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软件测试sky下度过十数载生涯。几多风雨波折,几多辛酸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若干手机测试,web测试,金融测试经验,若干测试管理经验,现在依然带着若干迷茫然信念坚定的踽踽独行于金融软件测试的茫茫大海之中,希望在测试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同路人。

发布新日志

  • 求助贴

    2010-09-20 11:06:13

    1.公司打算引进testcase的工具。

    我以前使用的QC/Rational由于造价太高,所以不能用。

    Testlink是目前我所能知道的貌似还不错的工具。如果哪位xdjm有更好的推荐,请跟我联系。

    如果哪位xdjm熟悉testlink的使用,配置,也请跟我联系。如人在大连就更好了。我可以当面求教,我请吃饭哈~~

    2.我给公司提出了进行相关产品性能测试的建议。(之前我们开发测试是没有性能测试的,只存在于东京的产品测试team)。这样可以有效地拦截一些性能问题发布到东京。

    但是对于C/S架构的测试工具我了解的不多。更不用说这个测试需要该工具支持FIX协议了。所以不知道哪位xdjm有经验。可以跟我联系哦~~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产品:金融软件,包括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用户为投行和交易所。server端,java编的,client端,C#,另外还外部连接solace,路透社等。

  • 给梦想寻一个方向-《测试之美》书评

    2010-09-14 11:32:12

    题记:

    我曾经写过这样文字送给我的朋友:

    一首好歌
    无论哀乐,都可以浸入心灵

    一位知己
    是否远近,都可以相伴天涯

    而面对这本集结了众多心血的《测试之美》,我很想说

    一本好书

    就如一位知己,点滴字句,或许可以启发你的一些想法,成就你的一段人生

    说实话,拿到《测试之美》的时候,我并没有太高的希望。无论是译著还是原著,测试这个领域的书籍,种类繁多,但是真正有分量的,却寥寥无几。很像中国的国产大片,宣传做的很猛,但是看过的人都觉得上当。

    但是,我还是用了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来翻阅了这本书。三百余页的《测试之美》,寥寥看过之后,我确实受益良多。它不是简单的理论,也不是枯燥的例子的教条,也不是照搬照抄十几二十年前的前人的入门文章来为自己标榜传奇。

    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结构都不同,每个人的想法都迥异。所以,读这本书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但是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从业六年来,看过的,最能启发我思维的一本书。

    应该说,软件测试这个行业现在从业的人数也已经不少了。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份枯燥而重复性很强的工作。有一些处于底层,只负责表面上功能测试的从业者,因为工作的领域的局限,因为思维的局限和自我探索的不足,会觉得软件测试是一份非常单调的枯燥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所以它跟‘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其实任何一份工作,无论在别人眼中是光鲜亮丽还是鸡肋一样无趣,经过一个轮回之后,也都是一种重复,就如我们的生活。

    但是我们的生活却不会让我们觉得那么枯燥而无趣,因为每天我们都会用我们眼睛去观察些什么,用我们的脑袋思考些什么,用我们的心去体会些什么。甚至在某些时刻,会改变些什么。。

    这其实也应该是软件测试的一条道路,也是这本《测试之美》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我从业六年多来,从懵懂入行,到跟同事们一起觉得测试这个东西的枯燥和无趣,到开始犹豫自己选择路到底对不对?到自己尝试去探索自己熟悉的测试目标的周边的东西,深层次的东西。。到我发现软件测试里面居然有这么多的奥秘存在,到自己去在软件测试的汪洋大海里面寻觅探索,到指导和领导别人如何用另外的一种眼光和心态来看待我们的工作。。

    我一直觉得我的思维已经拓宽了很多。直到我翻阅到这本《测试之美》,我发现,其实自己的思维还是在一个框框里面,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宽。这也是为什么自己的工作虽然可圈可点,但是总不让自己满意的一个原因。

    比如说,和开发部门的协调合作。从最初也是很多测试人员会有的极端的唯质量论,到我开始领悟到从项目的角度上去平衡,Q(quantity),C(Cost),D(Delivery)的关系,知道风险的意识,知道从企业的商业价值,长期荣誉上来做效率和质量的选择。我以往的工作也是在不断的去让自己能够从大的方向和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我常常在做的努力是如何让开发人员来具有质量的意识,让他们在写code的时候去自我评价该如何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我一直觉得自己这样做是非常对的。但是《测试之美》里面却用很生动的例子在告诉我,我这样还是很片面的思维。我不仅需要从一个软件测试从业者的角度出发,希望产品具有怎么样的质量,还需要在整个的过程中,把开发人员引入到测试过程中来,让他们从自我开发的角度上去分析质量问题的同时,不要用漠不关心,敌对的态度来关注我们的测试过程。对于测试里面发现的问题,即便是经过了我们的分析,也未必是真正的那个原因,我们也需要开发人员的认同和理解并且一起努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工作上不可分割的伙伴,也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是高效而且有推动作用的。

    比如说,焦点测试。在日常的测试工作中,因为代码的升级,bug的修复,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有侧重的部分测试。我们在测试中也常常在完成检查之后焦虑,是否我们遗漏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变更?是否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这些变更改变了哪些会使用这些变更了的代码的其他看起来似乎不相关的功能?《测试之美》在第十一章《以变化为中心的测试》里面就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这些以及指明了一些方向,包括介绍了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工具来生成调用关系图,进而会让我们更加直观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我们将要测试的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面涉及了不少自动化测试的理念和流程,让你从很好的角度去体会自动化应该从哪些个角度去考虑,由哪些种角色来参与。但是无论你是否想要参与或者说你是否曾经参与过,都会让你从他们的经验中获得心灵的一些启迪。

