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产品需求的正确姿势

发表于:2017-7-21 13:35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古佛青灯度流年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有时候客户提出的要求其实都是浮云,人们总是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 以前一直在提向客户要需求,我们从客户哪得到的需求就是真正的需求吗?产品需求实际是非常难以琢磨的,有时你以为你懂了,但上线后业绩惨淡;有时我们按用户说的需求设计产品,最后用户却不买单。今天,我们来谈软件需求到底应该怎么玩? 我们先来分析下需求获取分析过程,先上图:
  需求分四个阶段,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文档、需求验证,下个阶段是上个阶段的下一步骤,需求获取到后要对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合理的需求整理成文档,最后再以文档为基础对需求进行评审、验证。这个步骤可能需要几个循环,不断的优化需求。需求获取,也可以叫需求捕获,是动词,需要人为主动的去捕捉。需求分析,将获取到的需求进行过滤、分析,以筛选出真正的合理需求。需求文档,将分析得到的真正需求以文档形式记录下来,并形成规范,以便于所有干系人沟通、理解。需求验证,是论证需求的过程,不是所有经过分析得到的需求都是正确的合理需求,需要通过评审论证以证实需求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如果需求进入到下个阶段,发现需求有问题怎么办?每个阶段都是可逆的,当下一阶段出现问题时需求会回滚到上一个阶段再进行完善。
  从富翁找媳妇的笑话上可以看出,想要获取到真实的需求是很困难的,用户的心理非常难以捕获。对于我们产品人来说,要通过什么渠道和途径才能获取到真实的需求呢?
  翠花,上图:
  需求获取可以从用户、网络、公司内部人员、竞品、行业动态及内心感知等方面收集,具体如下:
  直接用户
  这是需求最直接的获取方法,用户会通过语言、情绪、动作、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好恶,如果产品解决不了用户的问题他们就会用脚来投票。用户能明确说出来的都是用户期望解决的需求,这些都属于基本需求。有的需求是用户表达不出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的需求,这种能够引领市场、让产品脱颖而出的需求才会是产品的高价值需求。
  行业动态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做产品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信息,政策变化就属于产品的“天”、市场环境就属于产品的“地”、用户就属于产品的“人”,我们随时要关注政策变化、市场环境、业内信息才能够保证产品方向正确。我在这里说的“斗”是研究的意思,多去研究产品的大环境,才能在第一时间内抓住机遇、把控时机。
  内部人员
  一个公司往往只做一个行业,公司内的同事都是这个行业的精英,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着较深的感悟。像运营人员多关注产品与市场间的关注,客户人员多关注着产品与真实用户间的关系,销售人员多关注产品与潜在客户间的关系……。公司内的每个人都会对产品有着不同的解读和思考,从他们那里可能会找到真正答案。
  竞品分析
  当我们刚进入一个行业时,最快速的了解产品的方式就是研究竞品,我们除了研究竞品的功能外,还要研究产品功能背后的逻辑和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逻辑,能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用户的反应是什么样的。研究竞品并不是要我们克隆一款同类产品,研究竞品是要我们了解市场、了解这个行业及用户。我们最好能找到真实的分析数据,用大数据来说话,哪些功能是用户最迫切想要解决的。我们只有更好的了解竞品,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网络信息
  需求的调研和获取不一定非要与用户面对面的沟通,实际有很多方式都可以收集到用户需求,如网站的留言、企业的公众号、微信、微博等,这些窗口都可以作为与用户沟通的渠道。
  内心感知
  “树欲静而风不止”,用户的产品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需求会因时间、地点、人物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的思想和成长经历不同。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时期对用户的价值也不同,如大哥大,BB机在二十年前风靡全国,是身份的象征,而今天已经被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据说,乔布斯是从不做市场调研的,他只是看镜子中的自己,用心去领悟产品。世上的功夫有很多种,长拳、八仙拳、天罗拳、地煞拳、六星拳等等,但我认为最高境界的功夫应该没有招式,以无招胜有招,像散打。套路是固定的,但现实的变化是无穷的,用有招数的套路去应对无穷的变化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最好的需求获取方法就是用心去领悟,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产品世界中。当你上班时在想、下班后在想,工作时在想,休息时再想,真正把自己融到产品中,并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某一时刻你一定会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最后再提醒一句,不要模仿大师,对着镜子找需求。不要以为自己是乔布斯、张小龙,从内心中去寻找答案。所有的武林高手,都是从蹲马步、练套路开始的,在起飞前还是多练练跑吧。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