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日志

  • cx_freeze打包wxpython程序

    2014-11-14 15:09:52

    使用如下命令行参数:
    D:\study\python\wxpython>cxfreeze --target-dir dist --base-name=C:\Python26\Lib\
    site-packages\cx_Freeze\bases\Win32GUI.exe timstamp.py

    即可直接打包,打包出来无控制台界面。。。

    Oh,yeah!
  • linux centos下apache+django环境配置

    2014-11-06 22:28:16

    具体来说3个文件:
    1. /etc/httpd/conf.d/wsgi.conf
    内容如下:
    LoadModule wsgi_module modules/mod_wsgi.so
      2 
      3 #WSGIScriptAlias /kfc /kfc/index.py
      4 #WSGIScriptAlias /tc /kfc/tc.py
      5 WSGIScriptAlias /blog /kfc/mysite1/blog/wsgi.py
      6 
      7 <Directory "/kfc/mysite1/blog">
      8 Order allow,deny
      9 Allow from all
     10 </Directory>
     11 
     12 Alias /static /kfc/mysite1/static
     13 
     14 
     15 <Directory "/kfc/mysite1/blog/static">
     16 Order allow,deny
     17 Allow from all
     18 IndexOptions FancyIndexing
     19 </Directory>

    2. /kfc/mysite1/blog/wsgi.py
    内容如下:

    import os
      2 import sys
      3 import django.core.handlers.wsgi
      4 
      5 proj=os.path.dirname(__file__)
      6 projs=os.path.dirname(proj)
      7 if projs not in sys.path:
      8     sys.path.append(proj)
      9     sys.path.append(projs)
     10 
     11 
     12 os.environ['DJANGO_SETTINGS_MODULE']='mysite1.settings'
     13 application=django.core.handlers.wsgi.WSGIHandler()

    3. /kfc/mysite1/wsgi/django.wsgi
    内容如下:
    import os
      2 import sys
      3 
      4 sys.stdout = sys.stderr
      5 
      6 from os.path import abspath, dirname, join
      7 from site import addsitedir
      8 from django.core.handlers.wsgi import WSGIHandler
      9 
     10 sys.path.insert(0, abspath(join(dirname(__file__), "../")))
     11 sys.path.insert(0, abspath(join(dirname(__file__), "../../")))
     12 
     13 os.environ["DJANGO_SETTINGS_MODULE"] = "mysite1.settings" #your settings module
     14 
     15 application = WSGIHandler()

    成功访问,Yeah!

    apache日志:tail -f /etc/httpd/logs/error_log

    哈哈哈………………
  • Win7下IIS搭建

    2014-08-11 15:28:38

    Win7 65位搭建IIS,开启IIS服务。

    要将Web 核心服务,Internet信息服务,还有什么framework3.5.1之类的全部子项都选上才行。

    问题解决。。
  • python中文windows下乱码问题的解决2

    2014-08-08 16:45:44

    >>> (shortname, extension) = os.path.splitext('笔记.txt')
    >>> shortname
    乱码

    无论decode utf-8,gbk,encode如何都解决不了

    终极解决方案:
    print str(shortname)
    显示正确。。

    总结:
    str()函数把Unicode字串转换成ASCII字串

    这里的shortname应该是unicode形式的,使用str函数将其转换成ASCII字符串输出为中文。

    >>> f.seek(-128,2)
    >>> print (f.read()).decode(type).encode('utf-8')
    seek读出的文件内容是系统编码方式,需要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转换。。

    错误:
    >>> a='中文'
    >>> a
    '\xd6\xd0\xce\xc4'
    >>> print a
    中文

    原来中文在python中是以unicode的形式存储的。。使用打印语句可以正常输出。直接输a,输出的是地址。。。
  • python读取文件windows下乱码问题的解决

    2014-08-08 11:48:52

    问题描述:python idle读取文件时显示乱码
    操作系统:Windows 7 64位
    语言:python2.7
    Shell:IDLE

    问题步骤:
    python打开文件
    >>> f=open('笔记.txt','rb')
    >>> f.seek(50)
    >>> print f.readline()
    显示正常文字

    >>> f.seek(-128,2)
    >>> f.tell()
    969L
    >>> print f.read()
    显示文件内容为乱码。。。


    解决:
    >>> import codecs
    >>> print (f.read()).decode('gbk').encode('utf-8')
    >>> print (f.read()).decode('utf-8').encode('gbk')
    均不能解决

    >>> import sys
    >>> type=sys.getfilesystemencoding()
    >>> print (f.read()).decode('utf-8').encode(type)
    显示仍然为乱码

    >>> print (f.read()).decode(type).encode('utf-8')
    显示正确

    输入type,显示mbcs
    >>> type
    'mbcs'

    结论:
    1.该系统windows下编码格式为mbcs格式;
    2.>>> print (f.read()).decode(type).encode('utf-8')解释为py文件的输出为utf-8格式,系统的编码格式为type(mbcs)格式,使用该语句能正常在shell中显示中文文本。。。

    遗留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seek在末尾使用负数的位置描述的时候就会出现乱码情形呢?其余情况均不出现,是个问题,可能是python的一个bug。。。

    print (f.read()).decode(type)
    显示就可以。。只需要解码就可以。。print是可以直接打印的。。
  • 英语学习日志1

    2011-06-27 14:43:55

    会话急救包

    Excuse me. 对不起

    Is this seat taken? 这里有人坐吗?

    Go ahead. 你请便吧.

    Feel free. 不用客气.

    Have you got the time? 请问你知道现在几点么?

    Could you help me? 可以请你帮个忙么?

    Do you need help? 需要帮忙吗?

    Are you new here? 你是新来的吗?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认识你.

    Happy to know you. 很高兴认识你.

    Take care. 保重.

  • QTP使用笔记——WebList控件中的项不可选择的问题的解决

    2011-06-08 16:13:00

    Weblist中的select方法扩展:

    Weblist控件中的select方法只能在选择项与Weblist中的项一致的时候才能选中,如果select后的条目与WebList中的各列表项仅匹配部分字符,或使用?,*,.等符号时也不能保证选择的精确。

    写了一个myselect函数对select方法进行扩展,如select后需要选择的条目仅是Weblist列表中各项的前几位字符,而不是全字匹配,就需要先进行条目的匹配寻找后进行选择。

    现myselect函数:

    Function myselect(obj,selitem)
       Dim itemscount,selecteditem,j,bsel'regEx,
       'Set regEx=new RegExp 
       'regEx.Pattern=selitem&" *"
       'regEx.global=true
       'regEx.IgnoreCase=true
       'msgbox obj.GetROProperty("items count")
           bsel=false
        itemscount=obj.GetROProperty("items count")
        For j=1 to itemscount
         selecteditem=obj.GetItem(j)
         'msgbox selecteditem
         'msgbox selitem
         'If regEx.test(selecteditem) Then
         If selitem=selecteditem Then
                    myselect=obj.select(selecteditem)
        bsel=true
        Exit function
         End If
         If inStr(selecteditem,selitem)=1 Then
           'msgbox selitem
           myselect=obj.select(selecteditem)
                       bsel=true
               End If
        Next
        If bsel=false Then
         objSheet.cells(i,23)=objSheet.cells(i,23)&";"&selitem&":this data is not right, should be maintained."
        End If
    End Function

    1. 将该函数在需要使用的代码前要用registeruserfunc方法将其注册到weblist控件的select方法中去,以便使用;

    2. 该函数 If selitem=selecteditem Then
                    myselect=obj.select(selecteditem)
        bsel=true
        Exit function
         End If
    该代码块一开始没添加,且不添加时会产生偶尔不能选中的情形,添加后则不再产生该情形。

  • QTP研究笔记——Web端WebTable控件测试小结

    2011-06-07 18:05:08

    今天测试了WebTable控件,WebTable控件下面的两个重要的方法终于得以领会,ChildItem方法和ChildItemCount方法。

    ChildItemCount(Row,Colum,object)方法返回取得的WebTable对象中的某一单元格中的某一对象的总计数。今天遇到的ChildItemCount(6,1,"image")即返回该WebTable的第6行第一列的单元格内的image对象总数。

    ChildItem(Row,Colum,object,index)返回第多少行第多少列中的第几个对象。

    总结:

    ChildItem和ChildItemCount方法可以返回WebTable单元格中的对象及对象总数。使用其返回的对象,或者某一单元格中的对象总数,对WebTable中的对象进行定位。或对对象进行判断,判断是否显示出来或存在。或对对象进行操作或获取某一属性。都可以使用。

  • QTP学习笔记——QTP录制的三种方法总结

    2011-05-30 14:39:36

    QTP录制的三种方法:

    正常录制:默认录制

    模拟录制:其特点是只录制鼠标和键盘操作,不录制对象,录制完成后只显示一句RunAnalog的语句。回放时可能与对象无关。

    低级录制:与正常录制比较像,但低级录制会录制对象,并且是根据底层winobject对象(应该说是低级对象)来录制,并同时会录制鼠标和键盘的所有操作(包括如鼠标的任意挪动,但正常录制不会录制鼠标与对象操作无关的行为)。

  • 软件测试人员思考问题的方法

    2009-09-18 17:50:56

         昨天我突然想到,一个好的软件测试人员其实应该是以整个软件产品的质量为出发点去测试。事实上他的思想应该是正面的。他不应该因为发现了一个大的bug而兴奋。恰恰相反,他应该以发现一个崩溃性的bug而担忧才对。这说明我们产品的质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不应该仅仅因为发现了很多bug而感到高兴和有成就感,事实上,他更应该以发现了的bug能够跟开发在一起去解决,经验证后不存在和关闭一个bug而更感到兴奋和高兴才对。当面对着这成堆的bug渐渐的减少,跟开发人员一道去定位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后在自己的手中关闭一个又一个的bug,当最后他看到一个一个的bug关闭了,且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好了的时候,他才是更应该感到高兴和兴奋的。当跟开发人员一道一起生产出一个值得用户信赖和好评的产品的时候,我想测试人员的心里才会感到一丝的欣慰,因为那里面也有他付出的汗水。

        事实上我以前从事软件测试的出发点是错误的,那时候尽想着怎样能发现问题,以发现问题而感到高兴,然而现在才知道那时候我想的实在是太片面了,一个软件测试人员,不仅要尽可能的发现潜在的软件漏洞,更要能尽可能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并最后确保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算是尽到一个软件测试人员对质量负责的职责。

        而且,软件测试人员更要有一种建设精神,要以软件的质量为己任。他需要从头到尾追究软件的质量。一个好的软件测试人员要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提升软件的品质和质量,从根据需求提出各方面需求的问题,追踪需求人员解决需求中的问题,对产品提出bug到追踪修改bug。这些都是软件测试人员的职责范围。他需要从头到尾的追踪产品的质量,他应该针对提出的问题,同需求人员去沟通,同开发人员去沟通,确定一个个问题,并最终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一个软件测试人员所应该做的。

