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加密技术分类

    2008-03-21 11:46:23

    采用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是最常用的安全交易手段。在电子商务中获得广泛应用的加密技术有以下两种:

    (1)公共密钥和私用密钥(public key and private key)

    这一加密方法亦称为RSA编码法,是由Rivest、Shamir和Adlernan三人所研究发明的。它利用两个很大的质数相乘所产生的乘积来加密。这两个质数无论哪一个先与原文件编码相乘,对文件加密,均可由另一个质数再相乘来解密。但要用一个质数来求出另一个质数,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将这一对质数称为密钥对(Key Pair)。在加密应用时,某个用户总是将一个密钥公开,让需发信的人员将信息用其公共密钥加密后发给该用户,而一旦信息加密后,只有用该用户一个人知道的私用密钥才能解密。具有数字凭证身份的人员的公共密钥可在网上查到,亦可在请对方发信息时主动将公共密钥传给对方,这样保证在Internet上传输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2)数字摘要(digital digest)

    这一加密方法亦称安全Hash编码法(SHA:Secure Hash Algorithm)或MD5(MD Standards for Message Digest),由Ron Rivest所设计。该编码法采用单向Hash函数将需加密的明文“摘要”成一串128bit的密文,这一串密文亦称为数字指纹(Finger Print),它有固定的长度,且不同的明文摘要成密文,其结果总是不同的,而同样的明文其摘要必定一致。这样这摘要便可成为验证明文是否是“真身”的“指纹”了。

    上述两种方法可结合起来使用,数字签名就是上述两法结合使用的实例。

    3.2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

    在书面文件上签名是确认文件的一种手段,签名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因为自己的签名难以否认,从而确认了文件已签署这一事实;二是因为签名不易仿冒,从而确定了文件是真的这一事实。数字签名与书面文件签名有相同之处,采用数字签名,也能确认以下两点:

    a. 信息是由签名者发送的。

    b.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未曾作过任何修改。

    这样数字签名就可用来防止电子信息因易被修改而有人作伪;或冒用别人名义发送信息;或发出(收到)信件后又加以否认等情况发生。

    数字签名采用了双重加密的方法来实现防伪、防赖。其原理为:

    (1) 被发送文件用SHA编码加密产生128bit的数字摘要(见上节)。

    (2) 发送方用自己的私用密钥对摘要再加密,这就形成了数字签名。

    (3) 将原文和加密的摘要同时传给对方。

    (4) 对方用发送方的公共密钥对摘要解密,同时对收到的文件用SHA编码加密产生又一摘要。

    (5) 将解密后的摘要和收到的文件在接收方重新加密产生的摘要相互对比。如两者一致,则说明传送过程中信息没有被破坏或篡改过。否则不然。

    3.3数字时间戳(digital time-stamp)

    交易文件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在书面合同中,文件签署的日期和签名一样均是十分重要的防止文件被伪造和篡改的关键性内容。

    在电子交易中,同样需对交易文件的日期和时间信息采取安全措施,而数字时间戳服务(DTS:digital time-stamp service)就能提供电子文件发表时间的安全保护。

    数字时间戳服务(DTS)是网上安全服务项目,由专门的机构提供。时间戳(time-stamp)是一个经加密后形成的凭证文档,它包括三个部分:1)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2)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3)DTS的数字签名。

    时间戳产生的过程为:用户首先将需要加时间戳的文件用HASH编码加密形成摘要,然后将该摘要发送到DTS,DTS在加入了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后再对该文件加密(数字签名),然后送回用户。由Bellcore创造的DTS采用如下的过程:加密时将摘要信息归并到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再将二叉树的根值发表在报纸上,这样更有效地为文件发表时间提供了佐证。注意,书面签署文件的时间是由签署人自己写上的,而数字时间戳则不然,它是由认证单位DTS来加的,以DTS收到文件的时间为依据。因此,时间戳也可作为科学家的科学发明文献的时间认证。

    3.4数字凭证(digital certificate, digital ID)

    数字凭证又称为数字证书,是用电子手段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和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的权限。在网上的电子交易中,如双方出示了各自的数字凭证,并用它来进行交易操作,那么双方都可不必为对方身份的真伪担心。数字凭证可用于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群件、电子基金转移等各种用途。

