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口号是:多分享,多进步,多快乐!!!

华为测试面试题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9-09 20:52:33 / 个人分类:面试与笔试

测试面试

1.    怎么来设计测试方案

根据测试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识别测试要点,识别测试环境要求,安排测试轮次,根据项目计划和开发计划做整体的测试安排。

被测试的特性:通过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分析,列出本次测试需要进行测试的各部分特性(如要测试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等等);
   不被测试的特性:由于资源、进度等方面原因,本次测试不列入测试范围的特性;
   测试组网图:进行本次系统测试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配置数据已及相互间的逻辑、物理连接。今后测试执行时需要依据这个组网图来进行环境的搭建。

2.    如果给你一个B/S系统你怎么来进行测试?此题答案还可用于回答测试流程,测试流程题亦可参考15题。

²      阅读系统需求,充分理解需求,记录问题,并与项目需求人员充分沟通。

²      编写测试需求,包括系统功能和非功能测试要点、测试类型、测试进度质量要求等。

²      制定测试计划,包括熟悉测试业务、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小结、编写测试报告,任务颗粒度一般应小于5人天

²      编写测试用例,根据测试方案设计用例,即便没有明确的性能和安全测试要求,也应识别进行此两项测试。

²      执行软件测试

²      进行测试小结,如果测试持续时间较长,每个版本间隙总结本轮测试。

²      编写测试报告,总结测试过程,汇总度量数据。

 

3.    怎么进行工作流的测试

把握需求,找准结点,理清流程,画出流转图,弄清节点间的数据流转,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必须覆盖所有可能的流程。

工作流:

如果问到有没有做过,根据对工作流的了解情况回答,如果比较了解,可以把参与的某个项目中说上一些有工作流的,如果不是很了解就说没有做过,但是学习过相关知识。

 

4.    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都需要关注哪些参数?

并发访问量,服务器响应时间(最小、平均、最大)

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是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例如通过量、响应时间、CPU负载、内存使用等来决定系统的性能。

负载测试是一个分析软件应用程序和支撑架构、模拟真实环境的使用,从而来确定能够接收的性能过程。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疲劳测试是采用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 疲劳强度测试可以采用工具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测试,也可以手工编写程序测试,其中后者占的比例较大。

一般情况下以服务器能够正常稳定响应请求的最大并发用户数进行一定时间的疲劳测试,获取交易执行指标数据和系统资源监控数据。如出现错误导致测试不能成功执行,则及时调整测试指标,例如降低用户数、缩短测试周期等。还有一种情况的疲劳测试是对当前系统性能的评估,用系统正常业务情况下并发用户数为基础,进行一定时间的疲劳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的独立数据量测试;与压力性能测试、负载性能测试、疲劳性能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数据量测试方案。大数据量测试的关键是测试数据的准备,可以依靠工具准备测试数据。

 

5.    如果客户没有给你性能指数时,你怎么来开展性能测试工作?

如果客户没有提出明确的性能指标,可以按照惯例和经验设置,需要和PM协商,一般由PM确认,QA负责给出建议。

举例说一个Server端程序,要求峰值时CPU和MEM消耗在75%以下,而一个页面的访问响应时间一般认为用户的忍耐时间是3-5秒以内,这些要参考实际的应用来确定用户规模、操作频率、同时在线数等。

 

6.    有没有做过接口测试,是如何做的?

通过编写测试程序, 获得接口指针, 逐个调用接口函数验证其正确性, 及失败操作

 

7.    测试过程中是如何来保证软件质量的?

 测试用例编写完毕后要加强评审的力度,确保测试用例覆盖所有需求点

执行测试过程中注意做小结检查覆盖情况、审视所提缺陷质量,复测时应注意相关模块的测试

测试时间宽裕的话可以做交叉测试,用以确保测试质量。

 

8.    测试方案都写什么内容?


