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语录!【精】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6-06 14:10:33 / 个人分类:生活杂文

杨澜毋庸置疑是一位优质女性的典范。她美丽、智慧、优雅、知性,开创了成功的事业,同时又拥有美好的家庭。在无数人眼中她拥有着近乎完美的人生。而杨澜却说,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幕。
·关于成功·    
    成功就是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事业和人,并真心为之付出,身心处于平衡的健康状态。
    关于成功,杨澜这样说道,一个人要想成功的话,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先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成功不成功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但却是能够管理的。
    杨澜说,真正感人的往往并非成功本身。世人眼中的成功只有一瞬间,困境却是常态的。
    杨澜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条件不外有三:第一,自信和他信;第二,遇到不公平的事有正确心态;第三,先为别人创造,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
我一直觉得我做到现在全靠我的意志力,我不会承认失败,在这一点,我觉得我很成功。
·关于人生·    
    杨澜很赞同于丹的一点看法:人生只能有方向,却无法定规划。
    杨澜把生活比喻成一个等号,这个等号慢慢地会把大家拉平等,她经常告诫大家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而困惑,最重要的是要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而这个方向对她来说就是要有一份靠得住的事业一直做下去。所以今天的杨澜不管是做主持人也好,做制作人也罢,抑或是做商人,她都觉得脚下的土地是很扎实的,不会有恐慌感。
    回想起当年的《正大综艺》面试,杨澜说她的优势大概就在于那种坦率的、对人生和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和勇于尝试的心态,这让她忘掉了紧张和患得患失。杨澜很喜欢电视剧《大长今》里男主角的一句话:“历史上但凡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是单纯和热情的人”。如果说一个人负担很重,或是缺乏热情,很难想象他会有什么突破。
    杨澜曾把人生比作热气球旅行,充满可定与不定性;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你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成功与否,享受过程才最重要。
    培根说,“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杨澜亦是如此。
·关于选择
   杨澜说,她的每一次选择其实都是在挣扎的过程中做出的,外界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之前的过程却很漫长。
    面对当今社会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选择,杨澜认为要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当你真的想去做某件事时,你才会有热情,才会做得长久。“当你的脑子有一个非常单纯和强烈的想法在支配你的行为时,第一,你的目标会非常明确,在每一次岔道口选择的时候,都会不断地选择向这个目标靠近,这就是自己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第二,你的这种强烈的意志和愿望也向四周的人散发了一种信息,这会带给你很多力量,也许你自己意识不到或是不了解这种力量有多大。但只要你这个愿望足够强烈,并且愿意为目标付出努力,那么你一定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谈起过往的经历,杨澜说她并不顺利。在她眼中,顺利与成功不是一回事。幸运的是她每做一件大的事最后都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比如去美国读书,然后再从凤凰出来做阳光卫视,这些都是很大的跳跃。但在跳的时候都很不顺,现在回头看是成功的,并不证明她跳的时候没有痛苦。为什么要改变一个环境,是觉得自己的某些东西没有得到发挥,没有得到发挥肯定会痛苦。因此,每一次要改变的环境肯定是与周围不和谐的东西已经达到极限,所以每一次选择的过程都很痛苦。
·关于生活·
    我不完全可以掌控自己,但是我可以合理地梳理和分派。大家一样,都需要有平衡的生活,而不能疯狂地工作。遵从身心健康的方式和节奏,我才接受。
    我不喜欢被人当作榜样,相反更愿意归于平凡,我的工作也许是站在人前喧闹的,但我的心灵是守在自己身体里安宁的。
·关于赚钱·    
    杨澜说,糊口,仅此而已。赚钱这件事,真的想赚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赚到。我的收入已经可以让我过比较舒适的生活了,我也没有更奢侈的要求。钱要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才是好的。中国很多事业有成的商人都是比较低调的。

  其实,这种财富都是纸面价值。我在公司只是拿我作为一主持人制片人的收入,而我先生在公司没有盈利之前是不拿工资的,所以我不觉得这些钱会改变我个人的生活。
·关于婚姻·  
   “杨澜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俩都庆幸在茫茫的人海中,遇上这么一个知己。”——杨澜先生吴征
    幸福要靠自己,男人和女人都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没有完美的男人和女人。——杨澜
·关于读书·
    知识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有机遇,杨澜说,是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
    杨澜表示,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气。“也许读过的东西有一天会全部忘掉,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
·关于采访·
    喜欢尝试的杨澜觉得人生像是一个陀螺,它可以转很大的圈,但着地点只有一个——这个点就是她非常热爱的电视和传媒事业,而其他的职务或头衔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每次采访前我的团队会帮我做一些前期准备,包括资料收集,但我自己一定会在之前全部阅读,我会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一种状态我一直很欣慰,那就是,我在每一次采访前,都会有些兴奋,有一点点紧张。
    杨澜曾经两访基辛格。“今年初我又访问了基辛格,想起自己1996年的采访,真是太小儿科了,问的问题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无一例外地在结尾希望人家对中国观众说几句话,你在外交事业中感到最骄傲的是什么等等:都是对任何人都可以问的问题。”6年以后的杨澜,同样是访问基辛格,问的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东战争)后,你也在中东有外交穿梭……”(因为访问时正值鲍威尔的中东之行),这样的问题具体、有针对性。这和“采访前做足了功课”有很大关系。采访前,杨澜阅读的是基辛格的主要外交著作等材料;采访后,基辛格对杨澜的采访是“AMAZING”(令人惊奇)。
    做访谈节目至今,杨澜已经采访了200多个政界、经济界或文化界的名人。“他们都给我很大的启发。有的是人生故事有意思,有的是思想深刻——采访对于我来说,就像是‘采气’:从每个人身上,我都可以采到‘气’。”
《杨澜访谈录》的制片人郝亚兰说:“这个节目,实际上是对杨澜和被采访对象智慧的双重倚重,是杨澜和被采访对象智慧的碰撞交融。”杨澜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而有韧性的人”;这一点,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同。郝亚兰说:“坦白地讲,杨澜是这个制作组里最勤奋的人。”事实上,杨澜不仅仅作为主持人出现在节目中,她对节目制作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是否需要一个反光板她都会提出建议;作为一个职业的主持人,她对节目的品质有很高的敏感度。”
    杨澜认为,深度访谈的节目形式应该相对稳定,没有必要像娱乐节目一样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

    杨澜从来不认为采访有什么特别的诀窍,除了认真:“我不是每一次都有灵感,但我每一次都很认真。”采访前做一大堆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我必须了解我在说什么。”而一次成功的采访,最重要的是要让被采访者知道,你明白了他在说什么,而不是把一个问题扔给他,得到答案后又接着问采访提纲上的另一个问题。“毕竟,我不是采访的主角,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

    从益智类的节目到深度访谈,杨澜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始终以文化为导向:“从家世背景到个人爱好,我的兴趣一直在文化方面,所以真的不存在什么大的跨越。”

    的确也有我不喜欢的采访过程,但那不影响我们把事情说完,因为你不喜欢的也许只是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但是那绝对不会妨碍到你对一个人的尊重。对话,是人与人层面上的交流。
杨澜一直希望采访对象的每一次自由发挥,都能带给普通人最大的启示。
    杨澜说:“我会一直做到观众不喜欢为止;他们不喜欢,我也不会硬跳到他们面前说:‘看我,看我’。”

TAG:

橙色海洋 引用 删除 ladyjanice   /   2009-06-08 09:49:40
“我不是每一次都有灵感,但我每一次都很认真。”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