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管理”以外的编程经验片断

发表于:2008-8-13 14:33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悟空    来源:cnblogs

  除了很好地进行“黑盒测试治理”,个人觉得下述更值得用功;究竟“前除后略”!

  1、架构和算法的可行性测试分析:主要包括性能、并发等方面

  2、CodeReview:很简单,但很多人没有这样做;其实这比“黑盒测试”更轻易发现边界问题、流程正确性问题等。值得推广!

  3、测试驱动和单元测试,很多人为了达到那些并不太懂编程治理层的要求,往往是少了这些看似不轻易出成绩的步骤。(很大程度上改变设计思维)

  知道可能出错的地方,当然轻易避免出错。

  4、UML和用例:非凡是UI建模,个人觉得最不可少;UML和用例至少要能覆盖核心内容。

  具体如何做,要根据每个人、每个单位甚至每个项目做具体优化,这里提供思路。

  5、专心架构(各功能模块的关系%26lt;用例等%26gt;、分布式计算的节点关系%26lt;即分层%26gt;、类的层次结构%26lt;UML图%26gt;、升级的备案、数据库架构、数据库表的范式%26lt;ER图%26gt;、并发访问和多线程等):不好的架构,Code起来吃力、问题又多又不好解决!以个人的经验认为,一般可分为六个阶段:

  A 用户需求收集、访谈和确认--%26gt;
  B 架构和可行性分析并文档化--%26gt;
  C 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具体计划--%26gt;
  D1 单元编码、测试%26lt;--%26gt;
  D2 部署测试--%26gt;
  E1 开发环境集成和测试--%26gt;
  E2 真实环境模拟测试--%26gt;
  E3 部署预演--%26gt;(原系统备份)--%26gt;
  F 部署

  1) 各阶段主要的“产出”(不考虑投入)
  A:需求说明书、UI建模、用例和UML图和系统使用帮助文件初稿、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报告
  B:系统架构图(逻辑图和物理图)、核心算法代码和测试报告、第二方和第三方组件的风险分析报告
  C:系统各模块的具体说明书,数据库架构和测试,各功能的开发、CodeRivew和测试计划、部署计划(相当于每日构建)、集成测试计划、系统的升级考虑和方案。注重,尽可能在Code前将数据库可能的问题解决掉!
  D:代码、BUG治理、可执行文件、开发环境、测试环境
  E:可发布的安装包、最终用户文档、修改之前相关的文档到和现在的系统一致
  F:可能的问题预案、安装和不断依实际情况优化,进入维护阶段

  2)时间分配:A:B:C:D:E:F=10:10:20:50:5:5,A阶段的时间这里指项目启动时算起,启动前的时间不计在内。

  真正的Code时间一般可能占50%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