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的粒度是粗点好还是细点好?

发表于:2010-8-13 15:47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PerfTest    来源:Taobao QA Team

  不论是刚接触测试的同学还是做测试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同学,都会在一个问题上有类似的困惑:我们测试用例的粒度是粗点好,还是细点好。尤其是在时间紧张,人力有限,需要别人执行,后续需要维护的情况下,抉择更加艰难。本届黑灯舞会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获得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果。

  正方观点认为:测试用例的粒度应该细点,主要体现测试细节

  反方观点认为:测试用例的料度应该粗点,主要体现测试思想

  论辩先由正方一辩马雯佳同学发言:“我方认为, 测试用例的粒度应该细点,主要体现测试细节。原因有(1)测试用例的编写就像是织网,而BUG就像是鱼,网织得越密,捕捉到的BUG就越多(2)测试思想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一个新人来说,这种学习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具体到每个项目,更需要用更精细的用例来保证测试的覆盖率(3)设计详细的用例便于执行,便于新人理解,便于知识传承。”虽然做为一个新人,雯佳略显青涩,但言辞却很犀利。

  然后是反方一辩达海发言:“我方认为, 测试用例的粒度应该粗点,主要体现测试思想。(1)粗并不等于简单。测试用例的粒度粗点,是建立在我们对需求完全理解,对设计完全掌握的基础上的粗粒度。这样我们可以避免繁琐的流程,提高测试执行的效率,把握重点需求。测试粗粒度可以避免陷入机械性的测试。(2)粗粒度的测试设计可以使我们把重点关注于设计,可以让测试往前走,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高效地进行测试,保证产品质量。

  随后进入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双方你来我往,引起大家的阵阵喝彩。

  正方:“测试用例过粗,当拿着过粗的用例都执行不下去时,如何让新人在执行中得到提升?”

  反方:“如果都按照师父的提供的测试用例去测试,是否可以达到技能提升。”

  反方:“思想就像大脑,测试用例是骨骼。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时,必须要有所取舍,抓住主干测试,所以我们会追求白盒覆盖率而不是路径覆盖率。测试技能的提高是测试思想的不断丰富,测试手段的不断完善,而不是用例越写越细”

  正方:“在测试领域有8:2原则,80%的bug源于经常修改的20%代码,tc的数量提升有利于减少这种bug遗漏。并且,越精细的用例越便于定位BUG”

  反方:“就是因为我们的用例过细,导致在时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导致覆盖律低,没有发现尽可能多的BUG,相反,如果我们在测试设计的时候,放得粗,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测试思想上,这样就可以提高测试覆盖率,发现更多的BUG。测试用例的设计要先搭一个整体的框架,然后再逐步完善”

  正方:“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不是用例越来越细?”

  在激烈的辩论中,时间到了。大家意犹未尽。

  评委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辩论会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可以活跃大家思维。正方一辩马雯佳思路清晰,在立论阶段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论据。可惜在后面的论辩过程中并没有展开。从管理者角度来看,还是希望测试用例的粒度细点好。

  测试用例的粒度取决于项目质量的要求,时间的要求,用户的要求。如果时间充足,就可以把用例写细一些,时间紧张,就写粗些。有个词叫测试艺术家。就是要我们掌握质量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我们的用例不管是细还是粗,它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保证产品质量”。测试用例写粗点还是细点,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当我们刚学车的时候,什么时候打方向盘,什么时候踩离合,什么时候踩油门。都需要教练一步步教,要一步步来,这些都很明确的。当开车有一段时间后,什么情况下要做什么动作都会很自然,一气呵成。当我们的新人在进行测试的时候,需要很明确地知道怎么做,这时候用例就得细些。当成为一个很熟练的测试工程师的时候,设计用例时就不必纠结于这些细节了。每个阶段不同,做事方式就不同,只要满足结果就好。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精彩评论

  • roychris
    2014-6-09 11:25:51

    1:不管测试用例的粒度是粗是细,都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都覆盖到全部的功能点。
    2:对功能点或模块的测试用例粒度,是全面考虑?还是只考虑几个重要的方面?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化?这就涉及粒度大小。
       这就跟章节的关系一样,你是写到章为止,还是写到节和目为止。
       横向粒度是考虑到的章的多少,纵向粒度是写的多细致,是写到章还是写到节和目。

  • andyyoung
    2011-2-21 14:46:47

    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辩论,纯属无聊。

  • z8291691
    2010-11-19 16:03:09

    不错

  • soarsky629
    2010-8-23 17:47:07

    很现实 的一个问题

  • david.wang
    2010-8-16 10:51:42

    粗细是针对不同的人来说的,也是针对测试不同阶段来说的。以辩论的方式来谈这个话题,欠妥当。实际工作中,比辩论更残酷。

  • laiqinfeng
    2010-8-13 16:44:26

    后面的结论是很OK的。但面的辩论个人认为不咋的。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