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个使用“禅道”做软件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

发表于:2021-9-15 09:40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盎然夕拾    来源:知乎

#
禅道
分享:
  使用禅道好多年了,今天有一些总结想分享给大家,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轻拍。
  研发团队十五人左右,干的活包括自己公司的长期产品也包括定制化开发的短期项目,有桌面软件、WEB产品。本人历任程序猿、项目负责人、产品经理。
  团队刚组建时没有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的角色,一切项目管理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发挥,领导一句话,程序猿就开干,从跟客户沟通需求到开发再到项目实施以及售后服务甚至跑合同都是程序猿搞定,由此带来的问题是:
  · 无法把控全局,不知道谁在干嘛
  · 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好像都在忙,协调困难
  · 无法人尽其才,因为没有全才
  · 项目延期严重,放羊式管理不延期才怪呢
  这样持续两年后开始寻求改变,引入了“禅道”工具,禅道方面也派出了一个敏捷教练给大家讲了禅道项目管理的实践,灌输了Scrum的概念。由于团队比较年轻,大家都一知半解,开始强行使用。从需求、任务、估算工时、bug管理等都稀里糊涂的开始用。
  从稀里糊涂的用到用的差不多明白,再到有自己一些实践总结,前后经历了两三年的时间,禅道在不停更新版本,团队成员也在不停成长,下面就说一些我的(最佳?)实践总结。
  1、一定要有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区分么?
  最开始我们团队设置了一个产品经理和一个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只负责把控需求,划分版本,输入计划。项目经理负责分解任务,估算以及过程监控。运行一段时间后,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都很沮丧。
  为什么沮丧呢,这和我们团队的项目特点有关,我们团队的项目来源很杂而且很多,且并不局限一个领域,举个例子,团队可能同时进行着电商和政务信息化等多个项目,产品经理疲于转换不同领域但浅尝则止,需求理解不到位。项目经理每天只有一件事就是开会,分解任务估算工时,一个项目弄完弄另外一个。
  我的总结:其实对于很多小团队,不需要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区分,产品经理负担起项目管理的职责,一肩挑,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有不同领域的项目,那就按照领域设立多个产品经理,每个领域都培养产品经理成为领域专家或行业专家,而项目管理则作为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之一,必须掌握。如果哪一天团队壮大了,再给产品经理减负,配备项目经理。
  2、谁来更新工时
  禅道在项目管理部分有一个更新工时的功能。分解任务估算工时后,每个领任务的人都可以在禅道上把自己每天花销的工时和预估剩余的工时录入进去,以便于产品经理(指已经负担起项目过程管理的,后面提到的产品经理都是如此)发现延期风险。
  实际运行时发现,指望每个领任务的人去准确更新每天的工时是一种奢望。禅道的这个设计思路是很好的,精细化管理嘛,把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化,但是软件开发不同于送外卖,量化本来就是难题,那么期望一个团队中好几个能力参差不齐的人能够更新准确的数据就更不可能了。
  我的解决办法是:产品经理来更新。当然,这种操作需要产品经理要对项目付出更多的时间,而且对产品经理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点技术背景会更好一些。产品经理能够对团队的生产率有自己的判断。产品经理不用每天更新工时,根据项目周期隔两三天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要每天关注的就是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其实工时数据的收集也是为了工期不延期,产品经理每天跟进别只问一句:“做完了么?”然后该怎样还怎样,这是不负责任。多花一点时间,收集团队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把控进度没那么难。
  3、需求一定要分解任务么
  我的团队最开始使用禅道的时候,根据敏捷教练教的方法,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一步步往下走。后来思考后发现,其实每个团队都是独特的,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实践”。
  需求录入,形成需求池,按照版本计划取出需求分解任务,团队成员领任务,完成任务,需求一个个搞定,叮!项目结束啦!完美的流程。
  但是实际运行中发现,这个流程中需要一个平衡。中国人讲究做什么事情都有个度,不能为了分解而分解,分解花的时间已经可以让项目延期了那就失去了分解的意义。
  我的总结是,需求不一定要分解任务。禅道中建立任务时会关联需求,有个细节就是任务名称有个快捷选项:“同需求”。这个细节设计说明禅道也是考虑了这个问题的。其实我们看一些其他的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阿里云效、百度效率云等,需求(Story)、任务(Task)、缺陷(Bug)都是一等公民。要想敏捷起来,那就要快准狠。不管是需求、任务、缺陷只要能说明白让大家达成共识,那就可以了,迅速开干。多说无益!Show your code!
  今天就说这三个实践吧天有点凉,手抖……
  最后想说一点体会,软件项目管理真的是一门学问,虽然可以让师傅带着走一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体会,不停复盘不停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实践。而且我发现“没有银弹”真是一句大实话,国人做事总认为自己把事情交代了,然后就能到点收获成果,这该多神奇啊,这其实是不负责任。现实往往是没有捷径,没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只有脚踏实地的干。

  本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51Testing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