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机制优先级的制定和维护

发表于:2022-9-02 10:05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jamas131    来源:知乎

分享:
  初步过滤可以把部分需求排除在外,剩余需求将被纳入到需求池中。至于选择哪些需求进入实现阶段,则根据需求的优先级来排序。每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优先级评估标准——你的优先级评估标准是什么?评估标准又是怎么维护的?
  1. 区分需求所属类型
  在制定具体的优先级规则之前要先区分需求类别,不同类型的等级制定策略存在差异。可以基于“产品管理权”和“需求确定性”来划分需求类型。
  1)基于“产品管理权”划分
  在公司内部,一款产品的管理权限通常是由多个角色共同组成。不仅有产品经理,还有运营、上级领导等其他角色也具备管理权。
  响应性需求:对应角色行使自己对产品的管理权限,产品经理没有拒绝的权利,根据具体要求排期和执行即可。比如运营同事策划了一场活动,需要在产品中实现。此时产品经理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要建议的权利。
  自主性需求:当产品经理在处理自己管理模块内的需求时,其他角色也不能拒绝(领导可以拒绝)。其他人同样可以提供建议。并不是要产品经理刚愎自用。
  2)基于“需求确定性”划分
  针对自主性需求也要区别对待,首先是判断需求实现结果的可控性,面对可控和失控的需求要制定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不确定需求:对需求实现的结果预测精准度过低,不具备参考价值。常见于全新业务情况,没有过往数据和历史经验作为参考。面对此类需求通常采取MVP策略。
  确定性需求:对需求实现的结果预测相对准确的,可以将需求代入制定好的优先级等级,进而找到优先级顺序。(本文针对此类需求的优先级进行讲解)
  2. 制定优先级标准
  优先级标准是判断各需求实现先后的依据。比如Bug优先还是需求优先,实际上当然不会如此粗犷。可以用常见的重要紧急程度、KANO模型等方法帮助我们建立和细化等级标准。
  1)重要程度:以产品目标为中心
  假设有2个需求,实现需求A可以带来新用户10000人,实现需求B可以提高活跃用户10000人。可使用的资源有限,只能实现1个需求。你会选择那个需求实现呢?选择依据是什么?
  需求重要程度的判断依据是“产品目标”,契合产品目标的需求就是重要的需求,偏离产品目标的,不论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都不能称之为重要。
  产品目标是根据公司战略、产品定位、发展规划、领导决策、用户反馈(KANO模型 – 期望型需求)等综合因素制定的。产品目标落实到执行层面,会反应在某项数据指标的变化上。比如:产品/某活动/某功能的拉新;产品/某功能的促活;某环节/某功能模块转化;商业化指标……
  需要注意区分用户目标和产品目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体验等以用户视角提出的诉求都是用户目标。需要把用户目标转化转为为产品目标。比如,在满足了提升效率的用户目标后,会达成产品目标数据指标A的变化。
  2)紧急程度:以严重程度为中心
  假设产品目标是提升拉新数据,现在有2个需求,需求A可以带来新用户10000人,需求B会带来新用户1000人。可使用的资源有限,只能处理其中1个。你认为那个更紧急呢?
  很显然,多个需求都满足产品目标时,效果越好的越优先(紧急)。
  假设产品目标是提升拉新数据,现在有1个需求和1个Bug,需求可以带来新用户10000人,Bug会造成流失用户5000人。可使用的资源有限,只能处理其中1个。你认为那个更紧急呢?
  处理Bug时不考虑产品目标(重要程度),只考虑紧急程度。把需求和Bug的紧急程度放一起对比,之后再根据各自评估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先后顺序。通常采用如下的紧急程度标准:
  P1:处理需求,获得良好的正面效果
  P2:处理Bug ,避免持续的严重损失
  P3:处理需求,获得一定的正面效果
  P4:处理Bug ,避免持续的轻微损失
  3)其他代价:关联指标的变动
  经过重要紧急程度的筛选,我们可以得到重要(符合产品目标)的需求和Bug,并根据紧急程度进行排序。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需求实现后的其他代价!
  这里的代价不是指实现需求的成本,而是指需求实现后对产品目标之外的其他数据的影响。正面影响也就罢了,需要格外注意负面影响,负面影响会改变需求的价值。
  假设产品目标是提升营收,现在需求A是向用户端投放广告,预测能够获得50万营收,但是会造成3万名用户的流失。这时候需求A还是高优先级的需求吗?
  3. 需求等级的动态调整
  产品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产品目标变更后对应的优先级标准也同步变化。标准变更后,各需求的优先级也要重新评估。
  比如:产品目标从原来的提升“活跃”数据,变成了现在的提升“拉新”数据。对需求A的结果预测是能够拉新1000人,促活100人。需求A对拉新显然价值更大。结合产品目标来看,需求A的价值随着产品目标变更而同步变更,从低优先级转变成高优先级。
  产品目标的变更有什么规律?变更的影响因素和建立时一样,此时更关注目标变更的触发点。基本分为2种:定期变更、临时变更。
  定期变更:通常以1个季度为周期,定期检查产品所处环境和发展进度是否符合计划。出现脱节时要及时调整,避免发展偏航。
  临时变更:通常是因为市场、政策、竞品、产品自身发展突然出现重大变化,所以需要及时关注产品相关的重大事件,便于及时应对。
  本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51Testing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