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独家连载:敏捷史话

发表于:2022-11-22 09:29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禅道项目管理软件团队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原创

  序一
  初心不改二十载,江湖代有才人出
  2001年,敏捷宣言发布,17位大咖逐渐为实践者所熟知。是年,少数密切关注大咖动向的国内从业者已在开展自发实践。2005年底,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开始国内首个Scrum试点项目。2008年国内敏捷氛围渐浓,众多敏捷爱好者聚集在上海苏州河畔,靠着社区的力量发起了国内首次敏捷实践者聚会。敏捷进入国内,并不比国外落后多少年。然而,在热闹喧嚣的背后,却是某种常识的普遍缺乏。因为种种原因,国内实践者提及敏捷宣言,言必谈四大价值观,却似乎总是会遗忘价值观上下方的两段文字。提及12条原则的,也并不多见,会关注敏捷宣言网站上那篇“敏捷宣言背后的历史”内容为何的,就更少了。
  就敏捷在国内发展而言,大致经历了21世纪初以面向对象和极限编程爱好者为主体的那几年,国内最有名最为人知的要算是思特沃克公司的一众咨询师,彼时他们还发起了名为“敏捷中国”的邮件讨论组,后来还主办了同名会议。随后,以诺基亚为代表的通信企业则选择了以Scrum为主体、辅以极限编程等实践的敏捷之路。到2012或2013年期间,大卫·安德森的国内拥趸开始推崇其所创建的看板方法,因其主张不直接改变组织现状、进化而非变革的温和派主张,收获了不少追随者。同时段,大规模敏捷开始成为热门话题,SAFe一骑绝尘,LeSS穷追不舍。至2016年,随着云计算风潮的兴起,主张打破研发与运维之间隔墙的DevOps以一种后续者姿态出现,但风头很快就盖过了敏捷。同年,杰夫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拥抱敏捷”在此掀起了敏捷的热潮,将更多研发外部门卷入进来,敏捷文化、敏捷组织、商业级敏捷等术语都成为了热词。
  2015年,我开始负责IBM的大中华区敏捷与DevOps卓越中心,我们急需敏捷顾问。然而,放眼望去,经验丰富的老手就那么些个,要么自己开咨询公司,要么执掌某企业敏捷业务。虽然敏捷的群众基础很好,有很多有志于成为敏捷教练的实践者,但能够不执着于某一种敏捷方法、拥有较宽广视野、较丰富的多种敏捷方法与实践混合实施经验的中间层实践者,这个最适合做敏捷教练和顾问的群体,人数太少。也因此我创建了“敏捷教练小伙伴们”微信群,试图为国内敏捷教练群体的发展贡献自己那一点点微薄的力量,惭愧的是,成果寥寥。所幸,多位业内有识之士今年共同发起成立了CAC中国敏捷教练联盟,同样旨在凝聚社区和企业的力量,为国内敏捷的发展助力。
  作为国内这段敏捷历程的亲历者之一,虽然没有资格去概括它,但也可以讲讲我心目中的遗憾。敏捷运动初期,敏捷是以一种挑战者姿态出现的,挑战各种门径式、文档驱动的瀑布型软件开发模式。然而在敏捷逐渐成为共识的时候,敏捷从业人士似乎却仍停留在过去那个挑战者时代,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直在抗拒将敏捷方法和实践正式化、规范化、流程化。用创新鸿沟的理论来讲,要跨越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的鸿沟,我们是需要降低敏捷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参与到敏捷运动中来,并能够切实从敏捷实践中收获价值的。至于敏捷的规模化,近些年来,能够理解和认可规模化敏捷的实践者们倒是越来越多,毕竟,不只是敏捷企业要考虑是否扩大规模的问题,也事关大企业是否有资格做敏捷的问题。实践者们总不能一边坚持敏捷的普适性,另一边又去否定大型研发企业实施敏捷的权利啊!
  而这一切的答案,都需要我们回归到敏捷的初心去看看,到底这17位大咖发表敏捷宣言时他们的考虑和主张是什么。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素材,让我们得以了解这17位大咖当时的想法。
  17位大咖,他们当时的年龄看样子估摸着是从三四十岁到五六十岁不等,都有着丰富的软件开发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JUnit、Wiki等好用的工具,并将自己的经验提炼成了故事扑克等实践以及Scrum、极限编程等方法论,他们是真正秉承着敏捷宣言中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帮助他人的精神。而他们所坚守的或者说他们的初心,则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软件开发方式,造福程序员、提升效率、提高质量,真正从敏捷中获得巨大的好处。
  今年是敏捷宣言发布第20年,IT或者说软件领域已经从互联网时代跨过云时代并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软件研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好几名宣言签署人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谁来继承他们的衣钵呢?也或许,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17位大咖其实也是在解决软件研发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的那些方法论和实践,这就是他们的初心。只要我们能秉承这份初心不改,就必然还会持续涌现出更多新的大咖带领大家继续前行!
