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几年设计,关于用例你了解吗?

发表于:2021-11-29 09:34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体验为王UX    来源:站酷

  用例(需求用例)概念:使用案例、用况
  以明确需求为目的,描述用户使用产品(系统)的典型情节。用例简单通俗,能让用户也能参与;强调了用户的目标和观点:谁使用系统?典型场景?目的?强调以用户为中心。
  用例是系统提供的功能块,换句话来说用例演示了人们如何使用系统。通过用例观察系统,能够将系统实现与系统目标分开,有助于了解最重要的部分(满足用户要求和期望),而不会沉浸于实现细节。
  通过用例用户可以看到系统提供的功能,先确定系统范围再深入开展项目工作。
  用例特点
  1.站在用户角度、而不是实现角度;
  2.无须披露系统特征和实现细节;
  3.一个用例只代表了系统的一个单一的目标;
  4.描述使用,而不是罗列规则。
  Jacobson(雅各布森)给出的需求用例编写10大建议
  1.用例是短文
  2.用例可以是一个情节,包含动作和交互
  3.用例可以是一组情节,描述不同情节下的行为(这种书写格式可以在任何时候描述有变体的行为,例如黑盒需求,业务流程,系统设计说明)
  4.用例里不要有系统设计
  5.用例里不要有界面设计
  6.用例里不要有特性列表
  7.用例里不要有测试
  8.用例应该描述行为需求
  9.用例的主情节不要超过九步(可以在适当的层次上得到子目标和移除设计说明)
  10.用例的最大价值不在于主情节,而是在于备选行为(主情节可能只占用例长度的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用例由设计者和用户共同完成
  1.浅显易懂(用户能够理解的语言)
  2.不包含系统特征(不要扼杀设计可能性)
  3.描述理想情况(无须考虑异常情况)
  用户故事(User Story)和用例的区别
  User story定义:
  从用户或客户的角度来描述其希望得到的有价值功能,只是需求描述,而不是详细的需求规范。
  User story格式:
  英文:As a <Role>, I want to <Activity>, so that <Business Value>
  中文:作为一个<角色>,我想要<活动>,以便于<商业价值>
  1.从顺序上,我们是先有User story,然后有各个场景下的User case;
  2.从内容上,User story 关心在什么场景下完成了什么, User case 关心通过什么样的步骤如何完成了一个具体目标;
  3.从价值上,用户故事是基于用户目标根本需求的挖掘,用例则是基于系统功能范围分解成许多小的系统功能陈述。
  需求用例与测试用例的区别
  1.需求用例:面向需求,明确需求
  2.测试用例:面向实现,保证实现
  用例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输入垃圾、输出垃
  交互设计师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猜测别人原型的逻辑;
  若输入的需求是垃圾,那么输出的产品形态一定有问题。
  目前,互联网产品设计≈界面交互设计。产品在给出需求时,往往是粗略的产品原型+需求文档。这样的需求对于设计师是有害的,本质上设计师的作用就是给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但是面对产品原型,更多时间交互或UI都在美化界面样式及细节问题。而忽略了用户任务路径,其实用户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可以提供多种方案。
  什么是好的需求?
  来自交互设计师的 仰望
  1.用例应该是文字(使用文字描述用例即可)
  2.规则/逻辑应该是表格(例如:数据字典、权限表、规则等)
  3.抽象关系才能用图(例如:流程图一定是抽象的)
  但真实情况是:设计师往往要反推需求
  用例,对交互设计的意义
  1.UI设计基于用户任务展开;
  2.优秀的用例,本身就是一份用户任务清单;
  3.所谓优秀用例,就是颗粒度合适。
  面对需求,我们要学会拆分
  分子项目:对实体的增、删、改、查
  特殊原子项目:与规则相关的数据项目(属性/权限配置等)
  例子:
  老板一句话(故事)要抽象分解为这三部分:
  老板:我要一只鸡
  产品:我要替老板把毛拔了
  设计:我要把鸡拆解为鸡翅
  用户:最终需要的是鸡米花(拆散为颗粒)
  总结
  1.用例是站在用户角度描述需求的一种形式;
  2.产品/交互设计师,希望得到抽象输入,并不一定需要原型;
  3.要学会区分用户故事(User story)和用例(User case);
  4.用例的输出建议:分子项目+特殊的原子项目;
  5.用例最大的作用,就是让需求易于理解、便于回顾。

  本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51Testing小编(021-64471599-8017),我们将立即处理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