    世界是一体两面的,所以有阳光也有阴暗。我认为用来形容任何的事务都不过分。这本《测试之美》也是如此。

    我为了对比翻译的问题,下载了全文的英文《测试之美》,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的看完,但是中文译本里面确实有些硬翻译的地方。个人觉得前四章的翻译还是不错的。虽然偶尔有个别的词句会有一点点别扭,不是中文的通俗表达方式。但是不会有太多生涩的感觉。但是其它的章节读起来没有特别顺的感觉,比如对我来说《用模糊测试让办公软件更可靠》一章,我读到最后也没有什么很清晰的概念。比如说“虽然我在发现缺陷时用的是结构化的输入,崩溃可以同样容易的用一个完全由随机数据引发的长行来引发”(P63)这句话看了N遍,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是因为我本身对模糊测试了解的不多,但是我觉得翻译还是过于晦涩了。还有《漂亮的XMPP测试》里面在涉及了一些有些生涩的code的内容,我觉得code本身或许生涩,但是一个很好的导引者其实是可以让它们连贯并且生动起来的。至少我看这章的时候,感到很无力(我个人观感)。

    小小一篇书评,只是说了我的些许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觉得不是很好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让我收获了很多。

    按照‘壁有瑕。然瑕不掩瑜’的道理,所以我愿意,把这本《测试之美》推荐给我的测试同行。希望你们在茶前饭后,在公交车车上,在床头,在休息的时候,能想起来翻一下。或许里面的一两个经验,一两句点播之语,可以让你的思维得到一次升级! 

    PS:但是就这本书而言,我个人觉得不太适合入门的人来看。因为里面涉及的那些思想,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难以理解,对于有了一定经验,在测试的路上行走了若干年的人来说,会有一些启发的意义。

     

     

  • 心情草记:新公司入职一周年兼收到《测试之美》

    2010-09-02 10:51:36

    昨天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地一天。

    就我个人来说,是我在新公司上班整整一年。虽然它不若我加入之前想象的那般完好,偶尔闲暇的时候都会因为它的种种让人诟病的缺点产生“脑袋被门挤了才会到这里来“的念头。

    但是这一年的时光走过来,我还是感恩大于责难,收获大于消磨。

    因为这个小公司,我有了远赴悉尼去看南太平洋风光的机会,我有在悉尼3个月徜徉在阳光,海滩,绿地的机会。虽然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三年不得离职否则赔付违约金若干。。

    因为这个小公司,我认识了来自于9个国家的不同语言和肤色的悉尼研发中心的伙伴,见识到了法国同伴的绅士和浪漫,罗马尼亚同事的直接和日本,英国同事的含蓄。。在工作上有了跟他们朝夕相处的机会,有了向他们求教的机会。虽然我也因此曾经夜夜很晚才能下班,也因此为了跟他们沟通不畅而怨天尤人。。

    这一年来,我接触了不同同事的工作风格,也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工作的态度,关于善后的处理,关于工作的严谨和深入。还有就我个人而言,我学到了server端的测试,协议测试的,金融业务测试的一些经验。经过不等于经验,流程不等于思想。在日常貌似枯燥而又烦躁的工作中,他们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以点播,让我知道,其实自己不会不是不能,而是思考的太少,动手太差。或者说太懒。。我还要继续努力啊!

    一年了,我们大家成熟了很多。研发中心也在不断的扩大,这边有了新的悉尼中心不曾见过的伙伴的加盟,悉尼那边招了我们未曾谋面的同事。。希望在一点点地扩大,我们在一步步地成长。无论我能走到哪一天,在这里的日子,我都将深深地感恩。

    然后也在同一天,我收到了这本三百余页的《测试之美》。打算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来读完它。然后写出一篇自己看着也会受益的书评来分享给大家。

    其实能参加这次的试评员的招募活动,纯属偶然,能被幸运的入选8名试评员之一,更是意外。也感谢51testing编辑部门的信任哦。

    人生,正是一条不知会伸向何方的路,偶尔也会有踏错的时候,但是记得调整,而且一定要随时保持自己的自信和对于生命的热情。只有这样,无论面对什么,你才能自信,坦然,无畏的去书写你自己的人生!

     

  • 招聘新伙伴,期待新成员

    2010-08-05 21:27:26

    2010年春节过后,悉尼研发中心的老大来大连,给我们这个小小的研发中心宣讲一年的计划任务。其中最让我兴奋的就是有招聘两名QA的计划。

    但是到了2010年的6月,也没有准信。倒是从2月份开始招聘的开发人员迟迟未到。不是因为技术不行,就是语言不过关。都好的吧,就是那个人所共知的理由,薪水不能达到人家预期。先是总是这样扭曲,所以老大们纠结,我们也郁闷。偶尔会想起一位猎头朋友说过的话:给一个凡人价钱,想要招聘一个天使,结果那个天使还不肯下凡。

    很多人都觉得经济危机是一把双刃剑,淘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和在企业里面的人。走到今天,我觉得能有50%的认同就不错了。经济危机中,太多的企业受到波及,所谓的诚信,所谓的忠诚。。统统作废。人最真实的一面表露无疑,那就是有用的,一个能顶好几个人的留下。有也可没有也可得,砍掉;还有就是提一个篮子,可以用一筐土豆的价钱,买一堆西瓜回来。

    所以,即便是到了2010年,抱着捡便宜心态的企业还是大有人在。我常常说这是企业老板们食髓知味了。但是我们又不能说这样的人卑鄙,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自己若是老板也会如此还是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道德无约束,律法无制裁。所以大家也就习惯了。

