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阿里"千军万码"在O2O上难敌微信一支?

发表于:2014-2-28 09:42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未知    来源:虎嗅网

  看完阿里O2O品牌负责人天机的演讲,依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阿里在未来的O2O战场,要失利于腾讯
  阿里的“大O2O”战略,它的布局是打算把年销售额过十亿,门店过一百的企业拉上高德地图这个承载体,完成阿里系的O2O布局。
  阿里的大O2O战略,可谓三军齐全,海陆空分别布阵,有以下产品参与了这场大战,它们分别是手机淘宝,微淘,积分系统,支付宝钱包,来往,导购宝,高德地图,组成阿里大O2O战略集团军。
  从这几个产品的定位来看,手机淘宝目前还在延续PC端的剧情,粘贴复制PC端那套玩法。很多人批评按照这种玩法,手机淘宝迟早玩完。
  但我个人不这样看,虽然这种玩法吃不透移动互联的真正本质,但能够借助PC淘宝天猫的影响力,挪一部分流量到手机端,解决了手机端从0到1的过程。
  接下来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利用挪过来的流量,去培养微淘这个小儿子,这才是阿里在手机淘宝端的真正意义所在。
  那我们来看看微淘的真正意图。
  微淘主打商业社交,通过推送带有商业性质的图文消息,提升会员的关注度,在商家做大活动时,通过发放活动券唤醒会员;这是一个类似微信的产品,但要注意的是,微淘更多是因为商业而社交,而微信是因为社交而商业。这是我开头提到阿里的大O2O战略,要失利于腾讯的关键原因所在。
  从阿里旺旺由最先定位为沟通工具,后细分为商业沟通工具的转型我们可以看出,因商业的社交是不具有粘性的,不具有粘性的社交工具,很难通过用户的自发性形成传播,能够维持其生存下去的,只有利益。
  微淘是阿里O2O的承载体,也就是说从线上到线下的信息流,需要依靠微淘来进行承载和传播;我们都知道,O2O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下两个场景如何去布局,关键是如何把线上和线下进行互动起来。
  微淘靠什么活跃
  像微淘这种商业性质的社交工具,能够维持其活跃度的,唯有优惠券、活动、积分;以及天机在演讲中举例的C2B,茵曼通过发布500款产品,让用户进行投票选出150款最受欢迎的产品,收完订金以后再安排下单,完成他们眼中的C2B,利用C2B去形成互动。
  目前天猫也有在做很多的C2B,通过在限定的时间里,聚集一定的订单,当数量达到一定等级,享受某个优惠价。这仅仅只是C2B的一种表达形式,或者说是另外一种促销形式,并不能成为O2O的真正互动形式。
  真正能够成为互动的C2B,一定是基于某个或某小众用户进行量身制造的,比如手工制衣,比如定制家具。然而, C2B能够成为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不仅仅在于按照用户的需求去生产,而是能够把用户的需求大规模化去生产。量身定制是C2B的精神核心,大规模生产是企业利润的驱逐力。
  目前市场上能够真正操控C2B的企业,更多是基于一定模板下的C2B;比如定制家具行业,但据我了解,这个行业虽然能够按照消费者需求定制,也仅仅只是在系统提供的模板下,根据尺寸和一定造型进行拼换组合,制造出符合业主空间尺寸的家具。
  定制家具行业能够大规模化定制的前提,首先是客单价高,能够承受长尾订单带来的非规模化生产,其二是他们提供的款式,大多都是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根据订单的大数据统计后所提供。其三,他们的生产流水线就是依照定制模式而进行设计。
  但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是做成品出身,他们的生产流水线和运营模式,不可能为了配合阿里的O2O,而去大刀阔斧。
  所以,偶尔的通过微淘让用户进行选款,然后生产,或者通过聚集订单获得优惠,仅仅是一枝红杏,偶尔出墙可以,经常翻墙,估计很快就没有新鲜感。
  当大家都有优惠券,有活动,有积分的时候,仅仅依靠LBS,用户还是难以去做抉择;而且LBS的推荐排序,也会有优先级,哪个商家的信息排前,哪个商家信息排后,又会有一些新规则出现。 有规则就有商机,
  微淘依然会陷入类似天猫一样的靠流量吸金的黑洞
  传统的阿里模式,依靠成交金额,好评率等,进行自然的流量分配。那在O2O这盘棋里,它的流量分配模式又会怎样?
  按照距离,品类,评价等,去筛选门店,只是一种表达手段,那当这些高大上的企业都被标注在地图上的时候,“淘宝派”的流量分配模式又会重新上演。重新上演的帮凶是什么?就是大家一直在谈的O2O闭环。
  闭环是什么意思?直白点就是把消费者在线下的信息,包括成交金额,成交单品,成交数量,评价等信息,通过支付宝钱包反馈到线上而已。阿里是一家市场公司,不是一个地图导航类的工具公司,他们根生蒂固的盈利模式很难改变,所以当这些所谓的闭环因素反馈到线上过于竞争激烈时,又会演变成现在天猫流量分配的另外一种表达模式。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