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保证测试结果和价值最大化?测试人员承担什么角色?

发表于:2019-10-08 10:44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Erin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原创

  作为一名多年的测试人员,对测试这个岗位的存在,也有自己的一点拙见。纵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不管是国际巨头,行业巨头,或初创型公司,测试的岗位都必不可少。但不同的公司之间,却又有很多的差异性,拿测试开发比来说:在 Google 公司,测试开发比为 1:10;但微软则能达到 1:1 甚至更高;笔者现在所在的公司,大概是到 1:3 左右。
  其实每个公司的配比,都是视本公司的业务形态/协作方式决定的,单纯靠配比来决定什么,也是不科学的。微软的一些测试人员需要写单元测试,相当于测试开发的角色,写出来的东西去测试开发写出来的代码,加之微软产品性质比如复杂操作系统,服务器产品之类的,需要的测试人员自然多;而 Google 的开发人员的习惯是,开发自己承担自己的单元测试和功能测试,众所周知谷歌的工程师开发水平又很高,所以公司专职测试人员就很少。
  不同的公司之间配比差异这么大,那大家是怎么保证测试结果的呢。如果只有一个测试人员的公司,应该怎么做到最大价值呢?测试人员承担的是什么角色,如果只是“保姆”的角色,那测试行业会不会消失?
  这就引申出一个话题:测试效率,今天我们谈谈。
  在我看来,测试效率大概分成四个部分:
  1.测试执行的速度;
  2.测试验证的准确性;
  3.测试覆盖场景的比例;
  4.转换成工程价值的比例。
  前三条从字面意思都很好理解,第四项怎么理解呢?我认为这是个综合的考量,也就是测试价值的衡量:减少迭代的bug数目,减少线上事故数,质量保障过程可控,就是在转换成工程价值。
  现在很多公司的测试部门都不称为「测试部」了,而是称之为「效率部」,这也是有原因的。「测试」听起来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就像流水线的某个车间;而「效率」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全流程的把控。笔者觉得这也算是为测试争取“地位”的一个很显著的表现。
  试想,如果整个公司只有你一位测试,你会怎么做?最大提升效率?我想首先你应该熟知业务形态,清楚产品的风险点所在,对可能发生事故和问题的模块足够清晰。一个完整的产品,一定有最基本的底层/前端/后端,我们说“从根源上把控质量”,这话一点不假。我刚开始做质量工作的时候,都是浮于一些功能模块,或者一些端的功能,或者交互的功能;现在再拿到手一个产品,我基本不会这样了,而是看它的服务都有哪些,接口有哪些,调用关系如何,日志怎么看,前后端怎么对接。你要清楚,产品之所以能 run,都是底层服务/接口互相调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把测试工作“下沉”,下沉到我们可以管控的地方,优先在这里做测试工作包括自动化的东西。这也是在自动化领域,我一直主张优先做底层接口测试的原因。当然,前端的一些控件/界面测试除外,其它的,能下沉就下沉,你会比你想象的学习到更多。
  方向对了,测试效率也已经领先了一大步,自己也会省事很多。那接下来就是怎么优化这个测试工作。拿 API 测试来说,写一个 API case 并不难,比如常见的 Python 的 requests 库,花两分钟你就能知道如何写请求,如何 assert response 了。但如何系统组织这些用例,比如对于复杂请求,怎么写成请求链路,怎么解析多层次的 json;对于一些变量,需要跟数据库交互的时候,应该怎么存;如何做成自动化测试的 CICD,却是需要一定功底的。复杂的 API 请求,一般涉及到复杂的 case 编写,比如之前笔者做人工智能的相关接口返回值的提取时,用的都是 mongoDB,因为那里面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我需要先存,然后在下一个 API 的时候,再用这些数据。
  还有一个直观提升测试效率的方法,就是最大化增加测试覆盖。说白了就是最大化你的用例“波及”范围。这也是作为一名测试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和技能。我们所熟知的边界值法/等价类划分/分支覆盖法/条件覆盖法等用例编写方法,是最基本也是用的最多的,一定要掌握好,对自己的测试工作负责。“漏测”我以前是一直不认同的,因为我认为 bug 都是开发写出来的,而不是测出来的。但现在,我们团队中的一些新手,很多时候考虑并不全面,导致“漏测”,引发了一些线上事故。测试工程师,首先就应该有扎实的基本功,别人才能信任你去把控质量。这点也是笔者对一些测试新手想说的吧。
  测试工作千千万万,其实真正的效率问题才是部门内部最应该思考的。不止测试,开发/运维都有效率可言,这也催生了我们的各种自动化,自动化测试,自动化运维,自动化部署,以及像 DevOps 这样的岗位的产生。测试这个工作永远都不会消失,但在互联网更发达的将来,测试这个岗位却有可能被合并。所以,作为测试人员,掌握良好的技术能力也是必须的,包括编码能力以及必要的测试大局观。最后,也祝愿大家都能一步步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51Testing会员投稿,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及相关内容提供者拥有内容的全部版权,未经明确的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复制、转载或进行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