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评估模型与应用系列(2)-Rayleigh模型

发表于:2014-5-09 09:00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Ghump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原创

  一、前言
  Rayleigh模型最早在1978 年由Putnam提出,他认为软件项目遵循由动态多变量密度曲线描述的成本估算模型,这是Rayleigh模型的雏形。1984 年IBM的Gaffney发展了这一观点,他提出了软件质量评估的缺陷计数应基于开发过程的这六个阶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并认为六阶段开发过程的缺陷数据模式遵循Rayleigh曲线。Gaffney的这一六阶段观点在现在的情况下,我认为需要再做一次修正,这6个阶段应分为:需求、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这六个阶段,主要原因有:
  (1)在需求阶段也会有错误产生,例如错误的需求以及对需求的误导和放大等;
  (2)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阶段界限不是很明显,很多开发人员有详细设计的任务。
  Rayleigh模型最早的目的在于预测逃逸到客户现场的缺陷情况,随着质量控制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Rayleigh模型同时也成为了软件工程学中双向质量控制策略的重要工具。
  本文结合采用Rayleigh可靠性模型和统计数据,阐述了该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在系统测试阶段的预测应用,并特别的讨论了Rayleigh模型在双向质量控制策略中的价值。
  二、Weibull分布和Rayleigh模型
  说到Rayleigh模型不得不提到Weibull(韦伯)分布,Weibull分布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的可靠性分析,它的特点就是概率密度函数的尾部趋近于零,但永远不会到零,如图一。
  
图一Weibull分布
      ......
  查看全文请点击下载:http://www.51testing.com/html/15/n-860515.html
  三、Rayleigh模型预测应用实例
  单独就系统测试阶段的质量评估而言,Rayleigh模型有既定的价值,在系统测试的初始阶段由于不熟悉的客观因素,开始发现的缺陷会偏少,做好各项工作(例如完成测试设计工作、熟悉了系统、业务以及环境)后,缺陷发现会进入高峰,到系统测试后期,因产品的稳定性越来越好,发现的缺陷会越来越少甚至趋近于零,这正好是Rayleigh模型的密度分布曲线特点。利用这个相似性,我们可以利用Rayleigh模型进行系统测试阶段的质量评估,从而来判断判断系统测试是否需要结束。
    ......
   查看全文请点击下载:http://www.51testing.com/html/15/n-860515.html
 版权声明: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及相关内容提供者拥有51testing.com内容的全部版权,未经明确的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复制、转载或进行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