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的软件测试

发表于:2013-6-03 10:41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 目的:保证需求质量

  ● 手段:针对需求开展测试设计

  ● 测试设计面临的挑战:

  1、测试准则不确定(测试是比较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过程,预期结果最了解的人群是开发、需求人员还是客户?答案未知,但是如果需求的质量更高些的话,会更利于更准确的知道预期结果)

  2、测试无穷尽:要用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需求,如何挑选合适的用例显得尤其重要

  3、用例执行pass是否真正代表对应场景或功能就pass =>缺陷隐藏效应证明不一定,那么在挑选用例时如何做到,RBT会有所考虑

  RBT是如何实现上面所提挑战的?

  ● 为什么要基于需求来开展测试?

  1、导致软件失败的原因如下:

  a)需求不完整

  b)需求多变

  c)需求缺少来自用户的实际输入

  从而导致仅有60%~70%的需求交付量,且此其中50%左右的需求未被使用过,而开发团队针对这些未使用过的需求,投入了大量精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

  2、BUG分析缺陷来自哪个阶段?=>60%来源于需求阶段(怎么有效区分BUG是哪个阶段?)

  ● RBT解决的是偏重型的测试问题(考虑项目的可适用性),是针对每条需求进行分析设计

  ● RBT倡导的思维是先测试,再构建

  ● RBT过程两大步:需求模糊度分析、因果图方法进行测试设计

  1、需求模糊度分析

  实际是分析需求是可测试的、可观察可触发的、结果是确定的(结果是确定的指:给定输入后,能准确得出其唯一的结果,对于输入A,结果为C,再次输入A,结果为B的情况则是不符合“结果是确定的”原则。当出现这种情况,则需求是肯定有问题的)

  2、因果图方法进行测试设计,以下是几类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a)根据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环境参数来设计用例的情况:30%左右的覆盖不乐观,且异常考虑不充分,依赖时间的场景无法覆盖

  b)依据直觉进行设计的情况:依赖测试者经验,覆盖不确定,只能代表执行过的是OK,不能证明其完整覆盖度

  c)组合测试设计的情况:所有场景组合全部覆盖,量太大

  d)因果图方法设计的情况:借鉴了硬件领域的一些工程算法,覆盖率高

  ● RBT方法选择用例的标准:

  1、体现变量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2、体现每个变量各种状态间的约束

  3、考虑各节点的可观察性,如下面的例子

  例子:

  A、B、D、E全为T,C、F、G均为True,假定当A恒为False的缺陷存在时,直接通过对G的观察是无法发现此缺陷的,因为C、F是不可观察的

  4、需测试哪些功能块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