  • Selenium学习笔记一

    2009-09-18 17:46:18

    Selenium学习笔记一:

    一、下载站点http://seleniumhq.org/download/ 下载Selenium的包。

    二、下载Selenium IDESelenium RC的包。

    三、环境要求:安装jdk1.5,下载Eclipse最新版本。

     

    添加IDE插件:下载到后解压缩这两个包并将解压后的Selenium IDE插件添加进Firefox浏览器里。

     

    启动Selenium RC sever,打开cmd,进入Selenium RC解压缩后的目录下的

    ..\selenium\selenium-remote-control-1.0.1-dist\selenium-remote-control-1.0.1\selenium-server-1.0.1目录下,使用命令java –jar selenium-server.jar启动Selenium RC sever

     

    配置Eclipse:官网文章地址:http://seleniumhq.org/docs/appendix_installing_java_driver_client.html#configuring-selenium-rc-eclipse-reference

    1.       打开Eclipse

    2.       File->New->other,弹出框选择新建一个java project

    3.       输入工程名,在jre中注意选择不低于jdk1.5的版本;

    4.       注意接下来可以在libraries里面添加2个包:包括:selenium-server.jarselenium-java-client-driver.jar

    5.       要注意要添加junitjar包,junitjar包路径:“\eclipse\plugins\org.junit_3.8.2.v20090203-1005”。 如果不添加,可能到时候脚本无法执行。Eclipse配置中build path可以在project-java build path中,也可以在工程右键菜单-build path-configure build path

    6.       此项配置完成后基本就完成了,可在工程的src文件夹下再建个com文件夹,再在下面建testcase文件夹。在后面的case中会用到import的包的路径。

     

    明天再总结制作脚本和自动化实现刷票经验,:-

  • 使用批处理建立一个垃圾清除器

    2009-02-15 15:05:28

     优化大师、超级兔子……清除系统垃圾文件的确方便,但是单单依靠第三方软件为我们服务,我想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电脑专家”。方法才是王道,如何实现系统垃圾文件的清理?毋庸置疑,批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1、批处理的常见命令。

     echo命令:打开回显或关闭回显请求功能,显示消息。

    @命令:表示不显示@后面的命令。

    /f:删除只读文件。

    /s:删除子目录中的文件。

    /q:安静模式,不询问。

    *.*等同于.:表示所有文件。

    pause:暂停。

    %systemdrive%:代表系统盘。如:c:\

    %systemroot%:系统文件夹。如:c:\windows

    %userprofile%:当前用户。

    (其他命令均可在windows的cmd下输入/?查看帮助)

    2、windows的垃圾文件扩展名。

    .tmp:临时文件。

    ._mp:临时文件。

    .log:日志文件。

    .gid:临时帮助文件。

    .old:备份的临时文件。

    .bak:安装时存在的临时文件。

    示例:

    @color 0A  //新窗口显示为黑底、绿字

    @echo 垃圾文件清除

    @pause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bak

    @echo 清除完毕!

    @pause

    2、回收站中的文件

         回收站文件夹为隐藏,目录为:c:\recycler

    删除命令为: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r\.

    3、prefetch文件夹

    此文件夹中的文件是windows自动创建的,加快系统启动速度,但是日久天长文件积累越来越多,反而导致系统启动速度变慢,所以建议删除。

    文件目录:c:\windows\prefetch\  (xp,2003)

                      c:\winnt\prefetch\  (2000)

    上述目录表示为:%systemroot%\prefetch\

    命令为:

    @del /f /s /q %systemroot%\prefetch\.

    4、用户临时文件

    目录如下:

    1、c:\windows\temp

    2、c:\documents and setting\administrator\cookies\

    3、c:\documents and setting\administrator\recent\    (最近打开的文挡中的文件)

    4、c:\documents and setting\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  (共有三文件夹:history , temp , 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命令:

    1、@del /f /s /q %systemdrive%\temp\.

    2、@del /f /s /q "%userprofile%\cookies\."

    3、@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4、@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history\."

    5、@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6、@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roary internet files\."

    现在将以上命令编写到txt文本文件中,然后保存为.bat格式的文件即可。设置如下:

    @color 0A

    @echo 正在清除系统垃圾文件,请稍等……

    @pause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bak

    @del /f /s /q %systemroot%\prefetch\.

    @del /f /s /q %systemdrive%\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cookies\."

    @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history\."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roary internet files\."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r\.

    @echo 系统垃圾清除完毕!

    @pause

     

  • 转贴:Verification和Validation

    2009-01-12 15:40:36

    今天读一本书上说的对于Verification(验证)和Validation(确认)给出的定义应该是给错了。翻阅很多资料,觉的正确的定义,根据ISO中的应该是如下:
    即Verification是验证需求说明中规定的是否都实现,和软件实现的是否正确;
    而Validation是指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软件的实现是否正确。
     
    原文如下:
    验证和确认(转贴)
    2007-01-04 13:53

    软件测试的工作归结起来就是两个V,Verification和Validation 。

    Verification翻译为验证,在在 ISO9000 中,“验证”的严格定义是:

    验证是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规定要求已经满足的认可。

    Validation翻译为确认,在 ISO9000 中,“确认”的严格定义是: 

    确认是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一些针对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

    要求已经满足的认可。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验证”关注是否满足规定,即需求规格说明书,

    “确认”关注的是是否满足预期用途,即用户的真正需求。我们知道,

    软件的设计,编码实现都是依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对于软件测试

    来说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软件是否符合软件的

    需求规格说明,因此都可归于验证过程。然而需求规格说明书并不能代

    表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且依据需求的设计也往往同需求会有些偏差,

    所以得出的软件产品在经过了系统测试以后还需要进行,确认测试。

    测试软件产品是否就是用户想要的产品。

        总之,验证针对的是需求说明书,检验软件是不是根据需求来设计实现的,

    确认针对的是用户,检验软件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BOEHM对V&V的最著名

    又最简单的解释是:

    Verification:Are we building the product right?
    是否按需求做出了正确的产品

  • 转贴——什么是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什么是GRUB

    2007-08-20 22:28:09

    机器重分硬盘后突然找不到系统了,今天搞半天,终于搞定,也弄明白了好多grub的东东。转贴一篇,大家共享。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什么是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什么是GRUB;

     

    1、什么是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及工作原理;


    系统启动引导管理器,是在计算机启动后运行的第一个程序,他是用来负责加载、传输控制到操作系统的内核,一旦把内核挂载

    ,系统引导管理器的任务就算完成退出,系统引导的其它部份,比如系统的初始化及启动过程则完全由内核来控制完成;

    Briefly, boot loader is the first software program that runs when a computer starts. It is responsible for

    loading and transferring control to the operating system kernel software (such as the Hurd or the Linux). The

    kernel, in turn, initializes the res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e.g. GNU).

    在X86 架构的机器中,Linux、BSD 或其它Unix类的操作系统中GRUB、LILO 是大家最为常用,应该说是主流;

    Windows也有类似的工具NTLOADER;比如我们在机器中安装了Windows 98后,我们再安装一个Windows XP ,在机器启动的会有一

    个菜单让我们选择进入是进入Windows 98 还是进入Windows XP。NTLOADER就是一个多系统启动引导管理器,NTLOADER 同样也能

    引导Linux,只是极为麻烦罢了;

    在Powerpc 架构的机器中,如果安装了Linux的Powerpc 版本,大多是用yaboot 多重引导管理器,比如Apple机目前用的是IBM

    Powerpc处理器,所以在如果想在Apple机上,安装Macos 和Linux Powerpc 版本,大多是用yaboot来引导多个操作系统;

    因为目前X86架构的机器仍是主流, 所以目前GRUB和LILO 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多重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器;


    2、什么是GRUB;为什么我要选择GRUB;


    1)什么是GRUB;

    GNU GRUB 是一个多重操作系统启动管理器。GNU GRUB 是由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派生而来。GRUB 最初由Erich

    Stefan Boleyn 设计和应用;

    GNU GRUB is a Multiboot boot loader. It was derived from GRUB,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which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y Erich Stefan Boleyn.

     

    2)“GRUB太不好用”──对GRUB的认识的误区;

    GRUB真的不好用吗?不是的,通过LinuxSir.Org 社区近四年来的运行,我发现了大多新手弟兄还是不太了解GRUB;当然这也有中

    文Linux社区的责任,虽然也有GRUB的中文译本,初学Linux的弟兄可能有点看不懂;

    我们欣喜的看到LinuxSir.Org 社区的好多弟兄都曾经或正在写GRUB实践文档,也有的弟兄也总结了GRUB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

    probing兄弟的 《GRUB 学习笔记》;由于每个人的写文档时风格不同,可能同一份文档不同的人来写就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今天

    也抖胆也一篇入门级的教程,由于北南不会写高级教程,所以还得请高手弟兄指教,先谢过;


    3)为什么要选择GRUB;


    基于在X86架构的CPU而开发操作系统,系统引导管理器不仅仅有GRUB ,而且也有LILO,但对于多重系统引导管理器,你只能选择

    其一而用;不能两个同时使用;

    目前这两个多重系统引导管理器是大家最常用的,也是主流Linux发行版而采用的;有的弟兄喜欢GRUB,比如我个人,有的弟兄喜

    欢LILO ,比如etony兄(谁是etony,请参见 http://debian.linuxsir.org );

    主流发行版 Fedora、Redhat、Centos等基于RPM包的系统,在最新版本中都默认GRUB引导;Slackware 目前仍采用LILO;而

    Debian发行版目前最新的版本也是采用GRUB;

    从目前看来,GRUB有逐渐取代LILO之势,GRUB 2.0正在开发之中;所以我们有理由用GRUB,我也有理由写GRUB使用教程;


    二、GRUB软件包版本选择和安装;

     

    1、GRUB的版本选择,Linux版本的GRUB及Windows版本的GRUB的说明;


    GRUB不但有Linux版本,也有Windows版本;现我们一一介绍;

    如前面所说,目前在在Unix类的操作系统中,大多是都有GRUB;GRUB几乎能引导所有X86架构的操作系统;功能之强,使用简单是

    GRUB最大的卖点;由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先入为主的优势,使得大家对Windows的NTLOADER了解的比较多,而对开源社区的GRUB

    显得有点寞生,由此而带来使用上的“心理恐惧”;究其初学者对GRUB“恐惧”的主要原因还是对GRUB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深入;

    无论是WINGRUB还是Linux版本的GRUB,最方便的还是对GRUB命令行的操作;一谈到命令行(Command)的操作,可能初学者对此恐

    惧;其实没有什么难的,象北南这样低级的写手,还能操作得起来,您也应该能行;


