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圈里的一股清流——敏捷史话(05)

发表于:2022-12-02 10:10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禅道项目管理软件团队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原创

  第五章 敏捷圈里的一股清流——Dave Thomas
  “敏捷已逝,但敏捷精神长存。因为所谓的敏捷专家卖给你的是方法论,而不是价值。”当多数人都在从“敏捷”身上榨取利益时,Dave Thomas(戴夫·托马斯)成为了一位逆行者。在敏捷实践中他不断尝试,以寻找敏捷最务实的价值。
  5.1“敏捷是什么”
  早在2001年春,Dave参加了发布《敏捷宣言》的雪鸟会议,成为了《敏捷宣言》的17个作者之一。Dave对敏捷本身的价值毫不存疑,但因为一些人,出于不同目的将很多内容加到了“敏捷”中,导致“敏捷”越来越违背敏捷的实质。此时的“敏捷”已非彼“敏捷”,Dave不愿再背上“敏捷”的标签,开始追求真正的敏捷性。
  十几年的敏捷实践,带给Dave的不仅是项目效率的提升,也让他明白了目前敏捷的误区有多大。直到2014年,Dave在一次大会上撕碎了敏捷被很多自称敏捷专家的人赋予的华丽外衣:“敏捷已逝,但敏捷精神长存。因为所谓的敏捷专家卖给你的是方法论,而不是价值。”
  Dave告诉大家,他没有CSM、CSP、CSXX等认证,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项目上很好地运用着敏捷。显然,与市面上大量的敏捷认证及方法论相比,Dave更专注于个体对敏捷实践的思考,而不是照搬敏捷专家的说法。
  在Dave看来,敏捷不是一个产品。敏捷的产生,是因为当初他们有过一些犯错的经验,所以才总结出4条价值观,希望减少后来人试错的时间。但现在很多人只强调敏捷可以让软件成本更低、交付更快、质量更高,却没有强调敏捷还需要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团队,这需要与时俱进。
  对于敏捷,Dave有着不变的信念:设计、编码、流程等尽可能简单;小步快跑持续反馈。他还提到一万小时理论:要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要花一万个小时去实践操作,这样此领域的知识在脑海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大脑会自动去做这件事,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同样,敏捷实践也需要多操练、因时而变,让敏捷成为一种习惯和不用思考的东西,这样敏捷才会真正给我们带来价值。
  5.2“I am a programmer”
  Dave是敏捷圈里的一股清流,他对敏捷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在很多活动上,他的自我介绍,也仅仅是以“I am a programmer”作为开始。谈到程序员的身份,还要从Dave高中时期谈起。
  Dave Thomas出生于1956年,他最早接触编程是在高中时期。当时,Dave在学业之余报名了编程课,课上学的是Basic语言,只需要将代码敲到纸带上,再通过一台调制解调器将数据传到大型机器上,机器就可以运行了。
  尽管过程稍显繁琐,但长时间摸索下来,Dave发现编程十分符合他的大脑逻辑,这种极具创造性和精确性的体验,让Dave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编程。
  大学时期,Dave在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进修计算机科学,正式敲开了编程世界的大门。
  有了多个编程项目的丰富经验,Dave的思维更加发散。在一次项目中,Dave认识了Andy Hunt(安迪·亨特),两人会在项目中给很多程序员建议,像在部署前对软件进行测试等。诸如此类的建议不仅得到了很多程序员的肯定,也确实令开发过程得到了有效改进。为了把这些敏捷实践过程中的建议与技巧整理下来,他们辞掉了当时的工作,花费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整理成了一本书。1999年前后,两人合著的《程序员修炼之道》出版了,并获得了Jolt效能大奖。?
  5.3“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标签”
  在2012年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Dave提到了标签理论。他认为标签是一个名词,表明了你是做什么的,却限制了你如何去做。尤其是作为一名程序员,Dave不希望在这个职业前面加上任何的标签去修饰。比如他热爱Ruby,但不想说自己就是一个Ruby程序员,可以说是使用Ruby来解决问题的。
  就这样,Dave常常把一个标签改成一种解决方案,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2003年,Dave跟Andy Hunt一起创办了The Pragmatic Bookshelf出版公司。两人还一起合著出版了其他十多种作品,其中包括Ruby语言类书籍。
  Dave是一个Ruby语言的热心推行者,写了《编程Ruby》等相关书籍,每天写Ruby脚本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享受。在刚开始接触时,尽管Ruby社区人很少,但Dave抱着交朋友的心态经常参加Ruby大会,并乐在其中。在Ruby的开源社区,Dave提交过几千行的代码和文档,他认为在开源社区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别人,也能提升自己在社区中的名誉和声望。
  2009年,Dave在敏捷中国大会上,带来了一场“程序员修炼之道·十年”主题演讲。十年间,软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序员修炼之道》作为十年前的出版书籍,虽然案例看起来古老了一些,但背后的概念仍然具有很多现实意义。比如“DRY(Don’t Repeat Yourself)”“Code Kata”等原则,这些方法在现今仍然很适用。大会上,Dave对书中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反思与修正,也为下一个十年中,《程序员修炼之道》第2版的面世做好了铺垫。
  改变世界的人看似拥有比常人多出一倍的时间。生活中的Dave,记性很差,但凡生活中能够用自动化解决的事物,无一例外都被他用Ruby成功打造,这个生活习惯也被Dave运用在工作中。
  作为出版商,Dave团队的工作能力非常出色。很多出版商发布一本新书,往往需要提前一两天开始准备,而Dave利用自动化的线上装置只需要花费5秒钟。公司的高度自动化让团队有了更多空余时间。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大家都在家里工作,Dave每天起床后查查邮件、遛遛狗、了解新的科技、继续探索……在晴朗的天气下,边晒太阳边开始一天的工作。尽管每天的工作时间多于8小时,但由于生活与工作分布在各个时间段里,Dave以享受生活的方式享受着工作。
  当然,在各个角色的行进过程中,不是一路的繁花似锦。Dave也会跟人分享:“我也常常会有感到艰难的时候,但每次考验过去之后,你的技艺都将更上一层楼。所有值得做的事情都是困难的,但克服这些挑战不仅会让你更强大,还会让你变得更加投入。”
  由此可见,能够改变世界的人,首先改变的是自己。让自己不只是具备广泛的能力,还能将不同的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价值。改变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版权声明:51Testing软件测试网获得作者授权连载本书部分章节。
任何个人或单位未获得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对本文内容复制、转载或进行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