取更多帮助

      Forum Nokia网站www.forum.nokia.com为开发者提供了充分的技术资源以帮助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开始S60平台的开发。S60平台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以及诺基亚论坛的技术专家,会一起在Forum Nokia开发者讨论区(discussion.forum.nokia.com)和Forum Nokia Wiki(维基文库, wiki.forum.nokia.com)积极加入到支持新进的开发者的队伍中来。

      对于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在讨论区以及维基中无法解决的技术难点,Nokia提供付费的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开发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来购买一个案例的技术支持,或一次五个案例技术支持的打包服务,技术支持包年服务对于使用频繁的开发者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手机应用程序开发整个过程的支持来说,Forum Nokia技术咨询(Technical Consultancy)服务就非常适合于项目各个层次各个时期的开发。更多有关专业支持的信息,请访问Forum Nokia网站的Technical Services部分。

      Forum Nokia技术支持同样也为开发者提供了充分利用S60合作伙伴API项目的机会。该项目支持开发者在个别特定的S60手机上使用非全平台的API。要申请一个API,开发者需从Forum Nokia e-store里购买一个S60_API_Partnering_Program然后提交一个有关该API的详细技术支持信息申请。

      Forum Nokia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名为Launchpad的项目,它包括可以出席Nokia活动、在业内会议上使用Nokia展位、在Nokia公司内部发布开发者公司资料以及将产品发布直内嵌于应用程序目录。

      对更高级的开发者来说,Forum Nokia PRO项目为他们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技术支持和更有利的市场帮助。

      更多有关Launchpad和Forum Nokia PRO项目的详情可在Forum Nokia网站上找到。

      Symbian公司也为开发者提供S60平台的开发信息。比如文档(包括诸如本文的小册子),论坛,文档和wiki,不过它主要侧重于Symbian OS的开发,详情请访问Symbian Developer Network网站.

    小结

      S60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创建移动应用程序的业内领先的选择。在S60平台下,Symbian C++, Open C, Java, Python, SVGT, Web widget以及S60 Web浏览器都给开发者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在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和使用S60平台的特性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

      一旦开发者做出了选择,Forum Nokia将提供他们所需的技术资源,以使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这些开发技术。S60平台将继续发展,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智能手机以,为开发者提供为这些手机开发应用程序所需的卓越的工具。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开发者将有更多机会来发展卓有成效的移动应用程序行业。
  • 什么是WiFi

    2009-11-03 11:27:36

     
    什么是WiFi(Wi-Fi)
     
    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是IEEE 802.11网络规范的变种,最高带宽为11 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带宽的自动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为76米到122米,方便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组网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没用许可的无线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 

    其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50英尺左右(约合15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换机。据悉,该款产品能够把目前Wi-Fi无线网络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离扩大到4英里(约6.5公里)。

    其二,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其三,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IEEE802.11b最高为11Mbps(部分厂商在设备配套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2Mbps),IEEE802.11a为54Mbps、IEEE802.11g也是54Mbps。

    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 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

    而wireless b/g表示网卡的型号,按照其速度与技术的新旧可分为802.11a、802.11b、802.11g
    --------------------------------------
    讲起无线网,大家都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无线是否简单地两台计算机互联?No!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无线概念,新一代的无线网络,将以无须布线和使用相对自由,建立起人们对无线局域网的全新感受。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发展,很少见到哪种IT技术或是产品能够象它样有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不受任何约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不再是梦想,其中,WiFi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Wi-Fi代表了"无线保真",指具有完全兼容性的802.11标准IEEE802.11b子集,它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也可根据信号强弱把传输率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带宽。无需直线传播传输范围为室外最大300米,室内有障碍的情况下最大100米,是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传输协议。它与有线网络相较之下,有许多优点: 

    无须布线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目前它已经从传统的医疗保健、库存控制和管理服务等特殊行业向更多行业拓展开去,甚至开始进入家庭以及教育机构等领域。 