    2、GRUB的Windows版本WINGRUB;


    请参考:《以WINGRUB 引导安装Fedora 4.0 为例,详述用WINGRUB来引导Linux的安装》


    3、GRUB的Linux版本软件包的安装;


    其实对于Linux的GRUB,几乎所有的Linux主流发行版都有打包,如果您安装了Linux,并且在开机后出现GRUB字样的,证明您已经

    安装了GRUB;而无需再次安装;Linux的GRUB软件包安装部份并不是本文的重点;

    如果您的Linux系统没有安装GRUB,或者采用的是LILO,而您想用GRUB,可以用系统安装盘自带GRUB软件包来安装,或者到相关发

    行版本的软件仓库下载后安装;

    GRUB 的Linux版本目前在各大发行版中都有打包;比如Fedora/Redhat/Centos/Mandrive/Mandriva/SuSE等以RPM包管理机制的系

    统,可以通过如下的命令来安装;

    请参考《Fedora / Redhat 软件包管理指南》


    [root@localhost ~]# rpm -ivh grub*.rpm

    如果是Slackware 您可以用如下的办法来安装;


    [root@localhost ~]# installpkg grub*.tgz

    其它的发行版本请用其自己特色的软件包管理工具来安装;

    当然您也可以通过源码包,在任何Linux的发行版上安装;至于源码包的安装方法;

    请参考:《如何编译安装源码包软件》


    [root@localhost ~]#tar zxvf grub*.tar.gz
    [root@localhost ~]#cd grub-xxx
    [root@localhost ~]#./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

    确认您是否成功安装了GRUB,您可以测试是否有如下两个命令;


    [root@localhost ~]# grub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如果您不能找到这两个命令,可能您的可执行程序的路径没有设置;

    请参考:《设置可执行程序路径》,当然您可以用绝对路径;比如下面的;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ub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ub-install

    如果您还是找不到GRUB软件包安装在哪了;您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解决和查找;


    [root@localhost ~]# updatedb 注:这个要花很长时间;是索引slocate 的库,然后再通过locate来查找;
    [root@localhost ~]# locate grub

    比如找到的是有类似如下的;

     

    [root@localhost ~]# locate grub
    /sbin/grub-md5-crypt
    /sbin/grub
    /sbin/grub-install
    /sbin/grub-terminfo

    在一般情况下,在路径中带有bin或sbin中字样的,这些路径下都是可执行程序;sbin 是超级权限用户才能使用的管理命令;要

    使用这些命令一般的情况下得切换到root用户下才能使用;比如


    [beinan@localhost ~]$ su - 注:切换到root用户,并且切换到其家目录;
    Password:
    [root@localhost ~]#/sbin/grub 注:用绝对路径来运行grub命令;


    三、在Linux中,GRUB的配置中的安装和写入硬盘的MBR;

     

    1、在Linux中,GRUB配置过程中的安装grub-install;


    grub-install 命令有何用呢?其实就是把我们前面已经安装的软件包中的一些文件复制到 /boot/grub中;对于新安装GRUB软件

    包后,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GRUB软件包的安装;而现在我们说的是GRUB配置的过程中的安装;虽然在洋文中都

    是install ,但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我们首先要运行 fdisk -l 来确认到底是硬盘的标识;

    这个过程主要是确认硬盘的标识是哪个调备,到底是/dev/hda还是/dev/hdb 还是其它的;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970 7791493+ 7 HPFS/NTFS
    /dev/hda2 971 9729 70356667+ 5 Extended
    /dev/hda5 971 2915 15623181 b W95 FAT32
    /dev/hda6 2916 4131 9767488+ 83 Linux
    /dev/hda7 4132 5590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8 5591 6806 9767488+ 83 Linux
    /dev/hda9 6807 9657 22900626 83 Linux
    /dev/hda10 9658 9729 578308+ 82 Linux swap / Solaris

    如果通过fdisk -l 出现有/dev/hda字样的,我们就要用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dev/hda
    Installation finished. No error reported.
    This is the contents of the device map /boot/grub/device.map.
    Check if this is correct or not. If any of the lines is incorrect,
    fix it and re-run the scrīpt `grub-install’.
    (fd0) /dev/fd0
    (hd0) /dev/hda

    如果是您fdisk -l 出现的有/dev/hdb呢,那就如下运行;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dev/hdb

    如果既有/dev/hda和/dev/hdb 就安装到/dev/hda中;


    [root@localhost ~]# grub-install /dev/hda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有一个/boot分区,应该用如下的办法来安装;


    [root@localhost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boot /dev/hda
    [root@localhost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boot /dev/hdb

    注解:具体是/dev/hda还是/dev/hdb,请以fdisk -l 为准;如果两个都有,就看您把/boot分区是放在第一块硬盘还是第二块硬

    盘上了,以实际情况为准;


    2、设定GRUB的/boot分区并写入MBR;;

    在Linux中,GRUB软件包的安装,及在配置过程中安装grub到 /boot中还是不够的, 还要把GRUB,写入MBR才行;有时我们重新安

    装了Windows,Windows会把MBR 重写,这样GRUB就消失了;如果您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进行这个过程;


    [root@localhost ~]# grub

    会出现grub>提示符,这是grub命令行模式 ,如果能在开机中出现提示符,没有引导不起来的系统,除非您的系统破坏的极为严

    重。如果仅仅是GRUB被破坏了,GRUB命令行是能让操作系统引导起来的;

    接着看例子,我们要找到 /boot/grub/stage1的,在grub>后面输入;


    grub> find /boot/grub/stage1
     (hd0,6)
     (fd0) 注:这个是软驱;现在很少用软驱了,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自己看GRUB的DOC吧;

    注解:

    (hd0,6) 这是/boot所在的分区;不要误解为是Linux 的/所在的分区,这是值得注意的;
    (fd0) 注:这个是软驱;现在很少用软驱了,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自己看GRUB的DOC吧;


    grub>root (hd0,6) 注:这是/boot所在的分区;
    grub>setup (hd0) 注:把GRUB写到MBR上;

    注解:

    上面这步骤是根据 find /boot/stage1而来的,仔细看一下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般安装很少会把/boot分区列为一个单独的分区

    ;不过有的弟兄可能也喜欢这么做;所以还是有必要说一下为好;


    四、GRUB的配置文件的menu.lst的写法;


    对于GRUB来说,如果没有配置menu.lst,无论是Linux版本的GRUB,还是WINGRUB,都会有命令行可用,通过命令行是一样能把操

    作系统引导起来的;有些弟兄总以为menu.lst 配置错了, 或者在机器启动后出现grub>命令行模式就要重新安装系统,其实根本

    没有这个必要;只要学会GRUB的命令行的用法,根本没有必要重装系统;

    menu.lst 位于/boot/grub目录中,也就是/boot/grub/menu.lst 文件;您可以用vi或您喜欢的编辑器来编辑他;如果您不会用vi

    ,还是去学习一下吧;简单的用法怎么也得会,对不对?毕竟这个文档不是讲vi的用法的;

    有的弟兄会说,我没有menu.lst怎么办?那就创建一个;用下面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touch /boot/grub/menu.lst
    然后我们再做一个/boot/grub/menu.lst 的链接 /boot/grub/grub.conf

     

    [root@localhost ~]# cd /boot/grub
    [root@localhost ~]# ln -s menu.lst grub.conf

    现在我们来写GRUB的menu.lst了,因为/boot/grub/grub.conf是 /boot/grub/menu.lst的链接文件,改哪个都行。链接文件相当

    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这样可能能更好的理解;


    1、menu.lst的写法之一;


    首先我们看一下我的Fedora 4.0 中的/boot/grub/menu.lst 的内容;


    default=0
    timeout=5
    #splashimage=(hd0,6)/boot/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Fedora Core (2.6.11-1.1369_FC4)
            root (hd0,6)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title WinXp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注解:

     

    default=0
    default=0 是默认启动哪个系统,从0开始;每个操作系统的启动的定义都从title开始的,第一个title 在GRUB的启动菜单上显

    示为0,第二个启动为1,以此类推;

     

    timeout=5
    注:表示在开机后,GRUB画面出现几秒后开始以默认启动;如果在启动时,移动上下键,则解除这一规则;
    #splashimage=(hd0,6)/boot/grub/splash.xpm.gz 注:GRUB的背景画面,这个是可选项;我不喜欢GRUB的背景画面,所以加#号

    注掉,也可以删除;

     

    hiddenmenu

    注解:隐藏GRUB的启动菜单,这项也是可选的,也可以用#号注掉;

    一般的情况下对Linux操作系统的启动,一般要包括四行;title 行;root行;kernel 行;initrd 行;


    1)在menu.lst中 ,通过 root (hd[0-n],y)来指定/boot 所在的分区;


    title XXXXX 注:title 后面加一个空格,title 是小写的,后面可以自己定义;比如FC4,自己定义一个名字就行;
    root (hd[0-n],y) ,在本例中,我们看到的是root (hd0,6) ,root (hd[0-n],y)表示的是/boot所在的分区;有时我们安装Linux

    的时候,大多是不设置/boot的,这时/boot和/所在的同一个分区; 这个root (hd[0-n],y)很重要,因为/boot目录中虽然有grub

    目录,最为重要的是还有kernel 和initrd文件,这是Linux能启动起来最为重要东西;

    有的弟兄会问,root (hd[0-n],y)是怎么来的?