    7月份正式接到悉尼研发中心的通知,调整招聘计划,QA招聘正式开始。提出条件若干。但是没有诱人的薪资。新成立的甫一年的公司也没有很好的办公环境可言,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项目确实不错。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你有这个兴趣,可以有很多空间,如果你想发挥。还有就是有机会跟悉尼研发中心的那些友好的伙伴们就业务,技术等问题展开外语讨论,在这里会让你的外语有一定的提高。。而这些,也是当初吸引我留下的理由。

    但是如果是一个单纯的想在环境很好,薪资不错的环境里面工作的人。或者对于学什么新领域的东西没有兴趣,只想在优厚的待遇里面度日的人,是不合适的。

    无论如何,拭目以待吧。相信我的伙伴,终会到来

  • 焦躁的情绪,半颗心

    2010-08-02 17:58:24

    逝去的7月,我只想用这句话来形容:

    焦躁的情绪,半颗心

    7月初,我加入了另外一个项目。但是并没有从之前的项目里面脱离。或者对我来说,从去年开始做的那个项目才是主线,而因为它的暂时休整或者整合,我才能够抽出时间来被调入到其他的项目得窥其貌。

    逝去的7月,我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拼命的加班。历经了似乎许久了都不曾有过的辛苦历程。

    但是,收获无多。

    8月初,florina,这个娶了中国媳妇却一句中文不会的罗马尼亚同事再度来大连出差,基本上我们每天都被泡在会议里面。从开始的结果评估到流程审查

    我得出的结论是7月份的那整整一个月的努力,自己得不偿失。虽然之前觉得尽善尽美,还是遗漏了好几个重要的问题。搞得我心情很糟糕。

    周末在家休整,也仔细的在考虑第一轮测试覆盖率不够的原因。

    1.两个项目兼顾,心思被分散了。很难专注的只针对我手里的任务进行100%的分析。做这个的时候会想到另外一个。

    2.server端的东西不熟悉。特别是环境搭建,浪费了我很多的时间,也导致测试的时候常常因为配置的问题搁置我的测试。

    3.悉尼那边的support文档过于简单,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没有足够的限制定位,而我在做组合的时候也因为server端考察重点的不够明确偏重的不够。有些地方的测试颗粒度设置的不合理。所以不该遗漏的问题被遗漏了。

    4.自我的情绪影响。或许是因为这个临时插入的项目本来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最初的设计人员,也就是florina去休婚假了,而接手的人似乎没有多少经验,很多东西问了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所以有些不耐烦了;还有就是code常常在变更,让他们保持版本的暂时稳定性却总是很难。让我觉得烦躁。。

    本周测试计划还要进行一次重调,很多地方需要修改。争取在release之前,把这一次做好。

    是心情烦躁,所以夏天额外讨厌,还是在讨厌的夏天,心情格外的烦躁?

     

  • 测试的三种境界

    2010-07-08 17:00:15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说,开发和测试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开发是开发,测试是测试

    第二:开发不是开发,测试不是测试

    第三:开发是开发,测试还是测试

    偶然一看,貌似废话。细细琢磨,真是韵味无穷。

    突然想起来,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测试其实是一门社会科学,我一直这样认为着。

    关于‘测试的三种境界’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第一种:
    最普通的模式,开发和测试,属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开发只负责自己负责的那个小模块,不管其他,测试人员也不甚了解开发,只负责去发现,提交,追问问题。甚至因为公司文化的影响或者业绩的原因,互为仇敌。
    此为:开发是开发,测试是测试。
    第二种:
    开发和测试团队的不断融合。测试人员对于测试的分析开始逐渐从表层深入。甚至可以帮助开发去做若干修复性工作,或者一些测试人员因为懂得开发,做过开发会对开发指手画脚。开发人员也因为对于测试的熟悉和了解,对在自己的开发过程中越线测试。
    此为:开发不是开发,测试不是测试。中国很多国内企业的开发和测试人员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第三种:
    经过第二个阶段,自己技能和思想的不断升华。测试人员即便是拥有coding的技能,但是也依然知道从customerview来考虑问题,寻找需求,设计,开发,应用等阶段的品质问题,提出修复方案。能够从高度,广度,深度和日常精细的工作中去更好更丰满的完成一个测试从业者的品质评价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是从需求,设计和业务指导的层次上而不是无关紧要的或者干预开发。对于有足够质量思想的开发人员来说,他的目的和工作依然是开发。不会去过多的涉入测试。但是会从项目全局和整体包括业务的角度上来做好开发工作。能在修复一个issue的时候想到风险控制,影响范围以及对于框架的影响或者类似问题的修复。
    这就是第三境界:开发还是开发,测试还是测试。
    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他们各司其职但是彼此有很高的认同。与第二阶段不同的是,大家在工作中不会涉入彼此的工作范畴。
    以上就是我的浅见,欢迎赐教

  • AutoHotKey研究进行时(2)

    2010-06-08 13:37:04

    悉尼那边的那个QA终于完成了他的工作
    他编写的AHK脚本经过我将近一周的反复测试和他的反复修改,终于功能可以正常使用了。
    不过我突然间觉得这个工具很无趣
    或者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个功能本来是打算自动读取excel表格里面的数据,进行自动的copy&paste到客户端的。
    但是实验中我发现,其实他写的脚本只是实现了copy这一步,paste还是需要用户来点击工具上的dismiss的相关按钮来进行,而且没有任何结果的检测
     
    何况对于这样的测试来说,其实运行的工程只是其中1/3左右的工作量,最恶心也是最应该替代的就是制作数据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办法替代,这个工作基本上能有的价值也是很小的。
     
    我本来希望这个工具能够实现三个功能,
    第一,自动的抓取某些参数,创建表格(似乎不太靠谱,测试数据从何而来呢)
    第二,从开始到结束都能自动运行,而且能够用命令来控制结果,比如说if 数据能够被正常copy—paste到客户端/出现期待的错误,then,pass, else,抓图,并且定义某条测试结果为failed。
    第三,可以输出整个的测试报告。
    还是思念QTP了,记得当初它就能这样做,可惜太贵。
     