1概述
2
被测对象分析
3
应测试的特性
4
不被测试的特性
5
总体设计方法
6
测试模型
 6.1
测试组网图
 6.2
结构/对象关系图
 6.3
测试原理
 6.4
操作规程
7
测试需求
 7.1
环境需求
 7.2
被测对象需求
 7.3
测试工具需求
 7.4
测试代码需求
 7.5
数据需求
 7.6
其它需求

8
测试设计
 8.1
工具设计
 8.2
测试代码设计
 8.3
用例设计
 8.3.1
设计原则
 8.3.2
测试项目

9.附录


(测试方案要求根据《SRS》上的每个需求点设计出包括需求点简介,测试思路和详细测试方法三部分的方案) 以往华为测试方案目录如下:


1章 技术方案

1.1.测试需求描述

1.1.1.测试类型分析

1.1.2.测试内容

1.2.缺陷分类

1.3.缺陷级别

2SOW及规格的应答

2.1.测试需求应答

2.2.交付件应答

2.2.1.软件交付件应答

2.2.2.非软件交付件应答

2.3.项目里程碑项目完成时间应答

2.4.质量目标应答

2.5.验收标准应答

2.6.限制应答

2.6.1.合作供应商人员组织应答

2.6.2.硬件设备应答

2.6.3.合作项目开发场地应答

3章 类似项目成功案例

4章 项目详细工作计划

5章 项目估算


 

9.    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的区别

测试方案是技术性的;测试计划更多是管理性的。
测试计划主要要考虑测试的技术可行性、关键技术、资源投入、进度安排、风险管理、配置管理、输入输出等。测试计划更多地供高层管理者决策时做参考;同时对后续测试工作开展起指导作用。
在一些小项目中,可能只需要一个测试方案,测试计划内容相对较少,可以与测试方案合并进行;而一些大项目中,也许要设计数十个测试方案,这就需要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了,这就是测试计划的作用。

 

10.测试用例是根据什么写的?

系统测试用例根据需求和设计编写

(华为的SDV测试用例是根据《测试方案》和测试策略来编写的

 

11.是怎么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答:先熟悉系统需求,把握测试要点,设计用例的原则首先是要覆盖每个需求点,可以通过填写需求跟踪矩阵来保证覆盖。

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法、 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

 

12.有没有测过手机终端的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如果没有测试过,可以回答,公司有过类似业务。

手机终端测试

 

13.对测试工作的认识?

答:软件测试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存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一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同一个阶段。在结束这个阶段后对软件系统还要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另一个独立阶段,即测试阶段。

华为独立外包测试一般包括ST(系统测试)和SDV(详细设计验证)两个阶段。

 

14.缺陷是怎么管理的?

答:我们采用了RationalClearQuest来管理缺陷。

测试人员执行测试,发现缺陷,录入CQ,要求填写项目名称、子系统名称、模块名称、缺陷标题、缺陷描述(描述场景、现象)、缺陷级别、提出人等。状态:已提交。

项目经理或开发组长确认缺陷后分配给开发人员,状态:已分配。

开发人员修复缺陷完成后,将修复缺陷所花费的时间填写的Schedule中,缺陷的产生原因填写在备注中,因采用UCM模式,所有造成该缺陷的错误代码文件,在UCM视图中可以统计。状态:已处理。

测试人员复测,如缺陷已经修复,则关闭缺陷,状态:已关闭。如缺陷仍然存在,则修改状态为已分配。

当缺陷存在争议时,开发组长或开发人员可以申请否决,由项目经理、技术经理、测试负责人、相关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决定缺陷是否可以否决。状态:已申请否决、已否决。

当前不能修复,或当前版本无法解决的缺陷可以申请延期,状态:已申请延期、已延期。

 

 


TAG:

chenviviana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chenviviana   /   2013-12-06 21:35:53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Mrsjjl

Mrsjjl

Hello everyone,my name is jiangjiliang,welcome to personal space!!!

日历

« 2024-05-18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9711
  • 日志数: 65
  • 建立时间: 2013-09-07
  • 更新时间: 2013-09-1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