    请参考:《在Linux系统中存储设备的两种表示方法》

    2)在menu.lst中,kernel 命令行的写法;


    kernel 一行,是通指定内核及Linux的/分区所在位置;

    比如例子中是;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在这里以kernel 起始,指定Linux的内核的文件所处的绝对路径;因为内核是处在/boot目录中的, 如果/boot是独立的一个分区

    ,则需要把boot省略;如果/boot是独立的分区,这行要写成:

     

    kernel /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因为/boot所处的分区已经在title 下一行root (hd[0-n],y)中指定了,所以就无需要再指明内核处在哪个分区了;另外Linux系

    统的硬盘分区的挂载配置文件在/etc/fstab ,原理是通过 mount /dev/hd[a-z]X /boot 来进行的;您可以对照着来理解;

    ro 表示只读; root=LABEL=/ 来表示Linux的根所处的分区。LABEL=/ 这是硬盘分区格式化为相应文件系统后所加的标签;如果

    您不了解什么是标签,也可以直接以/dev/hd[a-z]X 或者/dev/sd[a-z]X来表示;就看您的Linux是根分区是在哪个分区了。比如

    我的是在/dev/hda7 , 那这里就可以写成root=/dev/hda7;

    如果查看系统运行所挂载的分区,请用 df -lh 来查看,就能明白是不是/boot是独立的分区,或者查看/etc/fstab也能知道;


    [root@localhost ~]#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11G 9.2G 1.2G 90%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 /boot并没有出现只有/dev/hda7,这表示/boot并不是独立的一个分区;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中;

    于是我们在/boot中查看内核版本;

     

    [root@localhost ~]# ls /boot/vmlinuz*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注:看到内核vmlinuz所处的目录;

    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kernel 这行了;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3)initrd 命令行的写法;


    如果是/boot独立一个分区,initrd 一行要把/boot中省略;如果/boot不是处于一个分区,而是和Linux的/分区处于同一分区,

    不应该省略;

    比如我们在2)中用的例子;现在拿到这里,我们应该首先查看 /boot中的initrd的文件名到底是什么;


    [root@localhost ~]# ls /boot/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如果是通过df -lh 得知或查看/etc/fstab 也行, 得知/boot是独立的分区;这时initrd 应该写成;


    initrd /initrd-2.6.11-1.1369_FC4.img

    如果是 /boot不是独处一个分区,而是在/同一处一个分区, 则要写成;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4)menu.lst第一种写法的总结和实践;


    在这里,我们只说重要的,不重要的就一带而过了;

    1]用fdisk -l ;df -lh ;more /etc/fstab来确认分区情况;

    我们过fdisk -l ;df -lh ; more /etc/fstab 来确认/boot所在的分区,及Linux的根分区所在位置;

    比如我们确认/boot和Linux的/分区同处一个分区;


    [root@localhost ~]#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11G 9.2G 1.2G 90%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然后我们/etc/fstab 中,查看/分所在的分区或分区标签是什么;

     

    [root@localhost ~]# more /etc/fstab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managed 0 0

    经过上面的df -lh 和more /etc/fstab 的对照中得知,/boot并是独处一个分区,而是和/在同一个分区;这个Linux系统安装

    在/dev/hda7上,文件系统(此分区)的标签为LABEL=/ ,/boot也是处于/dev/hda7 ,/dev/hda7也可以说是 root (hd0,6);

    2]查看内核vmlinuz的和initrd文件名的全称;

     

    [root@localhost ~]# ls -lh /boot/vmlinuz*
    -rw-r–r– 1 root root 1.6M 2005-06-03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ot@localhost ~]# ls -lh /boot/initrd*
    -rw-r–r– 1 root root 1.1M 11月 26 22:30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3]开始写menu.lst ;


    我们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可以写成如下的样子;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FC4
            root (hd0,6)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也可以写成;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FC4
            root (hd0,6)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解:上面两个不同之处在于一指定Linux的根/所在的分区时,一个是用了文件系统的标签,另一个没有用标签;

    2、menu.lst的写法之二,精简型;


    本写法主要是把指定/boot所位于的所分区直接写入kernel 指令行;这样就省略了通过root (hd[0-n],y)来指定/boot所位于的分

    区;


    1)第一种情况:/boot和Linux的/根分区在同一个分区;


    有前面的那么多的讲解,menu.lst写法之二就好理解多了;也得分两种情况,咱们先把/boot并不是独处一个分区,而是和Linux

    的根分区处于同一个分区;我们以 4)menu.lst第一种方法的写法总结 的实例为例子;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FC4x
            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initrd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解:

    title FC4x 注:自己为这个Linux 起个简单的名,以title开头,然后一个空格,后面就自己发挥吧,FC4或FC4x都行;

    kernel 空格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空格 ro 空格 root=/dev/hda7

    kernel 这行这样理解 kernel (boot所在的分区)/boot/内核文件件全称 ro root=Linux根所位于的分区或标签

    initrd 空格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initrd 这行可以这样理解 initrd (/boot所在的分区)/boot/内核文件名全称


    2)第二种情况:/boot独立一个分区,和Linux的根分区不是同一个分区;


    比如我们查看到df -lh 得到的是

     

    [root@localhost ~]#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6 200M 120M 80M 60% /boot
    /dev/hda7 11G 9.2G 1.2G 90% /

    我们再进一行查看/etc/fstab 得知;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所以我们应该写成如下的;


    title FC4x
            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因为Linux的根分区是/dev/hda7,通过/etc/fstab和df -h的内容得知标签为 LABEL=/的分区就是/dev/hda7 ,所以有;


    title FC4x
            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五、通过GRUB命令行来启动Linux操作系统;


    GRUB的命令行才是王道,如果知道怎么用命令行来启动操作系统,那理解menu.lst的写法也不难;也就是说在开机的时候,不用

    GRUB的菜单,通过GRUB的命令也是一样能把操作系统引导起来。

    因为menu.lst的内容就是GRUB的一个一个的指令集合;是不是Linux这玩意很神奇?

    1、为什么需要学习GRUB的命令行;

    当我们把GRUB的menu.lst写错的时候,或者丢掉了menu.lst的时,比如在开机的时候,GRUB会出现grub>类似的命令提示符,这时

    需要我们用命令行启动系统;当然您可以不用定义GRUB的菜单 ,直接用命令行来启动系统,比如我现在就是,为了写GRUB的文档

    ,就把menu.lst 删除了,直接用命令来启动系统;

    2、用命令行来引导Linux操作系统的步骤;


    通过命令行来引导操作系统的流程,也没有什么难的;无非是把指令手工输入到grub>提示符的后面;在这个过程中,tab键的命

    令补齐功能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您不知道有哪些命令,可以输入help;


    1)进入GRUB的命令行模式 grub>

    如果开机时,GRUB出现的是grub>,说明你没有/etc/grub/menu.lst ,您需要自己写一个才会GRUB的菜单,让我们来选择进入哪

    个系统。如果有GRUB的菜单,您可以按Ctrl+c组合键进入GRUB的命令行模式,会出现grub> 提示符;

     

    grub>

    2)获取帮助GRUB的 help


    只要您在grub>提示符的后面输入help 就能得到GRUB所有的命令提示;


    grub> help
    blocklist FILE boot
    cat FILE chainloader [–force] FILE
    clear color NORMAL [HIGHLIGHT]
    configfile FILE device DRIVE DEVICE
    displayapm displaymem
    find FILENAME geometry DRIVE [CYLINDER HEAD SECTOR [
    halt [–no-apm] help [–all] [PATTERN …]
    hide PARTITION initrd FILE [ARG …]
    kernel [–no-mem-option] [–type=TYPE] makeactive
    map TO_DRIVE FROM_DRIVE md5crypt
    module FILE [ARG …] modulenounzip FILE [ARG …]
    pager [FLAG] partnew PART TYPE START LEN
    parttype PART TYPE quit
    reboot root [DEVICE [HDBIAS]]
    rootnoverify [DEVICE [HDBIAS]] serial [–unit=UNIT] [–port=PORT] [–
    setkey [TO_KEY FROM_KEY] setup [–prefix=DIR] [–stage2=STAGE2_
    terminal [–dumb] [–no-echo] [–no-ed terminfo [–name=NAME –cursor-address
    testvbe MODE unhide PARTITION
    uppermem KBYTES vbeprobe [MODE]

    如果需要得到某个指令的帮助,就在 help 后面空一格,然后输入指令,比如;


    grub>help kernel

    3)cat的用法;


    cat指令是用来查看文件内容的,有时我们不知道Linux的/boot分区,以及/根分区所在的位置,要查看/etc/fstab的内容来得知

    ,这时,我们就要用到cat (hd[0-n],y)/etc/fstab 来获得这些内容;注意要学会用tab键命令补齐的功能;

     

    grub> cat ( 按tab 键会出来hd0或hd1之类的;
    grub> cat (hd0, 注:输入hd0,然后再按tab键;会出来分区之类的;
    grub> cat (hd0,6)
     Possible partitions are:
       Partition num: 0,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7
       Partition num: 4, Filesystem type is fat, partition type 0xb
       Partition num: 5, Filesystem type is reiserfs,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6,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7,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8, Filesystem type is reiserfs, partition type 0×83
       Partition num: 9, Filesystem type unknown, partition type 0×82
    grub> cat (hd0,6)/etc/fstab 注:比如我想查看一下 (hd0,6)/etc/fstab的内容就这样输入;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
    managed 0 0

    有的弟兄可能会说,我不知道Linux安装在了哪个分区。那根据文件系统来判断一个一个的尝试总可以吧我;只要能cat

    出/etc/fstab就能为以后引导带来方便;

    主要查看/etc/fstab中的内容,主要是Linux的/分区及/boot是否是独立的分区;如果没有/boot类似的行,证明/boot和Linux的/

    处于同一个硬盘分区;比如上面的例子中LABEL=/ 这行是极为重要的;说明Linux系统就安在标签为LABEL=/的分区中;

    如果您的Linux系统/boot和/没有位于同一个分区,可能cat (hd[a-n],y) 查到的是类似下面的;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4) root (hd[0-n,y) 指令来指定/boot所在的分区;


    其实这个root (hd[0,n],y)是可以省略的,如果省略了,我们要在kerenl 命令中指定;我们前面已经说过 (hd[0-n],y) 硬盘分

    区的表示方法的用途;主要是用来指定 /boot所在的分区;

    比如我们确认/boot和 (hd0,6),所以就可以这样来输入root (hd0,6)

     

    grub> root (hd0,6)

    如果发现不对,可以重新来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5) kernel 指令,用来指定Linux的内核,及/所在的分区;


    kernel 这个指令可能初学者有点怕,不知道内核在哪个分区,及内核文件名的全称是什么。不要忘记tab键的命令补齐的应用;

    如果我们已经通过root (hd[0-n],y) 指定了/boot所在的分区,语法有两个:

    如果/boot和Linux的/位于同一个分区,应该是下面的一种格式;

    kernel /boot/vmlinuz在这里按tab键来补齐,就看到内核全称了 ro root=/dev/hd[a-z]X

    如果/boot有自己独立的分区,应该是;

    kernel /vmlinuz在这里按tab键来补齐,就看到内核全称了 ro root=/dev/hd[a-z]X


    在这里 root=/dev/hd[a-z]X 是Linux 的/根所位于的分区,如果不知道是哪个分区,就用tab出来的来计算,一个一个的尝试;

    或用cat (hd[0-n],y)/etc/fstab 中得到Linux的/所在的分区或分区的标签;


    grub> kernel /boot/在这里按tab键;这样就列出/boot中的文件了;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
    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grubBAK memtest86+-1.55
    .1 xen-syms xen.gz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注解: root=LABEL=/ 是Linux的/所在的分区的文件系统的标签;如果您知道Linux的/在哪个具体的分区,用root=/dev/hd[a-

    z]X来指定也行。比如下面的一行也是可以的;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也可以把/boot所在的分区的指定 root (hd[0-n],y)这行省掉,直接在kernel 中指定/boot所在的分区;所以就在下面的语法;

    如果是/boot和Linux的根同处一个分区;