    看来AHK的功能还是不够好,或者说那个人不够理解,不够强。虽然说即使这样level的东西,我也弄不明白。只能写最简单的脚本,到现在在为了写一个自动运行eclipse更新文档,同步项目和数据的脚本在踌躇不已呢。
     
    我在研究GUI测试工具,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开源的可以测试它的工具帮我做后期的regression测试。否则我要累死了。而且目前的架构,太多的东西迁一发而动全身,风险是在太大。。
  • AutoHotKey研究进行时

    2010-06-03 14:12:48

    悉尼研发中心来了一个新的QA
    据说在美国的apple有15年的测试经验。
     
    我感叹,我能否走15年还是个未知数呢,人家居然从青春年少在这条路上能走15年,真是可敬可佩。。
     
    上个星期和这个星期,再熟悉完业务之后,他就很迅速的跟我当初一样发现了现在的这个环境下QA工作的一些弊端。有一些机械的冗余,枯燥的工作。。然后提议说要找一个工具来代替。
     
    我说好。
     
    我何尝不想?可惜本人的coding实在是几年不见长进,调查了n久也毫无头绪。。
    今天,他告诉我说他对autohotkey这个开源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做了一款适用于我们现在这个产品的承担某部分测试任务的工具。
     
    唉,霎那间,我感到了很大的差距。我也有过想法,咋就没有做成呢?人家三下五除二,搞定了。。汗颜啊!
    按说我的工作经验也不少了,看来,需要提高和给自己压力的地方还是多了去了,否则即便是我干到他那个满头华发的年纪,也无法到那种累积吧。
     
    看来,未来的日子,有趣了。
     
  • [论坛] [我和51Testing]有你相伴,前行的道路上不再孤独

    2010-04-27 09:35:47

    记得五周年的活动才参加没多久啊,怎么一转眼又六周年了啊^_^

    一直都说,我很开心来到51的大家庭,很开心因为它,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也开心可以把自己的点滴所得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风风雨雨,我的软件测试之路也走了将近六个年头。回顾这六年来的行程,感叹良多。

    我不知道,如果在那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果我没有转到这里,今天的我,是不是真的会成为同学们感叹中的才华横溢口若悬河的律师,如果我没有转到这里,我的生活会如何,偶尔也会这样去想。

    我转了。我在那个十字路口,放弃了我能看到的未来,来到软件测试这个行业来探知我不可预测的将来。

    我放弃了那个在外人看来似乎风光无限但是实际上黑暗叠加的行业,我从没有后悔过。而且我又能力有勇气去选择我新的开始。这就是我,用同学的话说,永远不知道我的下一步会迈向哪里,但是我的每一步都会走得踏实而无悔。

    此一生,我坚持的原则都是: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坚守我的执著,而不管我将要面对的是多少挫折和风霜。

    我奋斗到今天,或许没有取得多骄人的成绩。但是我自己,开心我的进步。并将为自己的选择去坚守,去努力。。

    在奋斗的路上,遇到几多坎坷崎岖,也因为有了51相伴,多了几分色彩。在这里,真心的说一声谢谢。

    也因为51这个共同的平台,我认识了远在杭州的朋友思寒,认识了很多在一个城市里奋斗,之前却无缘相见的朋友。这一点上,51依然是功不可没。

    51也在我们的参与下,一点点慢慢长大,也希望它今后的路能走得更好。

    希望有一天,在美丽的大连,51也能落地生根,那个时候记得通知我哦。 ^_^

  • 17期杂志出炉

    2010-04-26 10:23:23

    17期杂志出炉。

    每一期杂志我都会下载到自己的PC里面保存起来,然后在茶前饭后,细细品味,偶有所得便甚为开怀。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尽相同。侃侃而谈的理论阿经验阿也不一定对我们都那么合适。

    但是偶尔一两句点拨之语却往往会让我们在某个时候豁然开朗。这便足矣。

    3月初,51testing的编辑热情约稿,我欣然同意,目的也是如此。

    一篇类似于老生常谈的拙文《真心爱测试,努力去工作》分享给我的同仁。

    希望总有几句话,能让有些人,在有些时候记得,有些时候感悟,有些时候把你从某个不快乐的情绪里面拽出来,看看以后的路。

     

     

  • 也谈不要曲线救国

    2010-04-24 22:15:54

    看到一个帖子,忠告不要曲线救国。

    http://bbs.51testing.com/redirect.php?tid=192710&goto=lastpost#lastpost

    楼主说的是有道理的。所谓人各有志。能做和喜欢做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如果你不是真心喜欢一个行业,一份工作,即使能做,也必将没有大的成就,至少必将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所以选择之初就需要想明白,自己最靓丽的青春,澎湃的激情,要选择在哪里释放,要如何奋斗。。


    很多没有入行的人,因为生计在找工作的人,往往会因为糊口这样现实的问题去选择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工作,最后在境遇改变之后,开始觉得自己的选择的鲁莽,开始觉得失落,特别是自己又无法去改变的时候。但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之后,又觉得自己在最该珍惜最该热情洋溢的去奋斗的时候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耽误了自己的青春。
    因此,我总说,一定要因为喜欢去选择一份工作,然后坚持自己的选择,坚守自己的执著,这样至少让你不会觉得后悔。


