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盒测试的一点看法

发表于:2010-10-29 13:54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以下内容完全是个人看法,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1 测试前。接到做测试的工作之前,只有一年的开发的经验,知道快要接受测试任务了,就找了几本关于测试的书看,但没有一本是完全看完的,不过总算明白了测试是干什么的

  2 接触测试。刚做测试的时候觉得很轻松,比开发轻松多了。

  测试方法无人传授,也没有非常规范的测试用例,完全是使用,如果使用中发现问题就提BUG。非常随机。

  3 测试中 得到一个新项目,与前一项目比起来:

  优点:自己有了一点测试的经验,新项目有了测试用例(虽然很笼统,甚至有些用例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看得出文档未更新过)

  缺点:这个新项目是自己不熟悉的,许多功能都不知道怎么用,甚至连操作也不会,一些帮助文档还是英文的(偏偏我英文又不好)

  有了前一项目的经验,这次,自己测试使多少讲究一点方法,比如说对软件的功能项逐个扫描,菜单一个一个的点,看看是不是汉化完全,是否可以实现预期效果。用一些边界测试的方法,测试时使用用例尽量全面一点,比如测试播放器时,找各种文件格式

  总结:有点进步,不过也开始觉得黑盒测试没有技术含量,十分期望自动化测试白盒测试

  4 学习中 学习了一些测试的理论思想,有了一点转变。

  黑盒测试并不是那么低级

  1。黑盒测试还是许多公司使用的一种主要手段

  2。许多软件产品并不是像军用软件那样要求安全性那么高,所以对一般的软件来说,白盒测试似乎没有必要,无论时间,经费,人力都花费太多,还浪费。

  3。自动化测试在压力测试,回归测试这种大批量运行用例时是非常优势的,但有些部分还是需要人工手动测试的,必竟人是最智能的,在系统运行时,可以发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自动化测试真的很好,不过:

  1。许多自动化测试需要工程师写脚本,人们常说在黑盒测试中,BUG的发现(测试的质量)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测试人员的经验,但个人认为,在编写脚本方面,脚本编写人员的主观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试的质量。就像程序员编写软件一样,一个路径考虑不到,就会造成BUG,测试工程师在写脚本时,如果少考虑一种可能性,也就有可能丢掉一个发现BUG的机会。

  2。现在大多数软件都是图形界面,但大家都知道,GUI的自动化测试到现在还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题目。所以个人认为GUI的测试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测试。

  自己的想法:

  网上都说国外一个程序员要配3-5个测试人员,想来那样软件的质量一定会很高吧。不过,国内,尤其是一些小的软件公司恐怕在未来的几年内都无法达到这个比例,但软件质量又一定要保证,怎么办呢。所以我觉得,在资金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用黑盒测试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都说测试是女生比较适合的职业,因为开发太累。个人觉得,如果真的是做白盒测试,写脚本之类,测试工作并不轻松,甚至这种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讲算是半个程序员。不仅要会编码,还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如果一个测试员没有足够的测试经验,他怎么能编写出善于发现问题的测试脚本呢。所以,做黑盒测试应该是测试人员的一个必修课。

  总之,自己现在己不再很彷徨(是不是自己有点不求上进呀?),也不是对黑盒测试那么看不起。我觉得,现在要做的是,在黑盒测试中不断训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努力使自己的测试方法系统化,机械化,防止随机的测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自己的方法,改进方法,这样,日后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脚本,如果在黑盒测试时,能够分析出一个问题的原因,那么,在白盒测试中,就有可能较快的找到代码中的关键之处,添写错误代码,或加探针。另外,做的时间长了,也会对软件质量管理有一个更深的体会。

  测试行业总是会向前发展的,总有一天,大部分测试人员都会使用工具,编写测试代码。现在最需要做的应该是首先做好现在的“低级测试”并记住学习测试的先进知识,还有重要的是多实践,多思考。慢慢就会在实践中发现现有测试方法或测试管理的不足之处,然后,就有了动力,想法改进这个不足或者以此给自己的职业重新定位,这样就提高了一点点。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