     

    kernel (hd[0-n],y)/boot/vmlinuz ro root=/dev/hd[a-z]X

    比如:

     

    grub>kernel

    如果是/boot和Linux所在的根不在一个分区;则是;

     

    kernel (hd[0-n],y)/vmlinuz ro root=/dev/hd[a-z]X


    grub> 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或下面的输入,以cat 出/etc/fstab内容为准;


    grub> 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6)initrd 命令行来指定initrd文件;

     

    grub> initrd /boot/initrd在这里tab 来补齐;
    grub>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如果/boot是独立的一个分区,应该是如下样子的语法;比如下面的;


    grub> initrd /initrd在这里tab 来补齐;
    grub> initrd /initrd-2.6.11-1.1369_FC4.img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7)boot 引导系统;

     

    grub>boot

    前面的几个步骤都弄好 。就进入引导;尝试一下就知道了。。

    8)引导Linux系统实例全程回放;


    实例:/boot和Linux的/处于同一个硬盘分区;

     

    grub> cat (hd0,6)/etc/fstab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managed 0 0
    grub> root (hd0,6)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83
    grub> kernel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全列出/boot所有的文件;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注:输入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grub> initrd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输入intrd文件名的全名;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grub> boot

    我们指定Linux的根时,可以用cat出来的fstab的内容中Linux的/分区文件系统标签来替代;也就是kernel 那行中

    root=/dev/hd[a-z]X;


    grub> cat (hd0,6)/etc/fstab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pamconsole,exec,noauto,managed 0 0
    grub> root (hd0,6)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83
    grub> kernel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全列出/boot所有的文件;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kernel /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Linux-bzImage, setup=0×1e00, size=0×18e473]
    grub> initrd /boot/在这里按tab补齐
     Possible files are: grub initrd-2.6.11-1.1369_FC4.img System.map-2.6.11-1.1369_FC4 config-2.6.11-1.1369_FC4

    vmlinuz-2.6.11-1.1369_FC4 grubBAK
     memtest86+-1.55.1 xen-syms xen.gz
    grub> initrd /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注;输入intrd文件名的全名;
       [Linux-initrd @ 0×2e1000, 0×10e685 bytes]
    grub> boot

    如果是/boot和Linux的根分区不在同一个分区,要把kernel和initrd 指令中的/boot去掉,也就是/vmlinuzMMMMMM 或

    /initrdNNNN

    也可以不用root (hd[0-n]来指定/boot所在分区,要在kernel 和initrd 中指定;比如Linux的/根所位于的分区和/boot所位于的

    分区都是(hd0,6),并且我们cat出来的/etc/fstab是Linux的/根分区的文件系统的标签为LABEL=/,引导操作系统的例子如下;

     

    grub>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grub>initrd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grub>kernel (hd0,6)/boot/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grub>initrd (hd0,6)/boot/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如果/boot位于 /dev/hda6,也就是(hd0,5),Linux的根/位于分区/dev/hda7,并且我们cat 出来的/etc/fstab 中/分区的标签为

    LABEL=/。下面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引导;


    grub>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LABEL=/
    grub>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grub>kernel (hd0,5)/vmlinuz-2.6.11-1.1369_FC4 ro root=/dev/hda7
    grub>initrd (hd0,5)/initrd-2.6.11-1.1369_FC4.img
    grub>boot

    六、通过GRUB引导Windows操作系统;


    1、通过编辑 menu.lst 来引导Windows 系统;


    如果您的Windows所处于的分区在(hd0,0),可以在menu.lst 加如下的一段就能引导起来了;

     

    title WinXp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如果您的机器有两块硬盘,而Windows 位于第二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也就是(hd1,0)

    您可以用grub的map来指令来操作把两块硬盘的序列对调,这样就不用在BIOS中设置了;在menu.lst中加如下的内容,比如下面的


    title WinXp
            map (hd0) (hd1)
            map (hd1) (hd0)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如果Windows的分区不位于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怎么办呢?比如在(hd0,2);

    这个也好办吧,把rootnoverify 这行的(hd0,0)改为 (hd0,2)


    title WinXp
            rootnoverify (hd0,2)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如果Windows的在第二个硬盘的某个分区,比如说是位于(hd1,2),则要用到map指令;


    title WinXp
            map (hd0) (hd1)
            map (hd1) (hd0)
            rootnoverify (hd1,2)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如果有多个Windows 系统,怎么才能引导出来呢?应该用hide 和unhide指令操作;比如我们安装了两个Windows ,一个是位于

    (hd0,0)的windows 98 ,另一个是安装的是位于(hd0,1)的WindowsXP;这时我们就要用到hide指令了;


    title Win98
             unhide (hd0,0)
             hide (hd0,1)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title WinXP
            unhide (hd0,1)
            hide (hd0,0)
            rootnoverify (hd0,1)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2、通过GRUB指令来引导Windows ;


    其实我们会写menu.lst了,在menu.lst中的除了title外,都是一条条指令;如果我们启动Windows ,只是输入指令就行了;

    比如 Windows的分区在 (hd0,0),我们在开机后,按ctrl+c ,进入GRUB的命令模式;就可以用下面的


    grub> rootnoverify (hd0,0)
    grub> chainloader +1
    grub> boot

    其它同理… …

    七、GRUB丢失或损坏的应对策略;


    如果GRUB是Linux版本才出会这样的问题;WINGRUB可以不写在MBR上;所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WINGRUB用起来比较简单。

    menu.lst 和命令行的用法和Linux版本的GRUB是一样的;


    1、由于重新安装Windows或其它未知原因而导致GRUB的丢失;

    您可以通过系统安装盘、livecd进入修复模式;

    请参考:《Linux 系统的单用户模式、修复模式、跨控制台登录在系统修复中的运用》

    首先:您根据前面所说grub-install来安装GRUB到/boot所在的分区;要仔细看文档,/boot是不是处于一个独立的分区是重要的

    ,执行的命令也不同;

    其次:要执行grub ,然后通过 root (hd[0-n],y)来指定/boot所位于的分区,然后接着执行 setup (hd0),这样就写入MBR了,

    比如下面的例子;

     

    grub>root (hd0,6)
    grub>setup (hd0)
    grub>quit
    重新引导就会再次出现MBR的菜单了或命令行的提示符了;


    2、如果出现GRUB提示符,而不出现GRUB的菜单,如何引导系统;


    存在的问题可能是/boot/grub/menu.lst丢失,要自己写一个才行;您可以用命令行来启动系统,进入系统后写一写menu.lst就OK

    了。前面已经谈过了;

    写好后还要建一个grub.conf的链接,如下:


    [root@localhost ~]# cd /boot/grub
    [root@localhost grub]# ln -s menu.lst grub.conf


    八、关于GRUB的未尽事宜;


    GRUB有很多内容,比如对BSD的引导,还有一些其它指令的用法,我并没有在本文提到;主要我目前还未用到,如果您需要了解更

    多,请查看 《GNU GRUB 手册和FAQ》


    九、关于本文;


    本文前后写了三四天,中间发现并不能把Linux设备的两种表现形式说的清楚,于是被迫写了《在Linux系统中存储设备的两种表

    示方法》;由于没有BSD系统,所以没有写关于BSD的引导;如果正在用BSD的弟兄如果有时间不妨写一写;写的时候注意文档的结

    构,这样方便大家的阅读;

    GRUB有很多内容,需要大家慢慢的学习和研究;有的弟兄抑制GRUB,说不如NTLOADER,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您想学习和使用

    Linux就得学习和适应Linux的操作;习惯成自然,如果您抵制学习Linux,那可能您永远会说“Linux不如Windows”;


    十、参考文档;


    《GNU GRUB 手册和FAQ》

  • 安装linux小结

    2007-07-22 18:07:30

    安装linux小结

    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了个linux,花了我两天功夫。本来要装redhat9.0的,可刻的盘发现不能进入安装界面,一到usb driver那里就卡住了,死机。请了同事过来看了看,在bios里禁用了usb,进入到安装界面,但又提示说找不到安装文件系统的设备,hoho,不识别硬盘。挂了。在网上一找才知道,redhat9已经过时了,现在都装fc7了,呜……,无奈,从redhat官网下了fc7DVDiso文件。以为可以刻成DVD安装了,可才发现偶得光驱只能刻cd,又挂了。(nnd,偶tm真是个“人才!)

    剩下唯一的最快的办法(如果再从网上下载cdiso话,又得多花一天时间)——从硬盘安装。

    好,闲话少说,进入正题。从硬盘安装fc7:偶得经历以及网上高人的文章,总结大致如下:

    首先:

                下载linux FC7,一定要放在FAT分区内否则linux认不出来.推荐下载.ISO格式的DVD镜像文件,记住,存放在某一个盘的根目录下面。

    第二下载grup for dos(下载地址:http://download.it168.com/14/1411/32500/32500_4.shtml 或者http://www.2ky.cn/d/1277.html )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         GRUB FOR DOS 官方网站:
    http://grub.linuxeden.com/.
    解压下载的grub for dos,并将其中的grldrgrub.exe copyC盘 根目录,将grub文件夹拷贝到c:\boot\

    再用记事本打开解压在C盘下的\boot\grub中的menu.lst文件:

    第一个title启动的是windows

    title FC7
                   root (hd0,6)
                   kernel /isolinux/vmlinuz
                   initrd /isolinux/initrd.img

    添加到第一个title和第二个title之间,并且注意:这里的(hd0,6)是可变的,根据自己下载保存的iso文件所在盘位置而定。我下的放在了E盘,这里选择了6在安装过程中找到了,刚开始改成7或者5,都找不到。对于linuxwindows下面的分区对应关系这里不详细介绍了。请自己在网上查找(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对应)。更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以上所有操作,都用英文格式输入,就是默认的英文键盘下输入,不启动中文输入法,这输入是/../..,而不是WIN下的\..\..

    然后在我的电脑->(右键)属性->高级->设置->编辑,在boot文件末尾添加:C:\GRLDR="GRUB"

    第三:

                  可以将iso文件解压,然后将linuxFC7的镜像文件中的vmlinuzinitrd.img 文件copy c盘 根目录.(我想也可以不解压通过虚拟光驱复制粘贴吧,没试过,如愿意,您可以试试。)

    第四:好了,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开始LINUX安装过程

    重启计算机后,进入grub,选择第二个FC7,回车,选择CDROM所在的盘,即上面所提到的第几个盘。确定后就可以进入安装界面了。(这里据说要运行两个命令的,可我没碰到,奇怪)

    剩下的就不详细讲述了。点击下一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分区的那个步骤中,要选择custom layout项。然后手动分区。要不然,弄不好会格式化掉镜像所在的盘(所以可见,按装linux前备份linux文件所在的盘的文件很重要)。

     

    第五:好了,已经装好了,然后再进行些扫尾工作:

    由于我装好的federa安装后启动界面一下子就进入到federa里面了,艾!找不到windows了?我靠,这可如何是好,嘿嘿,问题肯定在grub里,进入/boot/grub/,打开menu.list文件,呵呵,里面有一行,将default=0,改成值为1,呵呵,重启,结果,grub直接进入到windows了,唉?这可如何是好?再试试进入federa,重启,阿,在一个几秒钟瞬间的等待画面中回车,才进入到federaother的选择界面。只好又进入federa,打开menu.list文件,才发现里面有一行, hiddenmenu,嘿嘿,在前面加了个#号,将其屏蔽成注释,再启动,哈哈,终于自动出现了选择启动菜单了。呵呵,嗯,再让它显示时间长点吧,将timeout的值改大点,呵呵,10秒,30秒,60秒,由你咯!