    中国的软件测试人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是甘心情愿却是因为生活所逼。同样的情况也存在在各行各业。中国很多程序员也是如此。在迷茫,无奈,枯燥和自我纠结中生活。。。偶尔想想,觉得有些悲哀。
    去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幸去了一次悉尼,见识了一群热情洋溢,精力四射,开心快乐的工作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们。他们的年龄老的已经白发苍苍,年轻的跟我们相仿。他们的薪水,如果忽略汇率的话,其实跟国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差不多。但是他们的从业时间却是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而且基本都有很深的业务的底子,而且醉心于研究技术,醉心于自我学习和提升而且并不如国内那般介意在一个岗位上呆很久,用我的话说,那叫甘于寂寞。。。。。。不甘于寂寞的人其实难以避免浮躁,浮躁的人就难以避免做不出好的东西来。


    中国很多的程序员,尤其是外包行业的,其实因为行业的限制,项目的限制,大多数的人在进入到项目甚至完成任务的时候,都对行业知识,业务知识了解不多。因为项目的常常变换,也没有多少业务知识的累计,感觉不到自己的提升,所以面对新生力量的加入,会生出很多的不安和烦闷,觉得自己的优势越来越少,价值越来越小。。这或许是浮躁的中国工作圈的一个体现吧。其实环境是一个方面,自我的意识和自己对自身价值的看法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哲学说,外因还靠内因起作用。


    偶尔跟同事提到公司里面的事情,大家心情不好,有怨言的时候都会说因为公司气氛没有想象得好,待遇没有想象的高,自己成才为将的可能又虚无缥缈。。之类的话题。让我常常在反思,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其实无论你站在什么样的地位,在什么样的企业,这些不满和牢骚都会有。简单的从薪资上举一个例子来说:当你月薪2000的时候,会觉得5000就满足了,当你达到了5000,开心不过短短一段时间,又会觉得所得还是甚少,如果10000就满意了。。这在其他的方面也是如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或许这是人的天性。其实我觉得这跟我们中国目前的这种社会上的整体浮躁的氛围是分不开的。但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却往往觉得无能为力,只能随波逐流。。


    但是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我都希望,我以及身边所有的朋友,都能理智的,冷静的想清楚,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再去选择。想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人活着一点都不虚荣,不功利不太现实。但是太功利,只为虚荣就太累了。

    如果真的觉得烦闷,那就给自己一个机会,回顾过往,分析现状,看看自己不开心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能不能改变。如果不能,那就力争给自己创造一个出去散散心的机会吧。让自己的心情得到舒展,郁郁之气得以抒发,然后回到人间,继续你的生活。

    要记得,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要善待自己,要知道如何选择才能对得起自己来人世的这一遭才是最重要的。也要记得,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与其愁眉苦脸,不如自己想办法改变,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

    加油!!

  • 有点错位。

    2010-04-08 11:28:05


    以往对我们来说,QA的一部分职责是提交issues,retest.至于修正标准如果spec没有依据的话,应该让developer去跟对应负责人来说。然后确定一个方案来回馈给我。

    而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便成了我需要把各个没有明确依据的issue去跟澳洲的负责人去讲,然后拿来解决方案告诉developer如何去改。如果澳洲的负责人不确定,往往愿意问我:How do you like the behavior?How do you think?

    让我觉得有一些压力。万一我的修改意见牵涉面太大,价值太小怎么办?最近总被这样的事情纠结着。有些时候,其实判断价值,风险不是一个很明确的可度量的东西。

    我尽量的去跟developer沟通,了解一些修改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而决定是否需要修缮一下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跟澳洲研发中心的Top们去讨论一下。

    偶尔觉得自己不知道是level提升了还是错位了。。。

    这样的转变其实很多时候我还是有些开心的。因为很多基于业务的理解,我可以有依据的去指导开发人员去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以便于达到客户的要求。但是有些时候,没有明确依据的时候,往往就会担心。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可行,会不会引起别的问题?

    以往在ibm,这样设计方面的修正或者功能上的改善,或者没有明确依据的问题的修改,我们都会提交给专门的consultant/Architect来进行评估,防止有预期之外的风险存在。

    也曾很羡慕那个高高在上的consultant,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那样的人。

    今天似乎触摸到了consultant的一些零星小事,才发现,其实很多事情,简单的决策背后需要拿出的勇气和付出的努力是别人所无法估量的。

    悉尼那边这样的人有,但是去忙别的product去了。于是那个原本只是开发层面上的负责人接管了一部分这样的工作。除非他觉得这样的问题自己不确定,否则会按照我提供的方案去进行修正。但是偶尔,我发现,他的方案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所以这样的隐忧越来越多。

    How i can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 春天到了

    2010-03-30 17:59:29

    终于到了3月末,属于大连的春天到了。

    虽然我说,大连的春天总在明媚中带有三分寒气。但是我还是喜欢这种希望的味道,公园里泥土和春草的气息。

    2010年3月了,转眼,加入这个小小的公司已经半年多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大,我偶尔也在思考着。

    这是我真真正正加入的第一个国内企业。

    虽然说boss总在忽悠说这是一个外企(因为公司的大老板常驻日本,但是不过是一个入了日本籍的中国人而已。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时常觉得,这个老板,如何面对死在日本手里的那些同胞,宣布像日本天皇效忠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的祖宗和自己是炎黄子孙的这个事情。。)

    但是我加入之处就因为种种挑剔让镇守公司的老板无奈的跟我说,如果你把它看成一个国内的私企,或许心理会平衡一些。。

    说实话,从薪资,老总的眼光,管理的风格。。我和这个公司还真有些格格不入。这里唯一让我喜欢的,就是我所负责这个team的业务真的很不错。伙伴们很厉害,高手云集,而且都很好,很热心,只要你想,不惜倾囊相受,即便自己再忙。。所以可以学到很多我想要学习的东西;悉尼的研发中心区区十几个人,每个人都有5-10年的业务+技术的锻炼,所以你的很多想法都会得到支持和尊重。金融领域的外语和技术业务的学习。这个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东西。虽然不一定自己以后一定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是来这一遭,因为这些,我已经无怨无悔了。

