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些,扔掉测试人常背的3口“锅”!

发表于:2022-9-28 09:16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刘盼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原创

  最近发生了一起生产事故,究其根源,事故本身属于架构或者需求层面需要规避的问题,测试人员的责任其实是非常小的,但实际情况是:相关测试人员因此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成为质量问题的“背锅侠”。
  实际上,测试人员一直处于“背锅侠”的处境,今天就来聊聊,测试人员究竟背了哪些锅?
  测试背的第一层锅:产品不能如期交付的锅
  我们知道,产品交付排期一般是固定的,很多时候,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开发测试排期的倒排,而测试作为产品交付的最后一个环节,经常被严重压缩排期,场景比如:
  研发未能按时提交测试版本;
  研发如期交付,但功能并未开发完,或者交付质量很差。
  上述两种场景非常常见,尤其是第二种场景,这时候测试人员几乎是有口难言,人家按时提交了,交付质量差也怨不得人家,但因此带来很多测试成本,原来评估的排期根本不够用。
  更有甚者,虽然交付测试,但部分功能未开发完,然美其名曰“敏捷测试”,这里不是说敏捷测试不好,只不过实际过程中,敏捷测试被滥用了,因此带来很多测试人力的浪费和排期挤压。
  这两种场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测试排期被严重压缩,如果产品未能如期交付,第一个被拿出来的理由一定是:未完成测试。
  而为了不背这个锅,测试人员只能压榨自己,逼自己如期完成。这是测试背的第一层锅:产品不能如期交付的锅,而为了如期交付,测试人员只能压榨自己,加班加点。
  测试背的第二层锅:质量不符合预期的锅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第一个被问责的对象就是测试:测试人员为什么没有发现该问题?
  而因为几乎大部分问题都能定性为测试案例未覆盖,所以测试经常需要背“质量不符合预期的锅”。
  之所以背这顶锅,根本原因是业内人员对测试人员的职责定位有误。
  大部分人认为测试的职责就是为质量负责,且是负全部责任,只要是质量问题,测试就需要承担起来。
  但,请问质量是测试出来的吗?显然不是,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一个坏透了的架构设计,注定产品质量会漏洞百出,测试无法穷尽所有场景发现所有问题。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在设计层面就规避掉了几乎所有潜在风险。
  当一个产品漏洞百出时,一定是架构设计的不够合理,这时候无论怎么测试,质量都不会太好,因此,当问题出现时,不应该去问责测试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是去反思架构设计。
  总结来说,很多时候,测试成了架构设计不合理的背锅侠。
  当然,这个结论的前提是,这个问题的确是架构的问题。如果出问题的是核心流程,测试的确需要承担一定责任,毕竟基本功能需要确保无问题。
  测试的职责是验收产品主要功能满足要求。
  测试背的第三层锅:紧急出版本的锅
  很多时候需要紧急出版本修复问题,这时候,测试排期几乎被严重压缩。然后,测试还要担着交付后质量无问题的责任,这两者其实是互相矛盾的存在:为了保障质量,需要充分的时间去测试,而排期被严重压缩,几乎没时间充分测试,测试人员深陷其中,苦苦挣扎。
  总结来看:
  一方面产品交付前,测试排期被严重挤压,测试需要加班加点去完成测试,而由于排期被压缩,测试可能无法充分展开,存在质量隐患。
  另一方面,产品交付后,如果真的出现质量问题,测试又会成为第一个被问责的对象,而为了紧急修复问题,测试又需要加班加点去完成测试,而这时候测试周期往往被严重压缩,无法充分测试,进而又埋下了质量隐患。
  这不是“背锅侠”是什么?
  如果团队研发能力很弱,且对交付质量要求很高或者事故容忍能力很低的时候,测试面对的压力会被急速扩大,成为“超级背锅侠”。
  为什么呢?因为研发能力弱,代表潜在质量问题会很多,测试复测成本非常大,且交付的产品从根上就注定了功能不稳定,导致事故频发。如果这时候产品对事故的容忍能力很低,那么后果就是测试需要频繁的被问责,以及被要求完成紧急版本的测试。这种情况下,压力被严重放大。
  如果产品对质量问题的容忍度较高,那么测试人员暂且还可以承受住这个“冤屈”,而如果团队研发能力很弱,且对交付质量要求很高或者事故容忍能力很低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伸冤”了。
  如何伸冤
  列举几条:
  摆正测试人员的职责范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好的设计一定会存在很多质量隐患,不要上来就问责测试。
  基于当前的研发能力,对未来事故的发生频率给予合理的预期,尤其在上面描述的场景下,这时候,如果还要做大型架构设计改造,那么未来一定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需要对质量问题有足够的容忍度,提供宽松的空间让大家去踩坑,只有这样才是最为人性的处理。
  放缓产品交付节奏,缩小产品影响范围,逐步交付,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51Testing会员投稿,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及相关内容提供者拥有内容的全部版权,未经明确的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复制、转载或进行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