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测试用例在测试过程中的地位

发表于:2007-4-06 14:36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Sincky.Zhang    来源:本站原创

常闻测试人员如此抱怨:

测试用例在实际中没有起多大作用;

在实际测试时根本没有按用例执行;

测试执行后没有把新的用例补充到用例库中……

先说说当前我们的软件企业为何测试流程不规范:

1)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看,软件测试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行业,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期,虽然国外的同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但事实上他们也在不断否定自我并摸索着更直接有效的方法;而国内的测试行业发展期不足10年,所谓的测试管理流程不规范,也就情有可原了。

2)从企业个体角度讲,测试部门的整顿和加强,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优先层次,还没有被纳入优先解决的程度,开拓市场/签售定单才是首要问题,也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当然国内很多优秀的大中型软件公司的测试部门相对完善,如神州数码/用友/金蝶等,他们和大型跨国软件公司的合作,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3)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国内软件企业为了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名气提升,通常大搞特搞ISO/CMM认证;笔者并不反对这么做,但通过这些认证后的企业有多少真正按照那些规定/设计的标准在后续的测试或软件开发管理工作中着手开展下去呢?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任何认证到中国,最后都免不了砸牌了!笔者读书时很多高校搞的MCSE认证,有培训机构明目张胆声称“百分百通过率”!当年也有专门媒体报道此事。听到这样的话,我们都会寒心,这里真心希望我们的软件企业通过ISO/CMM后真正为企业的内部软件开发流程带来一点曙光。

4)最后一个原因,我想是企业内部测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技能的不足,还有自身工作态度的不够端正。有了再好的规范标准,没人遵守不行!没人实施不行!应该说,很多中小软件企业的高层都或多或少的逐渐意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它的标准化/流程化改革的紧迫性,但也有很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并不理会这套,常常在实际工作中投机取巧;也有很多测试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技能不够,对公司测试管理工作考虑不到位,和开发工程师交流不充分,和上层领导反映不及时等等。

总之,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从宏观的社会形势到微观的企业个人,都有无可推卸的因素;正因为如此,解决问题也要对症下药,如何完善软件测试流程,就要从小处出发;本文不可能将软件测试流程改进的话题阐述的面面俱到,因此只谈测试用例的管理流程改进。

测试用例在实际中没有起多大作用,在实际测试时根本没有按用例执行,测试执行后没有把新的用例补充到用例库中…为何如此?我们分析认为,根本原因是测试流程不完善,针对测试用例的管理流程更不完善,从三个方面具体来说:

  • 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工作执行环节的依据,如果这个依据都没用了,那是不是说这个依据不明确,依据设计的不合理呢?答案是肯定的!
  • 制定了完备有效的测试用例,为什么不按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呢?首先是因为企业没有严格和良好的机制促使测试执行者这样做,其实是个别测试人员投机取巧心理的表现。
  • 测试用例设计得不可能天衣无缝,测试执行过程里肯定会发现有些测试路径或数据在用例里没有体现;那么事后该将其补充到用例库里,以方便他人和后续版本的测试;如果没有这样做,那么测试部门负责人和每个测试员都难辞其疚,是该重新坐下来思考一下公司的测试用例管理规范或流程了。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上述问题呢?我们不妨从需求阶段就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以便从初始就力争将问题缩到最小,以防后期出现问题是互相推卸责任或干脆束手无策!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我从来认为测试人员从软件生命周期的需求阶段就开始介入,因为测试人员的工作通常开展在该周期的末尾,如果前期不涉入,如何通晓整个系统的架构而对其测试呢?虽然该观点被大多数同行所认可,但我知道依然有很多公司为了节省费用,不让测试人员参与前期调研或制定需求,经常的做法是等到系统开发完毕或将近完成,跟测试经理说一声“这边有个项目,你找几个人来测一下吧!”经验表明,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

测试人员在需求阶段的任务有:

  • 全面了解系统需求,从客户角度考虑软件测试需要达到的验证值。
  • 参与软件需求调研,以测试角度分析需求的可测性;对不可测问题与客户或项目经理协调解决。

如果企业采用类似与rational requistepro的需求管理工具,这个工作也需要测试人员的配合实施。

――软件分析设计阶段,测试人员除制定测试计划书等本职工作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任务,那就是将系统的可测性落实到书面文档,以备将来编写测试用例。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考虑到很多企业编写测试用例直接参考需求规格说明书或者分析流程图,这样跨度大,难度也大,是造成测试用例不完备、覆盖范围小的重要原因。

