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系统思考,走上改善之路

发表于:2011-9-06 14:44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李剑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滚雪球表示增强环路,该回路会使得回路上的所有节点持续增强

  这幅图的全貌便构成了“舍本逐末”的模型。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对此解释到:

  上面的环路代表快速见效的症状解,它迅速解决问题症状,但只是暂时的。下面的环路包含了时间延滞,它代表较根本的解决方案,但其效果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然而它可能是惟一持久见效的方式。有时候舍本逐末的结构中,会多出一个由症状解所带来的副作用所形成的增强环路。发生这样的情形时,副作用常使问题更难以解决。

  人们或者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或者是因为时间延滞的存在,倾向于采取一种简单易行又可以立竿见影的方案,这便是症状解了。但是症状消除以后,问题就不再令人重视,从而丧失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依然深藏,等到它有一天再度浮上水面时,症状就会更重,更难解决。

  这是一条不断衰减的增强环路。在回路上每走一步,情况就会更恶劣一分。

  面对“舍本逐末”,通常的解决方案有两条:

  1、必须要认识到症状解只是短期止痛的手段,切不能形成依赖;

  2、在症状得到缓解之后,要继续加强对根本解的重视。

  但见招拆招总是相对容易一些的,更关键的地方是,如何才能识别出“舍本逐末”这样的模型?当我们采取某些理所当然的对策却得到了不合理的结果,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根源,找到解决方案?

  要认清问题的本质,就必须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是各个因素之间紧密连接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当前采取的行动,会从多方面对这个系统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之间或推波助澜,或相互牵制,从而导致相同的行动在长期和短期来看具有不同的结果。

  比如,当代码中发现bug的时候,很多人的常见反应都是“调试──定位──解决”这样的思路。从眼前来看,发现bug立即修复是可以最快见效的手段,但却丧失了将测试进行完善的机会,相当于是安全网上明明出现了漏洞却听之任之。等到以后因为需求变更等原因影响了这块代码的时候,就再也无法通过执行测试来得到快速而完整的反馈了。

  丹尼斯·舍伍德在《系统思考》中说,

  如果你希望了解一个系统,并进而能够预测它的行为,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系统各部分割裂开来研究,很可能破坏系统内部的连接,从而破坏系统本身。

  如果你希望影响或控制系统的行为,你必须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采取行动。在某些地方采取行动并希望其他地方不受影响的想法注定要失败──这也就是连接的意义所在。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从整体上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丹尼斯在书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系统循环图。

  系统循环图中共有三个基本要素:

  1、增强环路。在增强环路中共有偶数个O型连接,增强环路上的各个节点会呈现指数增长或指数衰退。

  2、调节环路。在调节环路上共有奇数个O型连接,调节环路上的各个节点会趋于平衡状态。它会消化掉外界的影响力,使改变难以发生。

  3、时间滞延。时间滞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由于滞延的存在,人们常常会发现某个行为在短期内没有产生预想的结果,从而加大投入力度,当行为的后果出现在眼前时,却已经矫枉过正。

  下面我将通过另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讲述“系统循环图”的应用。

  案例2:历史不断重演

  一天中午,我忽然听到有人说,“我们又开始讨论要不要放弃自动化功能测试了。”

  “咦?你为什么要说又呢?”我忍不住问道。

  “因为我们半年前已经讨论过一次,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不再写自动化测试了。后来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了,又用Cucumber来写,最近发现每次上线还是要做大量的手工测试,这些自动化测试又要浪费很多时间来修,所以我们准备讨论一下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写。”

  当天下午,我参加了这个团队的讨论,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大概是一年前,为了减少手工测试的成本,团队决定一步步把上线时需要手工回归的测试用例转换成自动化,同时决定每个story做完以后都要加入自动化测试。研究了几天webdriver以后,就开始了自动化测试的尝试。

52/5<12345>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