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测试圈的朋友们,欢迎加入测试杂谈QQ群:77358592。

发布新日志

  • 水滴的海外测试经历 - 酷暑寒冬之测试管理【原创】

    2013-10-21 11:17:54

      ERP2项目组之前,我便在智能交通领域这片广阔的海洋中,苦苦挣扎了两年时间。期间,虽然呛了不少水,有过教训,但同时也积累了经验,学了不少东西。或许是曾经有过这样的项目经历,刚进项目组,便有幸成为负责稽查设备测试的小组长。初期的时候也就一光杆司令,只能被管理。后来,我们小组成员增加到三人,虽然人数不多,终究手底下也有兵了。那么测试管理又如何在测试团队中实施的呢?

      首先是管理人。如何管呢?这个我要说只能是靠制度了,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开发测试控制流程。具体点说,团队成员每天必须写日报。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时间长了真的很烦,有种被监视的感觉。可是又没办法,谁让这是重点项目呢。优点是,由于每天都要汇报工作,所以几乎没有人偷懒。

      除了日报,还得写周报。我做为测试的小组长,除了周一分配工作任务外,周末还要汇总团队成员的周总结,总结测试小组上周的工作进展和遗留问题,然后汇报给测试经理。

      当然,周例会也是不可少的。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做汇报,重点总结上周的工作成果。对于遗留问题,大家有针对性地一起讨论,定一个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能起到好的督促作用,而且对管理的效果也起到了直接检验的作用。       

      每个人都是一座宝矿,这话一点不假。尤其是对测试团队来说,成员来自不同的公司或部门,有不同领域的从业经验,每个人都有独到的地方,有自己的优点。为此,团队建立了内部培训机制,以便于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这种管理方式也算是对公司现有制度的一个补充。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轻松自由,毕竟隔行如隔山嘛,即使有些术语听不懂也没关系,成员之间经过交流探讨,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另外一个补充,是后备领导培养机制。这个项目,由于工作关系,测试经理需要经常出差去国外,讨论关于需求和测试方法的问题。出差期间,测试团队怎么能群龙无首呢,这就需要一个临时领导,管理整个测试团队。虽然我没有被选中,有些沮丧,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那就向别人学习吧。后来证明这种机制是明智的,使得整个团队能够有序运转,团队成员的工作也没因为测试经理不在而受到影响,实现了无缝管理。   

      加班,是每个做项目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除此之外,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是测试团队成员追求的目标。之前提到的临时领导,也是因为他能合理安排时间,工作效率高,而深得测试经理的器重。有次还在会上表扬他,今日事,今日毕,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家也都尽量在下班之前结束一天的工作。由此看来,树立典型是管理好时间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做重复劳动。可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内部测试开始后,团队成员用邮件的方式整理BUG,并汇报给开发人员。后来公司QA要求测试团队使用CQ,团队成员可能也是考虑到邮件的方便快捷,仅把之前的BUG都提到CQ上去,但同时也保留了使用邮件汇报BUG的方式。这种不规范也不专业的BUG提交方式,立刻引来了项目副总监的注意。他转发了QA的邮件,要求使用CQ的方式提交BUG即可,没必要使用邮件方式汇报,这样也就避免了重复劳动。我们这才完全放弃了使用邮件汇报BUG。这件事印象深刻,幸亏问题纠正的早,如果按照之前的工作方式,我们又需要花不必要的时间。