    数字凭证的内部格式是由CCITT X.509国际标准所规定的,它包含了以下几点:

    (1) 凭证拥有者的姓名,

    (2) 凭证拥有者的公共密钥,

    (3) 公共密钥的有效期,

    (4) 颁发数字凭证的单位,

    (5) 数字凭证的序列号(Serial number),

    (6) 颁发数字凭证单位的数字签名。

    数字凭证有三种类型:

    (1) 个人凭证(Personal Digital ID):它仅仅为某一个用户提供凭证,以帮助其个人在网上进行安全交易操作。个人身份的数字凭证通常是安装在客户端的浏览器内的。并通过安全的电子邮件(S/MIME)来进行交易操作。

    (2) 企业(服务器)凭证(Server ID):它通常为网上的某个Web服务器提供凭证,拥有Web服务器的企业就可以用具有凭证的万维网站点(Web Site)来进行安全电子交易。有凭证的Web服务器会自动地将其与客户端Web浏览器通信的信息加密。

    (3) 软件(开发者)凭证(Developer ID):它通常为Internet中被下载的软件提供凭证,该凭证用于和微软公司Authenticode技术(合法化软件)结合的软件,以使用户在下载软件时能获得所需的信息。

    上述三类凭证中前二类是常用的凭证,第三类则用于较特殊的场合,大部分认证中心提供前两类凭证,能提供各类凭证的认证中心并不普遍
  • ARP原理及防止方法

    2008-03-21 11:43:29

    1.arp病毒原理描述以及防治方法

        arp是一个网络协议,一般用于局域网中,它将IP地址解析为网卡的物理地址,又称为MAC地址。局域网中的所有ip通信最终都必须转换到基于mac地址的通信。一般局域网中每台机器都会缓存一个IP到MAC的转换地址表,使得不用每次要向其他机器发送信息时都要重新解析一遍。 

        由于该协议存在某些缺陷,使得局域网中恶意的机器可以发送虚假的ARP包来欺骗其他机器,使得其它机器获得虚假的ip与mac对应关系。

        局域网一般通过统一的网关来访问外部网络,比如上网浏览网页(http协议),某机器上的恶意代码通过欺骗,让其他机器将网关ip的mac地址都指向自己,又欺骗网关使得其他机器IP的mac地址也指向自己,只有它自己保存着一份真实的ip-mac转换表。这样,基于网中所有机器的上网包都通过该恶意代码的机器进行转发,从而该代码就能截获局域网其他用户的很多上网信息。这种采用arp欺骗的恶意代码就是ARP病毒。

      

    防治方法:

    开始>运行>cmd,输入命令arp -a,可查看本机路由的MAC地址

    做批处理文件farp.bat,内容为

    @echo off
    arp -d    --清除arp缓存
    arp -s   172.16.80.254   00-05-5d-89-37-3d  --将ip和mac地址邦定

    保存为farp.bat,运行此批处理文件

    可将此文件保存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开始」菜单\程序\启动",启动栏项目中,有效解决ARP欺骗

    2.

    深入解读APR病毒
     一、ARP病毒

    ARP地址欺骗类病毒(以下简称ARP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病毒,该病毒一般属于木马(Trojan)病毒,不具备主动传播的特性,不会自我复制。但是由于其发作的时候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数据包,干扰全网的运行,因此它的危害比一些蠕虫还要严重得多。

    二、ARP病毒发作时的现象

    网络掉线,但网络连接正常,内网的部分PC机不能上网,或者所有电脑不能上网,无法打开网页或打开网页慢,局域网时断时续并且网速较慢等。

    三、ARP病毒原理

    3.1 网络模型简介

    众所周知,按照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的观点,可将网络系统划分为7层结构,每一个层次上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并且上下层之间互相配合,完成网络数据交换的功能,如图1:

                                                             

                                                                         图1 OSI网络体系模型


        然而,OSI的模型仅仅是一个参考模型,并不是实际网络中应用的模型。实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商用网络模型即TCP/IP体系模型,将网络划分为四层,每一个层次上也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如图2。

                                                              