    健康安全 

    IEEE802.11规定的发射功率不可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手机的发射功率约200毫瓦至1瓦间,手持式对讲机高达5瓦,而且无线网络使用方式并非像手机直接接触人体,应该是绝对安全的。 

    简单的组建方法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序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AP为Access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节点”,或“桥接器”。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WiFi更显优势,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长距离工作 

    别看无线WIFI的工作距离不大,在网络建设完备的情况下,802.11b的真实工作距离可以达到100米以上,而且解决了高速移动时数据的纠错问题、误码问题,WIFI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切换和安全认证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WiFi的发展和未来 

    这两年内,无线AP的数量呈迅猛的增长,无线网络的方便与高效使其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除了在目前的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国外已经有先例以无线标准来建设城域网,因此,WiFi的无线地位将会日益牢固。 

    WiFi是目前无线接入的主流标准,但是,WiFi会走多远呢?在Intel的强力支持下,WiFi已经有了接班人。它就是全面兼容现有WiFi的WiMAX,对比于WiFi的802.11X标准,WiMAX就是802.16x。与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宽的频段选择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预计会在未来几年间成为无线网络的一个主流标准,Intel计划将来采用该标准来建设无线广域网络。这相比于现时的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是质的变革,而且现有设备仍能得到支持,保护人们的每一分钱投资。 

    总而言之,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用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是无线局域网市场增长的动力,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是目前WiFi用户最多的地区,但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办公的进一步普及,廉价的WiFi,必将成为那些随时需要进行网络连接用户的必然之选.
  • 关于来电显示

    2009-08-19 10:37:19

    目前世界上来电显示大致分为两大项:
    FSK(FREQUENCY SHIFTED KEYING)频率变换调变
    DTMF(DUAL TONES MULTIPLE FREQUENCIES)双音多重频率

    FSK 格式的优点:
    传输快
    功能佳(日期,姓名显示)
    扩充性强

    FSK 格式的缺点:
    新世代的格式需新机房,电信局投资较大

    DTMF格式的优点:
    传输简单
    现有机房软件开放即可

    DTMF格式的缺点:
    功能阳春
    扩充性差
    传输慢

    目前FSK格式的来电显示规格概分为:
    BELLCORE FSK
    ETSI FSK

    BELLCORE FSK:美规 特征为铃声响后才显示来电显示
    ETSI FSK:    欧规 特征为先显示来电显示后铃声才响

    ETSI FSK分为:
    DT-AS (DUAL TONE ALERTING SIGNAL)
    RP-AS (RING PULSE ALERTING SIGNAL)
    LINE REVERSAL DT-AS
    目前台湾采用 DT-AS 格式的FSK

    目前世界上FSK提供的功能简介:
    TYPE1:显示日期,姓名,特殊定义
    TYPE2:包含 TYPE 1所有功能外加话中插接
    TYPE2.5:
    加强型的话中插接功能,可3方通话
    可使对方显示 请稍等信息

    世界上来电显示使用概况:

    仅使用FSK:美国等
    仅使用ETSI FSK:英,法,德,西,义等
    目前仅使用DTMF:瑞典,芬兰
    双制式的使用:大陆,台湾,墨西哥等南美国家
    特殊规格国家:日,巴西等

    常见的问题:

    (1)无法显示来电
    原因:1.机房未开放
       2.格式不符
       3.机器故障
    (2)漏码
    原因:1.电信线路问题
       2.机器问题
    (3)为何机器显示的电话号码跟实际不一样
    原因:电信机房交换机机型不一,软件不统一
    例:25610007 显示225610007
      048789654 显示48789654
    上述225610007 可利用本地区号设定设定前缀为2即可正式显示,但是也有可能会将长途前缀滤除
    第二项显示487899654可利用连按2次回拨键加0回拨
    (4)为何只能显示来电号码,无法显示来电时间及日期 ?
    原因:无法显示来电时间及日期是因为中华电信的交换机机房系统尚未做好整合,所以会有部份区域有显示日期及时间,部份区域无法显示。
    注:可以显示日期和时间的是FSK系统,无法显示日期和时间的是DTMF系统。