       本文结合实际项目从人、时间和资源的角度浅谈了实际工作中的测试管理,希望能藉此抛砖引玉,与大家探讨交流测试中的管理学。  

     
      本文收录于《51测试天地》电子杂志第三十一期
      
      查看全文请点击下载:http://www.51testing.com/html/88/n-853288.html
     
     
  • 水滴的海外测试经历 - 酷暑寒冬之测试用例【原创】

    2013-10-07 22:57:55

     写测试用例简单,写好测试用例难,写得让客户满意就更难了。这句话在ERP2项目中得到了完美无瑕的验证。如果说这个项目有哪些事情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的话,那么编写测试用例便是其中之一了。同事们苦笑,这堪称史上最让人纠结的测试用例。为什么纠结呢?如果用三个字概括,就是长、多、严。
      长。用了半年时间写测试用例,你可能会觉得惊讶吧,可能会说这是什么鬼项目,居然用了那么久,放在我们公司早做完两三个项目了。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其中,不光是因为项目确实庞大,还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和客户的原因。
      就我们自身而言:写用例的风格没有及时统一,写出的用例千人千面;对字面上的测试需求没有理解透彻,这也是和老外沟通渠道不畅造成的;前期系统设计一直没有定稿,其间,又修修改改,使得测试用例也跟着在变动。有件事情记得比较清楚,由于前期系统设计的不确定性,测试用例编写也受到严重干扰,到底是写还是不写,如果写的话,连设计都没确定,又怎么能得到确定的期望结果呢?可是,如果不写的话,又影响测试用例编写的进度。两难之际,老大拍板,写!就是让我们依照原有的设计,或者按我们自己的设想编写测试用例。虽然这样做给之后测试用例的修改增加了负担,但也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测试用例的提交是有时间节点的,为了能准时提交测试用例给老外审查,心急火燎下不得不这样做,很无奈。
      就客户而言:没有及时提出合理的测试模板,没能及时限定测试用例的包含的项目;客户对测试用例的要求过于简单或概括化,前期没能给出一个测试用例怎样写,及写到什么程度的Checklist。这使得工作开展较为被动,我们也在绞尽脑汁揣摩老外的心思,究竟怎样写才能满足人家的要求。字面上的要求是这样的,从单元,到集成,再到系统,均用英语写测试用例,不仅要做到各个阶段的测试用例覆盖面全,还必须做到测试描述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不容许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描述。
      话虽如此,实际做起来难了。比如,测试用例覆盖面全这条,需要考虑系统在各种交通场景下的情况。要知道,各种交通场景指的是新加坡不是中国。当时就傻了眼,新加坡咱也没去过啊,国内和国外又是两套不同的交通规则,所以,一开始用例写的也是惨不忍睹。后来,去了后才发现,在新加坡,摩托车也是可以在高速路上驰骋的,在小轿车和大型车之间来回穿梭,就像鱼群一样,很有特色。再比如,描述易于理解这条,实际上客户的意思不仅是要字面上描述清楚,而且要能“看”得到,也就是图文并茂的意思。或者说这算是客户隐性的需求,诸如此类的要求,也是后来在和客户经过几次交锋之后,我们才弄清楚的。
      多。 有两层意思,编写的测试用例多;修改的次数多。
      测试用例多。多到连我们自己都在怀疑,这么多测试用例,将来在新加坡测试场在限定时间内能执行完吗?!实际上,测试用例编写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的阶段。尤其是最后一个阶段,在删除了重复,不可执行的测试用例,以及合并了一些测试用例后,测试用例的数量仍然很可观,但已经是经过压缩,千锤百炼后的结果了。
      修改的次数多。每次修改的原因也都是五花八门,有种想吐的感觉。有时因为测试步骤不详细,重写;有时因为测试场景不丰富,重写;有时因为没有图例说明,重写;有时因为测试步骤冗长,重写;有时因为拼写,标点符号错误,重写;有时因为测试用例写重了,重写!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以至于大家见面语都变成了,今天你用例改好了吗?晚上下班,抬头仰望星空,真想对上帝大声说,Please take me away。
      为了避免反复修改产生的视觉疲劳感,也为了更好的发现测试用例的错误,每次提交测试用例前都要在组内开展交叉检查活动。就是组内成员互相检查对方写的用例。这个方法很有成效,也确实帮助我们发现了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也相对减少了用例修改的次数。
      严。说的是新加坡政府公务人员工作态度严谨,细致。每次我们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提交给客户审核后,就是焦急而漫长的等待,等待客户的反馈。这种感觉更像是一个交考卷的学生的感觉。客户几乎每次都能不厌其烦地找出他们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即使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至于拼写和语法错误更是他们无法忍受的,像是在拿着放大镜仔仔细细鉴赏着一件工艺品。最后,客户反馈的Checklist,是一份长长的修改清单。
      经历十多次的修改,换来的是逐渐变短的错误清单,直至客户最后说,恭喜你们,测试用例审核通过!那时,我们才终于有种解脱的感觉和淡淡的喜悦。我们努力过,付出过,虽然很艰辛,但是很值得。
      纵观整个测试用例阶段,小水滴感觉英语真的很重要,如果英语不好的话,就会在阅读客户邮件或手头的需求时理解的不透彻,在编写测试用例时就会犯拼写、语法、句法错误;其次团队协作精神也很重要,要时时对对负责其他子系统的成员在编写测试用例时提供有效支持;最后,是有效沟通,尤其是与海外客户要能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得到客户真实的需求。
      声明 :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