                                                          图2 TCP/IP四层体系模型及其配套协议


        上图中,蓝色字体表示该层的名称,绿色字表示运行在该层上的协议。由图2可见,我们即将要讨论的ARP协议,就是工作在网际层上的协议。

    3.2 ARP协议简介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局域网中,一台主机要和另一台主机进行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但是最终负责在局域网中传送数据的网卡等物理设备是不识别IP地址的,只能识别其硬件地址即MAC地址。MAC地址是48位的,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每2个16进制数之间用“-”或者冒号隔开,如:00-0B-2F-13-1A-11就是一个MAC地址。每一块网卡都有其全球唯一的MAC地址,网卡之间发送数据,只能根据对方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发送,这时就需要一个将高层数据包中的IP地址转换成低层MAC地址的协议,而这个重要的任务将由ARP协议完成。

    ARP全称为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数据包前将目标主机IP地址转换成目标主机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这时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一个局域网中的电脑少则几台,多则上百台,这么多的电脑之间,如何能准确的记住对方电脑网卡的MAC地址,以便数据的发送呢?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概念,ARP缓存表。在局域网的任何一台主机中,都有一个ARP缓存表,该表中保存这网络中各个电脑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照关系。当这台主机向同局域网中另外的主机发送数据的时候,会根据ARP缓存表里的对应关系进行发送。

    下面,我们用一个模拟的局域网环境,来说明ARP欺骗的过程。

    3.3 ARP欺骗过程

    假设一个只有三台电脑组成的局域网,该局域网由交换机(Switch)连接。其中一个电脑名叫A,代表攻击方;一台电脑叫S,代表源主机,即发送数据的电脑;令一台电脑名叫D,代表目的主机,即接收数据的电脑。这三台电脑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3,192.168.0.4。MAC地址分别为MAC_A,MAC_S,MAC_D。其网络拓扑环境如图3。

                                        

                                                                                              图3 网络拓扑

    现在,S电脑要给D电脑发送数据了,在S电脑内部,上层的TCP和UDP的数据包已经传送到了最底层的网络接口层,数据包即将要发送出去,但这时还不知道目的主机D电脑的MAC地址MAC_D。这时候,S电脑要先查询自身的ARP缓存表,查看里面是否有192.168.0.4这台电脑的MAC地址,如果有,那很好办,就将 封装在数据包的外面。直接发送出去即可。如果没有,这时S电脑要向全网络发送一个ARP广播包,大声询问:“我的IP是192.168.0.3,硬件地址是MAC_S,我想知道IP地址为192.168.0.4的主机的硬件地址是多少?” 这时,全网络的电脑都收到该ARP广播包了,包括A电脑和D电脑。A电脑一看其要查询的IP地址不是自己的,就将该数据包丢弃不予理会。而D电脑一看IP地址是自己的,则回答S电脑:“我的IP地址是192.168.0.4,我的硬件地址是MAC_D”需要注意的是,这条信息是单独回答的,即D电脑单独向S电脑发送的,并非刚才的广播。现在S电脑已经知道目的电脑D的MAC地址了,它可以将要发送的数据包上贴上目的地址MAC_D,发送出去了。同时它还会动态更新自身的ARP缓存表,将192.168.0.4-MAC_D这一条记录添加进去,这样,等S电脑下次再给D电脑发送数据的时候,就不用大声询问发送ARP广播包了。这就是正常情况下的数据包发送过程。

    这样的机制看上去很完美,似乎整个局域网也天下太平,相安无事。但是,上述数据发送机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它是建立在对局域网中电脑全部信任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它的假设前提是:无论局域网中那台电脑,其发送的ARP数据包都是正确的。那么这样就很危险了!因为局域网中并非所有的电脑都安分守己,往往有非法者的存在。比如在上述数据发送中,当S电脑向全网询问“我想知道IP地址为192.168.0.4的主机的硬件地址是多少?”后,D电脑也回应了自己的正确MAC地址。但是当此时,一向沉默寡言的A电脑也回话了:“我的IP地址是192.168.0.4,我的硬件地址是MAC_A” ,注意,此时它竟然冒充自己是D电脑的IP地址,而MAC地址竟然写成自己的!由于A电脑不停地发送这样的应答数据包,本来S电脑的ARP缓存表中已经保存了正确的记录:192.168.0.4-MAC_D,但是由于A电脑的不停应答,这时S电脑并不知道A电脑发送的数据包是伪造的,导致S电脑又重新动态更新自身的ARP缓存表,这回记录成:192.168.0.4-MAC_A,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记录(这步也叫ARP缓存表中毒),这样就导致以后凡是S电脑要发送给D电脑,也就是IP地址为192.168.0.4这台主机的数据,都将会发送给MAC地址为MAC_A的主机,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A电脑竟然劫持了由S电脑发送给D电脑的数据!这就是ARP欺骗的过程。

