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试中煎熬,在煎熬中迸发。

对生产DFT(可测试性)的一些看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1-19 17:07:27

   2006年之前,有些比较富余的公司的生产测试员的要求是重点大学英语4及以上。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测试形式进行生产测试,这个时候测试是相当复杂的事情,一个人要掌握很多中测试平台及测试命令,很多测试特定的东西。比如某个单板测试用reboot命名可以复位单板,单有些打板只需要输入b就可以复位,不识别reboot命令。就这样,测试越来越复杂。在单板开发前端,由于产品不同,对应着不同的产品开发人员,每个产品开发人员都会有突然想到的好招用在测试中,以至于几乎所有的产品的测试各有特点,再说测试信息是全英文的,所以招人的时候还要在英语上把关,看看是不是有英语功底,看四六级证书。大家都知道生产测试FT是对产品质量的最后一次把关,如果这次把关不好,不良产品就会流到下个工序,甚至流向市场。也有质量大师统计过,产品在市场上发现不良品并做改善的成本是在本工序发现改善问题的10000倍,在下工序中发现问题并改善是在本工序中发现问题并改善的1000倍,这就告诉我们问题发现的越晚我们投入的成本也就越多。所以在单板FT环节要加大测试力度,尽量拦截问题,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随着电子产品的门槛越来月底,电子厂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之制造的利润越来越低,精益生产理念的推广,6sigma等改善手法融入生茶制造领域。电子产品从技术的竞争转而成为成本的竞争,降低人力成本也是必然趋势,而公司面对的复杂测试,是最大的瓶颈。而简单(操作)测试,高效率测试,自动测试成为必然。产品可制造性、可测试性、可维修性,是个大的趋势。
    2011年,公司可制造性,可测试性、可维修性大幅提升,生产测试的员工由重本降低为优秀中专生,产品自动测试覆盖度达80%以上,测试效率也大幅提升,从06年年测试板数10w块提升到年测试10000w块。
    可见,产品可制造性、可测试性、可维修性,决定着以后制造领域的胜利者。可测试性中最重要的一环。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日历

« 2024-04-27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085
  • 日志数: 10
  • 建立时间: 2012-01-16
  • 更新时间: 2012-02-0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