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裁员:顽疾化解背后的开放平台思维

发表于:2014-6-30 09:00

字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作者:王如晨    来源:新浪科技

#
it
#
海尔
  海尔裁撤员工,强调所谓新的人单合一与自组织变革。有人说,海尔要放弃制造业,变成互联网企业甚至创投企业了。
  这肯定是误解。我认为,这一步,并非出于单纯的互联网思维,它首先要解决的是“大企业病”,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制造业与基于物流业的两大平台,互联网只不过是背后的工具。
  我认为,放弃制造业的海尔必是死路一条。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设计与制造,二是物流与渠道。
  当然你会说,海尔品牌有相当强的竞争力,那是。不过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与工业时代的品牌还是不一样,前者属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认知积淀而成,后者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认知积淀而成。
  让我依托上述几点,略微展开一下。
  一、砍人与大企业病。
  海尔几万人的队伍,层级复杂,文化上特别官僚。去过海尔的,或者经常参加过海尔活动的人,总觉得这家公司的干部与员工特别喜欢喊号子,说话的时候有一种官气,呵呵。
  对大企业病动刀,苗头其来有自。2006至2008年,张瑞敏连续三年持续渲染危机。2007年年初,他说,海尔2006年全球布局开始发力,这是场“生死之战”,就像爬山,海尔海拔5000米,对手却在珠穆朗玛峰,国外对手非常强大,海尔原来的有效办法都不行了,必须变革企业内部机制,必须解决“大企业病”。
  最后,他提出向服务转型口号,从制造型企业业迈向营销服务型企业。但是,过去5年,海尔并没真正解决大企业病问题,内部依然臃肿不堪。
  真正影响海尔效率的,确实在于它的中间环节。砍掉一批人,改造思维,我觉得符合张瑞敏的用意。
  当然,未来我相信它还会持续砍人。这个也是变相的成本动作。
  二、关于海尔的互联网思维
  最近几年,张瑞敏确实经常谈互联网尤其电商,但他谈的跟马云、张近东等人并不一样,他根本就没有脱离海尔核心竞争力蹈空。他不过是用互联网改造海尔,而不是将它变成一个线上企业。
  当然海尔自己也做互联网业务,尤其海尔商城。去年一段时间,它还想收购互联网企业,跟百度旗下的齐家网谈,结果对方不同意,最后海尔挖了它的高管,去强化做开放平台了。
  当时,海尔本想打造一个独立的智慧家居开放平台,依托日日顺物流平台,建立一个垂直一体的虚实结合的平台,覆盖家电、家居、家装、家饰。但因缺少外部资源与流量,这个想法虽好,却充满风险。最后海尔放缓了节奏,开始寻求第三方力量,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引入阿里。
  但这一步并不能改变海尔的制造业底色,无法化解张瑞敏的心病。他的更大用意是,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改造制造业。
  很多人抱持着“制造业是低端”、“互联网是高端”的认知。我觉得可笑。真正的互联网时代,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呈现集中、集约的特征,它本身与物流、营销等环节融为一体。
  我认同张瑞敏所说的这句话,互联网时代开启后,制造业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21/212>
《2023软件测试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关注51Testing

联系我们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发展历程

法律顾问: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 项棋律师
版权所有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51testing.com 2003-2024
投诉及意见反馈:webmaster@51testing.com; 业务联系:service@51testing.com 021-64471599-8017

沪ICP备050030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