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NGN建设关键:高智能支撑系统+全面网络测试

发表于:2008-3-12 12:18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在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整个通信产业链将不断地进行细分,产业分工更加细化,新的相关主体不断涌现。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也由传统的简单上下游供应关系,逐步演变成较为复杂的多边关系。在这多边关系中,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完善的NGN网络所需要的关健基础。

下一代网络呼唤高智能支撑系统

1.网络层面的需求

        网络层面的变化对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资源管理、网管和计费方面。

        网络对资源管理的要求:资源管理是整个运营支撑系统的重要数据基础,它不仅要直接支持业务开通,同时对业务保障(综合网管和故障处理)、资产、工程、数据仓库/集市等都要提供数据支持。

        网络对网管的要求:目前的网络是混合结构,既有传统的电信网,也有以TCP/IP为主的分组网。目前业务还没有充分融合,管理上也往往各自独立。下一代网络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网络会在各个层次上融合,融合后的网络必然引发网管方式的变化,网管的统一化、智能化、主动化等方面将有所突破。

        网络对计费采集的要求:下一代网络的计费采集对象众多,如交换机、路由器、认证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各种媒体网关及合作伙伴都成为计费采集的对象;下一代服务的多样化使得计费要素更为复杂,因此对于计费采集的完整性和实时性要求更高,从而对计费采集系统的处理能力要求更高。

2.业务层面的变化

        业务的需求决定了网络技术的变化,它们同样对于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业务类型和模式的变化既会对业务开通和业务保障的流程产生直接的变化要求,也会对资源分配、网管配置和监控等产生间接的需求。业务层面的变化及对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业务层和控制层的分离会使新业务和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加快,这种变化要求:

        运营支撑系统应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流程管理,这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包括产品在销售、开通、运维、退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也包含从战略、决策和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运营支撑系统的快速响应(快速的业务开发和部署能力)和多系统协同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

        (2)下一代网络的业务价值链更为复杂,导致更多业务的开通或者保障可能会跨运营商、合作伙伴,这种变化会导致:业务开通和业务保障流程系统应具有更好的跨运营商、合作伙伴的处理能力;运营支撑系统应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并加强对网间或合作伙伴间的结算能力。

        (3)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对计费和帐务系统的要求提高,位置服务、移动支付、流媒体点播等服务的计费使得计费的要素更复杂,时长、流量、位置、内容、QoS、次数等都会成为计费的要素。

        (4)个性化自助服务:下一代网络服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运营商面向用户的各种门户,个性化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服务,然而,这种个性化的自助服务往往对后台支撑系统的实时性处理要求很高,需要定单处理、资源管理、网管和计费多个系统的协同工作。

3.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的IT技术实现

        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所涉及的IT技术相当广泛,主要有面向服务架构(SOA)技术、UML建模技术、中间件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企业级工作流程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商业智能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容灾备份技术、高端服务器、网络及系统管理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都有相当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产品实现的支持,无法一一尽述。因此,本文将只对SOA架构技术进行简单的描述。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具备了标准化、可操作、可组装的特性,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可互操作的和有弹性的行业标准架构,可以在软件基础架构中建立一系列支持商业模型的可重复利用的服务,这些服务由不同应用系统的组件构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商业流程随需所用。

        SOA的核心思想与下一代网络和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的分层服务的架构思路非常一致。因此,SOA技术必将成为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IT实现中的一个重要的架构技术。

下一代网络催生全面网络测试

        随着NGN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全球电信运营商都在某种利益(成本低廉和新业务应用)的驱动下大量部署NGN网络,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由于目前的NGN网络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并由PSTN网络和VoIP网络融合在一起的复杂网络,多种接口、多种协议、多种媒体并存,存在PSTN与VoIP设备的兼容性、VoIP网络内部不同设备提供商的设备兼容性、网络设计性能与实际部署性能的差异性、语音(也许还有视频)质量的差异性等挑战都不同程度地摆在了运营商面前。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网络部署失败,运营商不仅要蒙受经济损失,还要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那么,运营商就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网络测试技术本身,我们认为网络性能测试是NGN很重要的一环。

