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测试之路(二)Omniture—巧遇大数据

发表于:2014-1-13 11:32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liudaoweidehao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离开IBM的决定并不难做,然后去哪里实习才让人纠结。实习对于我来讲,有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了解更多的行业、公司,能够认清自己,提高自己,找到未来的方向。在我犹豫未决的时候,一个师兄告诉我了Omniture招人的消息。
  2011年,大数据远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炒的铺天盖地,Omniture ?也是在搜索之后才知道是一家数据分析的公司,有着网站数据分析领域最强的产品之一SC。当时的我并想到,一年之后,大数据成为了未来的方向。
  2012年初,我加入了Omniture在中国刚刚开始组建的测试团队,这是我第一次经历一个团队的建设过程。最初,团队里只有几个人,老大带着我们两个实习生,还有两个正式职工还是从别的团队里面先借用过来的。一个新的测试团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建立信任,特别是和在国外合作的时候。在别人足够信任你之前,是不可能把核心的产品交给你来测试的。于是,团队最初接触的都是一些边缘的产品。
  而对于我,需要的也是建立同事对于我的信任,在这里,我开始尝试设计一些测试用例,写了之后让有经验的同事帮忙review。感谢之前在IBM的经历,至少,我写的用例和bug在格式和内容上都是很规范的,这让我很快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当有一个新项目要在中国开发和测试的时候,我才能够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一起负责这个项目。
  这也是一个数据分析的项目,开发和测试都是在中国,产品经理在美国。从这个项目里是采用现在最流行的敏捷开发测试的流程,这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到参与一个新的产品的测试过程的建立。在这个项目里,我们跟开发一起讨论需求,一起制定开发测试流程,一起评审用例,一起分析bug,这一切都是我最宝贵的经历。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数据分析的业务,还专门学习了SC的课程,考过了SC的认证。作为测试团队,也为这产品开发了自动化测试,做了持续集成。
  项目经历几次改版,前后一共经历了将近两年,但是由于产品虽然有用户,可是迟迟无法盈利,最终还是被公司停掉了。虽然这不是因为测试的问题,但是从测试的角度,还是学到很多教训的。
  这是在《How Google Test Softwore》里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我想这对任何产品都适用。大多数产品死掉,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且因为产品的定位问题。这可以认为是先天缺陷,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是很难能弥补回来的。以我们的产品来说,从最初的产品定位就比较模糊,而且历经几次调整,始终没有抓住用户的心,让用户愿意付钱。
  不了解用户,不足以做好测试。了解用户,不只是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测试人员也应该了解用户的一些需求,如果开发只是负责开发的话,我认为好的测试人员是能够跟产品经理讨论,调整需求的方向的。而对于一个针对国外企业级用户的产品来说,这却是一个难点。一是,国内外的互联网环境不同,在需求上,很难实现一个跟产品经理的交流,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接受需求,至于需求是否合理,无法判断。
  不要盲目的开始自动化测试。有一段时间,误以为产品已经稳定,而且迫于领导的压力(在很多领导眼里,自动化测试覆盖率总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投入了很大精力开发了自动化测试,结果产品界面的一次大的改版就让几乎所有的用例都不行了,幸好在设计时做了分层,但是仍然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修改。自动化不是银弹,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节约成本,但是把它抬到过高的高度,从上到下的追求自动化测试覆盖率,就是误入歧途了。
  虽然这个项目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整个团队慢慢得到了美国的认可,建立信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测漏了一个影响大的问题,就可能掩盖你发现的十个问题。大数据的趋势,加上别人的信任,我们的小团队,在一年之后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将近百人的规模的大团队,也开始负责各个核心产品的测试工作。而我也从一个测试的菜鸟,接触到了测试的方方面面,迅速的成长,也从一个实习生,成为了一名正式在测试行业工作的人员。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 liudaoweidehao 的51Testing软件测试博客:http://www.51testing.com/?425369 
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