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云的下一步是什么?

发表于:2018-9-14 09:37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企业网D1Net

分享:
  尽管私有云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许多缺点,这些缺点将导致企业采用混合云解决方案。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云计算技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年前情况与现在大不相同,因为云计算主要是一个平台,仅限于保留基于技术的行业,并允许计算机爱好者开发和尝试新的想法。
  云计算现在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再是为少数人提供服务的闭门造车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开放的业务。由于多种原因,云计算平台在更多企业中越来越受欢迎,并为众多行业提供服务。
  因此,根据调研机构Forrester公司的调查研究,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410亿美元。然而,开始采用云计算的企业可能会被他们所拥有的大量选项所震撼,确定哪些选项最合适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有鉴于此,几乎所有这些企业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私有云或公共云中哪个更好,其未来在哪里?
  私有云与公共云
  私有云与公共云这两种形式的云平台都是可扩展的、灵活的计算能力集群,通常是服务器,以及包括管理在内的相关服务。公共云易于访问,通常由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大公司提供。另一方面,私有云仅供特定组织使用,它们可以由该组织本身托管,使用自己的设备和位置,或者更频繁地由私有云的第三方提供商管理,确保更新、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虽然人们有自己喜欢的云服务,并且大量发表文章将私有云与公共云进行对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这些术语讨论云计算变得不那么合适了。随着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形式体验云计算,显然这两种形式的云平台都有一席之地,只是格式或比例可能略有不同。
  消除始终如一的思维
  在选择云计算方面,并不是哪个“更好”,而是取决于业务成熟阶段(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适合的,对于已建立的业务来说可能不太适合),工作性质(如果同一业务多样化,可能需要改变其云平台)和业务所在的部门。
  社会、法律和监管问题也会影响云计算的采用。随着组织对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日益重视,需要确保最高级别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银行和医疗健康等部门,数据安全性至关重要,必须确保合规性。许多人会说这是私有云具有优势的地方,因为私有云提供商通常比公共云提供商提供更加具体的安全措施,其提供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大差异。虽然公共云通常是安全的,但许多企业需要私有云提供的详细措施和保证。
  但是,对于对隐私敏感度较低的应用程序,公共云可以提供更易于访问且价格合理的平台。实际上,公共云的明显可承受性似乎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当企业开始增长并扩大其供应规模时,其表观成本可能会产生误导。随着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私有云提供更大范围和更详细的规范,例如插入特定应用程序并确保持续可用性和数据速度的能力,可能变得非常重要,并将减少成本差异。
  寻找完美的平衡
  话虽如此,许多企业的一些数据和活动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需要私有云提供,有些则不然。现在,许多公司将私有云和公共云提供的服务结合在一起,可以是来自第三方提供商的定制混合包,也可以是内部部署和第三方提供的组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部门或位置所需的安全性和其他合规性,同时还可以让企业利用公共云的成本、灵活性和可访问性优势。
  虽然也有人谈论开源解决方案使得私有云更加可承受,但目前用户群可能对开发的早期阶段有太多担忧,以使其对大多数企业具有吸引力。在公共云方面,对安全性的担忧、提供商确保合规性的能力、对数据的相对失控,以及公共云服务的支持和专业知识的有限程度都使得许多企业更愿意保留至少一些他们在“传统”私有云中的服务。
  那么,未来还有什么呢?目前,公共云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在细节和透明度方面存在几个明显的缺点,这意味着它无法保证私有云提供的稳定性和安全保护。除此之外,开源解决方案仍处于相对年轻的起步阶段。
  因此,企业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全部数据迁移到公共云。更可能的是,人们将在组合或混合供应方面经历更大的发展,能够将公共云的可访问性和经济利益与其私有对应方的责任和安全性相结合。当然,人们必须记住,分配这两者的比例因行业而异,并将根据每个企业的雄心壮志和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
  十年后,采取的新举措无疑将改变IT行业的格局。但就目前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那些能够将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起来以满足其需求,并保持在预算范围内的企业来说,成功将成为一种必然。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博为峰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