     

    嗯,还没完呢,追求完美的我们怎么能就此结束呢?开机后还有grub菜单,哦,再进入boot.ini,删掉前面添加的最后一行,再删掉C盘下面多余的那些东东。Ho,一切oK!

     

    Heihi,偶们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练习shell了!^_^

     

  • ARP协议与ARP病毒

    2007-06-20 21:16:18

    近来办公室里频频发生arp中毒事件,因此摘抄几篇关于ARP的文章,学习一下,呵呵

    网络管理之ARP协议篇

    出处:中国电脑教育报
    责任编辑:ycx

    [03-6-5 10:48] 作者:双木   我们知道,当我们在浏览器里面输入网址时,DNS服务器会自动把它解析为IP地址,浏览器实际上查找的是IP地址而不是网址。那么IP地址是如何转换为第二层物理地址(即MAC地址)的呢?在局域网中,这是通过ARP协议来完成的。ARP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所以网管们应深入理解ARP协议。


     一、什么是ARP协议


      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二、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在每台安装有TCP/IP协议的电脑里都有一个ARP缓存表,表里的IP地址与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如附表所示。

    附表


      我们以主机A(192.168.1.5)向主机B(192.168.1.1)发送数据为例。当发送数据时,主机A会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目标IP地址。如果找到了,也就知道了目标MAC地址,直接把目标MAC地址写入帧里面发送就可以了;如果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相对应的IP地址,主机A就会在网络上发送一个广播,目标MAC地址是“FF.FF.FF.FF.FF.FF”,这表示向同一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出这样的询问:“192.168.1.1的MAC地址是什么?”网络上其他主机并不响应ARP询问,只有主机B接收到这个帧时,才向主机A做出这样的回应:“192.168.1.1的MAC地址是00-aa-00-62-c6-09”。这样,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B的MAC地址,它就可以向主机B发送信息了。同时它还更新了自己的ARP缓存表,下次再向主机B发送信息时,直接从ARP缓存表里查找就可以了。ARP缓存表采用了老化机制,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表中的某一行没有使用,就会被删除,这样可以大大减少ARP缓存表的长度,加快查询速度。



      三、如何查看ARP缓存表


      ARP缓存表是可以查看的,也可以添加和修改。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arp -a”就可以查看ARP缓存表中的内容了,如附图所示。

      用“arp -d”命令可以删除ARP表中某一行的内容;用“arp -s”可以手动在ARP表中指定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          

     

     

    第二篇:关于ARP病毒

    摘自http://blog.sina.com.cn/lding 什么是ARP?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

    什么是ARP欺骗?
        从影响网络连接通畅的方式来看,ARP欺骗分为二种,一种是对路由器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
        第一种ARP欺骗的原理是——截获网关数据。它通知路由器一系列错误的内网MAC地址,并按照一定的频率不断进行,使真实的地址信息无法通过更新保存在路由器中,结果路由器的所有数据只能发送给错误的MAC地址,造成正常PC无法收到信息。第二种ARP欺骗的原理是——伪造网关。它的原理是建立假网关,让被它欺骗的PC向假网关发数据,而不是通过正常的路由器途径上网。在PC看来,就是上不了网了,“网络掉线了”。

         近期,一种新型的“ ARP 欺骗”木马病毒正在校园网中扩散,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感染此木马的计算机试图通过“ ARP 欺骗”手段截获所在网络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信息,并因此造成网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故障。ARP欺骗木马的中毒现象表现为:使用校园网时会突然掉线,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正常。比如客户端状态频频变红,用户频繁断网,IE浏览器频繁出错,以及一些常用软件出现故障等。如果校园网是通过身份认证上网的,会突然出现可认证,但不能上网的现象(无法ping通网关),重启机器或在MS-DOS窗口下运行命令arp -d后,又可恢复上网。ARP欺骗木马十分猖狂,危害也特别大,各大学校园网、小区网、公司网和网吧等局域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带来了网络大面积瘫痪的严重后果。ARP欺骗木马只需成功感染一台电脑,就可能导致整个局域网都无法上网,严重的甚至可能带来整个网络的瘫痪。该木马发作时除了会导致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用户上网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外,还会窃取用户密码。如盗取QQ密码、盗取各种网络游戏密码和账号去做金钱交易,盗窃网上银行账号来做非法交易活动等,这是木马的惯用伎俩,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检查和处理“ ARP 欺骗”木马的方法
    1 .检查本机的“ ARP 欺骗”木马染毒进程

    同时按住键盘上的“ CTRL ”和“ ALT ”键再按“ DEL ”键,选择“任务管理器”,点选“进程”标签。察看其中是否有一个名为“ MIR0.dat ”的进程。如果有,则说明已经中毒。右键点击此进程后选择“结束进程”。参见右图。

    2 .检查网内感染“ ARP 欺骗”木马染毒的计算机
    在“开始” - “程序” - “附件”菜单下调出“命令提示符”。输入并执行以下命令:
    ipconfig
    记录网关 IP 地址,即“ Default Gateway ”对应的值,例如“ 59.66.36.1 ”。再输入并执行以下命令:
    arp –a
    在“ Internet Address ”下找到上步记录的网关 IP 地址,记录其对应的物理地址,即“ Physical Address ”值,例如“ 00-01-e8-1f-35-54 ”。在网络正常时这就是网关的正确物理地址,在网络受“ ARP 欺骗”木马影响而不正常时,它就是木马所在计算机的网卡物理地址。
    也可以扫描本子网内的全部 IP 地址,然后再查 ARP 表。如果有一个 IP 对应的物理地址与网关的相同,那么这个 IP 地址和物理地址就是中毒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网卡物理地址。

    3 .设置 ARP 表避免“ ARP 欺骗”木马影响的方法
    本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木马的其它计算机对本机的影响。用上边介绍的方法确定正确的网关 IP 地址和网关物理地址,然后在 “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并执行以下命令:
    arp –s 网关 IP 网关物理地址

    4.态ARP绑定网关
      步骤一:
      在能正常上网时,进入MS-DOS窗口,输入命令:arp -a,查看网关的IP对应的正确MAC地址, 并将其记录下来。
      注意:如果已经不能上网,则先运行一次命令arp -d将arp缓存中的内容删空,计算机可暂时恢复上网(攻击如果不停止的话)。一旦能上网就立即将网络断掉(禁用网卡或拔掉网线),再运行arp -a。
      步骤二:
      如果计算机已经有网关的正确MAC地址,在不能上网只需手工将网关IP和正确的MAC地址绑定,即可确保计算机不再被欺骗攻击。
      要想手工绑定,可在MS-DOS窗口下运行以下命令:
      arp -s 网关IP 网关MAC
      例如:假设计算机所处网段的网关为192.168.1.1,本机地址为192.168.1.5,在计算机上运行arp -a后输出如下:
      Cocuments and Settings>arp -a
      Interface:192.168.1.5 --- 0x2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92.168.1.1  00-01-02-03-04-05 dynamic
      其中,00-01-02-03-04-05就是网关192.168.1.1对应的MAC地址,类型是动态(dynamic)的,因此是可被改变的。
      被攻击后,再用该命令查看,就会发现该MAC已经被替换成攻击机器的MAC。如果希望能找出攻击机器,彻底根除攻击,可以在此时将该MAC记录下来,为以后查找该攻击的机器做准备。
      手工绑定的命令为:
      arp -s 192.168.1.1  00-01-02-03-04-05
      绑定完,可再用arp -a查看arp缓存:
      Cocuments and Settings>arp -a
      Interface: 192.168.1.5 --- 0x2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92.168.1.1  00-01-02-03-04-05 static
      这时,类型变为静态(static),就不会再受攻击影响了。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手工绑定在计算机关机重启后就会失效,需要再次重新绑定。所以,要彻底根除攻击,只有找出网段内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把病毒杀掉,才算是真正解决问题。

    5 .作批处理文件
      在客户端做对网关的arp绑定,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
      查找本网段的网关地址,比如192.168.1.1,以下以此网关为例。在正常上网时,“开始→运行→cmd→确定”,输入:arp -a,点回车,查看网关对应的Physical Address。
    比如:网关192.168.1.1 对应00-01-02-03-04-05。
      步骤二:
      编写一个批处理文件rarp.bat,内容如下:
      @echo off
      arp -d
      arp -s  192.168.1.1  00-01-02-03-04-05
      保存为:rarp.bat。
      步骤三:
      运行批处理文件将这个批处理文件拖到“Windows→开始→程序→启动”中,如果需要立即生效,请运行此文件。
      注意:以上配置需要在网络正常时进行

    6.使用安全工具软件
      及时下载Anti ARP Sniffer软件保护本地计算机正常运行。具体使用方法可以在网上搜索。
      如果已有病毒计算机的MAC地址,可使用NBTSCAN等软件找出网段内与该MAC地址对应的IP,即感染病毒的计算机的IP地址,然后报告单位的网络中心对其进行查封。
      或者利用单位提供的集中网络防病毒系统来统一查杀木马。另外还可以利用木马杀客等安全工具进行查杀。

  • 关于Redhat修改屏幕分辨率的一点经历

    2007-06-03 10:51:30

    关于Redhat修改屏幕分辨率的一点经历

    偶的显示器是液晶的,在X window里直接调,怎么调注销后总是还是原来的样子,占屏幕中心那么一个方块儿。后来从网上看到如下对配置文件的改法:

    这样改: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VendorName   "Monitor Vendor"
            ModelName    "
    未探测过的显示器"
            HorizSync    31.5 - 37.9
            VertRefresh  50.0 - 70.0
            Option            "dpms"
    EndSection

    改为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VendorName   "Monitor Vendor"
            ModelName    "
    未探测过的显示器"
            HorizSync    31.5 - 60.0
            VertRefresh  50.0 - 80.0
            Option            "dpms"
    EndSection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Videocard0"
            Monitor    "Monitor0"
            DefaultDepth     24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24
                    Modes    "800x600" "640x480"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改为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Videocard0"
            Monitor    "Monitor0"
            DefaultDepth     16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6
                    Modes    "1024x768"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然后保存、退出、重启。

    按照上面的方式改了/etc/X11/XF86config文件后,果然注销后屏幕变大了。不过倒不用删除section screen下面的Modes后面的 ”800x600”

      “640x480” ,只需要在前面添加”1280x1024”即可。另外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发现两个问题:

       一个是关于depth,即色深的问题,查了资料说depth指应该是色位是多少,是24位的,还是16位的。我先是按照如上的文章修改成了16位的,后来试了试再改成24位的,发现显示情况更好了。

          另外一个是关于 HorizSync VertRefresh即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的。按照文章中所述调了以后,屏幕宽度似乎不够,我再把水平分辨率的上限值调大了点,调成了64,保存,注销后,屏幕显示正常了。我想估计调节水平分辨率能调整屏幕宽度,而垂直分辨率能调节屏幕长度吧。

          嘿嘿,小试一把,感觉不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望高人指点迷津!