  • 我的海外测试经历 - 招兵买马【原创】

    2013-09-14 18:56:50

      2011年8月初的一天早晨,刚到公司,发现部门玻璃门前围了一圈同事,凑近了看才知道,玻璃门上面贴了张颜色鲜艳的海报。细看才知道,原来公司上了一个大项目ERP2,这是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合作的一个项目,为新加坡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收费问题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继续往下看,目前,项目的负责人正在全公司范围内招揽合适的人才,其中,有研发的岗位,也有测试的岗位。前期在国内研发,后期赴新加坡测试。看到这里,心中早已起了一层涟漪,心想,多好的锻炼机会啊,莫非施展拳脚的机会到了?在公司这么久,内部招聘的邮件也收到很多,但还是头一次为这样一个跨国项目而心动过。但是转念一想,这个项目肯定要求极高,自己能力有限,怕是达不到人家的要求吧。顿时,冷静了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邮箱,收到的第一封邮件就是内部招聘的邮件,内容上和海报上贴的基本一样。当时,关于ERP2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于是,不由自主地白度了下。在中国信息产业网上,找到了关于这个项目更为丰富的背景信息。原来,所谓ERP2是第二代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意思。这个项目入围的公司共有四家,而我们公司是唯一的一家中国企业,竞争对手为日本三菱,美国IBM在新加坡的分公司,奥地利喀布什。头两个不用说了,来头不小,第三家公司查了以后,不禁倒吸了口凉气,人家是欧洲智能交通领域的龙头老大!看到这儿,心里凉了半截。心想,智能交通在国内起步没几年,虽然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和国外公司差距有多大,还真不好说。这还有什么好玩的,不是等着被虐吗?自己还是安分守己点,做好本职工作,别跟着凑热闹了。随后的一周,虽然当时怀着一颗杯具的心,但还是忍不住好奇和周围同事谈论ERP2的事情。一时间,ERP2成了公司上下热门的词汇,自然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平静的生活终于被电脑屏幕右下角闪动的飞秋头像打破了。知道是自己公司同事,但不认识。
      来人自报家门,我是ERP2负责测试的某某某。这里程呼他为A君吧。什么??我没听错吧?ERP2?!很难想象我能通过A君和ERP2联系起来。A君很热情,直呼我姓名,说,你是某某部门的某某吧,有兴趣来ERP2项目组吗?我当时一晕,说不清是高兴,激动,还是紧张。只记得当时弱弱地回应说,我有智能交通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ERP2了解的还不够,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A君开导我,这个项目对测试人员的水平要求比较高,而且要求行业背景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而这些我都有,应该有信心。能入围这个项目不仅仅靠的是运气,也靠多年来公司在新加坡打下的根基。况且这么大的项目,公司也是头一遭,有困难在所难难免,大家共同面对,一起想办法克服。后来又帮我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对手的弱点。或许是被A君的真诚打动了,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上了ERP2这艘大船。
      怀着有点小兴奋的心情来到项目组后,在一堆陌生的面孔中,居然发现了熟悉的身影,简直像见了亲人一样。更巧的是,他们和我来自同一部门,也是刚被招进来,从事软硬件研发的工作,总算感觉不孤单了。经过了解,这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开始投标书了,正式入围以后才开始大张旗鼓的招人。为了确保整个项目团队有较强的竞争力,测试团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并有3年以上测试工作经历;研发团队要求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学历,4年以上工作经历;重要岗位比如天线研发,GPS定位,系统安全部分等全安排的是有多年丰富研发经验的博士及博士后。一个月后,各个岗位的人员基本到位,人员规模有将近50人,可谓阵容强大。