  • 年薪50w的魅惑

    2010-03-01 15:59:55

    一个猎头朋友找到我,说有一个年薪50w的测试管理职位。看看jd,自我比较了一把:

    职位描述:
    1. 和客户一起工作,了解客户工作和流程,业务知识;
    2. 根据业务系统特性作出合适的报价书;
    3. 对测试团队进行培训;
    4. 管理测试队伍,定期对客户报告工作进展状况;
    5. 评审测试项目和成果物。
    职位要求:
    1. 能够到欧美出差;
    2. 能够使用英语和客户进行流畅的交流;
    3. 有3年以上带领测试团队的经验;
    4. 有4年以上软件测试工作经验;
    5. 良好的文档表现能力;
    6. 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优先;
    7. 有电信,金融行业系统测试经验的优先;
    8. 能用德语交流的优先。
    两点不合:第一 业务报价,这个因为业务或者process的限制,从没有接触过。一直也觉得很遗憾。不过以我目前的对于市场的了解,即使有一个这样的project给我,我想我可以给一个细化的check list,但是还真不知道报价该如何去做。第二,德语,这一点真不会。呵呵:)

    猎头朋友说,如果会德语,50w的基础上可以上浮10w左右。魅惑阿。至少目前是如此。

    但是我想,仅仅从字面上解读的合还是不合,似乎远远还不够。虽然,这也是我从salary这个层次上努力的方向。

    偶尔,工作闲暇,总想,人不能为了salary去选择,否则我也不会在2009年的时候,选择了那个salary上看,相对占有弱势的公司。但是如果有那么多,那么多。。呵呵,或许我会更有理由自信去推行我的idea吧。

    但是今天,即使相合,目前也不想去。我一向是一个任意而为的人,随着天性和心性。就像钻石迷情里面的主人公,不能负荷的时候,是不能轻易的去长时间举起那么沉重的石头,否则终会被累及致死。生活的开心,开心的生活,快乐的追逐才是我要的生活。^_&

    如果到了那个层次,或许我的世界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吧。我一直相信,激情的去工作,朝着梦的方向,一切都会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anyway,努力吧。不努力,anything is nothing~~

     

     

  • 隔着海的那片盛开桃李的地方

    2010-02-25 10:35:32

    曾经,青涩的我迷茫着看着这个未知的社会,觉得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不是这个圈子的人。就好像只身站在大海边,海的那一边是我的梦想家园,但是相隔的好远。

    曾经,我这样激励着自己:前途是光明的,影响是深远的,道路是曲折的,进步是艰难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达到目标是需要过程的。

    而今,在从业即将6年的时候,回头看看以前的路,心里面的味道很难说得清。

    唯一的感叹是:选择这一条路,虽然前面还注定会有很多目前想不到的困难,后面回望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还是想说,至少,我没有蹉跎自己的青春。

    或许当初我不选择投身于这一行,不是因为厌倦某些黑色和灰色,今天的我,像我当初的同学想象中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或许吧。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选择了转向这边,没有什么后悔与否的话,只是说,每一个选择,我做之前想过了,做之后无论遇到什么都是应该承担的。我努力的为着自己的选择去努力,成就了今天小小的我,富有自我味道的人生,足矣。

    春天来了,大连又该到了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真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季节,耕耘的人们忙于勾画自己的蓝图;而我,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2010年,公司的业务有一些调整。目前所作的产品,其实也不是事无巨细的都能游刃有余的。但是这7个月的时间,我还真是学了不少。

    但是今年,似乎又要增加更多的任务了。除了这个产品之外,另外还有两个相关的产品研发线要拿过来。让大连的研发中心进一步有扩大的机会。

    悉尼方面还是老大的意思是我们7个月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所以业务进一步扩大了。但是我们自己的解释还有一层:那就是我们的能力足以做这份工作,所以在降低成本的需求下,当然把研发任务逐渐转移到这里才是不二的选择阿 ;)

    无论如何,加入这个团队,学习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还是不错的。

    人生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会在哪里结束。但是,努力让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一种激情,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白过。

     

  • 春节前的最后工作日

    2010-02-12 10:06:25

    今天,公司里有点冷清。大部分人都回家过年了。只剩下了几个人在这里噼哩叭啦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今天没有太多的任务,准确地说有很多也不想做了。 :)

    在这里,给来我论坛的朋友们送上一点祝福吧。

    2010年,希望跟我一路风雨走到现在,并且将一起努力携手向前,继续在测试的道路上前行的朋友们:

    工作顺利,能在工作中找到貌似枯燥中的乐趣,在乐趣中享受生活。

    身体健康,能在工作之余多多锻炼身体,一个良好的健康地身体才是你未来的保证。

    阖家幸福,平安幸运~~

    每一个年头,都有365天,希望每一天都有新的希望和热情。人生,不过数十寒暑,一定要把你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味道。而不是只过一天,天天在重复。 :)

    PS:身在大连的兄弟姐妹,路过的,可以给我留个言。近期打算组织大连的测试同行聚会一下。不过近期我这个群主有些失职,我组建的测试群我自己上不去了。据说是msn的问题.我会想别的办法联络大家。比如gmail邮件组之类的。

    亲爱的兄弟姐妹:

    春节快乐!!人生总有风雨,青春永远激情美丽~~~

  • 年终有感

    2010-02-11 09:31:17

    2009年翩然而去,2010年悄悄走来。一转眼,活在2010年居然已经也有两个多月了。马上又要迎接中国人传统的春节了。年终岁尾,总是要写点什么才好。就算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日子和给自己的未来一点新的启迪。