  • 一个测试人员应该如何思考

    2007-06-02 15:47:58

    一个测试人员应该如何思考

    基于风险的测试考虑: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基于风险的软件测试

    如项目的决策,资金,人员,环境等等角度。(文章中谈到的应该是站在测试员的角度从这些方面考虑带来软件缺陷的可能,但我个人认为似乎我们还应该站在项目的角度去看整个项目的成败,决策的正确,管理的合理。也许还应该站在项目经理的角度去看待测试。)

    从用户的角度去看待测试工作。

      什么用户类型;用户使用可能性;尽量缩小测试范围。

    从产品本身去考虑:

      缺陷模式:软件缺陷应该从三个角度考虑:

    1.       产品因素:产品都有什么构成?对于每个组成部分,产品是怎么可能发生缺陷?

    2.       质量因素:易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3.       一般的编程错误

    How a software tester thinking?

    I summarized some good tips from that document below:

    Tips1:

    Instead of this…

    consider this

    complete specs

    implicit specs & inference(隐含的规格和推论)

    – quantifiable criteria

    meaningful criteria(有意义的标准)

    – protected schedule

    risk-driven iterations(风险带来的反复)

    – early involvement

    good working relationship(良好的工作关系)

    – zero defect philosophy

    good enough quality(足够好的质量)

    – complete test coverage

    enough information(足够的信息)

    简而言之:作为一个软件测试员,不要只是做好测试工作,而是以整个产品的质量为出发点去考虑,以整个组织、整个项目为出发点去考虑做好测试工作。(Summarized that a tester shouldn’t do test work just think as how to do test the product, but a tester should think broadly as how to do the good job as a member in organization, how to do can contribute for all project success.

       

    Tips2:

    Thinking about Coverage

    􀂄 Testers with less expertise…

    – Think about coverage mostly in terms of what they can see.

    – Cover the product indiscriminately.

    – Avoid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leteness of their testing.

    – Can’t reason about how much testing is enough.

    􀂄 Better testers are more likely to…

    – Think about coverage in many dimensions.

    – Maximize diversity of tests while focusing on areas of risk.

    – Invite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leteness of their testing.

    – Lead discussions on what testing is needed.

    一个好的测试人员知道什么方面的测试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知道测试到什么地步是适可而止的。

    Tips3:

    HICCUPP

    􀂄 Consistent with History: Present function behavīor is consistent with past

    behavīor.(与以前版本产品的对比)

    􀂄 Consistent with our Image: Function behavīor is consistent with an image that

    the organization wants to project.(与组织预期的期望相一致)

    􀂄 Consistent with Comparable Products: Function behavīor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similar functions in comparable products.(与同类产品对比一致)

    􀂄 Consistent with Claims: Function behavīor is consistent with what people say it’s

    supposed to be.(与周围人们的看法一致)

    􀂄 Consistent with User’s Expectations: Function behavīor is consistent with

    what we think users want.(与用户的期望一致)

    􀂄 Consistent within Product: Function behavīor is consistent with behavīor of

    comparable functions or functional patterns within the product.(与产品内部的一致)

    􀂄 Consistent with Purpose: Function behavīor is consistent with apparent purpose.

    (与项目的目的一致)

  • 摘抄一篇,以后能用得着——XF86Conifg文件详解

    2007-06-02 15:46:22

    摘抄一篇,以后能用得着——XF86Conifg文件详解

    XF86Conifg文件详解

       X-Window系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配置工具,但最终也是生成了一个配置文件:XF86Config,它存放在/etc/X11目录下。如果你能够直接读懂它,那么对其做一些小的调整,那将是十分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配置文件。
       它分成了许多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配置一部分。

    一、 File配置小节
       设置X Window系统所用的字体路径,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Files"
       RgbPath "/usr/X11R6/lib/X11/rgb"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TrueType"
       FontPath "unix/:-1"
    EndSection

       其中Section “Files”表示Files小节开始,EndSection表示这个小节结束。其间有几个配置项:
       1) RgbPath:设置RGB色彩数据库的路径。这个配置项的内容是在安装的时候就写好的,肯定没错,别改它。
       2) FontPath:用来设置字体的路径。而象Redhat Linux会采用X Font Server(字体服务器)来管理所有的字体,这时,你就会看到字体路径就象:"unix/:-1"

    二、 Server Flag配置小节
       设置X Server的各种选项,包括一些功能键的设置,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ServerFlags"
       # NoTrapSignals
       # DontZap
    # DontZoom
    # DisableVidModeExtension
    # AllowNonLocalXvidtune
    # DisableModInDev
    # AllowNonLocalModInDev
    EndSection

       Section "ServerFlags"表示Server Flags小节的开始,EndSection表示该小节的结束,其中有以下几个配置项:
       1) NoTrapSignals:不捕捉信号,在错误发生时直接dump产生Core文件。若启用这项设置将可能导致控制台不稳定,不过对于高手而言,dump产生的core文件有利于纠错。建议不启用。
       2) DontZap:取消使用Ctrl+Alt+Backspace组合热键退出X Window系统的功能。默认是注释掉它,也就是说可以使用Ctrl+Alt+Backspace组合热键退出X Window系统。建议不启用。
       3) DontZoom:取消使用Ctrl+Alt++和Ctrl+Alt+-组合键切换显示模式的功能。默认是注释掉它的,也就是说可以使用这两个组合键进行显示模式的切换。建议不启用。
       4) DisableVidModeExtension:禁示使用xvidtune程序调整画面。
       5) AllowNonLoaclXvidtune:允许使用非本地端的xvidtune程序
       6) DisableModInDev:关闭动态变更输入设备的设置
       7) AllowNonLocalModInDev:允许非本地端变更键盘和鼠标的设置
       注:xvidtune程序是X windows中提供的一个应用程序,它用来调整画面显示大小和位置的程序。

    三、 键盘配置小节
       设置各式键盘,在此可以指定键盘的传输协议、语系、信号、字符对照表,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Keyboard"
       Protocol "Standard"
       AutoRepeat 500 5
     
    # ServerNumLock

       LeftAlt Meta
       RightAlt Meta
       ScrollLock Compose
       RightCtl Control

    # XkbDisable
    # XkbModel "pc102"
    # XkbModel "microsoft"
    #
    #
    # XkbOptions "ctrl:swapcaps"
       XkbRules "xfree86"
       XkbModel "pc101"
       XkbLayout "en_US"
    EndSection

       Section "Keyboard"表示Keyboard小节的开始,EndSection表示该小节的结束,其中有以下几个配置项:
       1) Protocol:用来配置键盘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可选值为:
         Standard:标准传输协议
         Xqueue:使用X队列传输协议
         默认值就是Standard,一般无需修改,大家的大都是标准的键盘。
       2) AutoRepeat:用来配置对按住某键不放的处理,格式为:
         AutoRepeat 毫秒数 次数
       如:AutoRepeat 500 5,表示当按住某键500毫秒(0.5秒)后,开始自动送出该按键信号,每秒5次。
       3) ServerNumLock:让X server处理NumLock信号,效果等于关闭键盘右方数字键的功能。
       4) 以下一组配置项是用来设置键盘上Alt、Ctrl、Shift、ScrollLock等键的 功能定义:
       LeftAlt Meta
       RightAlt Meta
       ScrollLock Compose
       RightCtl Control
       左边是键名,LeftAlt就是左边的ALT键,RightAlt就是右边的ALT键……,而右边则是功能定义,包括:
       Compose:等于一般Scroll Lock按键的功能;
       Control:等于一般Ctrl按键的功能;
       Meta:等于一般Alt按键的功能;
       ModeLock:等于一般Caps Lock按键的功能
       ModeShift:等于一般Shift按键的功能。

       接下来则是关于XKB的配置:
       5) XkbDisable:关闭键盘扩展属性,也即不指定其类型及对应的语言
       6) XkbCompat:设置键盘兼容性,缺省值是“default”,包含有“Basic”的设置,按串口的“mousekeys”、“accessx”、“misc”、“iso9995”与“japan”,相关文件配置放在/usr/X11R6/lib/X11/xkb/compat目录下。
       7) XkbGeometry:指定键盘结构,不同的键盘有不同的硬件结构,除非是使用Amiga、Atari、Macintosh等专用键盘,否则应使用缺省值“pc”,不设置也行。它的相关选项在/usr/X11R6/lib/X11/xkb/geometry目录下。
       8) XkbKeycodes:指定键盘按键送出的信息,缺省值为“xfree86”,其余的可用设置位于/usr/X11R6/lib/X11/xkb/keycodes目录下。
       9) XkbKeymap:指定键盘配置类型设置文件,可用的文件位于/usr/X11R6/lib/X11/xkb目录里的keymap子目录。如果设置了本选项相当于同时设置了XkbKeycodes、XkbTypes、XkbCompact、XkbSymbols以及XkbGeometry。
       10)XkbLayout:设置键盘输出语系,使用缺省值“us”即采用美式英文。可选值为:
       de:德文 fr:法文 it:意大利文 jp:日文 ru:俄文
       11)XkbModel:设置键盘的型号,常见的是 “pc101”、“pc102”。若采用具有微软标志的键盘的话,请改为“pc104”。
       12)XkbOptions:设置键盘选项,通常并不需要任何选项设置,除非您想要交换按键的定义。如“ctrl:swapcaps”就可以将Ctrl与Caps Lock键互换。
       13)XkbRules:指定X window采用的键盘规范文件,除非有特殊需要(使用SGI的键盘),否则应使用缺省值:“xfree86”,其它的可选值在/usr/X11R6/lib/X11/xkb/rules目录下。
       14)XkbSymbols:定义键盘各按键所对应的字码,各国键盘革些字码不尽相同。缺省使用“us”,即ASCII,字码表对照文件放在/usr/X11R6/lib/X11/xkb/symbol目录下,用户可以修改。
       15)XkbTypes:设置键盘的种类,缺省值为“default”,在/usr/X11R6/lib/X11/xkb/types目录下给出了所有的选项。
       16)XkbVariant:设置键盘变量,通常无须设置。

