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总监的一封回信

发表于:2013-4-18 11:15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葡萄园de杂烩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测试流程中关于bug定义,流程方面的一些争论。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作为blog的第一篇文章,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体会。

  这里把这三个问题再列一下:

  1、一般来说,在项目准备阶段,会树立一个缺陷等级(bug bar),定义缺陷的严重程度。随着项目的进行,这个缺陷等级应该发生变化呢,还是应该保持不变呢?

  2、当发现一个bug后,会根据缺陷等级来定义这个bug的严重度,比如1级,2级或者3级。一旦一个bug被发现并且赋予了对应严重等级后,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导致这个bug的现有等级发生变化呢?比如研究后发现,修复某一个bug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这个发现会导致这个bug的严重度变化吗?

  3、对于发现的bug,修还是不修,取决于哪些因素?除了bug的严重程度和对用户的影响外,目前团队的进度和资源对做决定是否有影响呢?比如本来有些开始准备修的bug,到了后来发现开发进度滞后了,会不会就决定不去修这些bug了呢?

  回到上面的话题,我这里先把测试总监的回答帖下来:

  1、缺陷等级(bug bar)是根据产品质量标准来定义的。在不同的产品周期(milestone),缺陷等级标杆可以是不同的。比如在临近项目结束,已经到了BETA的最后阶段,或者马上就要RTM发布了,这个时候的缺陷等级标杆就会非常的高。这是为了防止项目后期regression的风险。

  2、bug的严重程度,是把这个bug给客户带来的影响,同缺陷等级标杆比较得出来的。只要这两个因素没有发生变化,那bug的严重程度就不应该变化。对于修复bug所需要的开销,当前项目的进度等,都不应该对bug的严重程度计算有任何的影响。

  3、一个bug修还是不修,同样是有当前产品周期的缺陷等级标杆所定义的。如果预先已经定义好了哪一个级别以上的bug,必须在当前(milestone)修掉,那就一定要修。如果时间不够,那只有延长当前项目周期。或者极端的时候,会评量是否需要裁减功能。但总的来说,对当前产品周期定义好的质量标杆才是修或者不修的标准。当前bug数量,资源,进度什么的,都不是考虑的因素。

  上面的回答,是小王和测试总监面谈后,测试总监专门总结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小王的。

  小王非常满意测试总监明确利索的回答。但是,这并不等于小王心中的阴霾就以扫而光了。小王接下来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项目比较被动,作为测试人员,我会按照上面的标准,尽量把产品缺陷提前找出来,并且坚持上诉原则,确保产品质量。但是这么多bug都一定要坚持修的话,看来推迟产品发布很难避免了。那到了最后作工作总结的话,作为测试人员,既然我做好了测试工作,也坚持了产品质量原则,那产品延期是不是我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反而应该得到奖励呢?”

  请问,测试总监的第二封email应该怎么回答呢?

  PS:

  如同有朋友卡通一下提到的那样,这是没有正解的。看了大家对前一篇blog的回复,发现不同的人看待同样的问题,角度和思维都有不少差异。有的直接去考虑出现这种被动情况的根源在哪里,有的追求解决当前问题的现实可行办法,还有的认为测试人员的基本原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样的讨论非常有意思,同时也想听听各位对于软件测试,有哪些感兴趣的话题?

  总结一下各位朋友的观点,和网上其它渠道收集到的一些看法:

  看法1:

  1、bug等级应该分两种:严重程度和优先程度,严重程度是不会变的,优先程度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2、严重程度和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是没有关系的,不能说这个人快死了,现在没时间医就说他还好着呢。

  3、都有影响的,严重程度和进度都会影响到一个bug是不是应该修复,但是不是要修复bug不应该是开发人员自己决定的,也不应该是测试人员单独决定的,应该由开发,测试和PM共同决定,如果这个bug很严重,即使延期也必须修复,不那么严重,则可以推迟到下一个版本再做修复。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