  • FSK(Frequency-shift keying):频移键控

    2009-08-19 10:20:59

    FSK(Frequency-shift keying):频移键控。就是用数字信号去调制载波的频率。是信息传输中使用得较早的一种调制方式,它的主要优点是: 实现起来较容易,抗噪声与抗衰减的性能较好。在中低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利用基带数字信号离散取值特点去键控载波频率以传递信息的一种数字调制技术。
      最常见的是用两个频率承载二进制1和0的双频FSK系统。
      技术上的FSK有两个分类,非相干和相干的FSK 。 在非相干的FSK ,瞬时频率之间的转移是两个分立的价值观命名为马克和空间频率,分别为。 在另一方面,在相干频移键控或二进制的FSK ,是没有间断期在输出信号。
      在这数字化时代,调制信号所进行的电脑,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的FSK信号的传输,反过来又收到传入的FSK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数字高,低,语言的计算机理解最好的。
      频移键控的标准,用于在各个国家在全球各地。 他们以ETSI的FSK , bellcore的FSK ,英国电信(英国电信)的FSK和共同国家评估(有线通信协会)的FSK 。 该bellcore标准是用来在美国,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它使用1200波特率贝尔202的语气调制和第一位的数据转移后,收到的第一铃声。
      BT的FSK信号或英国电信频移键控是原来的标准,是由英国电信公司。 这个标准醒来,显示与一条线的逆转和传递数据,作为citt v23调制解调器铃声,类似的格式mdmf 。 英国电信本身使用这个标准,以及一些无线网络,如已故的lonica和一些有线电视公司,以及。 更详细的关于英国电信频移键控标准,可从文件设计来电识别交付使用XR的- 2211年英国电信或供应商的资料,笔记(捷联惯导系统) 227和242 。
      在有线通信协会的标准,数据发送后,短期内第一环,无论是作为贝尔202或v23铃声。 在这里,传输层是越来越像bellcore ,即使数据格式看起来很像英国电信的,正因为如此,欧洲或北美的教材更容易侦测到它。
      的基本原则,频移键控是至少一个世纪老人。 尽管其年龄, FSK信号已成功地保持其使用期间,更现代的时代,并已适应,以及向数字网域,并继续提供服务那些需要传输数据通过计算机,电缆,或电线上。 这是毫无疑问的FSK ,将周围的,只要是有需要传递信息在一个高效和负担得起的方式。

      频移键控是信息传输中使用得较早的一种调制方式,它的主要优点是:实现起来较容易,抗噪声与抗衰减的性能较好,因此在中低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频移键控是利用两个不同频率F1和F2的振荡源来代表信号1和0,其波形如图D-3所示,用数字信号的1和0去控制两个独立的振荡源交替输出。对二进制的频移键控调制方式,其有效带宽为B=2xF+2Fb,xF是二进制基带信号的带宽也是FSK信号的最大频偏,由于数字信号的带宽即Fb值大,所以二进制频移键控的信号带宽B较大,频带利用率小。
      二进制FSK信号的常用解调方法可采用非相干检测法和相干检测法,其中抽样判决器是判定那一个输入样值大,此时可以不专门设置门限电平。此外,2FSK信号还有其他解调方法,比如鉴频法、过零检测法及差分检波法等。

    FSK-应用

      来电显示的信息传输方式有2种:FSK和DTMF。FSK方式与DTMF方式相比有如下的优点:(l)数据传输速率高,在规定时间内能传的字符数多;(2)FSK方式支持ASCII字符集,而DTMF方式只支持数字及少数字符。目前采用FSK方式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新加坡等;采用DTMF主要则是以瑞典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等。
      FSK是二进制信号的频移键控的英文缩写,它是指传号(指发送"1")时发送某一频率正弦波,而空号(指发送"0")时发送另一频率正弦波。根据 Bell202的建议,来电显示的数据传送采用连续相位的二进制频移键控,比特率是1200bps,而"1"对应的频率是1200Hz,"0"对应的频率是2200Hz。

261/212>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