如果公司采用类似于rational rose的建模分析工具,这个工作更好执行;如果没有,那么测试人员更有必要编写一份《软件功能点测试描述书》,它是软件的详细测试分析文档,其主旨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分析文档加工成站在测试角度的功能点分析文档,重要的是描述对系统分解后每个功能点逐一的校验描述,包括何种方法测试 何种数据测试 期望测试结果等,这些信息都是描述性的,无须具体数据;它的作用是据此编写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执行时的参考依据,它直接来源于需求,覆盖最全,也最贴近客户。

当然该文档不是非要不可,我只是提倡一种原则,如果有类似的替代文档或有自动工具可实现此功能,则会倍加受推崇!

――软件开发阶段,编写测试用例。我不想从技术角度探讨到底如何编写功能强大质量优异的测试用例(可参见我在“天若有情”转载的这篇文章-如何设计编写软件测试用例),这里只想从管理角度和大家谈谈如何有效控制测试用例的流程。应该遵守的原则是:

首先,从覆盖率来说,测试用例库的用例要达到最大覆盖软件系统的功能点。按照我上述所言的测试工程师从前期阶段顺次下来,编写测试用例时,基本就是将《软件功能点测试描述书》中的每个功能点进行操作上的细化:一是将从步骤上描述到达校验点的方式,二是从内容上以何种数据校验功能点。

其次,从数量来讲,我觉得很多公司的测试用例太少,甚至远远不能覆盖系统需求,这也是很多测试人员测试开展前期按照用例执行,渐渐凭“意念”去测试的原因。应该说测试用例的数量很难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更没办法衡量,但凭借个人经验来说,一个多于半年开发周期(指从编码开始直到提交客户的时间段)的软件系统,它的用例数量不要低于4000个,甚至更多!也许有人惊讶这一数字,不过了解IBM Microsoft 的人士会认为4000还是很少的。试想,对于一个中型软件系统,如果设计出5000个用例,那它的测试覆盖率还怕不高么!

再次,如此众多的测试用例的管理。是的,需要管理工具软件!本人从来都反对以word或excel来编写测试用例,那样不仅在格式上难于编写——尤其对于一些共性内容:测试目标、测试环境、参考说明等,每次都要拷贝;而且难于管理——几千个文档文件放在一个共享文件夹,你的眼睛要必将经过缭乱的洗礼!更是难于执行——莫非真要针对几千个用例都是打开一个word、执行测试、输入测试结果、关闭word?而且,根本没办法追踪测试结果——输入完本轮回归测试的结果,下一论输入哪里?输入了这些测试结果什么用?用它追踪什么?追踪得到吗?

使用word等软件编写测试用例的种种不便不多说,但换个思路思考一下使用集成工具的种种优势就一见分晓。测试同业者们都了解的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便是rational testmanager(点击http://www-900.ibm.com/cn/software/rational/products/testmanager/index.shtml了解其基本功能),其实还有很多国内外中小型工具,如微创的testcase manager(点击http://www.wicresoft.com/products/devmgmt/tcm/docs/whitepaper.pdf下载工具白皮书)等,他们是专业的测试用例管理工具,其设计出发点就已经考虑到了我们上述的种种困境,因此给予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而且,个人觉得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从每个环节都逐渐向自动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尽早适应这一趋势,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名誉。

最后,说一下测试用例格式上一般说明外的几个要点:

一是在测试管理工具中制定适合本公司的测试用例模版

二是模版有关键字索引,以方便按关键字分类查找,如测试方法(分手工/自动两种)

三是测试用例要有状态跟踪,如执行失败要链接到缺陷报告

四是测试用例的修改及运行都有日志记录

――软件测试阶段,测试负责人划分不同的测试阶段(如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回归测试 性能测试等),再划分不同的子测试周期(如前两个星期做冒烟测试,可手工,也可自动;接着做第一模块功能测试,顺次…),再为项目测试人员分配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则按照详细的用例文档去执行测试,这里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是:

A有健全且严格的体制保证测试执行者严格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这并不妨碍测试者创造力的发挥,因为前期用例设计和编写就是项目全体测试人员智慧的结晶!我们一直追问众多测试工程师加班加点辛苦工作的原因,其实大都发生这一阶段,如此实施,即便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也会大大提高测试执行效率。

B如有对用例认识模糊或遗漏的地方,必须经测试负责人或项目其他管理人员同意方可更新用例库。

C测试负责人每日负责跟踪本测试子周期或阶段的测试用例执行情况,以及每日提交的缺陷报告,根据执行进展状态以及缺陷数量或严重等级和项目高层或其他人员交流,商议解决途径,并确定或调整未来时间的测试任务。

D测试执行者负责执行自己区域的测试用例,也要负责跟踪该区域软件缺陷的修改进展,根据其状态不断验证软件功能点。

E应该提及的是,大多数软件公司都采用集成的缺陷管理工具来管理软件缺陷,如rational clearquest、mantis、bugzilla、TestTrack Pro等,这是好事情,因为这些集成工具都提供了清晰的报告模版及优秀的追踪功能,测试团队的每一成员按照自己的角色和权限要不断追踪缺陷的状态。

F对于自动测试(包括性能/压力测试),有一些特殊要点。本人的原则是自动化测试无须编写测试用例,故而到此阶段才提及自动化测试;只要在编写时将用例库里适合或需要自动测试的用例的测试方法(不同工具可能名称不同)设为自动即可。自动化测试的实施方案有所不同,每款测试工具的使用和流程也不同,但都是从在这一阶段编写测试脚本,并运行自动测试。针对自动化测试原则,可参阅我的自动化测试要点,这里要提的几个基本原则是:

一是选择恰当的测试工具品牌,并要求提供培训

二是项目测试成员有专人负责此事的进行,他们可不参与日常测试

三是确定自动化测试成员在项目中的角色,一般自动化测试成员隶属于项目测试负责人,负责人同样跟踪其工作状态

四是选择最简单 最重用的测试用例使用自动测试方法

五是使用工具厂商提供的测试框架编写脚本,千万别单纯的录制/加校验点/回放,以开发出健壮的且重用性强的测试脚本

六是有专人更新脚本,也有专人跟踪自动测试结果

七是一般选择的测试工具品牌和缺陷管理工具品牌是同一厂商,以方便不同类型缺陷的集中管理

G由于不同公司开发产品的特殊性,也许需要特殊类型的测试,如安全测试,甚至代码级单元测试等,这些需要酌情考虑测试用例的编写,以及测试的执行。

――软件验收阶段,除了提交软件测试评估报告(各种类型测试结果的评估都有报告)这些传统工作外,对于测试用例,此时要集中时间更新,更新整个测试周期中一切需要更新的内容,以方便未来新版本的测试,即便是项目软件——提交客户后没有新版本,那也需要后期维护,维护阶段需要重新测试某功能点,然而用例不准确,碰巧又是个新员工,那就死翘翘了!

退一步说,如果您公司的测试部门经历一次这样重大的洗礼,有一个项目真正按照此原则实施一次,也必将对未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

测试用例在测试中没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因为测试用例编写质量不高,覆盖不够,执行不利;

测试执行时不遵循测试用例,执行后不更新用例库,是测试部门的整体工作流程不健全不规范;

测试行业仍处在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时期,芸芸纷说,不如从自身出发,确立最适合自我的解决方案,整顿自身的工作流程,那才是金玉良言的上上策!

更多测试资料,欢迎访问Sincky的软件测试专业blog: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http://blog.51testing.com/index.php?blogId=19

版权声明: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及相关内容提供者拥有51testing.com内容的全部版权,未经明确的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复制、转载或进行镜像。51testing软件测试网欢迎与业内同行进行有益的合作和交流,如果有任何有关内容方面的合作事宜,请联系我们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精彩评论

  • 樱qq
    2009-9-22 11:51:03

    good

  • hjjlearning
    2008-4-09 18:29:12

    写的非常好,真是说到心头里了,舒畅。。

  • spower
    2007-4-12 17:17:57

    很好!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