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员阿聪的破局之路:从迷茫到帝都站稳脚跟,大佬亲授良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4-08-23 17:12:11 / 个人分类:软件测试

多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过往时,总能发现一些漫不经意的选择却影响了我们一生的走向。

学院路两旁的树叶逐渐发黄掉落,阿聪背着书包从宿舍出发去图书馆。道路上熙熙攘攘的师兄、师姐拿着一踏踏厚厚的求职简历,晃的阿聪的内心泛起波波焦虑。阿聪在旁人眼里是一个从小长到大的听话孩子,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甚至出去玩也听朋友的话。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得阿聪喜欢随大流、喜欢被动。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出去找实习机会,阿聪也萌生了找个实习机会的想法。

说干就动手,第二天阿聪就整理了一大堆实习机会,有在本地(某内陆省会城市)的实习机会,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实习机会。在本地实习的优点就是吃住不愁,学校都有,缺点也很明显,竞争激烈,实习待遇略等于无。活生生的免费劳动力,就这,还不是你想就给你的。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机会很多,公司也高大上,实习待遇(全职)碾压本地的刚就业的大学生。选择就这样清晰的摆在阿聪眼前。

看似很简单,其实也不复杂,阿聪选择了在本地实习。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对于阿聪这种足不出省的人而言,简直如同深海巨渊,充满着陌生和恐惧,这是他想都没想过去。

在本地一番折腾下来,不是被刷掉就是被忽悠去接受上岗再培训(就是那种忽悠你在这培训包分工作的培训机构)。最终只得到一个主搞硬件公司的实习机会,且不管吃住没有工资。是的,没有工资,就是这么残酷。

岗位不对口,内心尚有一不服气的他最终没有接受这份“实习”工作,对了,阿聪是研究生,学的还是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哈,看似高大上,其实当时很一般。

在接下来一次次的打击后,阿聪怒而北上,趁着中秋节去帝都找工作去了。揣着在网上悄悄攒的三个面试机会,在帝都一边面,一边投,期间还跑到一个叫富豪村的地方(大概是这个名字)。那是阿聪第一次距离传销最近的一次,那地方需要倒三个小时的公交才能到,虽然在帝都,俨然是个偏僻小村庄。幸而手机没电了,坐了一圈又回来了。

那是一周忙碌且兴奋的日子,阿聪感觉自己在做一件神秘的大事。从最初的扭捏害羞到后来的天王老子也不认识我,who care呢。心态摆正了,胆子就大了,一天面三四个offer,哑巴英语都敢去外企转悠(毫无疑问也没被面上)。忙了一周,最终收到一家创业公司的橄榄枝,这家公司的老板本来只招正式员工的,看着阿聪又猛又二的,竟然给了他实习机会。一个月5K左右(13年那会),完全够他在帝都吃住了。后面的事情就很正常了,毕业后他顺利的留在了帝都,还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解决了帝都户口。虽然谈不上很优秀,但是相较于之前的那个随大流没主见的阿聪以及他的同学而言,已经是很不错的。

这次找工作的经历对阿聪触动很大,如同让一个生在深山长在深山的孩子明白,山的外面有更大的城市、更大的世界。这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大胆一点,就可以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添加微信:atstudy-js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1”邀请你进入Python自动化测试学习交流群~

【爱被动是人之常情】

被动是人的天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从生存角度讲,被动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在远古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哪些爱折腾、瞎折腾的祖先很容易就挂掉了。活下来的就是哪些带有保守的、谨慎态度人类的后代。正如:我们喜欢被爱、被关注、被给予等,我们期望这个过程顺其自然的主动到来,甚至不需要付出。这种理想状态,从成本收益角度讲,更划算、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繁衍。

另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也时刻告诉我们要谦逊礼貌、温和礼让等等,潜意识中给我们植入了一种观念,主动是一件不好的,富有攻击性的事。慢慢的大多数人都变得被动和保守,一个主动的人会被其他人视为破坏氛围、不守规矩、不合群、引起内卷的不稳定分子,遭到针对和排挤。这种观念和氛围,进一步打击了我们的主动性,使我们更倾向于被动,从而于其他人保持一致。

【被动属常态,主动属小众】

被动是集体意识崛起的产物,于个人价值观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细心的朋友应该有所察觉,最近几年舆论大反转事件越来越多。如:成都四十九中事件、货拉拉女乘客跳车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和柴静的苍穹之下等等。这些事件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从一个极端调到了另一个极端,急速大反转,有时比过山车翻的还快。有意思的是,在任何一端,你都很少能发现不同的声音。

这里面的原因也很明显,互联网把各地的人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犹如全国各地的你我,坐在了同一个教室中。前互联网时代,不同的地点、场所孕育出不同的观点和理念。互联网时代将打通了舆论的关关卡卡,形成了统一的大舆论市场。好处是信息得到了高速传播和共享,坏处是高度的统一,消灭了不同观点,甚至这些观点更切合当地独有地情。在这个统一的舆论大市场中,不同的声音、意见容易招致其他同学侧目,甚至语言攻击。集体的态度变得统一而富有力量,价值观不太稳定、牢固的同学,容易在这场舆论盛宴中跟随大众,接受集体态度,进而维护集体观点。存在不同意见的同学,更容易招致集体的道义指责、孤立等。在这种反复的较量中,慢慢的大部分人被驯化成集体意志的一份子。接受了默认的规则,遵守潜在的规则。