    四、 鼠标配置小节
       设置诸如鼠标、触摸屏等标准输入设备。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Pointer"
       Protocol "PS/2"
    Device "/dev/mouse"

    # Protocol "Xqueue"

    # BaudRate 9600
    # SampleRate 150

       Emulate3Buttons
       Emulate3Timeout 50

    # ChordMiddle

    EndSection

       与前面一样,Section "Pointer"代表该小节的开始,EndSection代表该小节结束。在该配置小节中,共有以下配置项:
       1) Protocol:设置鼠标使用的传输协议,可使用的协议有:
       Auto:让X window自已检测,但可能不准确
       BusMouse:总线型鼠标,早期的串口鼠标
       GlidePoint:使用ALPS串口版本的GlidePoint触摸屏及其兼容产品
       GlidePointPS/2:使用ALPS PS2版本的GlidePoint触摸屏及其兼容产品
       IMPS/2:使用微软PS/2版本的IntelliMouse及其兼容产品
       IntelliMouse:使用微软串口版本的IntelliMouse及其兼容产品
       Logitech:使用旧版Logitech串口鼠标,新版的已改为“Microsoft”协议
       Microsoft:在1992年起的5-8年间使用的串口鼠标
       MMHitTab:使用旧版Logitech串口的HitTablet手机板
       MMSeries:使用旧版Logitech串口的MouseMan鼠标
       MouseMan:使用中期的Logitech串口的MouseMan鼠标
       MouseManPlusPS/2:使用LogitechPS/2版本的天貂及其兼容产品
       MouseSystem:采用MouseSystem传输协议的串口鼠标可以使用该选项
       NetMosuePS/2:使用Genius PS/2版本的NetMouse网络鼠标及其兼容产品
       NetScrollPS/2:使用Genius PS/2版本的NetScroll滚轮鼠标及其兼容产品
       OSMouse:使用由操作系统控制的鼠标,而非让X Window控制鼠标
       PS/2:现在最广泛使用的PS/2接口的鼠标
       SysMouse:让FreeBSD能够使用外围设备代号为/dev/sysmouse的鼠标设备
       ThinkingMouse:使用Kensington串口版本的Thinking鼠标
       ThinkingMousePS/2:使用PS/2版本的Thinking鼠标及其兼容产品
       Xqueue:假如你在键盘设备段让键盘使用X队列传输协议,则这里也要
       2) Device:用来设置连接鼠标的外围设备代码,通常都是/dev/mouse
       3) BaudRate:用来设置波特率,只对某些Logitech鼠标有效,当使用AceCad绘图板时,需要将其设置为9600
       4) SampleRate:用来设置采样率,只对某些Logitech鼠标有效
       5) Emulate3Buttons:将双键鼠标模拟成为三键鼠标
       6) Emulate3Timeout:设置模拟三键超时时间
       7) ChordMiddle:如果是Logitech鼠标,那么得用这一配置项代替Emulate3Buttons

    五、 显示器配置小节
       设置显示器的水平、垂直扫描频率,同时定义各个显示模式与扫描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X Server会根据显示器扫描频率的设置,配置用户指定的显示模式,自动在数十种的对应关系中,找到最恰当的显示刷新率。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Generic Monitor"
       VendorName "Unknown"
       ModelName "Unknown"
       HorizSync 31.5
       VertRefresh 60
       ModeLine "640x480" 25.175 640 664 760 800
                                     480 491 493 525
    EndSection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cpq1355"
       VendorName "Unknown"
       ModelName "Unknown"
       HorizSync 30 - 60

       VertRefresh 50 - 125

    # Mode "1024x768i"
    # DotClock 45
    # HTimings 1024 1048 1208 1264
    # VTimings 768 776 784 817
    # Flags "Interlace"
    # EndMode
    # --- 640x480 ---
    # 640x480 @ 60 Hz, 31.5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25.175 640 664 760 800
                                     480 491 493 525
    # 640x480 @ 72 Hz, 36.5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31.5 640 680 720 864
                                     480 488 491 521
    # 640x480 @ 75 Hz, 37.50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31.5 640 656 720 840
                                     480 481 484 500 -HSync -VSync
    # 640x480 @ 85 Hz, 43.27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36 640 696 752 832
                                     480 481 484 509 -HSync -VSync
    # 640x480 @ 100 Hz, 53.01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45.8 640 672 768 864
                                     480 488 494 530 -HSync -VSync

    # --- 800x600 ---
    # 800x600 @ 56 Hz, 35.15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36 800 824 896 1024
                                     600 601 603 625
    # 800x600 @ 60 Hz, 37.8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40 800 840 968 1056
                                     600 601 605 628 +hsync +vsync
    # 800x600 @ 72 Hz, 48.0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50 800 856 976 1040
                                     600 637 643 666 +hsync +vsync
    # 800x600 @ 85 Hz, 55.84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60.75 800 864 928 1088
                                     600 616 621 657 -HSync -VSync
    # 800x600 @ 100 Hz, 64.02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69.65 800 864 928 1088
                                     600 604 610 640 -HSync -VSync

    # --- 1024x768 ---
    # 1024x768 @ 60 Hz, 48.4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65 1024 1032 1176 1344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 1024x768 @ 87 Hz interlaced, 35.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44.9 1024 1048 1208 1264
                                    768 776 784 817 Interlace
    # 1024x768 @ 70 Hz, 56.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75 1024 1048 1184 1328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 1024x768 @ 76 Hz, 62.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85 1024 1032 1152 1360
                                    768 784 787 823
    # 1024x768 @ 85 Hz, 70.24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98.9 1024 1056 1216 1408
                                   768 782 788 822 -HSync -VSync
    # 1024x768 @ 100Hz, 80.21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115.5 1024 1056 1248 1440
                                    768 771 781 802 -HSync -VSync
    EndSection

       正如上面所示,在一个配置文件中可以有多个Monitor配置小节,用来配置多个显示器。以供后面选择使用。每个Monitor配置小节都应该使用Section “Monitor”开始,以EndSection结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配置选项:
       1) Identifier、VendorName、ModelName:这三个配置项用来标识不同的显示器,第一个名字任意写,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后面两个也可以随便新,不过写成“unkown”最好。
       2) HorizSync:设置水平扫描频率,它的缺省单位是kHz,它可以用逗号分隔开多个独立的数值,也可以使用形如“30-64”的方式来表示一个范围。具体的值应该根据显示器的使用说明上的数据来写。
       3) VerRefresh:设置垂直扫描频率,它的缺省单位是Hz,表示方式与HorizSync一致,建议根据显示器的使用说明上的数据来写。

    六、 显卡配置小节
       置显卡的型号、芯片组、晶振芯片、显存。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ATI Mach64"
       VendorName “Unknown”
       BoardName “Unknown”
    #Chipset “Generic”
       VideoRam 1024
    # Clocks 25.2 28.3
    EndSection

       其配置选项如下:
       1) Identifier:用来标识显卡
       2) Chipset:用来标识显卡芯片组
       3) VideoRam:用来标识显存
       4) Clocks:晶振芯片

    七、 屏幕配置小节
       设置将采用的X Server、显卡及显示器之外,还有显示模式、色彩深度、分辨率和虚拟桌面的设置。下面是一个配置实例:

    Section "Screen"
       Driver "accel"
       Device "ATI Mach64"
       Monitor "cpq1355"
       DefaultColorDepth 16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6
           Modes "800x600" "640x48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8
           Modes "1152x864" "1024x768" "800x600" "640x48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 BlankTime 3
    # StandbyTime 10
    # SuspendTime 30
    #Offtime 50

    EndSection

       1) Driver:选择X Server驱动,在本例中是accel
       2) Device:选择所使用的显卡,这里的名字应与显卡配置小节的Identifier 一致
       3) Monitor:选择所使用的显示器,这里的名字应与显示器配置小节的Identifier一致
       4) BlankTime:设置进入屏幕保护的时间,单位为分。
       5) StandbyTime:设置显示器进入待机状态的时间,单位为分
       6) SuspendTime:设置显示器进入挂起状态的时间,单位为分
       7) Offtime:设置显示器关闭的时间,单位为分在这个小节中,还有Display子小节,用Subsection “Display”做为开始,用EndSubsection表示结束。每一个子小节设置一种显示模式,在此例子中设置了两种显示模式(这些模式在X Window中,可以使用“Ctrl”+“+”、“Ctrl”+“-”来切换。
       每个Display子小节中可以有以下配置项:
       1) Depth:色深,如16代表16位色,8代表8位色
       2) Modes:可以使用的分辨率,如本配置中表示16位色可以使用"800x600" "640x480"两种分辨率
       3) ViewPort:使用虚拟桌面时,设置起始画面的左上角坐标
       4) Virtual:设置虚拟桌面,后面跟上分辨率即可,如Virtual 1600 1400就表示模拟成为1600x1400大小的桌面

  • Linux下查看版本号的命令

    2007-06-02 15:44:27

    Linux下查看版本号的命令

    1,查看内核版本命令:

    cat   /proc/version

    uname   -a

    uname   -rcat   /etc/issue

    man   uname

    2,查看linux版本:抄录如下:

    1) 登录到服务器执行 lsb_release -a ,即可列出所有版本信息,例如:

    [root@3.5.5Biz-46 ~]# lsb_release -a

    LSB Version: 1.3

    Distributor ID: RedHatEnterpriseAS

    Descrīption: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1)

    Release: 4

    Codename: NahantUpdate1

    [root@3.5.5Biz-46 ~]#

    这个命令适用于所有的linux,包括Redhat、SuSE、Debian等发行版。

    2) 登录到linux执行cat /etc/redhat-release ,例如如下:

    [root@3.5.5Biz-46 ~]# cat /etc/redhat-releas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1)

    [root@3.5.5Biz-46 ~]#

    这种方式下可以直接看到具体的版本号,比如 AS4 Update 1

    3)登录到linux执行rpm -q redhat-release ,例如如下

    [root@3.5.5Biz-46 ~]# rpm -q redhat-release

    redhat-release-4AS-2.4

    [root@3.5.5Biz-46 ~]#

    这种方式下可看到一个所谓的release号,比如上边的例子是2.4

    这个release号和实际的版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下:

    redhat-release-3AS-1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3

    redhat-release-3AS-7.4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3 Update 4

    redhat-release-4AS-2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redhat-release-4AS-2.4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1

    redhat-release-4AS-3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2

    redhat-release-4AS-4.1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3

    redhat-release-4AS-5.5 ->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Update 4

    注意:第(2)(3)两种方法只对Redhat Linux有效

241/212>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