  徐毅
  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委员
  CAC中国敏捷教练企业联盟
  序二
  很高兴看到禅道团队出版了这本《敏捷史话》。自从2001年敏捷宣言发布至今已经20年,敏捷在全世界已经普通应用,而且已经突破了软件行业,很多行业都开始应用敏捷价值观和原则。敏捷宣言无论对软件行业还是非软件行业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本书对共同起草敏捷宣言的17位软件工程大师的生平、与敏捷如何结缘、对敏捷方法论的贡献、对敏捷宣言本身的贡献、他们各自对敏捷独树一帜的观点,以及他们的生活现状都进行了阐述。普通的人生大抵相似,传奇的人生各有各的传奇。这些故事让我们深入认识了这17位软件工程大师,并且更加理解他们各自所开创的方法论和理念。这些传奇人物,有的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非常巨大,他们的精神永存。
  这17位软件工程大师,也为我们这些敏捷从业者树立了榜样。很多人之所以平凡,并不在于能力的缺失,而是因为缺乏迈出一步的勇气。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带着勇气和坚持,走向不凡。有了这份坚持,我们每一平凡人都可以成为不凡人。希望各位读者不仅能够了解这17位大师所创立的敏捷理念,更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高贵的精神。
  敏捷是人的天性,是你与生俱来的东西。这些年我的团队越来越多地不局限在软件产品以内的领域赋能组织应用敏捷的思维和方法,实现组织的数字化战略升级。希望我们每一个敏捷从业者,能够将敏捷带到软件之内,在企业里走向纵深,让敏捷赋能每一个组织、行业、个人,让每一组织获得赋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提高生存力和竞争力,让每个员工的生命绽放,活得更精彩。
  王明兰
  知名敏捷转型专家
  《敏捷转型:打造VUCA 时代的高效能组织》作者
  序三
  今年是《敏捷宣言》签署20周年,敏捷宣言不仅影响了这17位的人生,还影响着广大的从业人员,我也是其中一员,敏捷思维已经深深根植在我的思想中。
  第一次接触敏捷的概念是2003年,当时我正在复旦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习,美国归来的邓冰老师告诉我们硅谷正在流行“敏捷”。彼时刚刚工作一年的我,还淹没在技术、架构、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的浪潮中,靠着国内不多的中文书籍和大量的外文资料还是无法接受和理解“敏捷”的先进理念。
  2007年,当我带领着超过100人的互联网产品研发队伍时,在产品交付上碰到了严重障碍。当时我带领这个团队已经通过了CMMI ML3级认证,但是产品的交付速度始终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基于瀑布的增量开发方式最快的交付周期极限也就是一个月。这时我想起了敏捷,开始在传统开发模式中引入迭代模型,开始进行敏捷探索,有效改善了研发效能。
  2009年,我在一家超过3000人的游戏公司开始探索MMORPG游戏的持续集成实践,并于2011年在RSG上进行了实践分享,从此和中国敏捷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发起了厦门敏捷社区和福州敏捷社区,之后又作为核心组织者发起了中国DevOps社区。我也分别在2012年、2013年、2016年、2018年、2019年、2021年的RSG上持续分享我的敏捷实践经验。
  拿到《敏捷史话》后一阵欣喜,终于有人能够翻翻历史,走回起点,来看看当时的17位签署人的初心。《敏捷史话》将敏捷宣言中的17位签署人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敏捷的精髓,从他们的经历中多维立体地呈现了敏捷的多样性,他们的经历也更好地激励了我们这些走在敏捷路上的人。
  随着20年的全球实践,目前的敏捷社区百花齐放,不管是XP(极限编程)、Scrum、DSDM等原生实践,还是后续发展起来的Kanban、DevOps等,以及大规模敏捷框架SAFe、LeSS、S@S等,每个实践既有意义,也有争议。
  敏捷本源如此,即开放包容,也碰撞思辨。作为国内敏捷工具的先行者,禅道团队能在此时呈现此书,也算又一次给中国敏捷社区添砖加瓦,感谢禅道团队的付出!中国的敏捷实践者,加油!
  杨瑞(大叔杨)
  创业教练
  资深敏捷教练
  埃里克森认证教练
32/3<123>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