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杀相爱10年,微软收购GitHub之计终于浮出水面

发表于:2018-6-04 09:07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佚名师    来源:程序师

  近日,Business Insider消息称,微软已经与GitHub探讨收购事宜。
  Github是面向开源和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服务150万家组织机构。据GitHub去年秋季数据显示,其年订阅营收为2亿美元,其中1.1亿来自企业用户。另外,在上一次2015年的融资活动中,GitHub的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
  截至今年3月份,有2400万用户高频使用GitHub,进行协作和共享代码,并为JavaScript、Python和C++等编程语言软件托管了8000万个源代码存储库。除了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之外,NASA等公共机构和Google苹果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也在GitHub上有业务。
  而微软目前在GitHut上贡献了超过1800个存储库,连续三年保持第一。
  对于本次收购事件,消息人士称,GitHub的50亿美元报价,远远超出了微软的可接受范围。
  微软收购GitHub的公开传闻最早始于2016年,但被GitHub直接予以否认。之后的两年里,也频繁传出双方探讨收购的消息。近期,在GitHub CEO Chris Wanstrath离职和新管理者迟迟未能选定的窘境下,GitHub与微软的谈判,逐渐开始走上台面。
  此外,在刚刚结束的微软在Build 2018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宣布与GitHub达成新的合作,将Azure开发运维一体化的在线服务能力带给GitHub用户。让Visual Studio App Center与GitHub的整合,GitHub开发者在开发面向iOS、AndroidWindows和macOS设备的移动应用时,可以体验与GitHub无缝衔接的自动化的开发运维流程。
  这次合作,被外界看作是双方10年间从“相杀”到“妥协”最终到“相爱”的里程碑事件。
  微软与GitHub相杀相爱的十年
  2006年,微软推出开源软件托管平台CodePlex,意在为工程师建立一个可供代码下载和共享的社区。
  但该项目远不如2008年诞生的晚辈GitHub进展顺利。针对这一问题,微软曾频繁对开发人员施压,让他们在CodePlex上做开源项目。
  但仍旧事与心违。
  2014年,新上任的纳德拉开始重塑微软企业文化,一反以往的封闭战略,逐渐拥抱开放。
  随着纳德拉对云服务的重视,使得微软对开源技术展现出空前的热爱。媒体称,即便是当初将开源称作微软知识产权毒瘤的前CEO鲍尔默,也在期待开源技术,主要是因为这一领域显示出不俗的盈利能力。
  2014年10月,微软甚至开源了其重要工具.NET框架(用于打造和运行应用+服务的编程基础工具),吸引了更多开发者朝着服务端去开发。
  时任GitHub CEO 的Chris Wanstrath也看到了微软在开源方面的诚意,他曾在接受《财富》采访时表示:“.NET大项目的贡献者中,外部人员的数量早已超越了微软自身”。
  与此同时,微软也把自己是“GitHub最大敌对势力之一”的身份,于2016年转变为GitHub开源贡献榜的第一名(16419),超过了Facebook(15682)、Docker(14059)、Angular(12841)、以及Google(12140),并与GitHub在多方面展开合作。
  自那时起,微软还陆续开源了Chakra JavaScript引擎、Visual Studio的MSBuild编译引擎、Computational网络工具套件(面向深度学习)、Xamarin(打造跨平台应用的一款工具)、以及PowerShell。
  一年后的2017年4月,微软宣布将其对抗GitHub的代码开源库CodePlex关闭。
  微软企业副总裁Brian Harry在博客中写道:之所以关闭CodePlex,是因为全世界的开放源码几乎都已经汇集到GitHub。过去几年间,我们看到不少开源网站来来去去,最终GitHub成了真正的社区所在地,几乎所有开源项目都转移到了这个平台。
  2018年1月30日,CodePlex正式关闭。
  而与微软同年推出代码开源社区产品的Google,早在2015年就彻底关闭了Google Code,并于去年收购Kaggle。
  Google云李飞飞表示,这项收购交易可以让Kaggle的团队直接享用最先进的云机器学习环境。她在个人博客上写到:“我们必须降低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门槛,让全球最大的开发商、用户和企业社区能够使用它,进而利用它来满足各自的特殊需求。Kaggle加入谷歌云团队后,我们就可以加速实现这一目标。”
  在这一节点下,同样把云服务和AI作为战略业务的微软,也急需一个汇聚众多开发者的社区,与Azure实现进一步整合。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博为峰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