    如果A这台电脑再做的“过分”一些,它不冒充D电脑,而是冒充网关,那后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局域网中的电脑要连接外网,也就是登陆互联网的时候,都要经过局域网中的网关转发一下,所有收发的数据都要先经过网关,再由网关发向互联网。在局域网中,网关的IP地址一般为192.168.0.1。如果A这台电脑向全网不停的发送ARP欺骗广播,大声说:“我的IP地址是192.168.0.1,我的硬件地址是MAC_A”这时局域网中的其它电脑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因为局域网通信的前提条件是信任任何电脑发送的ARP广播包。这样局域网中的其它电脑都会更新自身的ARP缓存表,记录下192.168.0.1-MAC_A这样的记录,这样,当它们发送给网关,也就是IP地址为192.168.0.1这台电脑的数据,结果都会发送到MAC_A这台电脑中!这样,A电脑就将会监听整个局域网发送给互联网的数据包!

    实际上,这种病毒早就出现过,这就是ARP地址欺骗类病毒。一些传奇木马(Trojan/PSW.LMir)具有这样的特性,该木马一般通过传奇外挂、网页木马等方式使局域网中的某台电脑中毒,这样中毒电脑便可嗅探到整个局域网发送的所有数据包,该木马破解了《传奇》游戏的数据包加密算法,通过截获局域网中的数据包,分析数据包中的用户隐私信息,盗取用户的游戏帐号和密码。在解析这些封包之后,再将它们发送到真正的网关。这样的病毒有一个令网吧游戏玩家闻之色变的名字:“传奇网吧杀手”

    3.网络钓鱼(Phishing)一词,是“Fishing”和“Phone”的综合体,由于黑客始祖起初是以电话作案,所以用“Ph”来取代“F”,创造了”Phishing”。

    “钓鱼攻击”是指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Web站点来进行诈骗活动,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财务数据,如信用卡号、账户用户名、口令和社保编号等内容。诈骗者通常会将自己伪装成知名银行、在线零售商和信用卡公司等可信的品牌,在所有接触诈骗信息的用户中,有高达5%的人都会对这些骗局做出响应。

    钓鱼攻击的一般步骤:
    1. 钓鱼者入侵初级服务器,窃取用户的名字和邮件地址
    2. 钓鱼者发送有针对性质的邮件
    3. 受害用户访问假冒网址,受害用户被钓鱼邮件引导访问假冒网址。
    4. 受害用户提供秘密和用户信息被钓鱼者取得
    5. 钓鱼者使用受害用户的身份进入其他网络服务器

    钓鱼攻击使用多种技术,使一封电子邮件信息或网页的显示同其运行表现出欺骗性差异。一些较为常见攻击技术:
    · 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
    · 建立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骗取用户帐号密码实施盗窃
    · 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进行诈骗
    · 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后实施盗窃活动
    · 利用用户弱口令等漏洞破解、猜测用户帐号和密码
    · 复制图片和网页设计、相似的域名
    · URL地址隐藏黑客工具
    · 通过弹出窗口和隐藏提示
    · 利用社会工程学
    · 利用IP地址的形式显示欺骗用户点击

    要预防钓鱼攻击的威胁,一定要牢记以下四招:
    ·一定不要点击邮件的链接网址或回复邮件。若要核实电邮信息,可以通过拨打银行或支付网站的客服电话咨询。
    ·要访问所属银行的网站一定不要使用超级链接方式。同时,千万不要点击诈骗邮件中的网址链接。
    ·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不要开启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特别是英文信,特别是往来无国际友人的)及文件,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特征库和操作系统补丁,将敏感信息输入隐私保护,打开个人防火墙。
    ·使用网络银行时,选择使用网络凭证及约定账户方式进行转账交易,不要在网吧、公用计算机上和不明的地下网站做在线交易或转账。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