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POS机:双马对决第三回合

发表于:2014-3-06 09:19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王冠雄    来源:网易科技

#
it
#
微信
分享:
  网络风传,微信面向线下商家的POS系统,可能将于本月22号在北京正式发布。
  根据传闻, “微信POS”主要面向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具体如下:
  1、该系统由服务员端硬件+微信支付组成。
  2、商家通过服务员端输入金额后,自动生成二维码。
  3、消费者使用微信扫码进入支付页面,输入密码后完成支付。
  微信POS机推出无须怀疑,区别是时间、功能而已。这是马云、马化腾双雄的千亿对决第三回合。
  双方的市值均超千亿美元,一个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支付,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因此,中国以互联网为主力的移动支付目前还是马云、马化腾两个人的战争。
  微信红包、支付宝是广泛的网络支付,打车软件是高频的O2O本地生活服务支付,可以说都是C端(customer)的。第三回合,则是到B端(business)去,在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直接移动支付。
  其实,在去年“双11“网络购物狂欢节当中,马云就已暴露了真正的野心。天猫试图绕过大卖场直接和家居品牌商推进O2O(Online To Offline),用户直接刷支付宝POS机。此举引起零售势力愤怒反击,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在19个知名家居卖场联合封杀“双11”。
  2014年以来,根据外界报道,阿里巴巴腾讯均明显加大了其移动支付工具向商场POS进军的力度。报道称,双方团队正在大手笔出击,到处谈移动支付,出钱、出枪、出资源抢占线下客户。大部分商家都会反馈:谈谈看,谁条件好用谁的。
  为什么要争夺商场POS机?因为B端的移动支付,对费率更有承受力,只要拥有足够的客源,商家愿意接受移动支付的形式交易,即使承担一定的费率;同时,对于用户而言,移动支付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C端的移动支付阿里巴巴和腾讯即使是贴钱,也要抢客户,要侵袭线下POS,都是想变着法儿形成用户习惯。因为人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逆袭。
  同时,商场POS机的交易数据,蕴含着极大的商业价值,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产生新的服务和价值。此外,商场POS机的客单价、稳定性都很高。
  上周媒体报道,腾讯正在积极扩大其微信支付的应用范围,其近日又牵手王府井,并计划扩大与中国联通的合作,其商业化正在加速。王府井是中国知名百货零售商,根据合作协议,王府井将在微信上运营一个公众平台,微信用户可以查询和通过微信支付购买其产品。此举可能很快给腾讯带来新的重要收入渠道。
  当然,传统零售势力也不会任由他们进入,居然之家等19家大卖场的反击便是例子。其实,传统零售势力自己推出类似的通用支付工具,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场巅峰对决、千亿对决、移动支付对决中,谁占上风,或者说谁的赢面更大,目前我不宜妄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下几个因素将决定移动支付战争中谁能笑到最后:
  首先,支付工具绑定的银行卡数,这好比自来水龙头的管子,打通了才有流动,绑定的不同银行越多,管子越多,水库越深,因此,此次微信红包活动中,业内最为关注的是它到底绑定了多少张银行卡。显然目前阶段,新生的微信支付尚未超过支付宝钱包的绑定用户数。
  其次,接入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广度,形象的说,这好比管子的口径大小,比如水、电、煤气、打车等等,这也是多年来支付宝的传统覆盖业务面。
  再次,第三方支付发生频率的强度,这就好比管子喷水,过多久喷一次,也能大大影响水流的大小。比如说,打车软件这类高频应用的潜力实则会影响到盈利面。
  最后,第三方支付的客单价,也就是平均交易金额,将关系着移动支付的交易量,而支付宝先天拥有的淘宝平台,这是微信支付所缺乏的。
  金融是人类经济的血液和真正命脉,我认为,随着互联网势力先后对媒体、娱乐、通信、购物的占领,必将涉足金融领域。这将是最高级别的战斗,涉及各方面最复杂、时间也最漫长,对玩家要求也最高。
  幸运的是,移动技术、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互联网公司侵袭传统金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移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情景化,这是由时间上的碎片特点、技术上的APP模式双重作用导致的。现在,移动互联网正在彻底重塑支付,依据的原理便是人人口袋里都有一台通用的计算机----它,就是你的手机
  移动支付,将是一场自卡片干掉现金之后,手机干掉卡片的战争。一场激动人心、改变人类使用“金钱“方式的战争,我将持续关注。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