【被动求安稳,主动求收益】

被动是一种策略,在收益不明确的前提下,减少支出的防御性策略。俗话说,炒股、炒股,十炒九亏。凡事都存在失败的风险,而这意味着你不仅没有收益,还面临损失。比如:你表白了姑娘,如果失败,一方面面子受损,另一方面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你主动承担了某个任务,一方面存在失败的风险,如果失败,则意味着责任问责,同时连续的失败会挫伤我们的自信心,让自己陷入自我能力否定的漩涡。另一方面,丧失了其它机会选择权,你承担了A任务,大概率B任务会给其他人。同时,还有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快乐成本等等。与其存着这么多不确定性,不如被动等着,至少避免了更多的付出。

尤其是当大环境,小环境都不那么昂扬向上时,躺平这种被动心态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以至于有些人悟出了工作生活的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上心。

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那些内向的、喜欢被动的人,不要太在意,你只是芸芸众生的一粒沙子,大部分人都如同你一样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突破被动走向优秀。

【我们需要主动】

我们宿舍有一位情场老师,他的恋爱原则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反抗。我们在工作生活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想法或者内心渴望事情能主动朝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这种想法也没有什么错。但是,这种观念会让你丧失很多机会,如果你能坦然接受哪些机会白白流失,做到内心平静,不受外部因素干扰,那么,恭喜你,脱离了凡尘,你不用主动了。如果内心做不到静如死水,那么就主动行动起来,不要自陷于毫无意义的精神内耗。

如何能搞主动起来,大胆一点呢?拿典型的社牛来说,第一,社牛在聊天方面主动,在其他方面也主动吗。第二,社牛对所有人、所有场合都能做到主动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你之所以觉得社牛朋友主动,主要是社牛的社交尴尬阈值比你高,你没看到社牛不想聊的人,不想说的场合。阈值这个东西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对某些事务有感觉的底线。超过这个底线,你才能感觉到。比如对咸淡的感受,有些人放一点盐就觉得很咸,有些人放很多盐才能吃出味道,这就是大家对咸淡的阈值不同造成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降低自己的主动阈值,降低这个阈值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历、练习。

鼓足信心,勇敢前行。我们都有这种经历,当我们刚接触新事物时,通常会小心翼翼,生怕出错。我们的注意力大量被分散到担忧、谨慎上,我们越是聚焦这些东西,不好的事情越容易出现。但当我们充满信心时,我们的眼光会更长远,视角会更开阔,考虑问题很全面,事情做起来反而异常简单顺利。这就是自信的力量,当你自信时,注意力将更加集中有力量。同时,自信的人带有一种天然的说服力。当你自信的提出需求和支援时,比起犹豫不自信的提出,更容易减少其他人的质疑,获得其他人的支持。当然盲目自信除外,盲目自信只会让自己慢慢沦为别人眼中的傻叉。

勇敢也是如此。阻碍我们成功的最大敌人不是困难,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推诿、退缩,然后找种种理由安抚自己,说服自己不是自己不想而是自己做不到。这样也无可厚非,但是,勇敢的人绝不是如此。勇敢的人要有一种千里走单骑、孤身探虎穴的霸气。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况且,困难都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做着做着就顺了。

自信的力量。潜力不等于能力,我们所能调动、发挥出来的潜力才是我们的能力。这个道理比较简单。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有所感触,你所学的知识,不代表考场上你能做出来这道题。但是,下了考场,回头再看时,又突然有了思路。又比如,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心里想了很多,说出来的往往不及一半。尤其是情绪上来时,一时语塞,很多想说话都短暂失忆。

影响发挥的因素很多,自信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那个。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顺风顺水时,春风得意马蹄疾,很多之前内心畏惧的事情顺顺利利干成了。这其实就是自信的力量,你相信你可以,思想上就会更积极主动寻找可行的方法,心态上顾虑就会少,做起事来干净利落,事情大概率也就成了。如果内心认为自己不行,潜意识中我们就会放大困难,内心专注于困难,心态上容易患得患失,做事畏手畏脚,事情大概率也被自己搞黄了。这时,事情做不成不是我们能力上不行,而是我们没有有效的发挥我们的潜力。现实往往如此,很多人原本在爱情、事业上有更好的的发展,却因为不够自信,而错失或推掉很多机会。

培养习惯,牢固思想。积极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后天培养的潜意识。当我们习惯在众人面前表达态度时,我们就不会去纠结要不要上台演讲。当我们习惯解决不确定问题时,就不会为是否接受新任务做内心建设。习惯成自然,潜意识中我们认为这很自然,就不会因为陌生而畏首畏尾了。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