      招兵买马这段时间,项目组领导或团队负责人时不时把大家召集起来,鼓舞干劲,自信心也慢慢提升了不少。另外,从人员投入来看,公司是要铁了心的做成这个项目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大家干劲都很足。于是,暗暗告诫自己,别想那么多,全力以赴做吧,前方还是很光明的。
      声明 :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
  • 我的海外测试经历【原创】

    2013-09-12 14:15:33

    前言
     
      《我的海外测试经历》讲述的是公司和新加坡政府合作的一个项目,涉及到智能交通领域的测试。回顾整个项目还是有许多值得反思,需要总结的地方。由于项目周期跨度长,难以在一篇文章中叙述清楚,以下为文章整体框架。
     
    第一章  招兵买马
    第二章  酷暑寒冬
    第三章  奔赴国外
    第四章  慢工细活
    第五章  背水一战
    第六章  顺其自然
    第七章  再见新加坡
    第八章  后记
     
     
    注:上面仅是框架,尚未成文,后续发表
  • 测试-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创】

    2013-09-11 21:22:26

     2007年4月入行,掐指算来,在测试行业里混迹将近7年之久。回首过去,虽未经历大风大浪,但也历尽坎坷,遍尝酸甜苦辣,测试于我来说犹同爱人,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俗话说婚姻有七年之痒,那么扪心自问,我是否也有逃离这个行业的想法?至少现在没有,我仍然热爱着这个行业,这个带给我满足感,带给我希望的行业。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转行做开发,而屈身在这个不受重视的行业里,挣钱不多,而且又枯燥又乏味?我笑答,也许人各有志吧,不受重视是因为测试不够专业不够深入,挣钱不多是因为不是这个行业的No.1,枯燥乏味是因为没有在重复的工作中深入思考,没有提炼出新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不转行呢?我觉得,测试中有开发,开发中也有测试,测试和开发本来就是互相融合不能分开的,因此,测试领域里一样可以大有作为,为什么要转行呢?朋友无言。

      我的过去。从清华科技园到现在的望京科技园,从软件测试到嵌入式测试,从仰望星空到登高望远,7年时间,让我永远记住了我曾经和现在供职的两家公司。感谢这段经历,让我从一个初级测试工程师成长到现在的自己,拿到了与职位和入行时间相匹配的收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我没有坚持下来,如果在前进的路上我不停的换方向,如果毕业后我没有及时调整方向,那么我还有今天的生活状态吗?天知道。
      我的现状。从功能测试到性能测试,从黑盒到百盒,从使用工具测试到参与开发测试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测试这个行业真的是博大精深,精彩纷呈。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各个领域都涉猎,因此,就我而言,如果能在一个领域内学有所成也就知足了。
      我的未来。大概还是继续关注测试技术,开发技术吧。但还是一如既往的呆在测试行业里,从自身的亲身经历还有周围测试同仁的经历来看,只要坚持,只要肯付出,总会有云开雾散见彩虹的那一天!

      真要感谢几年来,或曾谋面,或未谋面的测试同行们,谢谢你们给与我的帮助,一路陪我走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