    2009年9月开始选择了人生的第三次大的转变。从嵌入式软件对日测试到web app欧美测试再到现在,金融软件测试。我的人生可谓3年一个小的转折。虽然每一个过程都感觉收获良多,虽然每一次都感恩于过去的那些人和事。即使不公平,也知道在未来该更好的如何定位。但是对于未来,我的状态还是在迷茫中努力,在努力中不断的去期待。

    2010年了。我不知道这一年将会给我带来什么。但是我深深地知道,我需要努力,只有不断地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让自己不被淘汰,也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热情和精力,也才有更多的能力去指导别人而不是茫然的去面对被遴选的命运。

    2009年的经济危机,告诉我最多的还是,大浪淘沙勇者胜。真正有能力的人,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局面,还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今天我能如此自信,莫不感激自己之前的努力和执着。但是若止步不前,未来,没有优势,不再有能力的我,被请出局就是必然的命运。

    我喜欢充满了挑战的人生。而这样的性格便注定了不能享受别人的平静和淡薄。唯有的是不断的努力。让自己变得不同,更加的不同。。

    2010年,一定要把自己荒废了两年的日语捡起来,这个时代是技术+沟通+外语的时代。双语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凭借一门外语能横扫天下的时代已经在逐渐的没落。我要利用好自己的双语优势,在未来,拓展新的舞台。

    2010年,一定要在技术上有所提高。不能在原地守着旧有的东西过日子。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远。

    2010年,一定要读书,荒废了多年的习惯,一定要捡起来。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定要多多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的心再度沉静,不为世俗所扰,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干好属于自己的事情。

    2010年,要把自己荒废了多年的书法捡起来,学会享受生活和我自己的人生。

    2010年,有压力,有梦想。带着希望,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去~~

  • 为了自己而努力,偶尔学会感恩

    2009-11-27 07:42:27

    工作之余,偶尔会跟新来的伙伴们谈谈工作内外的事情。
    也常常因此获得感慨良多。
     
    记得有一篇文章写《不要做浮躁的IT人》,列举了这个行业的人如何如何耐不住寂寞,如何如何浮躁和肤浅。
    但是其实不仅仅是这个行业,中国基本上所有行业的人都是如此。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自我的意识已经觉醒,不会因为企业的几句忽悠之辞而百感交集的恨不得奉献终身。因为其实赤裸裸的关系本来就摆在那里,但凡企业用一个人,对他很好,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还有利用价值。还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已。如果有一天不能了,无论如何标榜自己善良,仁义,天下为公的企业家,也会毫不留情的把这个人踹出去。近些年来,发生的,把为企业了工作十几几十年的老员工踹出去,像垃圾一样甩出大门的不是比比皆是吗?既然如此,还谈什么奉献,谈什么归属?虚伪!
     
    有人说,你应该觉得庆幸,因为你还有被利用的价值,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利用价值了,需要哭了。。我觉得可笑。就如对一头猪说,你该庆幸,你的肉还能吃,等我们从你身上占不到便宜了,你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了。。不一样吗?为什么要从强势群体企业的立场出发来衡量个人的价值呢?个人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被企业剥削,榨取剩余价值吗?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没有任何人为他负责,这是不是应该呢?
     
    这样的思考,常常让我陷入不安与愤怒当中。
     
    我的思想常常是矛盾的,所以我从不想用这样的想法去影响其他的人。
    比如说,在我从业的前三年里面,我是那个公司的技术骨干+测试组长,却拿着比任何人都要少的工资,只是因为我入门的时候有着从文科转到理科的背景而遭遇了某种歧视。
     
    我也有愤怒和抱怨,但是却力争不让这样的情绪影响到我。因为我知道,我的路还有很长,所以当我对现实不满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我需要提升自己,直到我有足够的力量飞翔,然后寻找下一个适合我的地方。
     
    但是离开了,偶尔想起来,我还是很感激那段岁月。
     
    就如我对伙伴说的,不要因为现实而毁了梦想,不要因为汲汲追求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不要与别人攀比你的saray多了还是少了。要为自己而努力,为自己而活。而且,要学会感恩。
     
    我觉得现在的这个社会,已经有很少的人知道并且能够做到感恩。但是偶尔你也要感恩,我们就职的企业,就算它有一身的问题,至少在这个乱世,给了你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虽然很微薄,但是有个机会学习东西,就算工作中学习不到,只要你想,还是可以自学。至少比在社会上混了n久找不到工作的人要好些,偶尔也需要这样想,尤其是在2009年。
    我就常常这样想我的第一个公司,99%的人都在骂。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在那里。但是对我来说,也是在我四处漂泊的时候,唯一给我橄榄枝的人。所以无论如何,我还是心存感激
     
    看过我分享过给你们的十个心理寓言吗?看过那个老人的算计吗?让孩子由为自己而玩,变成了为金钱而玩,最后因为得到的酬劳很少而觉得本来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那样索然无味。。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别的目的,生存或者荣誉或者权力。。我们没有问过自己的心,你到底喜欢什么?只是因为外物而选了这个,选了那个。。然后再抱怨和无奈中一天天老去。。
     
    IT圈子里,大家都说,我不能一辈子做一个PG,如果35岁还不能升为mgr,我的人生就算完了。。
    其实我觉得很悲哀,说这句话的人多半其实并不喜欢他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因为中国千百年来的官本位主义的思想影响。认为出仕才是人生的追求目标。一辈子都为名利所累,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追求在别人眼中辉煌的东西到底自己喜不喜欢。
     
    所以我说,要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努力。
    或许你说,不能超脱于世人的眼光,因为每个人都这样认为。那样,我就要劝你,第一,善待自己一点。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为了别人而活,想过自己吗?第二,多出去走走,看看别人真的是那样活吗?第三,人云亦云,你的人生意义在哪里?只是为了做一个活在别人眼光中的平凡到平庸的人?