        NGN网络性能测试要兼顾PSTN与VoIP网络的融合,既要考虑满负荷条件下的语音质量测试,也要考虑软交换的纯信令的压力测试,还要考虑媒体网关对媒体流的处理能力测试。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比较全面的NGN网络测试,不但要考虑本地的端到端测试,还要考虑异地(跨地域)的性能测试。测试技术一般包括同步呼叫测试、异步呼叫测试、长保持呼叫测试、语音质量测试、语音间断/语音滑动测试、回声测试以及其他性能测试等。

(1)同步呼叫测试(测试NGN系统的峰值压力)

        同步呼叫一般分为纯信令和带媒体流的两种,分别测试系统对信令和媒体流的处理能力;同步呼叫一般由几十到几千个用户同时发起呼叫,使用二分法,精确验证出NGN系统同时能够处理多少路呼叫并发,是一种峰值压力的测试。测试时间一般不超过1h;呼损不能超过万分之一。

(2)异步呼叫测试(验证NGN系统的呼叫性能,如BHCA,CPS等)

        异步呼叫一般分为纯信令和带媒体流的两种,分别测试软交换对信令的处理能力和媒体网关对媒体流的处理能力;异步呼叫一般由足够多的用户采用异步方式发起呼叫(例如间隔一秒发呼一个用户),通过更改呼叫保持时间和呼叫间隔时间来调整压力,精确验证出NGN系统的呼叫性能,通常体现在BHCA和CPS数值上,即系统每小时或每秒处理呼叫的能力。测试时间一般超过1h,甚至达到24h或48h;呼损不能超过万分之一。

(3)长保持呼叫测试(测试NGN系统对于长保持呼叫的处理能力)

        长保持呼叫一般分为纯信令和带媒体流的两种,分别测试软交换对信令的处理能力和媒体网关对媒体流的处理能力;长保持呼叫一般由足够多的用户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发起呼叫,呼叫保持时间一般不低于8h,精确验证出NGN系统的对于长呼叫的处理能力,即在规定时间内有无“掉话”,通常体现在呼损数值上,不能超过万分之一。

(4)语音质量测试(测试在一定压力下,NGN系统内端到端的语音质量)

        在电信领域,我们的前辈也曾经在PSTN网络部署的时候遇到过诸如回声和传输衰减等影响通话质量的问题,但他们通过回声抑制和增益补偿等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PSTN网络的话音质量非常稳定。但是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变。随着全球电信运营商大量部署NGN网络,PSTN与VoIP网络不断融合,语音质量问题又被提出来,似乎成了我们难以回避的障碍。

        语音质量测试一般指端到端的语音质量测试,主被叫两端所连接的呼叫通常会经过媒体网关等对语音进行编解码处理的网络设备,当然还有其它可能产生损伤的网络设备。语音质量测试一般由足够多的用户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发起呼叫,测试时间一般不超过1h。主要测试参数包括MOS、PSQM、PESQ等ITU标准语音质量参数,还有单向时延、双向时延、抖动、丢包、乱序等网络质量参数,当然还有呼叫完成率,即呼损数值,不能超过万分之一。

(5)回声测试(测试在一定压力下NGN系统处理回声的能力)

        回声是PSTN网络中由于2~4线转换造成的,在PSTN与VoIP网络融合的过程中,被媒体网关进一步放大了。回声测试一般只要求有限压力条件,主要测试系统的一次/两次/三次回声的时延和强度。一般来说,回声最好不要超过150ms,超过150ms,人的耳朵可以分辨出回声,超过400ms,人的感觉就会很差,造成很严重的语音质量问题。

(6)语音间断/滑动测试(测试在一定压力下NGN系统对语音的处理能力)

        语音间断是指语音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断裂,一般在20ms以上的断裂需要统计,一次连续语音中的断裂总长度与语音长度之比称为“语音间断比”,信息产业部的测试规范中要求其不能超过2%。语音滑动是指语音在传输过程中两端出现滑码变形,一般在20ms以上的需要统计,一次连续语音中的滑动总长度与语音长度之比称为“语音滑动比”,信息产业部的测试规范中要求其不能存在,否则视为语音质量不好。根据语音间断和语音滑动的次数和每次的时间长度,可以计算出语音间断比和语音滑动比。

(7)其他性能测试

        其他NGN系统性能测试还包括:视频性能及视频质量测试、传真性能及传真质量测试、Modem性能及Modem质量测试等。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