    我在日企的时候,本部长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是
    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荣誉。
    想想确实很有道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的捍卫自己的尊严,维护的自己的荣誉,信用。面对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而不是应付。把出色的完成工作作为自己的能力的展示舞台,我们的人生不会永远沉寂。
    终有一日,量变积累成为质变,你会发现,自己真得跟以前不一样了。跟身边那些浑浑噩噩的人更不同
    这是我的体会。因为只有自己而努力的人,才会真正的成功,才会因为这种成功而开心,才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才会因为工作的过程还有一个个阶段的结果而开心,因为这样的工作,才是属于他人生的一部分。

     
  • 初识蓝花楹

    2009-11-10 09:09:58

    题记:
    原谅我,亲爱的朋友们,在这里分享一下美丽的景色给你们,而不仅仅是测试心得。
    :)
     

    来悉尼,见到许多美丽的花。

    皇家植物园,见到了许多在国内没有机会见到的花花草草。也见到了久违的茉莉和扫帚梅,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牡丹。。

    也见到美丽的蓝花楹。

    刚来悉尼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这种一树紫蓝的富有诗意的花。这个季节正是它飘落的时候。站在树下,感受到点点紫色掠过肩头,淡淡的香味飘过鼻孔,轻盈悠然的落在尘土之上。。你会觉得用任何词汇都很难形容它的美丽。

    终于在今天知道了它的名字--蓝花楹

    关于蓝花楹的信息:

    树冠高大,株高可达15米以上,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细小,羽状,着生紧密,颇为秀丽。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极繁多,深蓝色或青紫色,布满枝头,极为壮观。每序花长可达20厘米,有花数十朵,花钟形。蒴果。


     

     

     

  • 悉尼一个月半

    2009-11-06 08:14:05

    时间估计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抗用的东西了。一转眼,居然来悉尼已经45天了。还有一个月左右就回去了,有些兴奋啊。
    45天的时间里面,初步感受了悉尼的风土人情,到今天为止,感觉还不错。
    来这边,和两个高级开发工程师一起,到悉尼的研发中心来取经。也是经由这个难得的机会来跟悉尼的伙伴们打成一片,为日后三年以至更长时间的良好合作做一个铺垫。这是我们老大们的想法,也是我最初就能理解的东西。
    准确地说,来这里的45天,没有学到多少来之前预想的东西,浮躁的心情倒是消去了不小。
    一点一滴,从一无所知到懵懵懂懂的今天,开始学习业务相关的东西,开始理解设计和框架里面的我需要知道的东西。
    同时,也看到在这个行业里面奋斗十几二十几年的鬼佬如何充满激情而又兢兢业业地面对他们的工作。
    我所在的悉尼研发中心很小,不到20个人,来自于8个不同的国家。我们常说,新的八国联军。这里,是土著英语厮杀的战场。澳洲英语,英国英语,日式英语,罗马尼亚英语,印度英语,法国英语还有中国式英语和俄国英语。。没有去在意发音和语法,没有关心你的语音和语调。原则只有一个,你说得明白,别人听得懂。要适应,还真是需要费一番功夫。
    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感觉很有意思。想来,等我回去以后,想起这个小小的office里面的人,会觉得倍加想念吧。

    2008年,经由虚拟紫禁城的项目,有幸认识了远在美国芝加哥的52岁的测试中心负责人,MD cheng.也从她的身上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激情无限。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专业精神。
    2009年算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年头。继续着2008年的厄运,在中国,还陶醉在奥运梦想中的人,被经济上的严寒和地震折磨到崩溃。大连,这个大部分靠外包项目的城市,也陷入了寒冬。靠别人的大树来乘凉的,注定命运是悲惨的。我一直这样相信着。于是,我淡漠得看着日本,韩国项目的纷纷垮台,看着欧美项目的逐渐萎缩。当然,我也是曾经靠这些项目过活的人,所以最终也没有脱离被暴风尾巴扫到的悲剧。
    但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世间的事情其实本来就很难说清楚。2009年至少对我个人来说不是很糟糕的年头。在家里闲赋了几个月,周游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城市,看望了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因为面试企业的慷慨和善待,得以乘坐着飞机来回。也算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虽然,最终,我们都没有能选择彼此。
    2009年,我的新一轮的职业生涯开始于2009年的9月。因为实在厌倦了所谓的世界五百强的只有空洞的流程化的测试,厌倦了外包项目的种种。即便努力,即便累计,感觉不同的领域,不停的轮换,浅尝辄止的运动测试,我能累积的太少太少,长此以往,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未来又在哪里。入行五年,在2009年的9月,经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我切入到了金融软件测试这个领域。也期待自己以后的转变。
    2009年,在悉尼,从office里面那几个有这十几年从业经验,个别有些白发苍苍,却依然开心,乐观,激情地在工作的人们身上,我更是体会到了,热爱生命,享受工作的那种延续。
    在中国,在以往我工作的地方,很多时候,这种激情是很难从心里感受到的。那个时候,很多人面对我的乐观和开朗都觉得不可思议,被烦躁的机械的枯燥的测试工作‘折磨’了五年之久的人,怎么还会如此的开心,有如此的激情?
    因为我在快乐的工作,我喜欢这份工作,并且享受着它能带给我的挑战和快乐。我也在适应着它的枯燥和冗长,但是我在想办法去改变这样的现状,而不仅仅是抱怨和悲叹。因为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很高兴,能找到这样的一群人,有这跟我一样的激情。未来的三年,拭目以待,值得期待阿。
     
    前几天,看到了一个朋友的msn签名,觉得有点意思:
    既然一辈子,有半辈子都在工作, 那就像恋爱一样, 找一个喜欢的吧
1093/6<123456>
Open Toolbar